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5723U -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5723U
CN206235723U CN201620642446.9U CN201620642446U CN206235723U CN 206235723 U CN206235723 U CN 206235723U CN 201620642446 U CN201620642446 U CN 201620642446U CN 206235723 U CN206235723 U CN 206235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transmitting device
antenna
equip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24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费希尔
M.赫默林
W.克劳斯
T.孔德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5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5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G01R33/3685Means for reducing sheath currents, e.g. RF traps, balu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磁共振天线装置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磁共振天线系统、磁共振设备和磁共振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包括天线侧的连接单元、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和传输单元,其布置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

Description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 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磁共振天线系统、磁共振设备和磁共振装置。
背景技术
借助磁共振断层成像(MRT)通常利用局部线圈(英语“local coils”)、其也可以被称为表面线圈(英语:“surface coils”),产生具有高的信噪比(SNR)的磁共振图像。为此将局部线圈靠近检查对象、特别是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地定位以用于磁共振测量。
局部线圈可以根据患者的对其应当产生磁共振图像的身体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地构造。人们区分不同的局部线圈类型,例如脚踝线圈、手腕线圈、膝部线圈、乳房线圈、肩部线圈、头部线圈、颈部线圈和头-颈线圈等。
在磁共振测量时检查对象的电磁激励的核在局部线圈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中感应出磁共振信号。为了放大磁共振信号,局部线圈通常包括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其通常紧靠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布置在壳体中。为了进一步处理信号,将所述信号传输到磁共振设备。对于该信号传输,传统的局部线圈包括固定连接的固定长度的缆线,其可以连接到磁共振设备。对于如下情况,即,对于不同的互相明显隔开的位置要使用相同的局部线圈类型的情况,通常提供分开的局部线圈,其仅通过缆线长度区分。对于缆线的成本通常是高的,因为缆线通常以麻烦的手工工作制造以实现外罩波陷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局部线圈的使用,特别是降低局部线圈的运行开销。
按照本实用新型,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包括天线侧的连接单元、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和传输单元,其布置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在此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可以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天线装置上,即,其可以借助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天线装置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类似地,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可以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设备上,即,其可以借助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传输单元构造为,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特别是电功率和/或电信号。为此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优选地布置在传输单元的两个不同端部。
通过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与磁共振设备相连的磁共振天线装置,典型地构造为,借助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电磁的磁共振信号和/或发送用于激励检查对象内部的核的电磁的激励信号。磁共振天线装置此外可以包括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特别是用于放大所接收的磁共振信号的可能的单元,诸如一个或多个前置放大器。换言之,磁共振天线装置可以理解为如下装置,所述装置与传统的局部线圈主要通过如下区别,即,其不具有固定布置的缆线,以将局部线圈直接连接到磁共振设备。取而代之,磁共振天线装置优选地包括天线连接单元,其可以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传输装置的天线侧的连接单元上,即,其可以在天线连接单元和磁共振传输装置的天线侧的连接单元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
通过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传输的能量和/或信息例如可以是通过磁共振天线装置接收并且可能放大的磁共振信号和/或通过磁共振设备产生的激励脉冲和/或用于对磁共振天线装置供电的电能和/或用于控制磁共振天线装置的控制信号,特别是BUS信号(英语:Binary Unit System,二进制单位制)。
磁共振设备优选地包括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其可以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传输装置的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上,即,可以在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和磁共振传输装置的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
在磁共振测量之前,优选地将磁共振天线装置尽可能靠近检查对象的待成像的区域,例如头或脚,在定位位置处定位。由此得到传输路径,其通过在磁共振天线装置的可能的天线连接单元和磁共振设备的可能的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之间的空间距离确定。传输单元有利地具有合适的长度,以便在将磁共振天线装置定位在检查对象上的期望的位置上时可以克服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由此引起的传输路径。如果例如可能的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位于患者卧榻的头部区域中,则在靠近头部定位磁共振天线装置时传输单元的所需长度小于在靠近脚部定位的情况。
