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5058U -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5058U
CN206195058U CN201621232766.3U CN201621232766U CN206195058U CN 206195058 U CN206195058 U CN 206195058U CN 201621232766 U CN201621232766 U CN 201621232766U CN 206195058 U CN206195058 U CN 20619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epoxy glue
sealing
left end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27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陈强
谢鸿志
朱家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12327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5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505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外壳、光插芯、电插芯、尾盖、粘接座、连接杆以及单股导线,粘接座装在连接杆左端,粘接座和连接杆装在外壳内腔中,粘接座与外壳之间装有第一密封装置,粘接座内腔中灌注有环氧胶和硫化胶,硫化胶位于环氧胶右端,粘接座内腔右部设有隔线板,隔线板位于环氧胶内,单股导线和光纤穿过隔线板后分别与电插芯和光插芯连接,尾盖装在外壳左端,光插芯和电插芯均装在连接杆右端,单股导线左端位于环氧胶内并与光电复合缆中的多股电导线电连接,单股导线右端与电插芯电连接,光电复合缆中的光纤穿过环氧胶后与光插芯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纵向密封可靠,能够确保电子舱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电复合缆与水下电子舱的水下连接器,具体讲是一种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电混装水密连接器主要用于水下观测阵、港口声磁监测等系统中光电复合缆与电子舱间的密封连接,连接器的插头装在光电复合缆的端部,插座固定于电子舱上,插头与插座插合后能够实现光电信息的传输。当上述系统在近海使用时,由于海底环境复杂,加之渔民作业频繁,致使与插头连接的光电复合缆时常发生破损或断裂现象,而海水则在水压作用下从破损或断裂处进入,并沿着光电复合缆内部的空隙(包含外护套与包带之间间隙、内部构件之间间隙、松套管内部间隙、多股电导线自身间隙等)流动,经插头和插座内腔最终进入电子舱内,造成电子舱内的电子设备损坏,经济损失严重。所以,为了水下电子舱的安全,以避免重大经济损失,需对纵向水密连接器作重大技术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纵向密封可靠,从而确保电子舱安全运行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与插头相配的插座,插头包括外壳、光插芯、电插芯、尾盖、粘接座、连接杆以及单股导线,粘接座装在连接杆左端,粘接座和连接杆装在外壳内腔中,粘接座与外壳之间装有第一密封装置,粘接座内腔中灌注有环氧胶,尾盖装在外壳左端,光插芯和电插芯均装在连接杆右端,单股导线左端位于环氧胶内并与光电复合缆中的多股电导线电连接,单股导线右端与电插芯电连接,光电复合缆中的光纤穿过环氧胶后与光插芯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粘接座内腔中灌注有硫化胶,硫化胶位于环氧胶右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粘接座内腔右部设有隔线板,隔线板位于环氧胶内,单股导线和光纤穿过隔线板后分别与电插芯和光插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外壳内腔左端设有用于对光电复合缆外壁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装置,第二密封装置装在尾盖与粘接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还包括用于对光电复合缆外壁进行密封的密封尾套,外壳左端和尾盖嵌在密封尾套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第一密封装置为一个密封圈,密封圈装在粘接座外周壁上开设的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中,第二密封装置包括挡圈和密封塞,挡圈左端与尾盖紧贴,挡圈右端顶在密封塞上,密封塞顶在粘接座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单股导线来对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多股电导线进行转接,并和单股光纤一起从粘接座内腔引出,在灌注的环氧胶作用下,光电复合缆的引出端端面以及单股导线、单股光纤的外壁间隙会被统统封堵住,由于单股导线和单股光纤均为实心体,不存在间隙,因此,当光电复合缆发生破损或断裂后,海水只能流动(或者说渗透)到环氧胶处,无法再继续向电子舱内流动,此外,鉴于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较少,且制备工艺简单,因此制造成本非常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低,纵向密封可靠,确保了电子舱的安全运行。
由于硫化胶具有耐环境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将硫化胶灌注到环氧胶右端后可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密封性能。
隔线板的设置能够将各单股导线相互分隔开,避免在灌注环氧胶时各导线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现象。
第二密封装置可避免海水沿着光电复合缆外壁向电子舱渗透。
密封尾套能够避免海水沿着光电复合缆外壁向电子舱渗透,进一步保证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中插头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左”、“右”与图1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与插头相配的插座(图中未示出),插头包括外壳11、光插芯15、电插芯17、尾盖5、粘接座7、连接杆12以及单股导线20,粘接座7和连接杆12均位于外壳11内腔中,粘接座7螺纹连接在连接杆12左端,连接杆12外壁上设置的外台阶顶在外壳11内腔设置的内台阶上,粘接座7左端设置的紧固螺母23螺纹连接在外壳11内腔左端,在紧固螺母23、内台阶和外台阶的作用下,粘接座7和连接杆12装在外壳11内腔中,粘接座7与外壳11之间装有第一密封装置8,第一密封装置8为一个密封圈,该密封圈装在粘接座7外周壁上开设的环形凹槽内,粘接座7内腔中灌注有环氧胶9,尾盖5螺纹连接在外壳11左端,外壳11右端装有用于与插座连接的锁紧螺母13,光插芯15和电插芯17通过下绝缘板18、上绝缘板16和螺钉14装在连接杆12右端,单股导线20具体有两根,这两根单股导线20的左端均位于环氧胶9内并分别与光电复合缆3中的两根多股电导线22电连接,两根单股导线20右端分别与两个电插芯17电连接,光电复合缆3中的光纤19穿过环氧胶9后与光插芯15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粘接座7内腔中灌注有硫化胶21,硫化胶21位于环氧胶9右端。由于硫化胶21具有耐环境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将硫化胶21灌注到环氧胶9右端后可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粘接座7内腔右部设有隔线板10,隔线板10位于环氧胶9内,单股导线20和光纤19右端依次穿过隔线板10、环氧胶9和硫化胶21后分别与电插芯17和光插芯15连接。隔线板10的设置能够将两根单股导线20相互分隔开,避免在灌注环氧胶9时各导线相互接触而在后期使用时发生短路现象。
