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0285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0285U
CN206210285U CN201621314180.1U CN201621314180U CN206210285U CN 206210285 U CN206210285 U CN 206210285U CN 201621314180 U CN201621314180 U CN 201621314180U CN 206210285 U CN206210285 U CN 206210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source
display surface
light
shadow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41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经纬
王竹安
蔡宗辉
谢彩惠
张凱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0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02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及辅助光源组。显示面具有相对的显示面顶端及显示面底端。辅助光源组设置于显示面顶端之上及/或显示面底端之下。其中,辅助光源组用以产生辅助光线,辅助光线照射显示面底端下方及/或显示面底端下方且朝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辅助光源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纸上作业方式已逐渐为电脑作业所取代。然而,使用者于使用电脑作业时,往往会因显示器与环境光(例如电灯、桌灯等)不适当的搭配而令使用者眼睛产生疲劳。
于是,遂有业者发展出显示器背面补偿光的设计。然而,此一设计有可能使得背面光线过亮,进而导致显示器下方照明不足,产生桌面阴暗等影响使用者视野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藉由辅助光源的设置,提供最适合的下方、前方或桌面照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一显示面,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顶端及一显示面底端;以及
一辅助光源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及/或该显示面底端;
其中,该辅助光源组用以产生一辅助光线,该辅助光线用以照射该显示面以外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辅助光源组包含一底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底端之下;该底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底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或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以及
一导光构件,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并相对该显示面朝向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倾斜;其中,该导光构件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发光侧,且该入光侧与该底端光源对应设置,藉此,该底端光源朝向该入光侧发光,并经该导光构件引导至该发光侧出光以形成该底端辅助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底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底端的部分形成有一缝隙,该导光构件容纳于该缝隙内。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以及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并位于该底端光源在该显示面显示方向上的一侧;
其中,该底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该底端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或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底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的端面外,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底端的部分形成为该底端遮光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多个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位于该些显示光源朝向该显示面底端的一侧外;以及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并隔着该显示面板与该底端光源相对;
其中,该底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穿过该显示面板后经该底端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光源及该底端光源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光源及该底端光源为微形发光二极管,且该显示面板包含一液晶分布区,该底端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之外,而该显示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中。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外侧面上,该偏光层延伸至涵盖该底端光源所产生的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一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用以产生背光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
其中,该背光的部分穿过该显示面板后于该显示面底端外经该底端遮光板的导引而形成该底端辅助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辅助光源组包含一顶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之上;该顶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顶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以及
一导光构件,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并相对该显示面朝向该显示面底端倾斜;其中,该导光构件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发光侧,且该入光侧与该顶端光源对应设置,藉此,该顶端光源朝向该入光侧发光,并经该导光构件引导至该发光侧出光以形成该顶端辅助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顶端的部分形成有一缝隙,该导光构件容纳于该缝隙内。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上框条对应该显示面顶端,该导光构件设于上框条内侧。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本体,该上框条铰接于该本体上,并可相对该显示面旋转外翻。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
一外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并位于该顶端光源在该显示面显示方向上的一侧;以及
一内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且该顶端光源位于该外遮光板及该内遮光板之间;
其中,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该外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该内遮光板阻挡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射至该显示面上。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顶端的部分形成为该外遮光板或该内遮光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多个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位于该些显示光源朝向该显示面顶端的一侧外;以及
