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4667U - 一种漏电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4667U
CN206194667U CN201621194818.2U CN201621194818U CN206194667U CN 206194667 U CN206194667 U CN 206194667U CN 201621194818 U CN201621194818 U CN 201621194818U CN 206194667 U CN206194667 U CN 206194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spring
zero line
live wir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48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力
张晓明
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L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L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L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L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48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4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4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46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在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具有弹性的金属片;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接触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分开时,为第三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保证火/零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火/零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功率空调、热水器,大部分都使用了漏电断路器,在电路发生漏电故障时,实现漏电保护功能。
在现有的漏电保护器中,尤其是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在其所采用的机芯组件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时,由于静触片一般是不动的,而动触片的弹性又有所限制,越到未端时,机构驱动元件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越大,从而会增加电磁线圈的负荷,当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二、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前述接触却又不能顺利脱扣。
由于机芯组件在漏电保护器中是核心部件,一旦机芯组件不能正常工作,会导致整个机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在其所采用的机芯组件中,能够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保证零线输入动触片和火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和火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出现当电压偏低时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
在所述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
所述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其特征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
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
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分开时,此时为第三位置,机构驱动元件作用力撤消,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通过自身的弹力释放而断开,输出动触片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保证释放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
较优选地,漏电保护器,包括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电路板,
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磁环线圈架,
在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和零线输出动触片,其中: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出动触点;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出动触点,
在所述电路板上,在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火线输入动触片,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入动触点;在与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零线输入动触片,其中,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入动触点;
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点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点能够接触和脱开,当火线输入动触点与火线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火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火线输入动触片与火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火线第二位置;当火线输入动触点与火线输出动触点脱开时,此时为火线第三位置;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点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点能够接触和脱开,当零线输入动触点与零线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零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零线输入动触片与零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零线第二位置;当零线输入动触点与零线输出动触点脱开时,此时为零线第三位置;
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外围设置有导磁框,所述线圈设置两引脚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磁框的顶部设置具有机构驱动元件,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磁框上的凸起的固定部件上,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其中,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能够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能够顶住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
较优选地,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较优选地,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为对称布置,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
较优选地,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
较优选地,在所述磁环线圈架上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用于限制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在所述磁环线圈架上设置有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用于限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
较优选地,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上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上设置有零线顶杆绝缘帽,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绝缘帽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
较优选地,所述线圈中设置有导磁铁芯。
较优选地,火线输出端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零线输出端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中空部分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较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器包括上盖、后盖和底座,在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复位按钮和试验按钮。
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能在保证零线输入动触片和火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和火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减轻线圈的负荷,不致于出现电压偏低时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机芯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机芯组件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处于复位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处于复位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处于断开状态下(即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盖 1
复位按钮孔 101 试验按钮孔 102 指示灯孔 103
底座 2
紧固螺钉孔 201
后盖 3
紧固螺钉孔 301
复位按钮 4;试验按钮 5;指示灯片 6
防水垫 7
防水垫复位按钮顶点 701 防水垫试验按钮顶点 702
复位/试验开关片 8
弹簧 801
内盖 9
指示灯导向孔 901 复位开关插孔 902 试验开关插孔 903
机芯组件 10
输出端支架 1001 零线输出端孔位 1001A 地线输出端孔位1001B 火线输出端孔位 1001C 通孔 1001D 零线输入动触片 1002零线输入动触点 1002A 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 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 零线输出端 1004 火线输出端 1005 导磁铁芯 1006 机构驱动元件 1007 限位条 1007A 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 1007B 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 拉簧 1008 导磁框 1009 导磁框孔 1009A火线绝缘帽 1010B 零线绝缘帽 1010C线圈 1011 线圈孔 1011A磁环线圈架 1012 磁环中心孔 1012A 限位槽 1012B 零线输入动触片插孔 1012C 火线输入动触片插孔 1012D 零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 1012E 零线输出动触片 1013 零线输出动触点 1013A 火线输出动触片 1014 火线输出动触点 1014A电路板 1015
