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3441U -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3441U
CN206233441U CN201621186235.5U CN201621186235U CN206233441U CN 206233441 U CN206233441 U CN 206233441U CN 201621186235 U CN201621186235 U CN 201621186235U CN 206233441 U CN206233441 U CN 206233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supporting linkage
folding house
bearing structure
house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62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进新
黄翔
陈子璇
吴明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1862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3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3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34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该屋盖设置在承重墙的顶部,屋盖包括多个设置在承重墙顶部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支承杆机构上的屋面,相邻两移动支承杆机构之间通过搭接形式移动连接,移动支承杆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杆及第二支承杆,第一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上,第二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互承结构的开合屋盖,只需控制单个支承杆即可实现整个屋盖的开合操作,运动零部件少,不仅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大开启率,还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且生产及施工方便,兼具可靠性与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背景技术
开合屋盖是一种能够根据使用功能和天气情况进行打开或关闭的屋盖,最早应用于游泳馆、网球馆等体育建筑,后来逐渐从小型体育建筑发展到大型体育场工程,并扩展到楼宇、宾馆、庭院、商业广场中庭、机库、车间厂房等任何一个有开放空间要求的屋顶系统。开合屋盖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形式,以其灵活性和舒适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现有的开合屋盖以刚性开合为主,且大都采用平移滑动的开合方式,将屋盖分为相互独立的左屋盖及右屋盖,左屋盖与右屋盖能够作相对闭合运动或同时向两侧打开,以实现屋盖整体的关闭与打开。此类开合屋盖技术已逐渐成熟,但大都结构复杂,运动零部件多,容易发生故障,可靠性低;施工建造不便,且耗资过大,不仅建造费用不菲,后期维修使用费用更是不容小觑,资金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且能够实现大开启率的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该屋盖设置在承重墙的顶部,所述的屋盖包括多个设置在承重墙顶部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支承杆机构上的屋面,相邻两移动支承杆机构之间通过搭接形式移动连接,所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杆及第二支承杆,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上,所述的第二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上。
每个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二支承杆与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组成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在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原先的第二支承杆同时又作为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原先的第一支承杆同时又作为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二支承杆,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上同样设有屋面,即每个移动支承杆机构上均设有屋面,各个屋面相互独立。整个屋盖中,第一支承杆与第二支承杆交替排列,并沿同样的方向依次搭接,形成互承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承重墙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所述的第二支承杆上套设有沿第二支承杆轴向滑动的第二滑套,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内端与第二滑套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外部套设有沿第一支承杆的轴向滑动的第一滑套,所述的第二支承杆内端与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外部的第一滑套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内端通过柔性绳与第二滑套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承杆内端通过柔性绳与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外部的第一滑套相连。
所述的第二支承杆上沿轴向设有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中的活塞与第二滑套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中活塞的伸缩,带动第二滑套沿第二支承杆的轴向滑动。所述的第一支承杆上沿轴向设有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中的活塞与第一滑套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中活塞的伸缩,带动第一滑套沿第一支承杆的轴向滑动。
所述的第二支承杆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内端设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轮。所述的第一支承杆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二支承杆的内端设有与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均为万向轮。
所述的第一支承杆上还设有与第一滑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滑轮沿第二滑槽移动。所述的第二支承杆上还设有与第二滑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滑轮沿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滑槽移动。
所述的屋面为柔性屋面。该柔性屋面优选为膜结构屋面,该膜结构屋面的材质包括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所述的屋面包括固定边、第一直边及第二直边,所述的固定边与承重墙的顶部相连,所述的第一直边与第一支承杆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边与第二支承杆相连。
所述的第二直边上设有吊环,该吊环套设在第二支承杆的外部。所述的第二直边通过吊环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直边上设有多个吊环,且多个吊环均匀布设在第二支承杆的外部。当打开屋盖时,多个吊环逐渐聚拢,相邻两个吊环之间的第二直边逐渐折叠收缩,进而将屋面折叠收缩。
所述的第一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承杆的外端与承重墙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
所述的第一支承杆及第二支承杆的材质优选为钢。
现有的互承结构中,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铰接,即杆件可以绕着铰接点转动,但铰接点固定不动。而本实用新型释放了铰接点沿支承杆轴向的自由度,使铰接点能够沿着支承杆的轴向移动,以实现屋盖的开合。
当需要打开屋盖时,第一支承杆的内端沿第二支承杆的轴向向承重墙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支承杆的内端沿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的轴向向承重墙方向移动,屋面的第二直边逐渐折叠收缩,并将屋面折叠收缩,使屋盖的中间出现开口,并随着第一支承杆内端及第二支承杆内端的不断移动,屋盖中间的开口不断增大,直至预设的开启度;当需要关闭屋盖时,第一支承杆内端及第二支承杆内端同时向远离承重墙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屋盖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互承结构中各杆件无主次结构之分以及其对称性、自适应性的特点,当一个支承杆移动时,其余所有的支承杆会同步移动,使整体重新达到稳定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互承结构的开合屋盖,只需控制单个支承杆即可实现整个屋盖的开合操作,大大简化了开合屋盖的结构及操作过程,便于控制,且运动零部件少,不仅降低了成本,还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够较为容易地维护,可靠性高;
2)采用相同的重复单元以相同的方式搭接而成,保证了整体的均匀受力,便于进行风洞试验,且组件种类少,便于实现组件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模式化施工,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精度;
