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8199U -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8199U
CN206178199U CN201621230171.4U CN201621230171U CN206178199U CN 206178199 U CN206178199 U CN 206178199U CN 201621230171 U CN201621230171 U CN 201621230171U CN 206178199 U CN206178199 U CN 206178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ner shell
optical fibre
pull hand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01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凃俊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na Tech (shenzhen) Co Ltd
Alln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na Tech (shenzhen) Co Ltd
Alln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na Tech (shenzhen) Co Ltd, Alln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na Tech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301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8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8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8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尾套组件、内壳、外壳、拉柄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插芯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部的前端处,所述尾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后端,所述内壳套合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拉柄的长度大于所述尾套组件的长度,所述外壳与所述插芯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C型光纤连接器,方便对多个密集排布中的任意一个L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拆卸,操作简单,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

Description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光纤数据传输领域中,各种国际标准的连接器已经普遍应用于线缆的快速对接、插拔等,尤其是各种类型(ST、SC、MPO、LC等)光纤连接器与适配器的搭配使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LC型光纤连接器100在连接在适配器上200时,通常是多个LC型光纤连接器100密集排布地连接在适配器200上,LC型光纤连接器100是通过按压按扣的方式从适配器200上拆卸下来;当用户需要取出其中排布在中间的一个LC型光纤连接器100,可能需要先拆除排布在该LC型光纤连接器100外侧的多个LC型光纤连接器100,才能够拆除需要拆除的指定的LC型光纤连接器100,操作繁杂,费时费力。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方便对多个密集排布中的任意一个L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拆卸,操作简单,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尾套组件、内壳、外壳、拉柄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插芯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部的前端处,所述尾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后端,所述内壳套合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拉柄的长度大于所述尾套组件的长度,所述外壳与所述插芯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柄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卡槽,所述拉柄的一端设有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以让所述卡爪在第一角度时可从所述卡槽中插入或拔出,且在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可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拉柄的另一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外框和主体,其中所述插芯的前端插入连接在所述外框内,所述插芯的后端插入连接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外框与所述主体相互连接,所述主体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部的前端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压翅,其中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压翅固定连接在所述插芯组件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翅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压翅可分别以铰接连接部位为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杆通过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底部设有底壳,所述内壳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凹槽,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卡位,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卡隼,所述底壳可沿着所述凹槽插入到所述内壳的底部,且所述卡隼可卡入到所述卡位内以将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底壳的表面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LC型光纤连接器中的内壳与外壳之间相互滑动连接,其中插芯组件固定连接在内壳的前端,外壳与插芯组件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其中在外壳上连接长度大于尾套组件的拉柄,在需要对多个密集排布中的任意一个L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拆卸时,只需拉动拉柄,拉柄带动外壳向后滑动,外壳再通过连接组件带动插芯组件向后滑动以进一步将插芯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大大简化了对LC型光纤连接器的拆卸步骤,操作简单,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拉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外壳上,用户可以根据选择在不使用拉柄时将拉柄拆卸下来,以节省空间;而在需要对L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拆卸时,可以再快速将拉柄安装上去后拉动拉柄即可,方便快捷。