插片防水圈 11;壳体防水圈 12;
线卡组件 13
线卡卡钩A:1301 线卡卡钩B:1302
电线防水圈 14;输出电源线 15
接地输出端G:16
铆接孔 1601 接地螺钉孔 1602
接地螺钉组件 17;火线插片 18;零线插片 19;压板 20;
接地角 21;火线接线端 22;零线接线 23安全距离 A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该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展示出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被实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不是为了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理解,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被利用,结构性或逻辑性的改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被做出。对于附图,方向性的术语,例如“下”、“上”、“左”、“右”等,是参照所描述的附图的方位而使用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组件能够被以多种方位实施,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限制的意义,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如图1、图2、图3A、图3B、图4A、图4B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展示了漏电保护器的立体视图,包括上盖1、后盖3和底座2,在上盖1上,设置有复位按钮4和试验按钮5。进一步优选地,上盖1、后盖3和底座2采用紧凑型壳体设计,可以被整体容纳在普通标准的防水罩中。打开图1中所示的上盖1、后盖3和底座2后,可以对包含在其中的零件进行分解视图,如图2所示。在图2中,可以直观地了解从上到下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和配合关系。
如图2所示,其中的机芯组件10位于图的中部,由于机芯组件10较为复杂,不宜在图2中详细画出。因此,图2中只是描述了机芯组件10的具体位置和外部形状,更为详细的对于机芯组件10的描述在图3A和图3B中予以展开。
如图3A和图3B所示,分别为机芯组件10的立体视图和立体分解视图。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机芯组件10进行描述,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机芯组件10是把图2中所示的机芯组件10上下倒置后呈现出来的状态。具体而言,在图2中,电路板1015显示为在机芯组件10的最上方位置,而在图3A和图3B中,电路板1015显示为在机芯组件10的最下方位置。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机芯组件10的底部为电路板1015,在电路板1015上设置有磁环线圈架1012。在磁环线圈架1012内,设置有磁环中心孔1012A,用于使火线输出端1005和零线输出端1004可以分别穿过磁环线圈架1012,进而分别与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和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接触,并分别共同焊接在电路板1015上。
如图3A和3B所示在磁环线圈架1012上,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和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对于其作用,将在后文中有详细阐述,此处只作简单描述。如图3B所示,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用于限制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的活动范围;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用于限制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的活动范围。
如图3A和3B所示,在电路板1015上的磁环线圈架10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和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焊接在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焊接在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较优选地,此处的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的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和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可以设置为圆弧状,也可以设置为折线状。更优选地,可以把弯曲状设置为半圆弧状。
如图3A和3B所示,在电路板1015上,在与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电路板1015连接的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在与零线输入动触片1013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电路板1015连接的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能够接触和脱开,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能够接触和脱开。
如图3A和3B所示,在电路板1015上,还设置有导磁框1009,导磁框1009位于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之间。线圈1011外围设置有导磁框,线圈1011中设置有导磁铁芯1006。线圈1011设置有两引脚固定在电路板1015上,导磁框1009的顶部设置具有机构驱动元件1007,所谓机构驱动元件1007就是能够被磁性物质所吸引,比如能够被电磁铁所吸引。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一端连接有拉簧1008,拉簧1008的另一端固定在导磁框的凸起的固定部件(比如钩子)上面,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另一端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上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1010C,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上设置有零线顶杆绝缘帽1010B,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1010C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绝缘帽1010B能够同时分别顶住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和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
如图3A和3B所示,较优选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可以设置为对称布置,也就是说,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能够同时分别顶住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和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
结合图2和图3A、图3B,关于地线输入与输出的内部连接情况,可以参考图2,接地角21可以插入到电源插座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G:16可以与接地角21铆接在一起,接地输出端G:16设有一接地输出螺钉组件17。关于零火线输入与输出的内部连接情况,可以参考图2和图3A、图3B,火线插片18和零线插片19是与电源的零火线连接的,它们可以分别与火线动触片1003和零线动触片1002一起焊接在电路板1015上。
如图3A、图3B所示,较优选地,导磁铁芯1006是穿过线圈1011中心孔1011A以及导磁框1009上的中心孔1009A,并铆接在导磁框1009上面的。机构驱动元件1007上的限位杆1007A被插入到限位槽1012B中。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的优选的具体构造,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工作原理,以下结合附图4A、4B、5,并参考附图1、2、3A、3B,详细描述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描述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复位原理及过程。初始时,漏电保护器处于如图5所示的断开状态,此时为复位的零线/火线第三位置。对于自动复位型号的漏电保护器,当插头插入到电源插座内时,电路中就会自动打开可控硅,使线圈1011得电。对于非自动复位型号的漏电保护器,按下复位按钮4,可以打开可控硅使线圈1011得电。如图4A所示,复位时线圈1011得电后,机构驱动元件1007会被线圈1011产生的磁力吸引并朝上运动,机构驱动元件1007上设置的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和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就会同时朝上运动。此时,设置在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上的零线绝缘帽1010C和设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上的火线绝缘帽1010B分别顶住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进而使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均朝上移动并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接触,此时为复位的零线/火线第一位置,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电力连接。如图4B所示,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保持接触状态,并能够一起朝上运动一段距离,最后保持在某个相互接触的静止状态,此时为零线/火线第二位置。由于零火线输出动触片本身具有弹性,所以其上的动触点也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到零火线输入动触片上的动触点,如此设计的漏电保护器,既能保证接触压力的前提,又能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从而也减轻了线圈1011的工作负荷。
第二,描述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脱扣原理及过程。初始时,漏电保护器处于如图4B所示的复位状态,此时为零线/火线第二位置。按下试验按钮5,电路中产生模拟漏电,导致电路中可控硅导通,然后可控硅导通电路中相关元件,使线圈1011失电。如图4A所示,当线圈1011失电后,机构驱动元件1007会在拉簧1008的作用力下向原始位置作回复运动,机构驱动元件1007上设置的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和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就会同时朝下运动。如图5所示,此时,设置在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上的零线绝缘帽1010C和设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上的火线绝缘帽1010B分别不再顶住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并分别撤去对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的作用力。如图5所示,此时,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在各自自身弹力作用下,分别断开与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接触,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电力分断,此时即处于零线/火线第三位置。如图5所示,当前述作用力被撤去后,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会继续朝下移动,当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分别碰到磁环线圈架1012上设置的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和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时,就会停止朝下移动,从而更利于触点的分断。换而言之,结合图3B所示,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用于限制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的活动范围;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用于限制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的被悬臂设置的这一端的活动范围。
