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1487U -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81487U CN206181487U CN201621131843.6U CN201621131843U CN206181487U CN 206181487 U CN206181487 U CN 206181487U CN 201621131843 U CN201621131843 U CN 201621131843U CN 206181487 U CN206181487 U CN 2061814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positive pole
- polar capacitor
- resistance
- nand 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主要由二极管整流器U,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IC4,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单向晶闸管VS,以及光敏电阻RG等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对照明灯使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微波防范区,并能根据微波防范区人与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和环境亮度来对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准确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自启闭进行控制时不受照明灯的亮度的干扰,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的准确性,能很好的节约电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照明灯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它还是人们的另一双眼睛,因此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它,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存在,比如在房间、厨房、楼道、马路上等地方都有它的存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照明灯的控制方式,照明灯在节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企业对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的方式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并由最初的拉线式和按键式开关控制方式,改进为较为声控式、光控式和声光控制式,而这些照明灯的控制方式不仅存在控制效果差,而且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照明灯在节能方面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效果,又能很好的实现节能的照明灯控制系统便是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照明灯的控制方式存在的控制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实现节能的缺陷,提供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主要由二极管整流器U,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IC4,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单向晶闸管VS,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可调电阻R1,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3,正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的开关S,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4,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6,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5,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a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光敏电阻RG,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8,N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与非门IC3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与非门I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正极经电阻R11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可调电阻R14,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可调电阻R14的调节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7,以及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2组成。
所述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与单向晶闸管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发射极还与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b管脚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c管脚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1的负极与正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4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输出端与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VS的阴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
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为TX982微波感应控制器;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为4只1N4007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整流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对照明灯使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微波防范区,并能根据微波防范区人与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和环境亮度来对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准确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自启闭进行控制时不受照明灯的亮度的干扰,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实现人来灯亮,人离灯灭的要求,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的准确性,能很好的节约电能源。
(2)本实用新型能将转换后的控制电压中的浪涌电流进行消除或抑制,使转换后的控制电压更稳定,从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能对输出的电压进行固定式稳压,使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一致,能有效的确保照明灯HL被点亮后的亮度更稳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输出的电压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能对电源加电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进抑制和调整,使照明灯HL得到稳定的电压,有效的防止了开关S闭合时照明灯HL被高电压损坏,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HL的自启闭控制的稳定性,能有效的确保照明灯HL亮度更稳定,有效的延长了照明灯HL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二极管整流器U,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IC4,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单向晶闸管VS,可调电阻R1,电阻R2,可调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可调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8,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12,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7,开关S,以及光敏电阻RG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可调电阻R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3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2的P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并与照明灯HL相连接。开关S的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并与220V市电相连接。
