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6520U -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6520U
CN206206520U CN201621113547.3U CN201621113547U CN206206520U CN 206206520 U CN206206520 U CN 206206520U CN 201621113547 U CN201621113547 U CN 201621113547U CN 206206520 U CN206206520 U CN 206206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ades
driven
output shaft
g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35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发玉
张亮
罗大国
陈勇
朱新潮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35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6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6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6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该变速装置包括主输入轴、第一输入装置、第二输入装置、双离合器、第一输出装置、第二输出装置、第三输出装置和多个同步器。第一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轴和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装置包括第二输入轴和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装置包括第一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中的一个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的每一个均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作为倒档中间惰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装置轴向长度较短、倒档齿轮布局和速比范围广,且驻车棘轮布局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多档位双离合变速装置在提升传动效率和快速平稳换档方面更具有优势。多档位可以增大速比范围,各相邻档位的速比和阶比分布范围宽,有利于提升低速爬坡能力,降低启动加速时间,提高传动效率,提升换档迅速平稳性,从而保证车辆的加速性和舒适性,实现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传统的八速变速装置传动效率比较低,而现有的八速变速装置一则由于主动齿轮较多而导致轴向尺寸较长,不便于车辆动力总成的布置;二则当部分档位采用共用主动齿轮时,虽然可相对缩减变速器的轴向尺寸,但齿轮传动的速比误差可能会较大,较难实现所期望的速比;三则由于倒档齿轮受中心距或共用齿轮速比影响,倒档齿轮布局和速比选择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所存在的变速装置箱体轴向长度较长,车辆动力总成布置受限,倒档齿轮布局和速比选择范围受限,驻车棘轮布置范围有限等的问题,提供一种轴向长度较短、倒档齿轮布局和速比范围广、驻车棘轮布局范围广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发动机转矩的主输入轴;
第一输入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主输入轴同轴转动的第一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
第二输入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主输入轴同轴转动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第二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
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用于将主输入轴的转矩选择性地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一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均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第二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二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均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第三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三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三输出轴处的倒档从动齿轮,所述倒档从动齿轮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多个同步器,所述多个同步器用于将所有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连接;
其中,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中的一个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所述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的每一个均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作为倒档中间惰轮与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主动齿轮、三五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为三档和五档的共用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双离合器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三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齿轮;
其中,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七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同步器包括一三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四八档同步器、五七档同步器和倒档同步器;
所述一三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用于将一档从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二六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用于将二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四八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用于将四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五七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用于将五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倒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出轴处,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五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为五档和七档的共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三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双离合器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五七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主动齿轮;
其中,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三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同步器包括一五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三七档同步器、四八档同步器和倒档同步器;
所述一五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用于将一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二六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用于将二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三七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用于将三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四八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用于将四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倒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出轴处,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入轴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二四档主动齿轮和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二四档主动齿轮为二档和四档的共用齿轮,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为六档和八档的共用齿轮;