由上述的对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的优选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能在保证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和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和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还可以减轻线圈1011的工作负荷;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1007)、输入动触片(1002、1003)和输出动触片(1013、1014),
在所述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1012E、1012F);
所述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其特征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
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接触时,此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
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分开时,此时为第三位置,机构驱动元件(1007)作用力撤消,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通过自身的弹力释放而断开,输出动触片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1012E、1012F)保证释放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芯组件(10),所述机芯组件(10)包括电路板(1015),其中,
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设置有磁环线圈架(1012),
在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和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其中: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上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
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在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1015)连接的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在与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13)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1015)连接的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其中,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
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能够接触和脱开,当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接触时,此时为火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火线输入动触片与火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火线第二位置;当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脱开时,此时为火线第三位置;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能够接触和脱开,当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接触时,此时为零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零线输入动触片与零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零线第二位置;当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脱开时,此时为零线第三位置;
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设置有导磁框(1009),所述导磁框(1009)中设置有线圈(1011),所述导磁框(1009)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所述导磁框(1009)的顶部设置具有机构驱动元件(1007),所述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一端连接拉簧(1008)的一端,所述拉簧(1008)的另一端固定在导磁框凸起的固定部件上,所述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另一端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其中,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能够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能够顶住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为对称布置,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上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用于限制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在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上设置有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F)用于限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上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1010C),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上设置有零线顶杆绝缘帽(1010B),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1010C)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绝缘帽(1010B)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
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011)中设置有导磁铁芯(1006)。
9.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火线输出端(1005)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零线输出端(1004)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的中空部分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
10.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器包括上盖(1)、后盖(3)和底座(2),在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复位按钮(4)和试验按钮(5)。
CN201621194818.2U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漏电保护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4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4818.2U CN206194667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漏电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4818.2U CN206194667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漏电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4667U true CN206194667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4818.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4667U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漏电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46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280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280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108022805B (zh) * 2016-11-04 2020-05-15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291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599911B (zh) 电弧故障断路器
CN206194667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110289532B (zh) 一种转换接头
CN204130408U (zh) 无声键盘开关
CN202189709U (zh) 按键组合及应用其的键盘
CN205921155U (zh) 一种卡托取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473682U (zh) 微动开关
CN208001053U (zh) 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座
CN107369585A (zh) 磁吸式键盘及其按键
CN207338784U (zh) 一种磁性新型安全插座和插头
CN108022805A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06388651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13764238B (zh) 一种接地故障断路器
CN206602240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CN104465180B (zh) 轻触开关
CN210574583U (zh) 一种强电组合式实训操作平台
WO2021012865A1 (zh) 终端设备、数据线及终端设备组件
CN207068688U (zh) 一种汽车控制开关主体装置
WO2020238518A1 (zh) 移动终端
CN202749738U (zh) 配下置手车的中置柜
TWM523134U (zh) 閂鎖裝置及電子系統
CN204332176U (zh) 教学用车载超重熄火模拟装置
CN207367840U (zh) 高寿命鼠标开关
CN101834372A (zh) 套壳式安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5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