通过一方面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天线装置另一方面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可脱开性,可以分别可逆地在连接状态和脱开状态之间切换。优选地,连接单元构造为,允许简单和/或快速的操作,例如仅利用一只手操作。正是在运行磁共振设备时重要的是,能够不复杂地建立并且脱开连接,因为这样的过程通常必须频繁地进行。
连接的可脱开性允许简单地将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通过其传输单元例如具有不同的长度的另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来更换。由此对于磁共振天线装置在非常不同的位置的使用,不必提供具有不同的缆线长度的分开的局部线圈。相同的磁共振天线装置可以与相应匹配的磁共振传输装置一起被使用。由此在制造者方面降低开发开销、其物流开销和在制造中的变型数量。
通过如下可能性,即,通过从磁共振传输装置组中对于一个特定的磁共振测量合适地选择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优化传输路径的长度,降低在通过磁共振装置的可能的操作者,例如医学技术的放射科助手(MTRA)放置患者时的复杂度,因为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比具有次优长度的传统的局部线圈的缆线更容易操纵。
对于特定的局部线圈类型,例如肩部线圈,缆线在将患者定位之后才可以安装到磁共振设备上,从而在定位期间可能必须操纵松散悬挂的缆线。该问题也通过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解决,因为其安装也可以在患者定位之后才进行。
此外,磁共振传输装置的更换使得可以对于多个磁共振天线装置使用同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由此例如具有总共多个缆线的多个传统的局部线圈可以通过多个磁共振天线装置和总共仅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来代替。由此磁共振装置的可能的运行者仅须提供开销更少的装备。
故障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对于可能的维修而没有专业人员干预地被容易地从磁共振天线装置去除并且通过另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代替。这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局部线圈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传统的局部线圈情况下在缆线故障时通常整个局部线圈失效。此外为了维修而可能的运输对于整个局部线圈比对于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开销更大。
优选地,磁共振传输装置至少部分地,理想地全部,由磁共振兼容的,特别是非磁性的材料,例如非磁性地规定和/或测试的金属和/或塑料构成,从而通过所述材料不会负面地影响磁共振测量,例如通过在产生的磁共振图像中的删除。
此外磁共振传输装置优选地至少部分地,理想地全部,磁共振静默(MR-stumm)地构造,即,使用的材料不会给出干扰的射频信号。可能的塑料诸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和/或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PBT)适合于此。
优选地,磁共振传输装置至少部分地,理想地全部地,生物相容地构造,特别是按照标准DIN EN ISO 10993-1:2009,从而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没有不期望的副作用地与患者接触。此外磁共振传输装置构造为,在使用时不出现伤害,例如通过使得磁共振传输装置不具有尖锐的边沿。
有利地,磁共振传输装置具有好的可清洁性。这特别地意味着,血和其他体液可以利用通常的消毒剂来清洁,而不损坏磁共振传输装置。由此优选地采用如下材料,所述材料不会被通常的消毒剂损坏。
优选地,天线侧的连接单元使得可以免工具和/或无损地建立和脱开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天线装置之间的连接,并且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允许无免具地和/或无损地建立和脱开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的连接。
对于免工具地建立和脱开连接,特别地不需要额外的工具,也就是任何装置,诸如焊接设备,钳子,螺丝刀,扳手,尤其是六角扳手或扳手。由此确保磁共振传输装置的舒适操纵。由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特别地与通常仅能利用工具更换的传统的局部线圈的缆线区别。此外对于局部线圈缆线的更换,典型地需要特殊培训的维修技师。
无损地免工具地建立和脱开连接通常意味着,磁共振传输装置在建立和/或脱开连接之后具有与之前相同的状态。由此实现磁共振传输装置的持续运行。
优选地,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或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插拔连接部分。插拔连接部分具有在宽范围的多种情况下的良好可用性和高的可靠性。
插拔连接部分例如是连接器,即安装在缆线上的插接连接的母的部分,和/或插头,即,安装在缆线上的插接连接的公的部分。插拔连接的公的部分通常具有指向外的接触棒,而母的部分具有指向内的接触口。
有利地,公的插拔连接部分构造为,插入到母的插拔连接部分中,并且由此建立至少一个电接触。为此插拔连接部分包括例如分别一个或多个触头,其在插入状态中接触。触头例如可以是同轴触点,特别是用于信号传输,或者非同轴针式触头,特别是用于能量传输。然而也可以考虑无接触的传输机制,例如借助容性耦合。
优选地,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公的插拔连接部分。由此在磁共振设备上相应的配对物可以母地构造,由此给出提高的安全性,因为母地构造的插拔连接部分可以实现更好的保护,以免触摸到磁共振设备的可能的带电的触点。
插拔连接部分可以借助不同的连接机制安装到配对物上,例如在卡口的情况下通过互相插入和相反旋转和/或在推拉式连接器的情况下通过推拉。
按照磁共振传输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传输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和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借助其可以在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即,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中间连接单元而布置到对方上。
部分传输单元可以与两个连接单元一起,特别是一个中间连接单元和一个天线侧的连接单元或两个中间连接单元或一个中间连接单元和一个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一起形成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磁共振装置的可能的操作者可以通过组合部分传输单元,实现多个配置并且将磁共振传输装置与需求匹配。通过该模块化结构,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更灵活地被采用。
优选地,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也构造为,能够免工具地和无损地在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之间建立和脱开连接。由此其也可以可逆地改变其连接状态,特别是插拔状态。
此外建议,传输单元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中具有不同数量的部分传输单元,即,使用的部分传输单元的数量,例如通过MTRA,可以任意改变。根据情况的不同,MTRA可以将更多或更少的部分传输单元布置到磁共振传输装置上。