其中,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极性电容C5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6的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5的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a管脚相连接。极性电容C7的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光敏电阻RG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
同时,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N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与非门IC3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4的正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9的正极与与非门I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经电阻R11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相连接。可调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极性电容C11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可调电阻R14的调节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7的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
所述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与单向晶闸管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发射极还与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b管脚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c管脚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1的负极与正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4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输出端与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VS的阴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
为了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为TX982微波感应控制器;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为4只1N4001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整流器;同时,与非门IC1~IC9组成了与非门数字集成电路;放大器P为OP364放大器;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4均为3AX81三极管,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3以及三极管VT5和三极管VT6均为3DG6三极管;单向晶闸管VS为40TPS08A单向晶闸管;可调电阻R1和可调电阻R3的阻值调节范围均为0~10KΩ,电阻R2的阻值为0.5Ω,电阻R4的阻值为20KΩ,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均为100Ω,电阻R7为RJ一1W型金属膜电阻,电阻R8和电阻R9的阻值聚均为10KΩ,电阻R10的阻值为1KΩ,电阻R11的阻值为10Ω,电阻R12和电阻R13的阻值均为100KΩ,可调电阻R14的阻值调节范围为0~200KΩ,电阻R15和电阻R16的阻值均为15KΩ;极性电容C1和极性电容C3的容值均为100μF/25V,极性电容C2的容值为2.2μF/25V,极性电容C4的容值为0.1μF/400V,极性电容C5的容值为1.2μF/25V,极性电容C6的容值为22μF/25V,极性电容C7的容值为10μF/25V,极性电容C8和极性电容C9的容值均为2.2μF/25V,极性电容C10的容值为1μF/25V,极性电容C11的容值为0.2μF/300V,极性电容C12的容值为100μF/25V;二极管D1为1N4014二极管,稳压二极管D2为1N4011稳压二极管,二极管D3和二极管D6均为1N4006二极管,稳压二极管D4为1N4010稳压二极,稳压二极管D5为1N4001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D7为1N4016二极管;开关S为轻触键式开关,光敏电阻RG为BD6526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波感应控制器TX产生的微波信号由自带的环状天线向空间发射,产生一个立体空间微波防范区,当人或其他物体在该防范区内移动时,环状天线将接收到人与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根据多普勒效应,此回波信号与原发射的微波信号之间会产生微弱的频移,这一变化量经微波感应控制器TX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由模块白色输出线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以控制后级电路工作。二极管整流器U和极性电容C4组成整流滤波电路输出12V直流电压,该12V直流电压则经放大器P、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电阻R4~R6和二极管D4形成的浪涌有效电路,该电路的极性电容C5对极性电容C1滤波后的直流电压进行二次滤波,对直流电压中的低次谐波进行消除,后经放大器P和电阻R6形成的放大电路将直流电压的强度进行增强,并通过极性电容C5进行再次过滤,将直流电压中残留的浪涌电流进行消除或抑制,最后通过稳压二极管D4进行稳压后输出平稳的12V直流电压,该12V直流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电压。同时,与非门IC1~IC9电阻R10以及二极管D6形成的与非门数字集成电路,用于接收微波感应控制器TX传输的电流控制信号,并且根据该微波感应控制器TX输出的电流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电平;而光敏电阻RG、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极性电容C8和电阻R8形成了光敏控制电路,该电路能根据照明灯使用范围内的亮度来进行导电和截流,从而对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使照明灯在环境亮度足够时即使有人也不会被开启,能有效的节约电能;单向晶闸管VS、三极管VT4极性电容C10、电阻R11和电阻R12形成了晶闸管开关电路,该电路主要由与非门数字集成电路输出的电平来进行导通与关闭,即根据微波感应控制器TX采集到的照明灯使用范围内的人或移动物体的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导通与关闭,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的准确性,能很好的节约电能源。
其中,在晶闸管开关电路的单向晶闸管VS的阳极与照明灯HL之间的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12、可调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稳压二极管D7形成了固定稳压电路,该电路中的电阻R16是为三极管VT6提供偏置电流,使三极管VT6导通,电阻R15则能对稳压二极管D7提供工作电流,稳压二极管D7导通时两端的电压为固定电压,极性电容C12上的电压慢慢的得到饱和并对三极管VT5放电,三极管VT5上电压升高并导通,电压通过极性电容C11和可调电阻R14形成的滤波调整电路对输出的电压进行过滤和调整后输出固定与照明灯HL工作所需的基准电压一致,能有效的确保照明灯HL被点亮后的亮度更稳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输出的电压的稳定性。在实际使用时,能根据照明灯HL的基准电压的不同,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14的阻值来使输出电压与照明灯HL的基准电压保持一致。
同时,本实用新型为了有效的防止开关S闭合时照明灯HL被高电压损坏,能确保照明灯HL的亮度更稳定。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三极管VT1、极性电容C1~C3、可调电阻R1、电阻R2、可调电阻R3、二极管D1和稳压二极管D2形成的过压保护电路来对电源加电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进抑制和调整,使照明灯HL得到稳定的电压,有效的防止了开关S闭合时照明灯HL被高电压损坏。在输入的电源加电时,极性电容C1和可调电阻R1形成的限流器在瞬间高电压的作用下极性电容C1快速达到饱和状态,极性电容C1饱和后,调节可调电阻R1的阻值使极性电容C1对地释放来减小电压冲击强度,同时,三极管VT1的基极得到高电压而被导通,极性电容C2充电并饱和,二极管D1导通,提供调节可调电阻R3来降低电压的电流强度,最后经稳压二极管D2进行稳压后输出一路稳定的电压给照明灯HL,从而该过压保护电路能很好的防止了开关S闭合时照明灯HL被高电压损坏,使照明灯HL的亮度更稳定。