所述二四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作为所述倒档中间惰轮;
可选地,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作为所述倒档中间惰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出轴处还设置有驻车棘轮;
所述第一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处的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轴处的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第三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输出轴处的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和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共同连接的主减速从动齿轮。
可选地,所有从动齿轮与相应的输出轴之间是通过滚针轴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有同步器与相应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花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由于在保证实现所期望的速比前提下,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最大限度地采用共用齿轮组,减少齿数数量,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总成的长度较短。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将驻车棘轮从第一或第二输出轴上取消,并将其布置到第三输出轴上,由此第一或第二输出轴长度减短,不仅使得第一或第二输出轴刚性增强,而且使得驻车棘轮布局范围变广,进而使得整个驻车机构布局范围变广。此外,将倒档从动齿轮布局到第三输出轴上,不受输入轴和第一或第二输出轴中心距的影响,倒档齿轮布局更加灵活,速比选择范围更广。该八速双离合变速装置各个齿轮布局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在现有的七速变速装置上进行简单改造即可实现。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的示意图,该变速装置可以包括主输入轴和主减速齿轮组件。该主输入轴被持续连接到发动机或其他扭矩产生装置以向该主输入轴提供驱动扭矩。该主减速齿轮组件可旋转地驱动差速器组件60。差速器组件60将由主减速齿轮组件传递的扭矩最终地传递到一对车辆车轮。
变速装置一般性可以包括各种轴、主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双离合器70和能够选择性接合的同步器。
轴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第一输出轴31、第二输出轴41和第三输出轴51。其中,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21均与主输入轴同轴转动。第二输入轴21是空心的,其与第一输入轴11同心且可套接在第一输入轴11上。第一输出轴31、第二输出轴41和第三输出轴51均平行于主输入轴且与主输入轴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一输出轴31和第二输出轴41分别位于主输入轴的两侧,且第一输出轴31位于第三输出轴51与第一输入轴11之间。
双离合器70可以包括第一离合器71和第二离合器72,双离合器70可以选择性地将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或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具体而言,第一离合器71与第一输入轴11相连,第二离合器72与第二输入轴21相连,在第一离合器71处于接合状态且第二离合器7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而在第一离合器71处于分离状态且第二离合器72处于接合状态时,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
应当理解的是,双离合器70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已经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出于简洁的目的,对双离合器70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说明。
主动齿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入轴11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和设置在第二输入轴21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按照本实用新型方案,第一输入装置10包括第一输入轴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1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装置20,包括第二输入轴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21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是一档主动齿轮13、三五档主动齿轮14和七档主动齿轮12。可以理解的是三五档主动齿轮14为三档和五档的共用齿轮。具体地,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输入轴11处,参照图1的设置方式,按照与双离合器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为:三五档主动齿轮14、一档主动齿轮13和七档主动齿轮12。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均可以随着第一输入轴11同步旋转,例如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均可以通过花键与第一输入轴11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均与第一输入轴11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入轴11之间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能够使其配合的方式连接。
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分别是二四档主动齿轮22和六八档主动齿轮23。可以理解的是二四档主动齿轮22为二档和四档的共用齿轮,六八档主动齿轮23为六档和八档的共用齿轮。具体地,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二输入轴21处,参照图1的设置方式,按照与双离合器70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为:二四档主动齿轮22和六八档主动齿轮23。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均可以随着第二输入轴21同步旋转。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均可以随着第二输入轴21同步旋转,例如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均可以通过花键与第二输入轴21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均与第二输入轴21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与第二输入轴21之间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能够使其配合的方式连接。
从动齿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和设置在第三输出轴51处的倒档从动齿轮53。按照本实用新型方案,第一输出装置30包括第一输出轴31和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均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31以与其共同旋转。第二输出装置40,包括第二输出轴41和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第三输出装置50,包括第三输出轴51和设置在第三输出轴51处的倒档从动齿轮53。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包括一档从动齿轮32、二档从动齿轮35、三档从动齿轮33和六档从动齿轮34。具体地,该四个从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参见图1,按照与双离合器70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为:一档从动齿轮32、三档从动齿轮33、六档从动齿轮34和二档从动齿轮35。该四个从动齿轮均可相对于第一输出轴31相对转动。该四个从动齿轮分别通过滚针轴承与第一输出轴31相连,但不限于此。
由此,一档从动齿轮32与一档主动齿轮13啮合从而构成一档齿轮副,二档从动齿轮35与二四档主动齿轮22啮合从而构成二档齿轮副,三档从动齿轮33与三五档主动齿轮14啮合从而构成三档齿轮副,六档从动齿轮34与六八档主动齿轮23啮合从而构成六档齿轮副。
