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4909U -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84909U CN206184909U CN201620218948.9U CN201620218948U CN206184909U CN 206184909 U CN206184909 U CN 206184909U CN 201620218948 U CN201620218948 U CN 201620218948U CN 206184909 U CN206184909 U CN 206184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recovery block
- block body
- ecological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包括呈块状设置的恢复块本体,在恢复块本体内嵌设有植物种子,其中,恢复块本体与植物种子一体成型。目前许多裸露坡地由于土壤物理退化严重,长期水土流失或人工扰动土壤营养贫瘠,南方降雨径流冲刷力强,植物种子难以附着于裸露的坡地,单纯在退耕还林等措施条件下,土地难以自我生态修复,应用该土壤生态恢复块可有效提高裸露坡地土壤的自我生态修复的能力,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二次破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背景技术
生态恢复技术,就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时空的巧妙结合,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恢复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分为土壤改造技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防治土地退化技术、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土地复垦技术等五类。
生态恢复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扰动土地或正在发展的退化土地,根据不同尺度、不同目标、不同生境及不同气候等,发展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技术和管理策略。
目前,针对裸露土壤(非岩石)进行生态恢复时,通常采用的土壤改良及植被重建技术措施如下:①全面整地(穴播或条播)撒播草籽及肥料,缺点:引起二次水土流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容易引起非点源污染。②直接撒播草籽,缺点:土壤未经过改良,径流冲刷比较大,难附着于地表,成活率低;③铺设草皮或移栽草木模式,缺点:施工部门经常就地取材,造成二次生态破坏,而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应用该土壤生态恢复块可提高裸露土壤自我生态修复的能力,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二次破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包括呈块状设置的恢复块本体,在恢复块本体内嵌设有植物种子,其中,恢复块本体与植物种子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将植物种子设置在恢复块本体内,一体成型,批量生产该土壤生态恢复块后,直接将该土壤生态恢复块撒播于裸露且退化的坡地土壤或土地上,由于该土壤生态恢复块呈块状设置,容易附着于裸露的坡地土壤或土地表面,能抗径流冲刷,且在恢复块本体内嵌设有植物种子,由于该恢复块本体由土壤改良材料、保水剂、缓释营养物质等组成,恢复块本体中的营养物质及水分能供给植物种子生长,使植物得以在裸露退化的坡地土壤或土地上生长,且该恢复块本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会逐步随降雨释放,随着植物的生长该恢复块本体的结构也会崩解,逐渐与土壤相结合,消融在裸露的坡地土壤或土地中,土壤改良物质从局部改良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随着植被覆盖率提高,逐步实现全面土壤生态恢复的目的。由于该土壤生态恢复块直接撒播在裸露的坡地土壤或土地上即可,且恢复块本体与植物种子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生态二次破坏。
恢复块本体呈三棱椎状设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恢复块本体呈圆盘状设置。结构简单,附着力好。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广东地形可形象的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目前许多裸露坡地由于土壤物理退化严重,长期水土流失或人工扰动土壤营养贫瘠,南方降雨径流冲刷力强,植物种子难以附着于裸露的坡地,单纯在退耕还林等措施条件下,土地难以自我生态修复。
尤其花岗岩发育赤红壤,原有植被破坏后,基于上面的原因,植被很难自我修复,侵蚀土壤表面光滑,板结严重,如一些坡地马尾松等林地,由于地下植被的缺乏,形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局面,长此以往,造成林下土壤更加贫瘠退化,植被更难自我修复的恶性循环,最终形成滑坡、崩岗等重力土壤侵蚀和灾难。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简单实用的土壤生态修复的技术和产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应用该土壤生态恢复块产品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二次破坏。可有效改善长期水土流失或人工扰动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裸露坡地土壤的自我生态修复的能力,促进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撒播在裸露土地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恢复块本体;2、植物种子;3、坡地土壤或土地;10、土壤生态恢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10,包括呈块状设置的恢复块本体1,在恢复块本体1内嵌设有植物种子2,其中,恢复块本体1与植物种子2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将植物种子2设置在恢复块本体1内,一体成型,批量生产该土壤生态恢复块10后,直接将该土壤生态恢复块10撒播于裸露且退化的坡地土壤或土地3上,由于该土壤生态恢复块10呈块状设置,容易附着于裸露的坡地土壤或土地3表面,能抗径流冲刷,且在恢复块本体1内嵌设有植物种子2,由于该恢复块本体1由土壤改良材料、保水剂、缓释营养物质等组成,恢复块本体1中的营养物质及水分能供给植物种子2生长,使植物得以在裸露退化的坡地土壤或土地3上生长,且该恢复块本体1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会逐步随降雨释放,随着植物的生长该恢复块本体1的结构也会崩解,逐渐与土壤相结合,消融在裸露的坡地土壤或土地3中,土壤改良物质从局部改良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随着植被覆盖率提高,逐步实现全面土壤生态恢复的目的。由于该土壤生态恢复块10直接撒播在裸露的土壤坡地或土地上即可,且恢复块本体1与植物种子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生态二次破坏。