一顶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并隔着该显示面板与该顶端光源相对;
其中,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穿过该显示面板后经该顶端遮光板的限制而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光源及该顶端光源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光源及该顶端光源均为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该显示面板包含一液晶分布区,该顶端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之外,而该显示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中。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外侧面上,该偏光层延伸至涵盖该顶端光源所产生的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一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用以产生一背光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
其中,该背光的部分穿过该显示面板后于该显示面顶端外经该顶端遮光板的导引而形成该顶端辅助光线。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基座,用以设置于一支撑面上,其中该辅助光源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底端之下;该底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底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于该支撑面上形成一第一照射区域;以及
一顶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之上;该顶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顶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于该支撑面上形成一第二照射区域;
其中,该第一照射区域及该第二照射区域重叠部分的最大反射亮度不大于该第一照射区域或该第二照射区域各自内部的最大反射亮度。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基座,用以设置于一支撑面上;其中,该辅助光线于该支撑面上产生的最大反射亮度介于该显示面显示亮度的0.33倍至3倍之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5A-1~图5B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与一般显示装置的使用比较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显示装置 11显示面
111顶端 112底端
121顶端光源模组 122底端光源模组
2壳体 21显示框
121a顶端光源 121b导光构件
122a底端光源 122b导光构件
121c外遮光板 121d内遮光板
122c底端遮光板 3背部光源模组
31a背部光源 31b导光构件
31c遮光板 31d遮光板
22上框条 23转轴
41顶端遮光板 42底端遮光板
51偏光层 13内侧面
14液晶分布区 61显示光源
20本体 71基座
S支撑面 C重迭部分
121L顶端辅助光线 122L底端辅助光线
21a缝隙 21b缝隙
81区域
123a显示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显示装置1可包含显示面11及辅助光源组12。显示面11具有顶端111及与其相对的底端112。举例来说,显示面11靠近显示装置1底座71(或支撑面)的一侧缘可视为底端,而较远离底座71(或支撑面)的一侧缘可视为顶端。辅助光源组12可设置于顶端111之上、底端112之下,或同时设置于顶端111之上及底端112之下,换言之,辅助光源组12不会遮蔽显示面11的可视区域(Active Area)。于此实施例中,「顶端111之上」是指自顶端111相反于底座或支撑面的方向,而不限于正上方;「底端112之下」是指自底端112朝向底座或支撑面的方向,包含而不限于正下方。辅助光源组12可包含顶端光源模组121及底端光源模组122,用以产生辅助光线,辅助光线包含由顶端光源模组121所发射出的光线(亦称为顶端辅助光线121L),以及由底端光源模组122所发射出的光线(亦称为底端辅助光线122L)。其主要照射区域为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及/或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且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81(例如键盘、书本放置处),可作为显示面周边的补偿照明,例如桌面补偿照明。
于此实施例中,顶端光源模组121可设置于显示面11顶端111上方,具体来说,是指壳体2与显示面11顶端111所夹的空间,可包含顶端光源121a及导光构件121b,顶端光源121a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光源或其他类似的构件。顶端光源121a及导光构件121b沿显示面11顶端111分布设置;举例而言,顶端光源121a及导光构件121b的延伸方向分别平行于顶端111。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以数组顶端光源121a及导光构件121b分别对应于顶端111的不同区段。导光构件121b朝向显示面11底端112的方向倾斜;换言之,导光构件121b同时朝显示面11的显示侧及底端112伸出。顶端光源121a所在的一侧视为导光构件121b的入光侧,其相对的一侧则视为出光侧。顶端光源121a朝向入光侧发光,并经由导光构件121b引导至发光侧出光以形成顶端辅助光线121L,且顶端辅助光线121L会由于导光构件121b倾斜方向而被导引至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且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此外,还可以藉由光线在导光构件121b进行全反射传递的特性,可限制顶端辅助光线121L的照射范围,以减少顶端辅助光线121L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或显示面11上的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壳体2具有围绕于显示面11的显示框21。换言之,显示面具有可视区及非可视区,且非可视区位于可视区的外周缘,而壳体围绕可视区的外周缘。显示框21对应于显示面11顶端111的部分形成有缝隙21a,或可与显示面11之间夹成缝隙。导光构件121b容纳于缝隙21a内,顶端光源121a则整体容纳于显示装置的壳体2内。缝隙可平行于显示面11的顶端111,并较顶端111为长。
请继续参阅图2,底端光源模组122可包含底端光源122a,底端光源122a亦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灯条,但不以此限制。本实施例的底端光源122a设置于显示面11底端112之下,具体来说,「底端112之下」举例而言是指自底端112朝向底座或支撑面的方向,包含而不限于正下方,用以产生底端辅助光线122L,并照射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及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举例而言,底端光源122a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底端112。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以数组底端光源122a对应于底端112的不同区段。更进一步,显示框21对应于显示面11底端112的部分形成有缝隙21b,或可与显示面11之间夹成缝隙,底端光源122a容纳于缝隙21b内。缝隙21b可平行于显示面11的底端112,并较底端112为长。
藉由显示框21与底端光源122a的相对位置,显示框21可作为自然的遮光装置,在此可称作底端遮光板,以避免底端光源122a照射至显示面11及使用者眼睛。
于此实施例中,亦可于壳体2处另设背部光源模组3,背部光源模组3可照设至例如墙壁面或位于显示装置后方的面,以作为背部的补偿光源。