此外建议,传输单元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中具有不同长的传输路径,即,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的传输路径的长度总和可以根据运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地构造。
由此磁共振传输装置的传输路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的顺序布置,例如通过MTRA,改变。例如对于第一身体部位的检查,需要传输路径的第一长度,以便将磁共振天线装置与磁共振设备相连,并且对于与第一身体部位隔开的第二身体部位的检查,需要第二长度。
由此可以简单地优化传输路径的长度,从而在磁共振检查期间确保更舒适的工作流程。
优选地,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插拔连接部分。用于连接两个部分传输单元的插拔连接部分优选地形成插拔连接,从而借助插拔连接部分快速和可靠地匹配传输路径的长度。
中间连接单元的插拔连接部分的优点和特征基本上相应于在上面详细解释的设备侧的和天线侧的连接单元的可能的插拔连接部分的优点。
优选地,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缆线。缆线通常是利用绝缘材料包围的单芯或多芯的复合管线,其也可以被称为单导线。作为绝缘材料,可以采用塑料,其包围作为导体使用的管线并且互相绝缘。
管线例如实施为同轴导线,以便实现高的信噪比。也可以考虑非电屏蔽的导线和/或光波导。
管线有利地与触点连接,所述触点被连接单元,特别是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或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和/或可能的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包括。在管线和触点之间的该连接例如可以是焊接和/或压接。
优选地,缆线具有屏蔽,所述屏蔽被调谐到磁共振设备的使用的射频范围。
根据磁共振设备的典型地处于1.5或3或7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得到用于质子的拉莫尔频率,其典型地处于64或128或298MHz。由此缆线屏蔽有利地被调谐到相应的射频范围的拉莫尔频率,从而测量的信号具有高的信噪比。
特别地,传输单元,特别是传输单元的缆线,具有至少一个外罩波陷波器,其也可以被称为外罩波滤波器或外罩波吸收器。用于抑制外罩波的至少一个外罩波陷波器的布置,特别是多个外罩波陷波器互相的距离,取决于待抑制的外罩波的波长并且由此取决于待抑制的外罩波的频率。由此有利地,外罩波陷波器在缆线上的布置也被调谐到磁共振设备的使用的射频范围。优选地,外罩波陷波器最大以取决于频率的间隔而隔开。特别地,外罩波陷波器等距地布置。
此外提出了包括至少一个天线连接单元的磁共振天线装置。至少一个天线连接单元可以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传输装置上,特别是在磁共振传输装置的天线侧的连接单元上,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
为了描述磁共振天线装置,参见前面的解释。磁共振天线装置可以特别地包括天线装置壳体。天线连接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插座,即,在天线装置壳体上安装的插拔连接的母的部分,和/或面板插头(Einbaustecker),即,在天线装置壳体上安装的插拔连接的公的部分。也就是天线连接单元可以通过机械适配直接集成到磁共振天线装置中。
此外可以考虑,天线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天线装置壳体上的具有插拔连接部分的中间缆线。在中间缆线上可以安装例如连接器作为插拔连接部分,也就是插拔连接的母的部分,和/或插头,即,插拔连接的公的部分。至少一个中间缆线优选地具有短的长度,特别是少于50cm,优选少于30cm,特别优选少于10cm。中间缆线允许天线连接单元的更灵活定位。
优选地,天线连接单元可以免工具地和/或无损地安装到磁共振传输装置上,即,其可以免工具地和/或无损地建立连接。优选地,磁共振天线装置至少部分地非磁性地、磁共振静默地、生物相容地和易于清洁地实施。
此外建议一种磁共振天线系统,其包括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的至少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利用磁共振天线系统,磁共振天线装置可以舒适地在磁共振设备上运行。
优选地,磁共振天线系统包括不同长度的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和/或不同数量的外罩波陷波器。通过根据检查问题从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中选择具有合适长度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对于磁共振测量灵活地定位磁共振天线装置。
此外建议一种磁共振设备,其包括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其中借助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可以建立在磁共振设备,特别是磁共振设备的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特别是磁共振传输装置的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的可脱开的连接,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这样的磁共振设备可以有利地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天线系统和/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传输装置一起被采用。
为了描述磁共振设备,参见前面的解释。磁共振设备特别地可以包括磁共振设备壳体。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插座,也就是在磁共振设备壳体上安装的插接连接的母的部分,和/或面板插头,也就是在磁共振设备壳体上安装的插接连接的公的部分。
优选地,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构造为,能够免工具地和/或无损地建立和脱开在磁共振设备和MR传输装置之间的连接。
此外建议一种磁共振装置,其包括磁共振设备和至少一个用于在MR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的MR传输装置。这样的磁共振装置可以有利地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MR天线装置一起被采用。
优选地,磁共振装置包括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其具有不同长度和/或不同数量的外罩波陷波器。通过从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中根据检查问题选择具有合适长度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可以对于磁共振测量灵活地定位磁共振天线装置。
此外建议一种磁共振装置,其包括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和至少一个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天线系统。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此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示出了磁共振装置的详细示图,
图2示出了磁共振装置的示意性示图,
图3A-3C示出了多个不同长度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的示意性示图,
