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5675U -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 Google Patents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5675U
CN206195675U CN201621165850.8U CN201621165850U CN206195675U CN 206195675 U CN206195675 U CN 206195675U CN 201621165850 U CN201621165850 U CN 201621165850U CN 206195675 U CN206195675 U CN 20619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hotovoltaic power
power station
water surface
floa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58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月仪
岑先俊
洪冲
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l Green Energy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iantion Solar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iantion Solar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iantion Solar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658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包括:浮体,包括沉入水中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四个侧面;连接耳,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的交接处;以及电缆归置槽,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用于容放电缆。上述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由于在安装面上设置电缆归置槽,可以将电缆容放在该电缆归置槽中,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且电缆承载在归置槽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水面光伏电站。

Description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随传统能源日渐枯竭,新能源利用日新月异。特别是光伏电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地,光伏电站均建设在地面上。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缺乏,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严重匮乏,而电力资源紧缺,需要建设大量的光伏电站。面对日渐缺乏的土地资源,于是出现了在水面光伏电站。
目前的水面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支撑结构一般为如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采用浮筒加钢支架形式;但是在湿度较大时,钢支架的耐久性难以保证。另外,采用此形式,其结构复杂。
第二种,采用浮筒后立柱形式;即在浮筒的后端设置两个后立柱,光伏组件的下端安装在浮筒的前端,上端安装在后立柱上。该形式同样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另外,该形式还存在组件安装不方便,电缆走线或较为不便、或落于水中、或杂乱无章等问题。
第三种,采用一体式浮筒形式,即将浮筒的顶面设计成斜面,直接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浮筒顶面上。该形式同样存在电缆走线或较为不便、或落于水中、或杂乱无章等问题。
故,继续一种方便电缆走线,电缆不落于水中,且整齐的浮筒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缆走线或较为不便、或落于水中、或杂乱无章等问题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电缆走线,电缆不落于水中,且整齐的浮筒组件。
一种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包括:
浮体,包括沉入水中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四个侧面;
连接耳,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的交接处;
以及电缆归置槽,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用于容放电缆。
上述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由于在安装面上设置电缆归置槽,可以将电缆容放在该电缆归置槽中,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且电缆承载在归置槽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包括:
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一端;
以及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部相比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归置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孔之间的第二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结构还包括:
承缆线,用于承载电缆;
以及张紧片,用于张紧所述承缆线;
所述张紧片呈弯折状,所述张紧片的一端通过第二孔与所述浮体固定连接,所述承缆线的末端固定于所述张紧片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缆线为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面光伏电站。
一种水面光伏电站,包括若干互连的浮体结构以及若干安装在所述浮体结构的光伏组件;所述浮体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浮体结构。
上述水面光伏电站,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浮体结构,故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方便水面光伏电站维护。且电缆承载在归置槽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面光伏电站还包括辅助浮筒、以及用于承载电缆的承缆板;所述承缆板设于所述辅助浮筒的一侧面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缆板上还开设有用于锚定和/或接地的连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浮筒的侧壁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承缆板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辅助浮筒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浮体结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浮体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缆线和张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辅助浮筒与承缆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浮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100,包括浮体110、连接耳102、以及电缆归置槽101。
