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40007U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40007U CN206240007U CN201620996930.1U CN201620996930U CN206240007U CN 206240007 U CN206240007 U CN 206240007U CN 201620996930 U CN201620996930 U CN 201620996930U CN 206240007 U CN206240007 U CN 2062400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sports apparatus
- bamboo
- rear bar
- front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包括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分为可拆卸连接的前杆、中杆和后杆,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内分别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前杆和后杆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当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依次连接;当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前杆位于后杆的容置腔室内,所述后杆位于所述中杆的容置腔室内。将多段杆体全部集中在一段,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杆状主体的体积,将会使该运动器材的携带更加方便,占用空间更小,普及率也将会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背景技术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独竹漂是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独竹漂如不加以保护,这项优秀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仍将面临失传的危机。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独竹漂的传承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申请号为CN201520763567.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材,包括杆部及填充芯,所述杆部包括主杆部、前杆部及后杆部,所述主杆部的前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前杆部,所述主杆部的后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后杆部。从而将较长的杆体分为三段,便于携带。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然需要携带多段杆体,依然很不方便,如果可以将多段杆体全部集中在一段,将会使该运动器材的携带更加方便,占用空间更小,普及率也将会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包括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分为可拆卸连接的前杆、中杆和后杆,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内分别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前杆和后杆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当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依次连接;当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前杆位于后杆的容置腔室内,所述后杆位于所述中杆的容置腔室内。
杆状主体三段式的设计,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拆装,便于运输及存储,方便携带;内部的容置腔室为密封腔体,降低整体的密度;此外,前杆可以完全装入所述后杆的内部容置腔室中,所述后杆可以完全装入所述中杆的容置腔室中,将多段杆体全部集中在一段,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杆状主体的体积,将会使该运动器材的携带更加方便,占用空间更小,普及率也将会更高。
做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杆和后杆为圆柱状。
做为再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杆和后杆为圆锥状。
做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杆为圆锥状,所述后杆为圆柱状。
上述两种方案中,前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细,近似流线形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在水中前行阻力小,速度快,操作更加轻松自如。
优选地,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为300~500cm,直径小于30cm,三段拆卸之后,每段只有100~200cm,体积小,更加易于携带和运输。此外,所述杆状主体的材料优选为PVC塑料、玻璃钢或TPE材料,重量轻,杆状主体大约在10~15kg,方便携带。最好采用TPE材料,具有橡胶的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又具有可注塑加工的特征的材料。具有环保无毒安全,应用范围广,有优良的着色性,触感柔软,耐候性,抗疲劳性和耐温性,加工性能优越,无须硫化,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既可以二次注塑成型,与PP、PE、PC、PS、ABS等基体材料包覆粘合,也可以单独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前杆和后杆与中杆连接的一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端头,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通过所述连接端头与所述中杆连接。
做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端头的外径等于所述中杆与该连接端头相连接的一端的内径,所述连接端头的外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中杆两端的內缘设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与环状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环状凸缘和环状凹槽具有三个作用,第一可以起到定位作用,第二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前杆、后杆与中杆的连接更加牢固,第三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止水从接口处进入容置腔室,影响独竹漂运动器械的使用。
做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端头通过连接件与中杆连接,所述连接端头与连接件的一端螺接,所述中杆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螺接,且所述连接件中间设置有格挡片,通过连接件两端的螺接,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并且使用方便,设置格挡片后,连接件还可以当做盖体来使用,连接在中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杆两端连接有盖体;当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位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盖体扣合在中杆部的两端。可以防止内装的物品掉出,携带更加自如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中杆上连接有背带和/或提手,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合适携带方式,可以用背带背着,也可以用提手提着。
所述中杆的上部设置有站立平台,可以帮助操作者更加的平稳的站立,方便操作。优选的,所述平台为长方形,长度为40厘米~100厘米,宽度为20~40厘米。所述专利平台与杆状主体轴线平行的两侧边设置有与中杆连接的肋板或肋条,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降低站立平台的厚度,减轻设备上部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站立平台上设有防滑区,该防滑区由数条交叉设置的筋条形成,可以防止操作者脚步遇水打滑。
