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49237U -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49237U
CN206249237U CN201620883173.7U CN201620883173U CN206249237U CN 206249237 U CN206249237 U CN 206249237U CN 201620883173 U CN201620883173 U CN 201620883173U CN 206249237 U CN206249237 U CN 206249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unmanned plane
shell
rocking b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31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lying Cub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rd Dream Facto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rd Dream Facto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rd Dream Facto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831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49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49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492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包括外壳、起飞按钮、降落按钮、GPS定位单元、传感单元、无线数据传输单元、安全开关和内置电源。无人机操控者手握该体感摇杆,用拇指操作起飞按钮和降落按钮,通过手及手臂悬空做一些驾驶动作,用食指操作安全开关实时发送操控者的体感信息,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操控。还可以通过GPS定位单元获取位置信息实现跟随飞行。与遥控器控制无人机相比,该体感摇杆操作简单,使无人机飞行更直观、更安全,并且驾驶动作能够实时发送至无人机,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操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控制无人机一般通过遥控器或装在电脑上的地面站软件来实现。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容易受到环境和其他干扰的影响,因此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通过遥控器控制,操作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一般只能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地面站软件操作虽然相对简单,但不能实时操控无人机,一般是按预先设定的路线进行飞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无人机的实时操控难度较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为操控者手握的柱状壳体;
起飞按钮2,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用于控制无人机起飞;
降落按钮3,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用于控制无人机降落;
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获取位置信息;
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检测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
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将所述传感单元5检测到的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发送至所述无人机;
安全开关7,设置于外壳1侧壁的中上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发送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
内置电源8,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为所述GPS定位单元4、所述传感单元5、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提供电源。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5采用惯性测量单元。
优选地,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包括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的变化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无人机云台控制按钮9,设置于外壳1的顶部,用于控制无人机云台。
优选地,所述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包括外壳、起飞按钮、降落按钮、GPS定位单元、传感单元、无线数据传输单元、安全开关和内置电源。无人机操控者手握该体感摇杆,用拇指操作起飞按钮和降落按钮,通过手及手臂悬空做一些驾驶动作,用食指操作安全开关实时发送操控者的体感信息,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操控。还可以通过GPS定位单元获取位置信息实现跟随飞行。与遥控器控制无人机相比,该体感摇杆操作简单,使无人机飞行更直观、更安全,并且驾驶动作能够实时发送至无人机,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操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外壳,2-起飞按钮,3-降落按钮,4-GPS定位单元,5-传感单元,6-无线数据传输单元,7-安全开关,8-内置电源,9-无人机云台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该体感摇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起飞按钮2、降落按钮3、GPS定位单元4、传感单元5、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安全开关7和内置电源8。
外壳1为操控者手握的柱状壳体。操控者手握该体感摇杆,通过手及手臂悬空做一些驾驶动作,实现对无人机的操控。与使用遥控器相比,该体感摇杆操作简单。
起飞按钮2,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将起飞按钮2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当手握该体感摇杆时,便于拇指操作,用于控制无人机起飞。
降落按钮3,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将降落按钮3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当手握该体感摇杆时,便于拇指操作,用于控制无人机降落。
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获取位置信息。具体地,将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的顶部,便于更好地接收GPS信号。通过GPS定位单元获取操控者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无人机,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可以实现跟随飞行。
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检测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可以是通过手及手臂悬空做的一些驾驶动作。具体地,将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将传感单元5检测到的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发送至所述无人机。具体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安全开关7,设置于外壳1侧壁的中上部,用于控制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发送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将安全开关7设置于外壳1侧壁的中上部,当手握该体感摇杆时,便于食指操作,当按下安全开关7时,才会将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发送至所述无人机,否则不进行发送,因此,无意的体感摇杆晃动也不会使无人机失控,提高了无人机操作的安全性。且每次按下安全开关7时,该体感摇杆为基准姿态。因此不必每次操作无人机时先找之前的飞行姿态,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内置电源8,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为GPS定位单元4、传感单元5、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包括外壳、起飞按钮、降落按钮、GPS定位单元、传感单元、无线数据传输单元、安全开关和内置电源。无人机操控者手握该体感摇杆,用拇指操作起飞按钮和降落按钮,通过手及手臂悬空做一些驾驶动作,用食指操作安全开关实时发送操控者的体感信息,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操控。还可以通过GPS定位单元获取位置信息实现跟随飞行。与遥控器控制无人机相比,该体感摇杆操作简单,使无人机飞行更直观、更安全,并且驾驶动作能够实时发送至无人机,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操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传感单元5采用惯性测量单元。具体地,惯性测量单元是测量物体三轴角速度及加速度的装置。一个惯性测量单元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仪,加速度计检测物体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陀螺仪检测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获得物体的姿态。采用惯性测量单元可以检测到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包括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的变化信息。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在安全开关7的控制下将所述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的变化信息发送至无人机,无人机将会按照所述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的变化信息进行飞行。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该体感摇杆还包括无人机云台控制按钮9,设置于外壳1的顶部,用于控制无人机云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为操控者手握的柱状壳体;