于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底端光源模组122可设置于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所述下方是指自底端112朝向底座或支撑面的方向,包含而不限于正下方。底端光源模组122可包含底端光源122a及导光构件122b,底端光源122a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灯条,但不以此为限。底端光源122a及导光构件122b沿显示面11底端112分布设置;举例而言,底端光源122a及导光构件122b的延伸方向分别平行于底端112。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以数组底端光源122a及导光构件122b分别对应于底端112的不同区段。导光构件122b朝向显示面11底端112外侧及下方倾斜;换言之,导光构件122b同时朝显示面11的显示侧及底端112伸出。底端光源122a所在的一侧视为导光构件122b的入光侧,其相对的一侧则视为出光侧。底端光源122a朝向入光侧发光,并经由导光构件122b引导至发光侧出光以形成底端辅助光线122L,且底端辅助光线122L因导光构件122b的倾斜方向而被导引照射至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且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此外,还更可藉由光线在导光构件122b进行全反射传递的特性,可限制底端辅助光线122L的照射范围,以减少底端辅助光线122L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或显示面11上的状况。
类似地,显示装置的壳体2围绕于显示面11的部分可视为显示框21,显示框21对应于显示面11底端112的部分形成有缝隙21b,或可与显示面11之间夹成缝隙。导光构件122b容纳于缝隙21b内,底端光源122a则整体容纳于显示装置的壳体2内。缝隙21b可平行于显示面11的底端112,并较底端112为长。
于此实施例中,背部光源模组3亦可由背部光源31a及导光构件31b组成。同样地,背部光源31a所在的一侧视为导光构件31b的入光侧,其相对的一侧则视为出光侧。背部光源31a朝向入光侧发光,并经由导光构件31b引导至发光侧出光并照射至壳体2后方的区域。
请参阅图4,顶端光源模组121可包含沿显示面11顶端111分布的顶端光源121a、外遮光板121c及内遮光板121d。外遮光板121c位于顶端光源121a在显示面11显示方向上的一侧,且顶端光源121a可夹设于外遮光板121c及内遮光板121d之间。外遮光板121c及内遮光板121d朝向显示面11底端112的方向倾斜。据此设计,顶端光源121a产生的光线经外遮光板121c的限制而仅照射于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且内遮光板121d阻挡顶端光源121a产生的光线照射至显示面11上。
请继续参阅图4,底端光源模组122可包含沿显示面11底端112分布的底端光源122a及底端遮光板122c,且底端遮光板122c位于显示面11显示方向上的一侧,并朝显示面11底端112的下方倾斜。据此设计,底端光源122a产生的光线经底端遮光板122c的限制而仅照射于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及显示面11底端112下方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于此实施例中,亦可具有背部光源模组,其包含背部光源31a及两遮光板31c及31d。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A-1、图5A-2及图5B所示,壳体2可另包含本体20及上框条22,上框条22可位于显示面11后方及包围显示面11的壳体2之间,可藉由例如转轴23或类似的装置铰接于本体20上。顶端光源121a与导光构件121b设置于上框条22内侧。据此设计,上框条22可以转轴23相对于显示面11旋转外翻。于实际应用中,当需要补偿光线时,可将上框条22旋转外翻,并可调整照射角度;于不使用时,可将上框条22向内旋转,如图5B所示,可将顶端光源121a与导光构件121b收纳于壳体2内。
于另一实施例,请参阅图6,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面,显示面板可具有外侧面11、内侧面13及夹于外侧面11及内侧面13之间的液晶分布区14。外侧面11即为显示面,而内侧面13设有多个显示光源123a,用以产生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并经液晶分布区14调控后形成影像。于本实施例中,底端光源模组122包含底端光源122a及底端遮光板42,底端光源122a设置于内侧面13,并位于显示光源123a朝向显示面11底端的一侧外。底端遮光板42沿显示面11底端分布于显示面11外,并隔着显示面板与底端光源122a相对设置。据此设计,底端光源122a所产生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后经底端遮光板42的限制而仅照射于显示面11底端下方及显示面11底端下方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类似地,顶端光源模组121包含顶端光源121a及顶端遮光板41,顶端光源121a设置于内侧面13,并位于显示光源123a朝向显示面11底端的一侧外。顶端遮光板41沿显示面11顶端分布于显示面11外,并隔着显示面板与顶端光源121a相对设置。据此设计,顶端光源121a所产生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后经顶端遮光板41的限制而仅照射于显示面11底端下方及显示面11底端下方朝显示面11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壳体2后方亦可设置背部光源31a,用以提高补偿照明的效果。
于此实施例中,顶端光源121a、底端光源122a及显示光源123a可由发光二极管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此三种光源可搭配组成发光二极管阵列,而形成为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顶端光源121a与底端光源122a亦可为独立于显示光源123a外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或采用灯管等不同光源,并可依需求单独调控使用。
于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另包含偏光层51。顶端光源121a与底端光源122a于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图中虚线绘示处)位于液晶分布区14之外。偏光层51设置于外侧面11上,偏光层51延伸至涵盖顶端光源121a与底端光源122a所产生的光线,其作用在于可降低光线照射至桌面所产生的眩光。于其他实施例中,偏光层51亦可不延伸至涵盖顶端光源121a与底端光源122a所产生的光线,于此情况下,虽无法降低眩光的功效,但可提升补偿光线的光线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具有外侧面11及内侧面13,外侧面11即为显示面。于内侧面13设置有显示光源61,用以产生光线并穿透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顶端遮光板41与底端遮光板42分别沿显示面11的顶端111及底端112分布于显示面11外。并且,顶端光源121a及底端光源122a产生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后分别于显示面11顶端111及底端112外经顶端遮光板41与底端遮光板42的导引而形成顶、底端辅助光线。于此实施例中,顶端光源121a、底端光源122a及显示光源61可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形发光二极管,并可共同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或微形发光二极管阵列。类似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顶端光源121a与底端光源122a于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亦位于液晶分布区之外。
于实际应用中,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1的基座71(底座)设置于支撑面S上,支撑面S例如是桌面、地面或其他类似的地方。底端光源模组122所产生的光线形成底端辅助光线,底端辅助光线照射于支撑面S上所形成的区域可定义为第一照射区域C1。另一方面,顶端光源模组121所产生的光线形成为顶端辅助光线,顶端辅助光线照射于支撑面S上所形成的区域可定义为第二照射区域C2。于一范例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照射区域C1及第二照射区域C2重迭部分区域C的最大反射亮度不会大于第一照射区域C1或第二照射区域C2各自内部的最大反射亮度。并且,辅助光线于支撑面S上产生的最大反射亮度可介于显示面11显示亮度的0.33倍至3倍之间;藉由此一设计,可提供使用者较舒适的视觉。
