CN206251559U -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1559U
CN206251559U CN201621394162.9U CN201621394162U CN206251559U CN 206251559 U CN206251559 U CN 206251559U CN 201621394162 U CN201621394162 U CN 201621394162U CN 206251559 U CN206251559 U CN 206251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ase plate
cavity
speed regulation
regul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41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41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1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1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15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并采用设置在底板(2)内部、分别对应前部区域、后部区域的前置空前(8)、后置空腔(9),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实现隐藏式位置设计,再基于所设计温度传感器(5)检测获得的防尘罩内温度,结合具体所设计的风扇调速电路,针对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实现智能控制,通过底板(2)指定位置区域的镂空结构,并结合由透气网孔布制成的防尘罩(1),实现针对防尘罩(1)内部的高效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属于智能防尘散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各类电子产品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工作时会发热,而且热量的产生会聚集大量的灰尘,这样,灰尘的聚集和持续散发的热量会大大影响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因此,若能有效解决电子产品的散热和防尘,将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并采用隐藏式设计,能够有效实现高效散热效果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防尘罩和底板;还包括第一风扇、第二风扇、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扇调速电路、第二风扇调速电路;第一风扇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风扇经过第二风扇调速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温度传感器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第一风扇调速电路为第一风扇进行供电;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第二风扇调速电路为第二风扇进行供电;所述防尘罩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所述底板内部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前置空腔,且前置空腔对应底板上表面的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上表面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前置空腔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内部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后置空腔,且后置空腔对应底板上表面的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上表面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后置空腔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控制模块、电源、第一风扇调速电路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设置在底板内部位于前置空腔和后置空腔之间的位置区域;第一风扇调速电路的结构与第二风扇调速电路的结构相同,第一风扇调速电路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分别包括电控滑动变阻器、电阻、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其中,对应风扇的一端连接着经过控制模块的供电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其中一个接线端;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端与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的一端,以及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门端相连接;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经过控制模块的供电负极,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接线端;控制模块与电控滑动变阻器相连接;底板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前置空腔、后置空腔的各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与空腔内部空间的通孔;第一风扇的外经与前置空腔对应底板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一风扇设置于前置空腔中,且第一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第二风扇的外经与后置空腔对应底板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二风扇设置于后置空腔中,且第二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防尘罩与底板之间所构成的防尘罩(1)内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内嵌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与底板上表面相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扇为第一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为第二无刷电机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并采用设置在底板内部、分别对应前部区域、后部区域的前置空前、后置空腔,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实现隐藏式位置设计,再基于所设计温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的防尘罩内温度,结合具体所设计的风扇调速电路,针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实现智能控制,通过底板指定位置区域的镂空结构,并结合由透气网孔布制成的防尘罩,实现针对防尘罩内部的高效散热;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中,针对温度传感器,进一步设计其内嵌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与底板上表面相平齐,能在针对防尘罩内环境温度实现精准检测的同时,保持了底板的平整;
(3)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中,针对第一风扇,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一无刷电机风扇,以及针对第二风扇,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二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具有高效的散热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基于纽扣电池的体积,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进而能够在获得高效散热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防尘罩内部的最大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中风扇调速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 防尘罩,2. 底板,3. 控制模块,4. 电源,5. 温度传感器,6. 第一风扇,7. 第二风扇,8. 前置空腔,9. 后置空腔,10. 通孔,11. 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2. 第二风扇调速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防尘罩1和底板2;还包括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温度传感器5、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第一风扇6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风扇7经过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其中,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为温度传感器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为第一风扇6进行供电;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为第二风扇7进行供电;所述防尘罩1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所述底板2内部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前置空腔8,且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前置空腔8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内部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后置空腔9,且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后置空腔9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控制模块3、电源4、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设置在底板2内部位于前置空腔8和后置空腔9之间的位置区域;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的结构与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分别包括电控滑动变阻器、电阻、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其中,对应风扇的一端连接着经过控制模块3的供电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其中一个接线端;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端与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的一端,以及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门端相连接;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经过控制模块3的供电负极,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接线端;控制模块3与电控滑动变阻器相连接;底板2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前置空腔8、后置空腔9的各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与空腔内部空间的通孔10;第一风扇6的外经与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一风扇6设置于前置空腔8中,且第一风扇6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第二风扇7的外经与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二风扇7设置于后置空腔9中,且第二风扇7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防尘罩1与底板2之间所构成的防尘罩1内部空间。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并采用设置在底板2内部、分别对应前部区域、后部区域的前置空前8、后置空腔9,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实现隐藏式位置设计,再基于所设计温度传感器5检测获得的防尘罩内温度,结合具体所设计的风扇调速电路,针对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实现智能控制,通过底板2指定位置区域的镂空结构,并结合由透气网孔布制成的防尘罩1,实现针对防尘罩1内部空间的高效散热。