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包括四档从动齿轮45、五档从动齿轮43、七档从动齿轮42和八档从动齿轮44。具体地,该四个从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参见图1,按照与双离合器70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为:七档从动齿轮42、五档从动齿轮43、八档从动齿轮44和四档从动齿轮45。该四个从动齿轮均可相对于第一输出轴31相对转动。该四个从动齿轮分别通过滚针轴承与第一输出轴31相连,但不限于此。
由此,四档从动齿轮45与二四档主动齿轮22啮合从而构成四档齿轮副,五档从动齿轮43与三五档主动齿轮14啮合从而构成五档齿轮副,七档从动齿轮42与七档主动齿轮12啮合从而构成七档齿轮副,八档从动齿轮44与六八档主动齿轮23啮合从而构成八档齿轮副。由于二档齿轮副和四档齿轮副可以共用二四档主动齿轮22,三档齿轮副和五档齿轮副可以共用三五档主动齿轮14,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可以共用六八档主动齿轮23,共可以减少三个主动齿轮,使得变速装置结构紧凑,总成长度变短,便于车辆动力总成的布置。由于在保证实现所期望的速比前提下,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最大限度地采用共用齿轮组,减少齿数数量,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总成的长度较短。
设置在第三输出轴51处的倒档从动齿轮53,该倒档从动齿轮53通过滚针轴承与第三输出轴51相连,但不限于此。倒档从动齿轮53与二档从动齿轮35啮合,以使得二档从动齿轮35作为倒档中间惰轮与倒档从动齿轮53啮合,而二四档主动齿轮22则此时作为倒档主动齿轮。在另一实施例中,倒档从动齿轮53与一档从动齿轮32啮合,以使得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2作为倒档中间惰轮与倒档从动齿轮53啮合,而一档主动齿轮13则此时作为倒档主动齿轮。但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将倒档从动齿轮53布局到第三输出轴51上,不受输入轴和第一或第二输出轴41中心距的影响,倒档齿轮布局更加灵活,速比选择范围更广。
如图1所示,在第三输出轴51处还设置有驻车棘轮52,驻车棘轮52布置在第三输出轴51的任何可布置的位置上。在另一实施例中,驻车棘轮52沿第一输出轴31、第二输出轴41或第三输出轴51的轴向位置能够根据可用的封装空间改变。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将驻车棘轮52从第一或第二输出轴41上取消,并将其布置到第三输出轴51上,由此第一或第二输出轴41长度减短,不仅使得第一或第二输出轴41刚性增强,而且使得驻车棘轮52布局范围变广,进而使得整个驻车机构布局范围变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变速装置还包括五个同步器,该五个同步器分别是一三档同步器310、二六档同步器320、四八档同步器420、五七档同步器410和倒档同步器510。一三档同步器310和二六档同步器320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上,四八档同步器420和五七档同步器410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上,倒档同步器510对应地设置在第三输出轴51上。同步器用于将三个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与相应的输出轴接合以输出动力。具体地,一三档同步器310设置在一档从动齿轮32和三档从动齿轮33之间,并用于将一档从动齿轮32或三档从动齿轮33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31。二六档同步器320设置在二档从动齿轮35和六档从动齿轮34之间,并用于将二档从动齿轮35或六档从动齿轮34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31。四八档同步器420设置在四档从动齿轮45和八档从动齿轮44之间,并用于将四档从动齿轮45或八档从动齿轮44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41。五七档同步器410设置在五档从动齿轮43和七档从动齿轮42之间,并用于将五档从动齿轮43或七档从动齿轮42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41。倒档同步器510设置在驻车棘轮52和倒档从动齿轮53之间,并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53连接到第三输出轴51。在其他实施例中,倒档同步器510的位置可以随着倒档从动齿轮53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速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和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54。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上且可以随着第一输出轴31的转动而转动,其优选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的一端,其可以将动力输出给差速器组件60。即上述主减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和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54。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输入轴11上设置了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其中三、五档主动齿轮共用。在第二输入轴21上设置了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其中二、四档主动齿轮共用,六、八档主动齿轮共用,倒档主动齿轮借用二四档主动齿轮,即可实现八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动力传递。该八速双离合变速装置各个齿轮布局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在现有的七速变速装置上进行简单改造即可实现。
为了建立倒档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72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二离合器72、第二输入轴21、二四档主动齿轮22、二档从动齿轮35、倒档从动齿轮53、倒档同步器510总成、第三输出轴51、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54,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一档扭矩比,第二离合器72保持断开状态,第一离合器71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一档从动齿轮32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71、第一输入轴11、一档主动齿轮13、一档从动齿轮32、一三档同步器310、第一输出轴31、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二档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72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二六档同步器320与二档从动齿轮35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二离合器72、第二输入轴21、二四档主动齿轮22、二档从动齿轮35、二六档同步器320、第一输出轴31、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三档扭矩比,第二离合器72保持断开状态,第一离合器71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三档从动齿轮33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71、第一输入轴11、三五档主动齿轮14、三档从动齿轮33、一三档同步器310、第一输出轴31、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四档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72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四八档同步器420与四档从动齿轮45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二离合器72、第二输入轴21、二四档主动齿轮22、四档从动齿轮45、四八档同步器420、第二输出轴41、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五档扭矩比,第二离合器72保持断开状态,第一离合器71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五七档同步器410与五档从动齿轮43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71、第一输入轴11、三五档主动齿轮14、五档从动齿轮43、五七档同步器410、第二输出轴41、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六档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72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二六档同步器320与六档从动齿轮34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二离合器72、第二输入轴21、六八档主动齿轮23、六档从动齿轮34、二六档同步器320、第一输出轴31、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3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七档扭矩比,第二离合器72保持断开状态,第一离合器71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71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1,五七档同步器410与七档从动齿轮42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71、第一输入轴11、七档主动齿轮12、七档从动齿轮42、五七档同步器410、第二输出轴41、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八档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72接合以使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7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21,四八档同步器420与八档从动齿轮44接合。