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2066U -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2066U
CN206212066U CN201621178376.2U CN201621178376U CN206212066U CN 206212066 U CN206212066 U CN 206212066U CN 201621178376 U CN201621178376 U CN 201621178376U CN 206212066 U CN206212066 U CN 20621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rear shell
metal plate
terminal
cham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83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eu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eu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eu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83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的后壳及终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的后壳包括:靠近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在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将后壳分为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后壳发出电磁波;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缝隙的一端与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倒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及终端,由于第一缝隙的设置部位合理,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通信性能优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手机不再使用外部天线,而是将天线设置在手机的内部。在手机金属后壳设置缝隙,并将缝隙采用非金属材料填充,金属后壳被缝隙分成多个部分,提高了手机天线的射频效率。
但是现有的后壳的缝隙的设置部位不合理,用户在使用时容易覆盖该缝隙,影响手机天线的射频效率的提高,从而使通信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的后壳及终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终端的后壳的缝隙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影响终端天线的射频效率的提高,从而通信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的后壳,靠近所述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在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将所述后壳分为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所述后壳发出电磁波;
所述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倒角连接。
如上所述的后壳,靠近所述后壳的下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缝隙,在所述第二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
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将所述后壳分为至少三部分,所述至少三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所述后壳发出电磁波;
所述下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所述第二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倒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倒角连接。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一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一条,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一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至少两条时,相邻的所述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非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一条,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至少两条时,相邻的所述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非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一缝隙距离所述上缘的距离介于0.5~3毫米之间。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第二缝隙距离所述下缘的距离介于0.6~8毫米之间。
如上所述的后壳,所述非金属片为塑料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壳,还包括前壳和主板,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调节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的后壳及终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的后壳包括:靠近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在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将后壳分为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后壳发出电磁波;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缝隙的一端与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倒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及终端,由于第一缝隙的设置部位合理,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通信性能优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一,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终端的后壳,靠近后壳11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12,在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13;
至少一个第一缝隙12将后壳11分为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14与调节电路15连接,以使后壳11发出电磁波;
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16和第二倒角17,第一缝隙12的一端与第一倒角1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倒角17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12,在第一缝隙12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第一缝隙会被其内部设置的填充结构比如非金属片完全填充,各第一缝隙12内的填充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至少一个第一缝隙12将后壳11分为至少两部分,每一部分可以称为辐射部,至少一个辐射部通过馈电点14与调节电路15连接,使得辐射部可以接收馈电信号,从而发出电磁波,进而形成天线射频,提高了天线射频效率。调节电路15可以调节辐射部的阻抗,使得辐射部产生的射频信号稳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辐射部均可以通过馈电点14与调节电路15连接,如此设置,终端的后壳可以实现多段射频频段,从而增加天线射频带宽。
后壳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16和第二倒角17,第一缝隙12的一端与第一倒角1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倒角17连接,使得第一缝隙12非常的靠近后壳11的上缘,当用户手持终端进行操作时,手指不会覆盖住第一缝隙12,不会影响后壳11产生射频信号,从而不会影响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后壳11上的第一缝隙12的设置部位合理,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通信性能优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缝隙12距离后壳11上缘的距离介于0.5~3毫米之间;非金属片13优选为塑料片,更为优选地,非金属13片为塑胶片。