外壳与插芯组件通过包括连接杆和压翅的连接组件相互连接,连接杆和压翅相互铰接且可以相互旋转,可以增强将插芯组件从适配器口拆卸时的可靠性。
在内壳的底部设有可滑动的底壳,方便用户在需要更换插芯组件时打开内壳的底壳,且在底壳上设有凸条纹路结构,增大用户对底壳操作时的摩擦力,更容易将底壳拆卸下来;另外,在拉柄的尾端也设置手持部,在手持部也同样设置凸条纹路结构,起到防滑的效果,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底壳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拉柄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主视图;
图8是图2中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C型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及拆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公开的L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1、尾套组件2、内壳3、外壳4、拉柄5和连接组件6,其中插芯组件1连接在内壳3的内部的前端处,尾套组件2连接在内壳3的后端,内壳3套合在外壳4内且内壳3与外壳4相互滑动连接,拉柄5连接在外壳4上,拉柄5的长度大于尾套组件2的长度,外壳4与插芯组件1通过连接组件6相互连接。
结合图3所示,插芯组件1包括插芯11、外框12和主体13,插芯11的前端插入连接在外框12内,插芯11的后端插入连接在主体13内,外框12与主体13相互连接,主体13连接在内壳3的内部的前端处;其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插芯11、外框12和主体13都为两个,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尾套组件2包括尾套21和压环22,压环22压接在内壳3的尾柄上,再套合于尾套21内,尾套21连接在内壳3的后端。
结合图4所示,内壳3的底部设有底壳31,内壳3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凹槽32,内壳3的一端设有卡位33,底壳31的两侧设有凸缘部311,底壳31的一端设有卡隼312,底壳31两侧的凸缘部311可沿着凹槽32插入到内壳3的底部,且卡隼312可卡入到卡位33内以将底壳31固定连接在内壳3的底部,如图5所示;其中在底壳31的表面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以增大用户滑动底壳31时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方便调换插芯组件1的相互位置(或称AB通道)。
结合图6所示,拉柄5是可拆卸地连接在外壳4上,具体地,外壳4上设有卡槽41,拉柄5的一端设有卡爪51,卡爪51与卡槽41相互配合,以让卡爪51在第一角度时可从卡槽41中插入或拔出,且在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可固定在卡槽41内。具体地,卡槽41上设有卡槽配合面411、卡槽上表面412和卡槽尾部端面413,卡爪51上设有卡爪配合面511、卡爪上表面512和限位凸点513;当拉柄5与外壳4相互拆卸下来时,卡爪上表面512与卡槽上表面412呈90°时可以将拉柄5的卡爪51插入到卡槽41内,直至拉柄5的前端面顶在卡槽41的内表面处,然后旋转90°,使得卡爪51的卡爪配合面511与卡槽41的卡槽配合面411相互贴合,进一步使得卡爪51的限位凸点513卡入到卡槽41的卡槽尾部端面413上的限位凹槽内,以使得拉柄5固定连接在外壳4上,如图2所示的状态。同时,在拉柄5的另一端设有手持部52,手持部52上也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以增大用户拉动拉柄5时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
结合图3所示,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杆61和压翅62,连接杆61固定连接在外壳4上,压翅62固定连接在插芯组件1的外框12上,连接杆61与压翅62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以使连接杆61和压翅62可分别以铰接连接部位为轴转动。具体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外壳4上设有转轴槽42,连接杆6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连接杆61通过第一轴611与外壳4的转轴槽42铰接连接,连接杆61可以以第一轴611为轴旋转,连接杆61通过第二轴612与压翅62铰接连接,连接杆61和压翅62均可以第二轴612为轴旋转。
如图9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C型光纤连接器10连接在适配器200上时,也同样是将多个LC光纤连接器10密集排布地连接在适配器200上,而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拆卸LC光纤连接器10时,可以通过其拉柄5上的手持部52向后拉动,即可将其对应的LC光纤连接器10从适配器200上拆卸下来,不再需要依次拆除多个LC光纤连接器10,操作简单,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其中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C型光纤连接器10的拆卸的具体步骤如下。
(1)拆卸拉柄5的步骤:用户可以手捏住拉柄5的手持部52,然后逆时针旋转90°,拉柄5的前端的卡爪51的卡爪配合面511与外壳4的卡槽41的卡槽配合面411分离,以及卡爪51前端的限位凸点513与卡槽41的卡槽尾部端面413上的限位凹槽脱离,并且由紧密的贴合状态转变为交错的垂直状态;另外卡爪上表面512与卡槽上表面412也由相互的对齐状态转变为离散的垂直状态;然后将拉柄5往后拉出,即可实现将拉柄5脱离外壳4。
(2)从适配器200上拆卸LC型光纤连接器10的步骤:在拉柄5安装在外壳4上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在不拉动拉柄5的状态下,连接杆61与压翅62之间的夹角为138.5°,外壳4的前端面43与内壳3的前端面34之间的间距为0.1mm;在需要拆卸LC型光纤连接器10时,用户可以手捏住拉柄5的手持部52,然后用力向后拖拽便可将力传递至外壳4上,外壳4沿着内壳3向后滑动,即使得外壳4的前端面43与内壳3的前端面34之间的间距增大至1.35mm,再把力传递至与外壳4铰接连接的连接杆61,当外壳4沿着内壳3向后滑动时,连接杆61即沿着外壳4上的转轴槽42作向下旋转运动,最后通过连接杆61的前端的第二轴612与外框12上的压翅62顶部铰接连接,把力最终传递至外框12上的压翅62上,连接杆61向下旋转便迫使压翅62向下运动,并且与连接杆61相对旋转,从而使得连接杆61与压翅62之间的夹角增大至173.5°,进一步地压翅62上的压翅卡隼621即可完全脱离适配器200的卡槽,最终实现将LC型光纤连接器10从适配器200上拆卸下来。
