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1038U -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1038U
CN206181038U CN201621214575.4U CN201621214575U CN206181038U CN 206181038 U CN206181038 U CN 206181038U CN 201621214575 U CN201621214575 U CN 201621214575U CN 206181038 U CN206181038 U CN 206181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ivision multiplexer
wavelength division
wavelength
out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145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晓明
周静
张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145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1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1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10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所述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器、第一波分复用器、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OLT上行信号,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三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五输入端用于接收PON信号。所述设备使得可以在不改变当前运营商铺设的网络的情况下,简单的实现三网融合,并且所述设备稳定性及可靠性高,设备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背景技术
运营商传输网络是基于基带传输,而广电视频接入一般采用RF视频接入,两种信号无法再同时在运营商数字传输设备中传输,若需要同时实现两种信号同时传输,则需要改变运营商已经铺设好的网络环境,或者需要增加需要多设备,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端设备,应用于三网融合系统,所述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器、第一波分复用器、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波长转换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设置有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设置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及第三输出端,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OLT上行信号,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三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的第五输入端用于接收PON信号;所述波长转换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到所述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发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网融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局端设备、PON信号输出设备、第三波分复用器、以及中心局设备,所述局端设备分别与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以及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连接,所述中心局设备用于发送将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OLT上行信号合成后的合成信号;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合成信号分解出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将PON信号发送到所述局端设备;所述局端设备用于分别接收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并将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融合后形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发送出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通过采用第一波分复用器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采用第二波分复用器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PON信号融合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发送到用户终端,使得只需要使用所述局端设备便可以在不改变当前运营商铺设的网络的情况下,简单的实现三网融合。并且,由于将波长转换器、第一波分复用器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集成到一台设备中,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产品一致性,减少设备体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网融合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结构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端设备100,所述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130。
所述波长转换器110设置有第一输入端111及第一输出端112。所述波长转换器110的第一输入端111接收OLT上行信号,所述波长转换器110将所述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例如将接收到的1310nm的波长的OLT上行信号通过波长转换器110转换成1550nm的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并不局限于此,当将OLT上行信号的波长进行转换后,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发送。其中,所述OLT上行信号可以为OLT的Ge/10Ge上行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波长转换器110为光波长转换器,例如,半导体光放大器波长变换器,半导体光放大器波长变换器,半导体光放大器波长变换器等。
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设置有第二输入端121、第三输入端122及第二输出端123。所述波长转换器110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耦合,进一步的,所述波长转换器110的第一输出端112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三输入端122耦合,所述波长转换器110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二输入端121用于接收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第三输入端122用于接收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设置有第四输入端131、第五输入端132及第三输出端133。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耦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耦合。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121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123输出。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的第五输入端132用于接收PON信号。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所述PON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133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和/或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可以是CWDM(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稀疏波分复用器)或DWDM(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密集波分复用器)。
CWDM利用光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至单根光纤进行传输,在链路的接收端,借助光解复用器将光纤中的混合信号分解为不同波长的信号,连接到相应的接收设备,CWDM具有更宽的波长间隔及低成本的优点,其中,业界通行的标准波长间隔为20nm。
DWDM是指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通过这种方式,在给定的信息传输容量下,可以减少所需要的光纤的总数量。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器110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所述第三输入端122,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121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123输出到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将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132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133发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通过采用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采用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PON信号融合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发送到用户终端,使得只需要使用所述局端设备100便可以在不改变当前运营商铺设的网络的情况下,简单的实现三网融合。并且,由于将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130集成到一台设备中,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产品一致性,减少设备体积。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还包括光放大器150,所述光放大器150设置有第七输入端151以及第五输出端152,所述第七输入端151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耦合,所述第五输出端152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耦合。
光放大器150,是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一种子系统产品,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放大器150为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放大器为小型化、集成化光纤放大器,能够进一步减少所述局端设备1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130与上一实施例中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器110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所述第三输入端122,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121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123输出到所述光放大器150的第七输入端151,所述光放大器15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的信号强度放大后,通过第五输出端152输出到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将放大后的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132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133发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除了可以实现第一实施例可以实现的效果外,由于采用了光放大器150,将从中心局传过来的信号在合成后进行了信号强度的放大,使得可能由于远距离光纤的损耗导致信号的减弱,在此处得到了增强,更有利于后续在第二波分复用器130中与PON信号进行融合,使得三网融合后的信号更加清晰,并且由于采用了光纤放大器,进一步减少所述局端设备100的体积。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结构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端设备100,所述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分光器140以及多个第二波分复用器130。
分光器140是一种无源器件,又称光分路器,它们不需要外部能量,只要有输入光即可。分光器140由入射和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其作用是将所需要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分光器140的关键部件是色散元件。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器140设置有第六输入端141与多个第四输出端142。所述分光器140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耦合,进一步的,所述分光器140的第六输入端141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耦合,用于通过所述第六输入端141接收所述第一合成信号。所述分光器14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分解成多路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多个所述第四输出端142输出到对应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器140为光纤分光器140。例如,熔融拉锥光纤分光器140,所述熔融拉锥光纤分光器140损耗低,稳定性好,并且体积较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每个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均设置有所述第四输入端131、第五输入端132及第三输出端133。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器110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所述第三输入端122,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121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123输出到所述分光器140的第六输入端141,所述分光器14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分解成多路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多个所述第四输出端142输出到对应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各个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分别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132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分别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分别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133发送到各个用户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除了能实现第一实施例可以实现的功能外,由于还设置了分光器140,使得从中心局传过来的信号,能够只通过一台局端设备100就被更多的用户终端使用,减少了用户使用的成本,能够实现规模组网。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端设备100与上一实施例中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还包括光放大器150,所述光放大器150设置有第七输入端151以及第五输出端152,所述第七输入端151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耦合,所述第五输出端152与所述分光器140的第六输入端141耦合。