图4示出了具有三个部分传输单元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具有三个部分传输单元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磁共振装置10,其包括磁共振设备100等。磁共振设备100包括磁体单元111,其具有超导主磁体112,用于产生强的和特别是时间上恒定的主磁场113。此外磁共振设备100包括患者容纳区域114,用于容纳患者115。患者容纳区域114在本实施例中圆柱形地构造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由磁体单元111圆柱形地包围。然而原则上随时也可以考虑患者容纳区域114的与此不同的构造。患者115可以借助磁共振设备100的患者支撑装置116被推入患者容纳区域114中。患者支撑装置116为此具有在患者容纳区域114中可动地构造的患者台117。
磁体单元111还具有梯度线圈单元118,用于产生在成像期间对于位置编码而使用的磁场梯度。梯度线圈单元118借助磁共振设备100的梯度控制单元119控制。磁体单元111还包括射频天线单元120,其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固定地集成到磁共振设备100中的身体线圈。射频天线单元120构造为用于在由主磁体112产生的主磁场113中设立的原子核的激励。射频天线单元120由磁共振设备100的射频天线控制单元121控制并且将射频磁共振序列入射到检查室中,所述检查室基本上由磁共振设备100的患者容纳区域114构成。射频天线单元120还构造为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
为了控制主磁体112、梯度控制单元119和为了控制射频天线控制单元121,磁共振设备100具有系统控制单元122。系统控制单元122中央地控制磁共振设备100,例如执行预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此外系统控制单元22包括未详细示出的评估单元,用于评估在磁共振检查期间采集的医学图像数据。此外磁共振设备100还包括用户界面123,其与系统控制单元122相连。控制信息,例如成像参数,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可以在用户界面123的显示单元124上,例如在至少一个监视器上,向医学操作人员显示。此外用户界面123还具有输入单元125,借助所述输入单元可以在测量过程期间由医学操作人员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示出的磁共振设备100在本实施例中当然还可以包括磁共振设备通常具有的其他部件。磁共振设备100的一般工作方式是专业人员公知的的,从而在此不对一般部件详细描述。
如在图2中也可以看出的,磁共振装置10还包括磁共振传输装置300和磁共振天线装置200,其定位在患者115处并且包括天线连接单元220。
磁共振传输装置300构造为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200和磁共振设备100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磁共振传输装置300在一端包括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在另一端包括设备侧的连接单元310,和之间的传输单元330,其特别地可以包括缆线。优选地,缆线具有屏蔽,其调谐到磁共振设备的使用的射频范围。
借助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可以在磁共振传输装置300和磁共振天线装置200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为此磁共振传输装置300的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与磁共振天线装置200的天线连接单元220相互作用。类似地,设备侧的连接单元310构造为,在磁共振传输装置300和磁共振设备100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磁共振设备100为此目的具有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130,设备侧的连接单元310可以与其相互作用。
连接单元130、310、320、220是互相匹配的接口,能量和/或信息可以通过所述接口被传输。此外磁共振传输装置的连接单元310,320与传输单元330 相互作用,传输单元330构造为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310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通常地,所述相互作用存在于电流和/或电压的传输中。
为了建立和/或无损地脱开在连接单元130、310、320、220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连接单元130、310、320、220的相应构造而弃用可能的工具。这样的构造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分别包括两个插拔连接部分的插拔连接来实现。
通常人们区分插拔连接的具有指向外的接触棒的公的部分与具有指向内的接触口的母的部分。当然在一个共同的壳体中具有两种性别的插拔元件的插拔连接部分也是可以的。在插入状态中插拔连接部分的指向外的接触棒与插拔连接的另一个插拔连接部分的指向内的接触口接触。
图3A-3C示出了具有三个不同长的磁共振传输装置300′,300″,300″′的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装置300′包括三个外罩波陷波器340并具有最大的长度,磁共振装置300″′包括一个外罩波陷波器340并具有最小的长度。磁共振装置300″包括两个外罩波陷波器340并具有中间的长度。
如果向磁共振装置10的操作者提供不同长的磁共振传输装置300′,300″,300″′,则该操作者可以对于磁共振检查选择最优的长度。该长度有利地刚好足够长,以克服在磁共振设备的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130和磁共振天线装置320的天线连接单元220之间的所需的传输路径。太长的磁共振传输装置使得其操纵困难。磁共振天线系统除了磁共振天线装置200之外还具有至少一个磁共振传输装置300、优选具有多个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不同数量的外罩波陷波器的磁共振传输装置300′,300″,300″′,使得可以实现高的应用灵活性。
不同长的传输路径也可以通过如下实现,即,传输单元300包括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和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其构造为,在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在图4中示出了具有三个部分传输单元370,371,372和四个中间连接单元351,352,353,354的例子。
分别两个连接单元,即,中间连接单元351,352,353,354和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或者是中间连接单元351,352,353,354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310,或者是两个中间连接单元351,352,353,354,除了由部分传输单元370,371,372所包括之外还由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360,361,362所包括。
借助中间连接单元351和352,可以将部分连接370和371相连,并且借助中间连接单元353和354可以将部分传输单元371和372连接。中间连接单元351和352以及353和354可以构造为插拔连接器。
有利地,至少所有设备侧的中间连接单元352,354相同地构造并且所有天线侧的中间连接单元351,353相同地构造,从而不同的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360,361,362的中间连接单元是兼容的,即,例如在中间连接单元351和354之间也可以建立连接。由此例如在图4中示出的磁共振传输装置300可以在其长度方面被改变,这通过去除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361来进行,即,传输单元300在不同的运行状态具有不同数量的部分传输单元370,371,372和不同长的传输路径。