基于上述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温度传感器5,进一步设计其内嵌在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且与底板2上表面相平齐,能在针对防尘罩1内环境温度实现精准检测的同时,保持了底板2的平整;而且针对第一风扇6,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一无刷电机风扇,以及针对第二风扇7,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二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具有高效的散热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并且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4,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基于纽扣电池的体积,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风速驱动调节式散热式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进而能够在获得高效散热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防尘罩1内部的最大空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上下设置的防尘罩1和底板2;还包括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4、温度传感器5、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与单片机相连接,第二无刷电机风扇经过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与单片机相连接;其中,电源4经过单片机为温度传感器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单片机、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为第一无刷电机风扇进行供电;电源4依次经过单片机、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为第二无刷电机风扇进行供电;所述防尘罩1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所述底板2内部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前置空腔8,且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前置空腔8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内部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后置空腔9,且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后置空腔9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单片机、电源4、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设置在底板2内部位于前置空腔8和后置空腔9之间的位置区域;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的结构与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的结构相同,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分别包括电控滑动变阻器、电阻、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其中,对应风扇的一端连接着经过单片机的供电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其中一个接线端;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端与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的一端,以及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门端相连接;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经过单片机的供电负极,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接线端;单片机与电控滑动变阻器相连接;底板2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前置空腔8、后置空腔9的各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与空腔内部空间的通孔10;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的外经与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一无刷电机风扇设置于前置空腔8中,且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第二无刷电机风扇的外经与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二无刷电机风扇设置于后置空腔9中,且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温度传感器5内嵌在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且与底板2上表面相平齐。实际应用中,设置在底板2上表面,且与底板2上表面相平齐的温度传感器5实时工作,检测获得防尘罩1内部的最大空间内环境的温度检测结果,并实时上传至单片机当中,由单片机针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判断,并做出相应操作,其中,当温度检测结果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则单片机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当温度检测结果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则单片机随即分别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控制分别所连接的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开始工作,其中,单片机根据所获温度检测结果分别向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发送控制指令,由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分别根据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对应连接的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由于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的工作气流方向由下向上,且底板2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前置空腔8、后置空腔9的各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与空腔内部空间的通孔10,则在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和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情况下,防尘罩1外部空间中的空气就会不断经底板2两侧边上的各个通孔10分别涌入前置空腔8和后置空腔9,并分别随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的工作气流,穿过分别位于前置空腔8顶面、后置空腔9顶面的镂空结构,流入防尘罩1内部,并结合由透气网孔布制成的防尘罩1,实现针对防尘罩1内环境的高效散热,在分别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针对对应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单片机会随所接收到温度检测结果的变化,分别向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发送风扇转速提高指令或风扇转速降低指令,再由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分别针对对应无刷电机风扇的转速进行相应调整,总的遵循一个原则,温度检测结果越高,风扇转速越快,相应的,温度检测结果越低,风扇转速越低;在上述高效散热的过程中,若单片机所获温度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则单片机随即控制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停止工作;由此,基于上述控制过程,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高效散热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防尘罩(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温度传感器(5)、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第一风扇(6)经过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风扇(7)经过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其中,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为温度传感器(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为第一风扇(6)进行供电;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为第二风扇(7)进行供电;所述防尘罩(1)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所述底板(2)内部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前置空腔(8),且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前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前置空腔(8)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前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内部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后置空腔(9),且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底板(2)上表面对应后部区域的位置,设置贯穿后置空腔(9)顶面的镂空结构,且该镂空结构所占区域面积与后部区域的面积相适应;控制模块(3)、电源(4)、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设置在底板(2)内部位于前置空腔(8)和后置空腔(9)之间的位置区域;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的结构与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的结构相同,第一风扇调速电路(11)和第二风扇调速电路(12)分别包括电控滑动变阻器、电阻、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其中,对应风扇的一端连接着经过控制模块(3)的供电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其中一个接线端;电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端与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的一端,以及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门端相连接;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经过控制模块(3)的供电负极,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接线端;控制模块(3)与电控滑动变阻器相连接;底板(2)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前置空腔(8)、后置空腔(9)的各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与空腔内部空间的通孔(10);第一风扇(6)的外经与前置空腔(8)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一风扇(6)设置于前置空腔(8)中,且第一风扇(6)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第二风扇(7)的外经与后置空腔(9)对应底板(2)上表面的面积相适应,第二风扇(7)设置于后置空腔(9)中,且第二风扇(7)工作的气流方向为由下向上;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防尘罩(1)与底板(2)之间所构成的防尘罩(1)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5)内嵌在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且与底板(2)上表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6)为第一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二风扇(7)为第二无刷电机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为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4)为纽扣电池。
CN201621394162.9U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1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4162.9U CN2062515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4162.9U CN2062515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1559U true CN206251559U (zh) 2017-06-13

Family

ID=5900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416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15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1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356A (zh) * 2016-12-19 2017-02-15 刘辉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356A (zh) * 2016-12-19 2017-02-15 刘辉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CN106413356B (zh) * 2016-12-19 2018-08-17 温州永宏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7187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座椅
CN10379084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风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7674567U (zh) 一种浴室多功能取暖器
CN205618414U (zh) 一种智能型电风扇
CN206251559U (zh)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CN106122067B (zh) 一种电风扇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91494B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压缩机的散热风机的控制方法
CN20515816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温控系统
CN106837844A (zh) 一种风扇
CN204402947U (zh) 一种智能电风扇
CN107420331B (zh) 摇头风扇
CN106413356B (zh) 一种电子仪器散热防尘装置
CN205680969U (zh) 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
CN203442942U (zh) 具有强制循环风的多功能节能电暖器
CN104932720A (zh) 一种智能调速式通风鼠标
CN103727048A (zh) 一种多功能风扇
CN205123601U (zh) 一种散热电源箱
CN105050368A (zh) 一种调速风道式通信机箱
CN20596088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交直流电机
CN204057736U (zh) 一种起重机驾驶室温度调节装置
CN204402956U (zh) 一种智能风扇
CN205736796U (zh) 电动汽车用空调压缩机和ptc加热器的集中控制系统
CN205878323U (zh) 一种新型高热效率电暧器
CN207490070U (zh)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辆
CN104890468A (zh) 车载控温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