起飞按钮(2),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用于控制无人机起飞;
降落按钮(3),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用于控制无人机降落;
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获取位置信息;
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检测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
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将所述传感单元(5)检测到的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发送至所述无人机;
安全开关(7),设置于外壳(1)侧壁的中上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发送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
内置电源(8),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为所述GPS定位单元(4)、所述传感单元(5)、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5)采用惯性测量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者的体感信息包括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的变化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人机云台控制按钮(9),设置于外壳(1)的顶部,用于控制无人机云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单元(4),设置于外壳(1)内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5),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6),设置于外壳(1)内的底部。
CN201620883173.7U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49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3173.7U CN206249237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3173.7U CN206249237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49237U true CN206249237U (zh) 2017-06-13

Family

ID=5899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317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49237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4923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380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可移动设备跟随的方法、控制设备和跟随系统
CN109992037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人机操纵杆
CN112394738A (zh) * 2019-08-14 2021-02-23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控制方法和无人机遥控器
WO2022134298A1 (en) * 2020-12-24 2022-06-30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Remote controllers and structures and systems thereof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380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可移动设备跟随的方法、控制设备和跟随系统
CN109992037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人机操纵杆
CN112394738A (zh) * 2019-08-14 2021-02-23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控制方法和无人机遥控器
CN112394738B (zh) * 2019-08-14 2024-04-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控制方法和无人机遥控器
WO2022134298A1 (en) * 2020-12-24 2022-06-30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Remote controllers and structures and systems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8675B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体感飞行操控系统及终端设备
CN206249237U (zh)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体感摇杆
US112763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ight simulation
US10571779B2 (en) Flying camera with string assembly for loc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US9952590B2 (en) Self-propelled device implementing three-dimensional control
JP6671375B2 (ja) 無人機の飛行補助方法
JP6506302B2 (ja) モバイル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346721A1 (en) Aircraft
CN204229233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CN108062108A (zh) 一种基于机载计算机的智能多旋翼无人机及其实现方法
US20140008496A1 (en) Using handheld device to control flying object
CN105259917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安全快速降落装置及方法
CN102707725A (zh) 固定翼自动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07779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771262U (zh) 固定翼自动导航飞行控制系统
EP3399380B1 (en) Headless control method
CN108965124A (zh) 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
EA020525B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взлёта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с гибким крылом, парусом и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06647788B (zh) 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121348U (zh) 无人飞行器安全快速降落系统及其遥控设备和无人飞行器
CN203012513U (zh) 一种无线航模控制系统
CN106571022B (zh) 一种基于μC/OS-III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114817A (zh) 一种飞行器及飞行系统
CN105468013A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控制小型无人机方法
WO2020098561A1 (zh) 无人机水面翻转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100096, 16 floor, 2 building, 87 West Build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 units 161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lying Cub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street 1, 3 floor 303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NGCHUANG MENGGONGCHANG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