主输入轴的转动依次经过第二离合器72、第二输入轴21、六八档主动齿轮23、八档从动齿轮44、四八档同步器420、第二输出轴41、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46,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动力传递出去。
为了建立驻车扭矩比,第一离合器71和第二离合器72均保持断开状态,驻车机构与驻车棘轮52接合。制动扭矩依次经过第三输出轴51、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54,并传递给主减速从动齿轮61,经差速器组件60将车辆速度减为零,车辆静止,实现驻车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与第一个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是一档主动齿轮13、三档主动齿轮和五七档主动齿轮。可以理解的是五七档主动齿轮为五档和七档的共用齿轮。具体地,该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输入轴11处,参照图1的设置方式,按照与第二输入轴21一端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为:五七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13和三档主动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包括一档从动齿轮32、二档从动齿轮35、五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34。具体地,该四个从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1处,参见图1,按照与双离合器70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为:一档从动齿轮32、五档从动齿轮、六档从动齿轮34和二档从动齿轮35。
由此,一档从动齿轮32与一档主动齿轮13啮合从而构成一档齿轮副,二档从动齿轮35与二四档主动齿轮22啮合从而构成二档齿轮副,五档从动齿轮与五七档主动齿轮啮合从而构成五档齿轮副,六档从动齿轮34与六八档主动齿轮23啮合从而构成六档齿轮副。
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包括三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45、七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44。具体地,该四个从动齿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1处,参见图1,按照与双离合器70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为:三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八档从动齿轮44和四档从动齿轮45。
由此,三档从动齿轮与三档主动齿轮啮合从而构成三档齿轮副,四档从动齿轮45与二四档主动齿轮22啮合从而构成四档齿轮副,七档从动齿轮与五七档主动齿轮啮合从而构成七档齿轮副,八档从动齿轮44与六八档主动齿轮23啮合从而构成八档齿轮副。由于二档齿轮副和四档齿轮副可以共用二四档主动齿轮22,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可以共用五七档主动齿轮,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可以共用六八档主动齿轮23,共可以减少三个主动齿轮,使得变速装置结构紧凑,总成长度变短,便于车辆动力总成的布置。由于在保证实现所期望的速比前提下,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最大限度地采用共用齿轮组,减少齿数数量,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总成的长度较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五个同步器分别是一五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四八档同步器、三七档同步器和倒档同步器。一五档同步器和二六档同步器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四八档同步器和三七档同步器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倒档同步器对应地设置在第三输出轴上。同步器用于将三个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与相应的输出轴接合以输出动力。具体地,一五档同步器设置在一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之间,并用于将一档从动齿轮或五档从动齿轮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二六档同步器设置在二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之间,并用于将二档从动齿轮或六档从动齿轮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四八档同步器设置在四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之间,并用于将四档从动齿轮或八档从动齿轮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三七档同步器设置在三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之间,并用于将三档从动齿轮或七档从动齿轮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倒档同步器设置在驻车棘轮和倒档从动齿轮之间,并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连接到第三输出轴。在其他实施例中,倒档同步器的位置可以随着倒档从动齿轮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同步器和相关齿轮组的不同组合,能够实现具体的前进或倒档速度比,仍旧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发动机转矩的主输入轴;
第一输入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主输入轴同轴转动的第一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
第二输入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主输入轴同轴转动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第二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
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用于将主输入轴的转矩选择性地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一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均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第二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二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均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第三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主输入轴平行且与所述主输入轴间隔开布置的第三输出轴和设置在第三输出轴处的倒档从动齿轮,所述倒档从动齿轮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以与其共同旋转;
多个同步器,所述多个同步器用于将所有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连接;
其中,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中的一个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所述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的每一个均是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共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作为倒档中间惰轮与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主动齿轮、三五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为三档和五档的共用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双离合器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三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齿轮;