为了避免海水沿着光电复合缆3的外壁向电子舱(图中未示出)渗透,所述外壳11内腔左端设有用于对光电复合缆3外壁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装置6,第二密封装置6包括挡圈60和密封塞61,挡圈60左端与尾盖5紧贴,挡圈60右端顶在密封塞61上,密封塞61顶在紧固螺母23上。在尾盖5旋拧过程中,会推动挡圈60压缩密封塞61,从而实现外壳11与光电复合缆3之间的密封。
为了避免海水沿着光电复合缆3的外壁向电子舱渗透,进一步保证密封性能,所述插头还包括用于对光电复合缆3外壁进行密封的密封尾套4,外壳11左端和尾盖5嵌在密封尾套4内腔中。密封尾套4采用冷硫化、热硫化或注塑将硫化材料或注塑材料粘接在外壳11左端和尾盖5上,密封尾套4除了用于水压密封外,还能够防止光缆尾部弯折。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插座与现有技术相同,而插座与插头插接时的密封结构也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常在近海领域以及渔船作业频繁的海域使用,可有效保护水下电子舱设备安全。
本实用新型将光电复合缆3内部的多股电导线22采用单股导线20进行转接,利用隔线板10将各单股导线20进行分离,以防止短路,再给粘接座7内部灌注环氧胶9,从而将光电复合缆3引出端端面、隔线板10、单股导线20左端以及光纤19左端进行掩埋,也就是说,环氧胶9的表面只有单股导线20和光纤19引出,进而实现将光电复合缆3端部间隙全部密封的目的,最后再将粘接座7右端剩余的空间灌注硫化胶21,以增强纵向密封的可靠性。这样,当光电复合缆3发生破损或断裂后,海水也只能流动(或者说渗透)到环氧胶9处,无法再继续向电子舱内流动,此外,鉴于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较少,且制备工艺简单,因此制造成本非常低。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与插头相配的插座,所述插头包括外壳(11)、光插芯(15)和电插芯(1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尾盖(5)、粘接座(7)、连接杆(12)以及单股导线(20),所述粘接座(7)装在连接杆(12)左端,所述粘接座(7)和连接杆(12)装在外壳(11)内腔中,所述粘接座(7)与外壳(11)之间装有第一密封装置(8),所述粘接座(7)内腔中灌注有环氧胶(9),所述尾盖(5)装在外壳(11)左端,所述光插芯(15)和电插芯(17)均装在连接杆(12)右端,所述单股导线(20)左端位于环氧胶(9)内并与光电复合缆(3)中的多股电导线(22)电连接,所述单股导线(20)右端与电插芯(17)电连接,所述光电复合缆(3)中的光纤(19)穿过环氧胶(9)后与光插芯(15)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座(7)内腔中灌注有硫化胶(21),所述硫化胶(21)位于环氧胶(9)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座(7)内腔右部设有隔线板(10),所述隔线板(10)位于环氧胶(9)内,所述单股导线(20)和光纤(19)穿过隔线板(10)后分别与电插芯(17)和光插芯(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腔左端设有用于对光电复合缆(3)外壁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装置(6),所述第二密封装置(6)装在尾盖(5)与粘接座(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用于对光电复合缆(3)外壁进行密封的密封尾套(4),所述外壳(11)左端和尾盖(5)嵌在密封尾套(4)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装置(8)为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装在粘接座(7)外周壁上开设的环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装置(6)包括挡圈(60)和密封塞(61),所述挡圈(60)左端与尾盖(5)紧贴,所述挡圈(60)右端顶在密封塞(61)上,所述密封塞(61)顶在粘接座(7)上。
CN201621232766.3U 2016-11-16 2016-11-16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5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2766.3U CN206195058U (zh) 2016-11-16 2016-11-16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2766.3U CN206195058U (zh) 2016-11-16 2016-11-16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5058U true CN206195058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276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5058U (zh) 2016-11-16 2016-11-16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5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4693A (zh) * 2016-11-16 2017-0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4693A (zh) * 2016-11-16 2017-0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CN106654693B (zh) * 2016-11-16 2019-08-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4693A (zh)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CN103135178B (zh) 抗压光纤气密封转接盒体
CN205490561U (zh) 海缆终端光电分离转换器
WO2019237457A1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103779720B (zh) 一种水密连接器
CN203133326U (zh) 制导光缆水密连接器
CN201122192Y (zh) 一种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
CN110932220B (zh) 一种海底光电分离设备
CN102540371A (zh) 水下一分多复合光缆分支器
CN206195058U (zh) 光电混装纵向水密连接器
CN105487180A (zh) 一种零浮力光缆水密承力连接器
CN208399762U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210607837U (zh) 一种高压水密电连接器
CN103855515A (zh) 一种防插错水密连接器
CN212648599U (zh) 全海深光电混装水密连接器
CN202614993U (zh) 水下一分多复合光缆分支器
CN111541100A (zh) 全海深光电混装水密连接器
CN205374814U (zh) 一种零浮力光缆水密承力连接器
CN100523899C (zh) 一种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
CN115201984B (zh) 一种模块化可用于监测和通信的海缆分支器
CN113917629B (zh) 一种水密光电转换连接器及水密光缆组件
CN206650260U (zh) 侵入式深水连接器
WO2015143642A1 (zh) 光电复合缆
CN102035162B (zh) 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接头盒及其连接工艺
CN203164473U (zh) 抗压光纤气密封转接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