本实施例的终端的后壳,靠近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在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将后壳分为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后壳发出电磁波;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缝隙的一端与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倒角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终端的后壳上的第一缝隙设置部位合理,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通信性能优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上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缝隙及其填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三,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的后壳的第一缝隙及其填充结构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缝隙12为一个,第一缝隙12中的非金属片13为一条,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缝隙12可以为一个,第一缝隙12中填充有一条非金属片13、没有填充金属片,第一缝隙12的宽度也就是非金属片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优选为介于0.1~0.5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非金属片的宽度为0.5毫米。其中,非金属片的宽度比现有技术中的缝隙中填充的2~2.5mm的塑胶条的宽度小很多,占用终端的后壳的面积较小,可以进一步保证用户在使用终端时不会覆盖住第一缝隙,进一步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及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
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缝隙12至少为一个,第一缝隙12中的非金属片至少为两条时,相邻的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缝隙12的个数至少为一个,第一缝隙12中至少包括两条非金属片13时,相邻的非金属片13之间设置有金属片31。金属片31与天线之间通过耦合作用会产生新的谐振,即在终端的原接收频率周围产生了新的谐振,进一步增加了天线可接受信号的带宽。此外,由于第一缝隙13设置在终端后壳11的倒角处,所以第一缝隙12内金属片的长度不一致;第一缝隙12在终端的后壳11上设置的位置不同,也就是第一缝隙12与后壳11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不同,金属片31的长度也会不同,通过调节金属片31的长度及金属片31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非金属条的宽度及第一缝隙与后壳的上缘的之间距离来实现),可以改变产生的新的谐振的频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缝隙12中的非金属片至少为两条时,可选地,非金属片13的条数为2~5条,金属片31的条数为1~4条,非金属片13的条数优选为3条,金属片31的条数优选为2条;非金属片13的宽度为介于0.1~0.5毫米之间,优选为介于0.2~0.5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非金属片13的宽度为0.5毫米;金属片13的宽度为介于0.1~0.5毫米,优选为介于0.2~0.4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金属片13的宽度为0.3毫米;第一缝隙12的宽度优选为小于2.5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该实施方式中应该根据第一缝隙的宽度调整缝隙中填充的金属片和非金属片的宽度,以保证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此外,当第一缝隙为多个时,每个第一缝隙内的填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比如,有的第一缝隙内只有一条非金属片,有的第一缝隙内具有金属片和非金属片。
为了进一步保证终端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四,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终端的后壳包括:靠近后壳的下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缝隙41,在第二缝隙41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13;第一缝隙13和第二缝隙41将后壳分为至少三部分,至少三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后壳11发出电磁波;下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倒角42和第四倒角43,第二缝隙41的一端与第三倒角42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倒角43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后壳的下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缝隙41,在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13。
第一缝隙13和第二缝隙41将后壳11分为至少三部分,每一部分可以称为辐射部,此时,相应地,至少三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至少一个辐射部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图中未示出),使得辐射部可以接收馈电信号,从而发出电磁波,进而形成天线射频,提高了天线射频效率。调节电路可以调节辐射部的阻抗,使得辐射部产生的射频信号稳定。当第一缝隙13和第二缝隙41均只有一个时,此时第一缝隙13和第二缝隙41将终端的后壳11分为后壳上缘、中间部分和后壳下缘三部分,后壳上缘对应的辐射部称为第一辐射部,后壳下缘对应的辐射部称为第二辐射部,中间部分称为第三辐射部,当第一辐射部通过第一馈电点与第一调节电路连接,第二辐射部通过第二馈电点与第二调节电路连接时,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可以与第三辐射部产生耦合,第一辐射部产生的射频频段和第二辐射部产生的射频频段不相同。因此,可以调节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个数以及改变与调节电路连接的辐射部,使得终端的后壳11产生多种频段的射频信号,进一步提高了终端天线的射频效率的提高。
后壳下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倒角42和第四倒角43,第二缝隙41的一端与第三倒角42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倒角43连接,使得第二缝隙41非常的靠近后壳11的下缘,当用户手持终端进行操作时,手指不会覆盖住第二缝隙41,不会影响后壳产生射频信号,进而保证了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后壳上的第二缝隙设置部位合理,进一步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通信性能优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第二缝隙距离后壳下缘的距离介于0.6~8毫米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在终端的后壳的下缘设置第二缝隙,并且第二缝隙的设置部位合理,进一步保证了终端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及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
下面对上一实施例中的后壳的第二缝隙及其填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后壳的第二缝隙及其填充结构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第二缝隙为一个,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一条,第二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缝隙可以为一个,第二缝隙中填充有一条非金属片、没有填充金属片,第二缝隙的宽度也就是非金属片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优选为介于0.1~0.5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非金属片的宽度为0.5毫米。其中,非金属片的宽度比现有技术中的缝隙中填充的2~2.5mm的塑胶条的宽度小很多,占用终端的后壳的面积较小,可以进一步保证用户在使用终端时不会覆盖住第二缝隙,保证了终端使用时天线射频效率的提高及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