其中,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七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同步器包括一三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四八档同步器、五七档同步器和倒档同步器;
所述一三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能够将一档从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二六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能够将二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四八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能够将四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五七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能够将五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倒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出轴处,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五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为五档和七档的共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处的四个从动齿轮分别为三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处的所述三个奇数档主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双离合器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五七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主动齿轮;
其中,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三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同步器包括一五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三七档同步器、四八档同步器和倒档同步器;
所述一五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能够将一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二六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处,能够将二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三七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能够将三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四八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处,能够将四档从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倒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出轴处,用于将倒档从动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三输出轴。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轴处的两个偶数档主动齿轮分别为二四档主动齿轮和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二四档主动齿轮为二档和四档的共用齿轮,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为六档和八档的共用齿轮;
所述二四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作为所述倒档中间惰轮;
可选地,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作为所述倒档中间惰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三输出轴处还设置有驻车棘轮;
所述第一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处的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轴处的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第三输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输出轴处的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
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减速输出齿轮、第二主减速输出齿轮和第三主减速输出齿轮共同连接的主减速从动齿轮。
CN201621113547.3U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Active CN206206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3547.3U CN206206520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3547.3U CN206206520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6520U true CN20620652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6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3547.3U Active CN206206520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65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1748A (zh) * 2016-10-11 2017-01-11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10686053A (zh) * 2019-10-17 2020-01-14 燕山大学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1748A (zh) * 2016-10-11 2017-01-11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10686053A (zh) * 2019-10-17 2020-01-14 燕山大学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55994U (zh) 双电力混合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971086B (zh)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4728368B (zh) 一种六挡行星自动变速器
CN203331824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集成式行星轮系的两挡动力传动系统
CN106321748A (zh)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02913598A (zh) 行星齿轮式手动变速器
CN206206520U (zh)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206600423U (zh) 双电机持续动力耦合变速箱
CN108105346A (zh) 一种重型车辆或油田用八挡行星自动变速器
CN106641135A (zh) 一种十二挡自动变速器
CN204647173U (zh) 一种换挡轻便汽车变速器
CN106945500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装置
CN106864243A (zh) 七速双离合器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2901186U (zh) 行星齿轮式手动变速器
CN106801724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
JPH0650138B2 (ja) 車両用歯車変速機
CN202812019U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209756788U (zh) 一种集成式三档电驱动系统
CN204127220U (zh) 一种行星齿轮二级变速器
CN204459016U (zh) 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3463568U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4791428A (zh) 一种换挡轻便汽车变速器
CN103671759A (zh) 七挡变速器
CN201359059Y (zh) 多档位动力换档行星变速箱
CN104389959B (zh) 一种二级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