光放大器150,是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一种子系统产品,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放大器150为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放大器为小型化、集成化光纤放大器,能够进一步减少所述局端设备1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器110、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分光器140及第二波分复用器130与上一实施例中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器110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12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的所述第三输入端122,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120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121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123输出到所述光放大器150的第七输入端151,所述光放大器15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的信号强度放大后,通过第五输出端152输出到所述分光器140的第六输入端141,所述分光器140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分解成多路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多个所述第四输出端142输出到对应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的第四输入端131。各个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130分别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132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分别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分别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133发送到各个用户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除了可以实现上一实施例可以实现的效果外,由于采用了光放大器150,将从中心局传过来的信号在合成后进行了信号强度的放大,使得可能由于远距离光纤的损耗导致信号的减弱,在此处得到了增强,更有利于后续在第二波分复用器130中与PON信号进行融合,使得三网融合后的信号更加清晰,并且由于采用了光纤放大器,进一步减少所述局端设备100的体积。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网融合系统700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网融合系统700包括:局端设备100、PON信号输出设备200、第三波分复用器300、以及中心局设备400,所述局端设备100分别与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200以及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300连接。
所述中心局设备400用于发送将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OLT上行信号合成后的合成信号。
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300用于将接收到的合成信号分解出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的波长为1550nm。
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200用于将PON信号发送到所述局端设备100。
所述局端设备100用于分别接收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并将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融合后形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发送出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局端设备100可以是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100。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设备600,所述局端设备100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60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网融合系统700,由于采用了所述局端设备100,使得只需要使用所述局端设备100便可以在不改变当前运营商铺设的网络的情况下,简单的实现三网融合,并且由于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300可以将所述中心局设备400发送的合成信号分解出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使得从中心局往所述局端设备100传递信号只需要通过一根光纤即可,大大减少了光纤的使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局端设备,应用于三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器、第一波分复用器、以及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波长转换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设置有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设置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及第三输出端,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OLT上行信号,所述波长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三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的第五输入端用于接收PON信号;
所述波长转换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的OLT上行信号转换为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到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所述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所述预设波长的OLT上行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到的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到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接收的所述PON信号融合后,生成第二合成信号,将所述第二合成信号通过第三输出端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个数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均设置有所述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及第三输出端,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光器,所述分光器设置有第六输入端与多个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分光器的第六输入端耦合,多个所述第四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耦合,
所述分光器用于通过所述第六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合成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合成信号分解成多路第一合成信号,并通过多个所述第四输出端输出到对应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光放大器,所述光放大器设置有第七输入端以及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七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耦合,所述第五输出端与所述分光器的第六输入端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光放大器,所述光放大器设置有第七输入端以及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七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第二输出端耦合,所述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四输入端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放大器为光纤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为光纤分光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和/或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为密集波分复用器。
8.一种三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局端设备、PON信号输出设备、第三波分复用器、以及中心局设备,所述局端设备分别与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以及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连接,
所述中心局设备用于发送将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OLT上行信号合成后的合成信号;
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合成信号分解出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
所述PON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将PON信号发送到所述局端设备;
所述局端设备用于分别接收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并将所述PON信号、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以及所述OLT上行信号融合后形成第二合成信号,并发送出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信号/OLT上行信号的波长为1550n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所述局端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连接。
CN201621214575.4U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1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14575.4U CN206181038U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14575.4U CN206181038U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1038U true CN206181038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1457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1038U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10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319A (zh) * 2016-11-10 2017-01-11 成都必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319A (zh) * 2016-11-10 2017-01-11 成都必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N106330319B (zh) * 2016-11-10 2019-06-07 成都必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6564B (zh) 多波长双向光复用器
US20050175343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 carrier class WDM PON for increased split number and bandwidth
US20070274721A1 (en) N-way broadcast / narrowcast combiner
CN103139670A (zh) 共存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上、下行光信号发送方法
CN105144615B (zh) 利用波长重用增加wdm-pon的容量
US9621296B2 (en) Remote node device, optical network unit an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1796155U (zh) 适用不同光功率传输的光分路装置
CN206181038U (zh)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N101944955A (zh) 承载数据和视频信号的融合网络传输系统
CN206181285U (zh) 一种中心局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US9479258B1 (en) Electr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with pass through port related applications
Zakrzewski Optical Channel Selection Avoiding DIPP in DSB-RFoF Fronthaul Interface
Effenberge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ccess networks
CN106330319B (zh) 一种局端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N110061798A (zh) 波分复用光传输设备、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6303769A (zh) 一种中心局设备及三网融合系统
CN206181037U (zh) 一种信号传输系统
Guignard et al. Home Network based on CWDM Broadcast and Select technology
CN102201998B (zh) 基于波分复用网络的业务路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2279442B (zh) 适用不同光功率传输的光分路装置
Baack et al. Architecture of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202353724U (zh) 一种广播电视双向网络系统
Vasile Optical solutions for unbundled access network
CN207218703U (zh) 一种六波长应用的三网融合网络
CN206481307U (zh) 用于三网融合网络的四波长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