理想地,设备侧的中间连接单元354,352与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也相同,从而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360,361,362至少部分地相同构造,即,例如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360和361可以交换,而不改变磁共振传输装置300的功能。通过该可交换性,磁共振传输装置300的操纵被简化。
每个部分传输单元370,371,372分别具有一个外罩波陷波器340。外罩波陷波器340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在传输单元330内部尤其确定的位置对于外罩波陷波器340的定位是合适的。由此有利地区分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的两个类型:在磁共振标准部分传输装置362的情况下外罩波陷波器340在两个端部的连接单元310,354之间中间地布置。在磁共振中间部分传输装置360,361的情况下,外罩波陷波器340布置在连接单元上,在此是在设备侧的中间连接单元351,353上。与此相关地,与图5所示的例子不同,在该例子中外罩波陷波器340布置在天线侧的中间连接单元352',354'上。磁共振标准部分传输装置360′在此包括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
在两个例子中磁共振传输装置300的外罩波陷波器340优选地具有相同的相互距离,即,其等距地布置。
在图4和5中示出的这样的方案使得可以实现:通过彼此并排的多个磁共振部分传输装置,调整期望的传输路径的长度,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要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能量和/或信息。于是例如磁共振标准部分传输装置362,360'可以在没有或具有其他磁共振中间传输装置360,361,361',362'的情况下运行。
传输单元330的所有使用的部件,特别是天线侧的连接单元320和/或具有可能的中间连接单元351,352,353,354,351',352',353',354'的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优选地磁共振兼容地构造。
尽管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受公开的例子限制而是可以由专业人员从中导出其他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磁共振传输装置,用于在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其特征在于,
其中,磁共振传输装置包括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
其中,磁共振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单元,其布置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
其中,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天线装置上,
其中,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可脱开地布置在磁共振设备上,
其中,传输单元构造为,在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设备侧的连接单元之间传输能量和/或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天线侧的连接单元,能够免工具和/或无损地和/或通过单手操作建立和脱开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天线装置之间的连接,
其中,借助设备侧的连接单元能够免工具地和/或无损地和/或通过单手操作建立和脱开在磁共振传输装置和磁共振设备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传输装置至少部分地由磁共振兼容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传输装置至少部分地磁共振静默地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传输装置至少部分地生物相容地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侧的连接单元和/或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插拔连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侧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公的插拔连接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
其中,所述传输单元具有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借助其能够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之间建立可脱开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能够免工具地和无损地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传输单元之间建立和脱开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中具有不同数量的部分传输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中具有不同长的传输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插拔连接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1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连接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卡口连接部分和/或推拉插拔连接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缆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具有屏蔽,所述屏蔽被调谐到磁共振设备的使用的射频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外罩波陷波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多个外罩波陷波器,其最大以取决于频率的距离相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多个外罩波陷波器,其等距地布置。
19.一种磁共振传输装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传输装置组包括多个不同长度的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
20.一种磁共振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天线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天线连接单元能够可脱开地布置在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磁共振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插座和/或面板插头和/或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天线装置壳体上的具有插拔连接部分的中间缆线。
22.一种磁共振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天线系统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磁共振天线装置和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 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磁共振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天线系统具有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该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长度不同和/或带有不同数量的外罩波陷波器。