综上所述,拆卸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C型光纤连接器10只需对拉柄5后端的手持部52进行操作即可,而无需再有其他操作,且拉柄5的手持部52位于尾套组件2之后,使得对在适配器上密集排布的多个LC型光纤连接器10进行拆卸操作时,可以对其中任意一个LC型光纤连接器10进行拆卸,操作简单,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组件、尾套组件、内壳、外壳、拉柄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插芯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部的前端处,所述尾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后端,所述内壳套合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拉柄的长度大于所述尾套组件的长度,所述外壳与所述插芯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柄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卡槽,所述拉柄的一端设有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以让所述卡爪在第一角度时可从所述卡槽中插入或拔出,且在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可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柄的另一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外框和主体,其中所述插芯的前端插入连接在所述外框内,所述插芯的后端插入连接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外框与所述主体相互连接,所述主体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部的前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压翅,其中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压翅固定连接在所述插芯组件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翅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压翅可分别以铰接连接部位为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杆通过铰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底部设有底壳,所述内壳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凹槽,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卡位,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卡隼,所述底壳可沿着所述凹槽插入到所述内壳的底部,且所述卡隼可卡入到所述卡位内以将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表面设有多条凸条纹路结构。
CN201621230171.4U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Active CN206178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0171.4U CN206178199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0171.4U CN206178199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8199U true CN206178199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0171.4U Active CN206178199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8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469A (zh) * 2019-12-20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469A (zh) * 2019-12-20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N111106469B (zh) * 2019-12-20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1908B (zh) Duplex fiber connector plug
US6585423B1 (en)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interlocking inner housing
CN206178199U (zh)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US20200049902A1 (en) Lc duplex connector
CN107132623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05747251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6074856U (zh) 一种光纤连接结构及光纤连接模组
CN201163303Y (zh) 具有解除卡掣功能的光纤插头
CN20931180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6594124B (zh) 一种光收发器及光收发器插拔机构
CN202273949U (zh) 扳动快拆装置
CN108227089A (zh) 一种光纤连接适配器
CN209342983U (zh) 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
CN214252653U (zh) Mpo光纤连接器的防尘帽
CN215589028U (zh) 一种起拔器及通讯设备
CN210742557U (zh) Sc可换极性联合尾套
US20200326489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212204757U (zh) 空调器
CN207965232U (zh) 一种可换极性lc双联连接器
CN210642844U (zh) 连接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手镯
JP3660960B2 (ja) パネルの連結装置
CN208836149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光纤收发器
CN208013507U (zh) 一种裸光缆适配式plc光功率分路器
CN211554385U (zh) 可推拉尾套式lc光纤连接头
CN206228786U (zh) 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