进一步地,所述站立平台上还设置有足部固定件,所述足部固定件可以为鞋帮状固定件、绳带或脚套。
进一步地,所述杆状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加重件,使得杆状主体下重上轻,使其下水后始终处于上下平衡状态,不会翻转倒扣,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尤其是初学者的操作;优选的,所述加重件为嵌入所述杆状主体管壁的铅块。
进一步地,所述独竹漂运动器械还包括划水部件,所述划水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杆和空心球。
进一步地,所述直杆为伸缩杆,可以方便携带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直杆贯穿所述空心球,且所述直杆与空心球外壁的连接处套接有螺帽;直杆上设置的螺帽用于夹紧所述空心球。优选地,所述空心球一侧的为正方向的螺纹,另一侧为反方向的螺纹,使得连接更加的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球的形状可以设定为苹果型、葫芦型、西瓜型、灯笼型、橄榄球型或六边型等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直杆的长度为70~150cm、直径为2~3cm;所述空心球的体积为5~15L。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操作简单,容易学会。
2、体积小(一般在3—5米之间,折叠后在1—2米之间)、重量轻(一般在10—15公斤之间),携带方便。
3、它采用高级塑料制造,经久耐用,阳光曝晒也不会开裂。
4、它的前后两头是圆尖形的,水的阻力小、速度快。
5、它的划水面接触大,划水的力量也就强大,而且人的平衡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站立平台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头与中杆的一种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头与中杆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划水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杆;2、中杆;3、后杆;4、盖体;5、连接端头;6、环状凹槽;7、环状凸缘;8、加重装置;9、站立平台;10连接件;11、格挡片;12、直杆;13空心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更多。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1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包括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分为可拆卸连接的前杆1、中杆2和后杆3,所述前杆1、中杆2和后杆3内分别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前杆1和后杆3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当前杆1和后杆3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前杆1、中杆2和后杆3依次连接;当前杆1和后杆3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前杆1位于后杆3的容置腔室内,所述后杆3位于所述中杆2的容置腔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前杆和后杆做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名称,仅仅用于形象的说明各个结构的位置关系,但是不限定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位置,杆状主体在水中行驶时,前杆和后杆都是可以作为头部或者尾部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前杆和后杆为圆柱状。
如图1和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杆1和后杆3均为圆柱状,图1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使用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前杆为圆锥状,所述后杆为圆柱状。
如图3和4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杆1为圆锥状,所述后杆3为圆柱状,图3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使用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为圆锥状。
如图5和6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杆1为圆锥状,所述后杆3为圆锥状,图5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使用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前杆1和后杆3处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杆1和后杆3由一端至另一端均匀变细,外部轮廓呈直线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为300~500cm,直径小于30c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杆状主体的材料优选为PVC塑料、玻璃钢或TPE材料,重量轻,杆状主体大约在10~15kg,方便携带。
如图5所示,所述前杆1和后杆3均匀变细,所述前杆1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后杆3的长度,所述后杆3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中杆2的长度,所述前杆1粗端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后杆3粗端内径,所述后杆3粗端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中杆2的内径;如此设置的前杆1可以完全装入所述后杆3的内部容置腔室中,所述后杆3可以完全装入所述中杆2的容置腔室中,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杆状主体的体积,使得携带更加方便。
图1~6只是给出了三种前杆和后杆形状较为规则的技术方案,不应理解为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式能满足的前杆可以装入后杆内的容置腔室,后杆可以装入中杆的容置腔室内的所有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杆1和后杆3与中杆2连接的一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端头5,所述前杆1和所述后杆3通过所述连接端头5与所述中杆2连接。图9~图11给出了两种具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9所示,给出了连接端头5与中杆2的一种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所述连接端头5的外径等于所述中杆2的内径,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端头5的外缘设有环状凹槽6,所述中杆2两端的內缘设有环状凸缘7,所述环状凸缘6与环状凹槽7匹配连接。
如图11所示,给出了连接端头5与中杆2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所述连接端头5通过连接件10与中杆2连接,所述连接端头5与连接件10的一端螺接,所述中杆2与连接件10的另一端螺接,且所述连接件中间设置有格挡片11,通过连接件10两端的螺接,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并且使用方便,设置格挡片11后,连接件还可以当做盖体来使用,连接在中杆的两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杆两端设置有盖体4,当所述前杆1和后杆3均位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盖体4扣合在中杆2的两端。可以防止内装的物品掉出,携带更加自如方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杆2上连接有背带和/或提手,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合适携带方式,可以用背带背着,也可以用提手提着。