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第二缝隙至少为一个,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至少为两条时,相邻的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缝隙的个数至少为一个,第二缝隙中至少包括两条非金属片时,相邻的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金属片与天线之间通过耦合作用会产生新的谐振,即在终端的原接收频率周围产生了新的谐振,进一步增加了天线可接受信号的带宽。此外,由于第二缝隙设置在终端后壳的倒角处,所以第二缝隙结构内金属片的长度不一致;第二缝隙在终端的后壳上设置的位置不同,也就是第二缝隙与后壳的下缘之间的距离不同,金属片的长度也会不同,通过调节金属片的长度及金属片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非金属条的宽度及第二缝隙与后壳的下缘的之间距离来实现),可以改变产生的新的谐振的频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至少为两条时,可选地,非金属片的条数为2~5条,金属片的条数为1~4条,非金属片的条数优选为3条,金属片的条数优选为2条;非金属片的宽度为介于0.1~0.5毫米之间,优选为介于0.2~0.5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非金属片的宽度为0.5毫米;金属片的宽度为介于0.1~0.5毫米,优选为介于0.2~0.4毫米之间,更为优选地,金属片的宽度为0.3毫米;第二缝隙的宽度优选为小于2.5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该实施方式中应该根据第二缝隙的宽度调整缝隙中填充的金属片和非金属片的宽度,以保证第二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此外,当第二缝隙为多个时,每个第二缝隙内的填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比如,有的第二缝隙内只有一条非金属片,有的第二缝隙内具有金属片和非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后壳,还包括前壳和主板,前壳和后壳扣合在一起,主板位于前壳和后壳之间,调节电路设置在主板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后壳的上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在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缝隙将所述后壳分为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所述后壳发出电磁波;
所述上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倒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后壳的下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缝隙,在所述第二缝隙中设置有至少一条非金属片;
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将所述后壳分为至少三部分,所述至少三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馈电点与调节电路连接,以使所述后壳发出电磁波;
所述下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所述第二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倒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倒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一条,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至少两条时,相邻的所述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非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一条,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等于0.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中的非金属片为至少两条时,相邻的所述非金属片之间设置有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非金属片的宽度介于0.1~0.5毫米之间,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小于2.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距离所述上缘的距离介于0.5~3毫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距离所述下缘的距离介于0.6~8毫米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片为塑料片。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后壳,还包括前壳和主板,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调节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CN201621178376.2U 2016-10-26 2016-10-26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Active CN20621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8376.2U CN20621206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8376.2U CN20621206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2066U true CN206212066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8376.2U Active CN20621206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2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763A (zh) * 2018-01-03 2018-07-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设置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763A (zh) * 2018-01-03 2018-07-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设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81128U (zh) 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
CN203674396U (zh) 一种全金属框的新型lte天线
CN104577322B (zh) 一种二合一双馈线多波段全向高增益pcb天线
CN104466392B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和用于设置天线装置的方法
CN204391272U (zh) 一种新型的金属边框lte天线
CN206532881U (zh) 电子产品
CN104022350A (zh) 具有金属边框的智能机天线
CN103078176A (zh) 金属环耦合天线与手持式通信设备
CN105027352B (zh) 天线和终端
JP2016526861A (ja) Mimoアンテナ、端末及びそのアイソレーション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CN105932422B (zh) 一种全金属底部开缝lte频段手机天线
CN104377426B (zh) 一种lte耦合式金属边框手机天线
CN107275760A (zh) 一种终端多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6537690A (zh) 一种缝隙天线和终端设备
CN102544774B (zh) 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
CN205609756U (zh) 一种金属背盖手机的新型天线结构
CN105680175A (zh) 一种紧凑型多频带mimo手机天线
CN204348909U (zh) 一种二合一双馈线多波段全向高增益pcb天线
CN207732080U (zh) 一种5g环形天线系统及终端
CN206610911U (zh) 一种双频双馈全向高增益天线
CN206212066U (zh) 终端的后壳及终端
CN105337035A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654575B (zh) 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US10305169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208460967U (zh) 一种支持手机ca的全金属边框手机的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0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3

Address after: 330008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Qingshan Lak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Nanchang Jiao Town Office Building Room 319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6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Wei new software park building 1 floor 2 South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EUSIS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