工作时,闭合开关S后,当微波感应控制器TX探测到有人活动时,其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b管脚输出下拉电平,使与非门IC1的正极和负极变为低电平,反相后输出高龟平。光敏控制电路,三极管VT2为截止状态,白天光敏电阻RG因受自然光照射,阻值较大,光敏电阻RG对三极管VT3传输低电平,三极管VT3不能导通,使与非门IC2的正极的电平低于1/2电源电压为低电平,与非门IC2封锁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10并向极性电容C9充电,并使极性电容C9充至电源电压,极性电容C9不产生高电压,三极管VT4则不能被导通,单向晶闸管VS也不会导通,照明灯HL不会被点亮。夜晚光敏电阻RG无光照射,阻值变小,光敏电阻RG的过电则为高电平,与非门IC2的正极为高电平,如果此时有人进人照明灯HL的使用的微波感应控制器TX监控范围,微波感应控制器TX则会对与与非门IC1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与非门IC1的正极和负极则为高电平,三极管VT2导通,使与非门IC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由二极管D6再经并联的与非门IC3和与非门IC4反相后变成高电平,通过电阻R13给使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即输出高电平使其导通,同时三极管VT3上得到经光敏电阻RG传输的高电平而导通,极性电容C10充电并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T3导通,单向晶闸管VS过电,通过固定稳压电路对照明灯HL提供固定的稳定电压,照明灯HL得电被点亮。如果人离开微波感应控制器TX检测的范围,微波感应控制器TX则会停止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与非门IC1的正极和负极因上拉电阻R7而恢复高电平,反相后变成低电平,与非门IC2封锁并输出高电平再通过电阻R10向极性电容C9缓慢充电,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极性电容C9的参数,约经30秒后,可使极性电容C9上的电压大于1/2电源电压,从而实现与非门IC3和与非门IC4的翻转,与非门IC3和与非门IC4共同输出低电平,单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失去触发电流而关闭,照明灯HL失电熄灭。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照明灯使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微波防范区,并能根据微波防范区人与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和环境亮度来对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准确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自启闭进行控制时不受照明灯的亮度的干扰,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实现人来灯亮,人离灯灭的要求,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的自启闭控制的准确性,能很好的节约电能源。T以及本实用新型对电源加电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进抑制和调整,使照明灯HL得到稳定的电压,有效的防止了开关S闭合时照明灯HL被高电压损坏,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对照明灯HL的自启闭控制的稳定性,能有效的确保照明灯HL亮度更稳定,有效的延长了照明灯HL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3)
1.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二极管整流器U,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IC4,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单向晶闸管VS,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可调电阻R1,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3,正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共同形成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的开关S,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4,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6,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5,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a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光敏电阻RG,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8,N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与非门IC3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与非门I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正极经电阻R11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可调电阻R14,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可调电阻R14的调节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7,以及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2组成;
所述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与单向晶闸管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发射极还与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的b管脚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c管脚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1的负极与正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4的正极与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输出端与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VS的阴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感应控制器TX为TX982微波感应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为4只1N4007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整流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31843.6U CN206181487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31843.6U CN206181487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81487U true CN206181487U (zh) | 2017-05-17 |
Family
ID=5867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3184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1487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814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3150A (zh) * | 2018-06-11 | 2018-10-09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操作感应式照明装置 |
-
2016
- 2016-10-17 CN CN201621131843.6U patent/CN2061814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3150A (zh) * | 2018-06-11 | 2018-10-09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操作感应式照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51833U (zh) | 一种基于人体传感的led控制系统 | |
CN205883675U (zh) | 一种智能楼宇节能照明控制系统 | |
CN206181487U (zh) | 一种照明灯用多电路处理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
CN204335067U (zh) | 一种频闪亮度同步可调的led补光灯 | |
CN206181488U (zh) | 一种照明灯用性能稳定的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
CN205693948U (zh) | 一种自动开关和恒照度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
CN106322690A (zh) | 一种基于恒流驱动电路的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6181486U (zh) | 一种照明灯用浪涌电流抑制型微波感应式延时控制系统 | |
CN206611618U (zh) | 一种智能光控系统 | |
CN205179459U (zh) | 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
CN208986825U (zh) | 一种提高电源启动时间的电路及驱动电源 | |
CN202652637U (zh) | 光控节能开关 | |
CN206196106U (zh) | 一种基于电压缓冲电路的照明灯用光控触摸式控制系统 | |
CN208609234U (zh) | 一种led恒流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 |
CN206196104U (zh) | 一种照明灯用性能稳定的光控触摸式控制系统 | |
CN206196107U (zh) | 基于高次谐波抑制电路的照明灯用光控触摸式控制系统 | |
CN106304516A (zh) | 一种根据环境光亮度智能调节led灯亮度的控制方法 | |
CN206196105U (zh) | 一种照明灯用谐波电流抑制的光控触摸式控制系统 | |
CN212936242U (zh) | 一种高压钠灯智能调光驱动器 | |
CN107027231B (zh) | 一种照明灯用电流调整型自启闭控制系统 | |
CN203813987U (zh) | Led灯声控装置 | |
CN107708264A (zh) | 一种具有电压检测及稳压的楼道照明灯用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6912152B (zh) | 一种照明灯自启闭控制系统 | |
CN204206542U (zh) | 一种led调光驱动电源电路 | |
CN2485914Y (zh) |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