如图7和8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杆2的上部设置有站立平台9,可以帮助操作者更加的平稳的站立,方便操作。优选的,所述站立平台9为长方形,长度为40厘米~100厘米,宽度为20~40厘米。此外,所述站立平台9上还可以设有防滑区,该防滑区由数条交叉设置的筋条形成,可以防止操作者脚步遇水打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杆状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加重件8,使得杆状主体下重上轻,使其下水后始终处于上下平衡状态,不会翻转倒扣,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尤其是初学者的操作;优选的,所述加重件8为嵌入所述杆状主体管壁的铅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独竹漂运动器械还包括划水部件,所述划水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杆12和空心球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杆12为伸缩杆,可以方便携带运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杆12贯穿所述空心球13,且所述直杆12与空心球13外壁的连接处套接有螺帽;直杆12上设置的螺帽用于夹紧所述空心球13。优选地,所述空心球13一侧的为正方向的螺纹,另一侧为反方向的螺纹,使得连接更加的牢固。
优选地,所述空心球13的形状可以设定为苹果型、葫芦型、西瓜型、灯笼型、橄榄球型或六边型等形状。具体使用过程中,葫芦型、苹果型两端都可作底部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直杆12的长度为70~150cm、直径为2~3cm;所述空心球13的体积为5~15L。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包括杆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主体分为可拆卸连接的前杆(1)、中杆(2)和后杆(3),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内分别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前杆和后杆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当前杆和后杆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前杆、中杆和后杆依次连接;当前杆和后杆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前杆位于后杆的容置腔室内,所述后杆位于所述中杆的容置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和后杆为圆锥状或所述前杆为圆锥状,所述后杆为圆柱状或所述前杆和后杆为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和后杆与中杆连接的一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端头(5),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通过所述连接端头与所述中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头的外径等于所述中杆与该连接端头相连接的一端的内径,所述连接端头的外缘设有环状凹槽(6),所述中杆两端的內缘设有环状凸缘(7),所述环状凸缘与环状凹槽匹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头通过连接件(10)与中杆连接,所述连接端头与连接件的一端螺接,所述中杆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螺接,且所述连接件中间设置有格挡片(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杆两端连接有盖体(4);当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位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盖体扣合在中杆部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杆上连接有背带和/或提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加重件(8);所述中杆的上部设置有站立平台(9)。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竹漂运动器械还包括划水部件,所述划水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杆(12)和空心球(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竹漂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贯穿所述空心球,且所述直杆与空心球外壁的连接处套接有螺帽;所述直杆为伸缩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6930.1U CN206240007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6930.1U CN206240007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40007U true CN206240007U (zh) | 2017-06-13 |
Family
ID=5899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9693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40007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400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78454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洪聚宝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
2016
- 2016-08-30 CN CN201620996930.1U patent/CN20624000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78454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洪聚宝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CN106178454B (zh) * | 2016-08-30 | 2019-07-05 | 洪聚宝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40007U (zh)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
CN106178454B (zh) | 一种独竹漂运动器械 | |
CN202538298U (zh) | 游泳模拟器械 | |
CN201978422U (zh) | 一种便携式羽毛球拍 | |
CN108187319A (zh) | 一种发光羽毛球拍 | |
CN207665833U (zh) | 一种搬网支架 | |
CN210235746U (zh) | 一种球体产品分类摆放架 | |
CN203016022U (zh) | 一种登山杖 | |
CN206315467U (zh) | 一种充气式便携童车 | |
CN205252449U (zh) | 一种可伸缩的多功能羽毛球拍 | |
CN204482682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宠物猫玩具 | |
CN205759536U (zh) | 一种新型武术棍 | |
CN206444060U (zh) | 一种新型体育啦啦操花球 | |
CN206101137U (zh) | 一种苗木用的固定装置 | |
CN213159135U (zh) | 蹦床拆分多段结构及家用蹦床 | |
US20130323990A1 (en) | Exercise device for use in a body of water | |
CN203538541U (zh) | 一种变换用途的拐杖 | |
CN201774884U (zh) | 可折叠滑梯 | |
CN203381781U (zh) | 划水器 | |
CN206314687U (zh) | 一种老年人多功能拐杖 | |
CN108310742A (zh) | 一种大杆健身器械 | |
CN205976703U (zh) | 一种便携式沙滩围挡 | |
CN221815225U (zh) |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注水健身器 | |
CN2356716Y (zh) | 嬉水棒 | |
CN208430858U (zh) | 一种全伸缩天幕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