详细而言,以人眼平视显示装置上缘的高度定义为h,此时眼球与显示面中心的俯角约为15度,而方便眼球转动的下视野约为30度。人眼与显示面的距离定义为D,使用者视野下缘至显示面的水平距离为X。由前述条件可知,当人眼与显示面距离为D时,X符合X=D-h,因此,为符合前述的比值0.33~3,重叠区域C的反射亮度y符合0.33L≤y≤3L。其中L可依据不同条件可采用白亮度、画面最大亮度或画面平均亮度代表。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对使用者进行实际测试。令受试者使用包含/不包含本实用新型补偿光源的显示装置,并针对使用两种显示装置时,两眼瞳孔的大小平均值。如图9所示,图中方块数值及其曲线代表观看一般显示装置时,两眼瞳孔对于视野中五个角度的各点平均数值,而图中圆点数值及其曲线代表观看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时,两眼瞳孔对于视野中五个角度的各点平均数值。由图中可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时,两眼瞳孔于各角度的视野的变化相对较小,且瞳孔大小也相对较小,亦即,瞳孔的稳定度相对高,且容易对焦。整体而言,受试者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时,瞳孔直径较使用一般无补偿光源的显示装置时小4%。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面,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顶端及一显示面底端;以及
一辅助光源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及/或该显示面底端;
其中,该辅助光源组用以产生一辅助光线,该辅助光线用以照射该显示面以外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光源组包含一底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底端之下;该底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底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或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以及
一导光构件,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并相对该显示面朝向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倾斜;其中,该导光构件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发光侧,且该入光侧与该底端光源对应设置,藉此,该底端光源朝向该入光侧发光,并经该导光构件引导至该发光侧出光以形成该底端辅助光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底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底端的部分形成有一缝隙,该导光构件容纳于该缝隙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以及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并位于该底端光源在该显示面显示方向上的一侧;
其中,该底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该底端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或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底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的端面外,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底端的部分形成为该底端遮光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多个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位于该些显示光源朝向该显示面底端的一侧外;以及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并隔着该显示面板与该底端光源相对;
其中,该底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穿过该显示面板后经该底端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及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光源及该底端光源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光源及该底端光源为微形发光二极管,且该显示面板包含一液晶分布区,该底端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之外,而该显示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中。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外侧面上,该偏光层延伸至涵盖该底端光源所产生的光线。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一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用以产生背光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底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底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底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
其中,该背光的部分穿过该显示面板后于该显示面底端外经该底端遮光板的导引而形成该底端辅助光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光源组包含一顶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之上;该顶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顶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以及
一导光构件,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并相对该显示面朝向该显示面底端倾斜;其中,该导光构件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发光侧,且该入光侧与该顶端光源对应设置,藉此,该顶端光源朝向该入光侧发光,并经该导光构件引导至该发光侧出光以形成该顶端辅助光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顶端的部分形成有一缝隙,该导光构件容纳于该缝隙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上框条对应该显示面顶端,该导光构件设于上框条内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本体,该上框条铰接于该本体上,并可相对该显示面旋转外翻。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
一外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并位于该顶端光源在该显示面显示方向上的一侧;以及
一内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且该顶端光源位于该外遮光板及该内遮光板之间;
其中,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该外遮光板的限制而仅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该内遮光板阻挡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射至该显示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容纳该顶端光源;其中该壳体包含一显示框围绕该显示面,该显示框对应于该显示面顶端的部分形成为该外遮光板或该内遮光板。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多个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位于该些显示光源朝向该显示面顶端的一侧外;以及
一顶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并隔着该显示面板与该顶端光源相对;
其中,该顶端光源产生的光线穿过该显示面板后经该顶端遮光板的限制而照射该显示面底端下方朝该显示面的显示方向延伸的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光源及该顶端光源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光源及该顶端光源均为微形发光二极管所形成;该显示面板包含一液晶分布区,该顶端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之外,而该显示光源于该显示面板的投影范围在该液晶分布区中。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外侧面上,该偏光层延伸至涵盖该顶端光源所产生的光线。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为该显示面;以及