恢复块本体1呈三棱椎状设置。如图1所示,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恢复块本体1呈圆盘状设置。如图3所示,结构简单,附着力好。
目前许多裸露坡地由于土壤物理退化严重,长期水土流失或人工扰动土壤营养贫瘠,南方降雨径流冲刷力强,植物种子2难以附着,单纯在退耕还林等措施条件下,土地难以自我生态修复,应用该土壤生态恢复块10可有效提高裸露坡地土壤的自我生态修复的能力,简单实用,容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二次破坏。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
1.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块状设置的恢复块本体,在所述恢复块本体内嵌设有植物种子,其中,所述恢复块本体与所述植物种子一体成型;所述恢复块本体呈三棱椎状设置或呈圆盘状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8948.9U CN206184909U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8948.9U CN206184909U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84909U true CN206184909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3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18948.9U Active CN206184909U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849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1918A (zh) * | 2018-11-22 | 2020-05-29 | 东北师范大学 | 一种土壤装置及利用该装置修复退化草地土壤的方法 |
-
2016
- 2016-03-21 CN CN201620218948.9U patent/CN2061849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1918A (zh) * | 2018-11-22 | 2020-05-29 | 东北师范大学 | 一种土壤装置及利用该装置修复退化草地土壤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37668B (zh) | 一种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及方法 | |
CN107382608A (zh) | 一种植被复绿无土混合纤维喷播辅助材料、喷播材料及植被复绿施工方法 | |
CN102204434B (zh) | 一种利用生物结皮防治水蚀荒漠化的方法 | |
CN109757146B (zh) | 一种利用耐盐植物进行海滨盐碱沙地生态复绿的方法 | |
CN105230323B (zh) |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 |
CN105165325B (zh) | 一种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 |
CN101904261B (zh) | 采用ab菌植生袋对边坡生态进行恢复的方法 | |
CN102379201B (zh) | 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 |
CN107700429A (zh) | 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装置及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方法 | |
CN104770151A (zh) | 滨海重度盐碱地耐盐型狗牙根草坪的轻简化建植方法 | |
CN210275361U (zh) | 一种高山丘陵区风电场砂质土壤绿化恢复施工结构 | |
CN107223447A (zh) | 一种髙陡边坡护坡用绿化毯及其护坡方法 | |
CN113170705B (zh) | 一种水热平衡的退化高寒草甸修复材料 | |
CN203840816U (zh) | 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 | |
CN103828634B (zh) | 一种用于损毁边坡植被恢复的条带式植生方法 | |
CN111727797A (zh) | 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9197341A (zh) | 一种矿山排土场植物恢复方法 | |
CN107237334A (zh) | 一种道路路基挖方边坡框格梁护坡码砌植生袋绿化的施工方法 | |
CN101144280A (zh) | 风化花岗石边坡绿色防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688550A (zh) | 一种黄土裸露极陡坡的灌草喷播绿化方法 | |
CN206184909U (zh) | 一种土壤生态恢复块 | |
CN111886959A (zh) | 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 | |
CN103650968B (zh) | 一种边坡穴植植物装置 | |
CN103109616A (zh) | 一种二叠系采煤沉陷灰、泥岩层风化区水田漏水的修复方法 | |
CN110305809A (zh) | 一种可机械化的人工蓝藻结皮培养施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Tianhe District Tianyuan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50 No. 808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il,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50 Tianyuan Road No. 80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