24.一种磁共振设备,其包括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设备连接单元能够可脱开地布置在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上。
25.一种磁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装置包括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和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传输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磁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装置具有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该多个磁共振传输装置长度不同和/或带有不同数量的外罩波陷波器。
27.一种磁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装置包括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和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磁共振天线系统。
CN201620642446.9U 2015-06-24 2016-06-24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Active CN2062357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11717.0A DE102015211717A1 (de) 2015-06-24 2015-06-24 MR-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MR-Antennenvorrichtung
DE102015211717.0 2015-06-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5723U true CN206235723U (zh) 2017-06-09

Family

ID=57537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2446.9U Active CN206235723U (zh) 2015-06-24 2016-06-24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5723U (zh)
DE (1) DE1020152117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0779B3 (de) 2018-08-24 2019-12-1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Kontaktloses PoE-Verbindung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8608A1 (de) * 2009-04-23 2010-11-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chanische Ausführung eines Interfaces zur Anbindung von MR-Lokalspulen an ein MR-System mit elektrisch und/oder mechanisch anderer Schnittstelle
DE102010031933B4 (de) * 2010-07-22 2013-07-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eiterplatte mit integrierter Schirmung und Lokalspulenanordnung für Magnetresonanzanwendungen
DE102014213643B4 (de) * 2014-07-14 2016-09-1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antelwellensperre mit integrierter optischer Kabelführung für die Anwendung in der Magnetresonanztomograph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1717A1 (de) 2016-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7615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detection using remotely positioned receive coils
CN104422911B (zh) 磁共振线圈、磁共振设备和磁共振系统及线圈的运行方法
US20090149737A1 (en) Microcontroller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F Coils in the Bore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101454685B (zh) 解调谐射频线圈
CN105190341B (zh) 用于系列局部rf线圈的包括数字转换器的可拆卸接收器块
CN101385647B (zh) 病人支承装置
JP2009511105A (ja) 無ケーブルmrコイル
CA2753561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detection using remotely positioned receive coils
DE10130615A1 (de)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ensor oder Aktor
CN102375132A (zh) 具有可断开导体结构的机械柔韧的磁共振线圈
Byron et al. An RF‐g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wireless MRI receive arrays
CN103513200A (zh) 磁共振设备的未连接的发射/接收线圈的自动失谐
CN102313875A (zh) 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可组合的多部件式表面线圈
JP5681699B2 (ja) 多重共鳴磁気共鳴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装置及びケーブル
CN206235723U (zh) 磁共振传输装置、磁共振传输装置组、磁共振天线装置及其系统、磁共振设备及其装置
CN102338863B (zh) 桶形表面波陷波器
CN105842640B (zh) 磁共振设备
US1116923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linking electronic assemblies by means of symmetrical shielded cables
CN105301535B (zh) 用于磁共振断层成像的有集成光缆线引导的外罩波陷波器
US20100019767A1 (en) Rf coil assembly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103675732A (zh) 组合的高频/匀场/梯度信号输送
US20140300359A1 (en) Radio-frequency coil arrays and methods of arranging the same
CN102860826B (zh)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使用的射频接收线圈
CN110537312A (zh) 非接触式感应能量传输装置和操作该装置的方法
CN209894956U (zh) 磁共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