一显示光源,设置于该内侧面,用以产生一背光穿透该显示面板以形成显示影像;
其中,该顶端光源模组包含:
一顶端遮光板,沿该显示面顶端分布于该显示面外;
其中,该背光的部分穿过该显示面板后于该显示面顶端外经该顶端遮光板的导引而形成该顶端辅助光线。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基座,用以设置于一支撑面上,其中该辅助光源组包含:
一底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底端之下;该底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底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于该支撑面上形成一第一照射区域;以及
一顶端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顶端之上;该顶端光源模组用以产生一顶端辅助光线形成为该辅助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于该支撑面上形成一第二照射区域;
其中,该第一照射区域及该第二照射区域重叠部分的最大反射亮度不大于该第一照射区域或该第二照射区域各自内部的最大反射亮度。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基座,用以设置于一支撑面上;其中,该辅助光线于该支撑面上产生的最大反射亮度介于该显示面显示亮度的0.33倍至3倍之间。
CN201621314180.1U 2016-09-30 2016-12-02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02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957 2016-09-30
TW105214957U TWM541028U (zh) 2016-09-30 2016-09-30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0285U true CN206210285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141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0285U (zh) 2016-09-30 2016-12-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0285U (zh)
TW (1) TWM54102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190A (zh) * 2017-09-29 2018-01-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
CN108399859A (zh) * 2018-05-17 2018-08-1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8470525A (zh) * 2018-03-12 2018-08-31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屏
CN1087618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基于其的控制方法
CN112509480A (zh) * 2020-12-23 2021-03-16 张斌彬 一种护眼显示屏
CN113160771A (zh) * 2020-01-22 2021-07-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色彩校正辅助模块、显示设备及色彩校正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322B (zh) * 2020-02-26 2021-09-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色彩校正輔助模組及其色彩校正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190A (zh) * 2017-09-29 2018-01-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
CN108470525A (zh) * 2018-03-12 2018-08-31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屏
CN108399859A (zh) * 2018-05-17 2018-08-1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8399859B (zh) * 2018-05-17 2024-03-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87618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基于其的控制方法
US11126032B2 (en) 2018-05-24 2021-09-21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60771A (zh) * 2020-01-22 2021-07-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色彩校正辅助模块、显示设备及色彩校正方法
CN113160771B (zh) * 2020-01-22 2022-09-0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色彩校正辅助模块、显示设备及色彩校正方法
CN112509480A (zh) * 2020-12-23 2021-03-16 张斌彬 一种护眼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028U (zh) 2017-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0285U (zh) 显示装置
CN111061091B (zh) 一种光学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40906B (zh) 導光板及具有導光板之背光單元
TW200424472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ing backlight unit
US20110280002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372053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066013B (zh) 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57345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421768B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573508A (zh) 显示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JP6735514B2 (ja) 照明装置
US20160218257A1 (en) Printed led light sheets with reduced visibility of phosphor layer in off state
CN104698581B (zh) 照明装置、及体视显微镜
CN104565988B (zh) 光源模块
CN104296079B (zh)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042599A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used in th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166272B (zh) 具透视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N203323024U (zh)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657781U (zh) 一种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CN101075383A (zh) 一种探究光影成像原因的实验装置
US20140177198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207502865U (zh) 发光单元、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JP2011096448A (ja) 照明装置
CN207663702U (zh) 一种层叠式动态画面显示装置
TW20104063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