3)以较低的成本即可实现屋盖的大开启率,并可以通过控制支承杆上滑槽的长度或气缸的行程,自由调节屋盖的开启率,灵活度好,适应于体育馆、游泳馆等需要屋顶大跨度开合的建筑;
4)屋盖的开口范围内不含有任何阻挡结构,便于充分利用屋盖开启时开口的竖直敞开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开合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移动支承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第一支承杆或第二支承杆与承重墙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开合屋盖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开合屋盖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承重墙、2—第一支承杆、3—第二支承杆、4—第二滑套、5—固定边、6—第一直边、7—第二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该屋盖设置在承重墙1的顶部,屋盖包括3个设置在承重墙1顶部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支承杆机构上的屋面,相邻两移动支承杆机构之间通过搭接形式移动连接,移动支承杆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杆2及第二支承杆3,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3上,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2上。
如图2所示,第二支承杆3上套设有沿第二支承杆3轴向滑动的第二滑套4,第一支承杆2的内端与第二滑套4相连。第二支承杆3上沿轴向设有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中的活塞与第二滑套4传动连接。
如图3所示,屋面为柔性屋面,屋面包括固定边5、第一直边6及第二直边7,固定边5与承重墙1的顶部相连,第一直边6与第一支承杆2相连,第二直边7与第二支承杆3相连。第二直边7上设有吊环,该吊环套设在第二支承杆3的外部。
如图4所示,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
当需要打开屋盖时,第一支承杆2的内端沿第二支承杆3的轴向向承重墙1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支承杆3的内端沿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2的轴向向承重墙1方向移动,屋面的第二直边7逐渐折叠收缩,并将屋面折叠收缩,使屋盖的中间出现开口,并随着第一支承杆2内端及第二支承杆3内端的不断移动,屋盖中间的开口不断增大,直至预设的开启度,打开之后的屋盖如图5所示;当需要关闭屋盖时,第一支承杆2内端及第二支承杆3内端同时向远离承重墙1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屋盖的关闭,关闭之后的屋盖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该屋盖设置在承重墙1的顶部,屋盖包括6个设置在承重墙1顶部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支承杆机构上的屋面,相邻两移动支承杆机构之间通过搭接形式移动连接,移动支承杆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杆2及第二支承杆3,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3上,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2上。
其中,第二支承杆3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的内端设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轮。第一支承杆2上还设有与第一滑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屋面为柔性屋面。屋面包括固定边5、第一直边6及第二直边7,固定边5与承重墙1的顶部相连,第一直边6与第一支承杆2相连,第二直边7与第二支承杆3相连。第二直边7上设有吊环,该吊环套设在第二支承杆3的外部。
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该屋盖设置在承重墙(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盖包括多个设置在承重墙(1)顶部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支承杆机构上的屋面,相邻两移动支承杆机构之间通过搭接形式移动连接,所述的移动支承杆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杆(2)及第二支承杆(3),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第二支承杆(3)上,所述的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铰接,内端移动设置在相邻的移动支承杆机构中的第一支承杆(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承杆(3)上套设有沿第二支承杆(3)轴向滑动的第二滑套(4),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的内端与第二滑套(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承杆(3)上沿轴向设有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中的活塞与第二滑套(4)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承杆(3)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的内端设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上还设有与第一滑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为柔性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包括固定边(5)、第一直边(6)及第二直边(7),所述的固定边(5)与承重墙(1)的顶部相连,所述的第一直边(6)与第一支承杆(2)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边(7)与第二支承杆(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直边(7)上设有吊环,该吊环套设在第二支承杆(3)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承杆(2)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承杆(3)的外端与承重墙(1)的顶部通过球铰铰接。
CN201621186235.5U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33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6235.5U CN206233441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6235.5U CN206233441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3441U true CN206233441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9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623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33441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34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7469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吉林大学 一种平动式屋顶开合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7469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吉林大学 一种平动式屋顶开合系统
CN110847469B (zh) * 2019-11-26 2020-12-15 吉林大学 一种平动式屋顶开合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50B (zh) 导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2644352B (zh) 具有固定支座的径向伸缩网架
CN103590525B (zh) 一种径向整体开合屋盖结构
CN206888822U (zh) 一种智能推拉窗
CN110220664A (zh) 一种模拟等效移动龙卷风的装置
CN206233441U (zh) 一种互承结构开合屋盖
Stevenson Morphological principles: current kinetic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CN104677070A (zh) 一种多功能晾物架
CN110847469B (zh) 一种平动式屋顶开合系统
CN207284407U (zh) 一种悬挂内保温系统的超大跨度无立柱拱棚
CN206917565U (zh) 一种地弹门
CN106284807B (zh) 径向开合屋盖结构
CN207340340U (zh) 一种室外通信设备平台
KR101563504B1 (ko) 창문의 개폐에 따라 자동으로 절첩 가능한 창문 가림막 구조
CN209461041U (zh) 建筑物屋顶地基漏水演示厅
CN103883057B (zh) 一种横向剪式单元可开启屋盖
CN205172326U (zh) 可180度转动的多功能窗户
CN214835094U (zh) 一种减少外部温度影响的智能人脸测温通道室外遮阳棚
CN202706302U (zh) 径向开合屋盖结构
Wang et al. Study of the Dynamic Mode of Architectural Interactive Solar Shading Skin
CN106320586B (zh) 平面开合屋盖结构
KR200438428Y1 (ko) 돔 개폐장치
Van der Wijk Inherent gravity force balance in moving architecture with new designs
CN202451027U (zh) 一种百叶
CN207485092U (zh) 凉篷的屋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