其中,浮体110是浮体结构100的核心部件,使整个浮体结构100漂浮于水面上。具体地,浮体110包括底面、安装面以及四个侧面。底面位于浮体110的低端,使用时底面沉入水中。安装面与底面相对设置,也就是安装面位于浮体110的顶端。四个侧面位于底面与安装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浮体110为水面光伏电站的一体式浮体,也就说,安装面相对底面倾斜。具体地,安装面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一端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另一端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相比第一安装部远离底面。也就是说,现对底面,第二安装部高;第一安装部低。当光伏组件安装到浮体110上时,从而使光伏组件相对水面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104,对应地,第二安装部上也设有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104。光伏组件通过这四个光伏组件安装孔104上以及压块108与浮体110固定连接,从而将光伏组件安装到浮体110上。
连接耳102设置于浮体110相邻两个侧面的交接处。也就是说,相邻两个侧面交接的地方设有连接耳102。连接耳102的主要作用是,将浮体110与其他浮体亦或其他装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耳102与浮体110一体成型。
其中,电缆归置槽101设置于浮体110的安装面。电缆归置槽101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容放电缆。也就是说,在将光伏组件安装到浮体110后,光伏组件的电缆归置容放于电缆归置槽101。这样可以将电缆容放在该电缆归置槽101中,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且电缆承载在电缆归置槽101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电缆归置槽101位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且靠近第二安装部设置。由于电缆归置槽101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安装光伏组件之后,电缆归置槽101即被隐藏,且避免风吹雨淋,有助于电缆保护。另外,一般地,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位于光伏组件的上端,这样电缆归置槽101靠近接线盒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将电缆归置整体之后容放于电缆归置槽10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上除了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104外,还设有另外两个孔,一个为第二孔105,一个为预留孔106。其中,这两个孔位于第二安装部上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104之间。
参见图4,为了进一步归置电缆,浮体110组件100还包括承缆线180以及张紧片190。其中,承缆线18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承载电缆。而张紧片190则用于张紧承缆线180。具体地,位于左右相邻光伏组件的之间的电缆可以通过张紧的承缆线180承接,从而将电缆架空于水面之上,也即电缆悬挂式敷设;从而进一步避免电缆线落入水中。
具体地,张紧片190呈弯折状,也就是说,张紧片190为一长形直片弯折一定角度而成。其中,张紧片190的一端通过第二孔105与浮体110固定连接,而张紧片190的另一端用于固定承缆线180而使承缆线180张紧。也就是说,承缆线180的末端固定于张紧片190的另一端。承缆线18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邻的两个不同的浮体结构100的张紧片190上,从而使承缆线180的两端距离固定而使承缆线180张紧。
在本实施例中,承缆线180为钢绞线。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承缆线180的承载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承缆线180亦可以采用其他线制成。
上述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由于在安装面上设置电缆归置槽,可以将电缆容放在该电缆归置槽中,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且电缆承载在归置槽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面光伏电站。
一种水面光伏电站,包括若干互连的浮体结构以及若干安装在浮体结构的光伏组件;其中,浮体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浮体结构。
为了进一步归置电缆,在本实施例中,水面光伏电站还包括辅助浮筒400、以及承缆板300。参见图5,图5为辅助浮筒与承缆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辅助浮筒400一般位于在浮体结构的上下两侧及浮岛边缘。辅助浮筒400具有第二连接耳410,第二连接耳410的作用是,将辅助浮筒400与外界连接固定。辅助浮筒400一般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二连接耳410一般为四个,分别位于辅助浮筒400侧壁的交接处。
其中,承缆板30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承载电缆。具体地,承缆板300设于辅助浮筒400的一侧面外;也就是说,辅助浮筒400的一侧连接承缆板300,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浮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承缆板300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耳410与辅助浮筒400固定。具体地,承缆板300的两端设有凸出耳301,凸出耳301与第二连接耳410安装固定。这样不用再设计其他连接结构,可以简单快捷的将承缆板300安装固定到辅助浮筒4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承缆板300上还开设有用于锚定和/或接地的连接孔302。这样以承缆板300作为载体,进行锚固系统和接地系统的链接;接地系统与锚固系统功能效果好,且经济型较好。
为了方便维护,本实施例的水面光伏电站还包括连接浮筒500。同样的连接浮筒也具有四个第三连接耳520;连接浮筒500通过第三连接耳520依次相互连接在一起,人员可以在连接浮筒500上面走动,即形成通道,以方便运维检修等作业。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浮筒500的顶面中部还设有凹槽530,该凹槽530用于归置光伏组件电缆和从汇流箱出来的电缆。这样进一步方便电缆归置。
当然,水面光伏电站除了上述部件之外,还包括其它部件,其它部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水面光伏电站,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浮体结构,故方便电缆走线,电缆可整齐排布归置,避免电缆杂乱无章的现象,方便水面光伏电站维护。且电缆承载在归置槽中,不易落入水中,从而使电缆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在方便光伏电缆走线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间留有屏蔽距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体,包括沉入水中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四个侧面;
连接耳,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的交接处;
以及电缆归置槽,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用于容放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包括:
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一端;
以及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部相比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归置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孔、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孔之间的第二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结构还包括:
承缆线,用于承载电缆;
以及张紧片,用于张紧所述承缆线;
所述张紧片呈弯折状,所述张紧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孔与所述浮体固定连接,所述承缆线的末端固定于所述张紧片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缆线为钢绞线。
7.一种水面光伏电站,包括若干互连的浮体结构以及若干安装在所述浮体结构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浮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电站还包括辅助浮筒、以及用于承载电缆的承缆板;所述承缆板设于所述辅助浮筒的一侧面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缆板上还开设有用于锚定和/或接地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浮筒的侧壁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承缆板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辅助浮筒固定。
CN201621165850.8U 2016-11-01 2016-11-01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Active CN20619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5850.8U CN206195675U (zh) 2016-11-01 2016-11-01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5850.8U CN206195675U (zh) 2016-11-01 2016-11-01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5675U true CN206195675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3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5850.8U Active CN206195675U (zh) 2016-11-01 2016-11-01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56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0366A (zh) * 2017-08-15 2017-11-24 冯若愚 多功能水面光伏电站专用浮体装置
CN107839849A (zh) * 2017-10-23 2018-03-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友好型一体多用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JP2020001525A (ja) * 2018-06-27 2020-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浮体装置及び前記浮体装置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0366A (zh) * 2017-08-15 2017-11-24 冯若愚 多功能水面光伏电站专用浮体装置
CN107839849A (zh) * 2017-10-23 2018-03-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友好型一体多用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JP2020001525A (ja) * 2018-06-27 2020-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浮体装置及び前記浮体装置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7299677B2 (ja) 2018-06-27 2023-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浮体装置及び前記浮体装置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5675U (zh) 浮体结构及水面光伏电站
CN105102090B (zh) 利用架空地线和特高压中性线的兼用线的具有特高压中性线和低压中性线的分离设置结构的配电线路的施工方法
CN204578439U (zh) 一种水电站用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4836054U (zh) 浮体、及安装有所述浮体的浮体组件与水上漂浮光伏电站
CN101769081A (zh)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及其设置方法
CN203361742U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330kV 交流输电线路悬垂塔
CN216720770U (zh) 一种挂式绝缘滑轮
CN109038407B (zh) 一种水面漂浮电站的走线槽、走线槽组及其安装方法
CN105507646B (zh) 通信基站
CN206282981U (zh) 一种山地光伏电站防雷接地系统及其光伏场防雷接地装置
CN205857887U (zh) 电网支撑结构
CN205212992U (zh) 一种野外免维护拼装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CN107834958A (zh) 屋面光伏支架
CN2143411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快递箱
CN212695457U (zh) 光伏发电配电站
CN215870688U (zh) 双回路输电塔
CN20879668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缆
CN210111565U (zh) 一种设置在地下室上方的箱变的出线结构
CN205012746U (zh) 35kV上字型串直线塔
CN217602265U (zh) 一种双回输电线路导线垂直排列耐张型铁塔
CN210111445U (zh) 一种阶梯型变电站
CN204111064U (zh) 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存放架
CN215580143U (zh) 一种电缆搭线桥架
CN217240274U (zh) 一种电缆敷设专用槽盒
CN217719120U (zh) 一种抗断能力强的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Longtan Street Shugang road in Qixia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No. 1 Longtan logistics base 3-100

Co-patentee after: GC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

Co-patentee after: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gtan Street Shugang road in Qixia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No. 1 Longtan logistics base 3-100

Co-patentee before: GC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GIANTION SOLAR POWER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100, Longtan Logistics Base, No. 1, Shugang Road, Longta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after: GCL Green Energy System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C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100, Longtan Logistics Base, No. 1, Shugang Road, Longta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before: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GC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