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5991U -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5991U
CN206175991U CN201621075210.8U CN201621075210U CN206175991U CN 206175991 U CN206175991 U CN 206175991U CN 201621075210 U CN201621075210 U CN 201621075210U CN 206175991 U CN206175991 U CN 206175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axle sleeve
coupling mechanism
rotational coupling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52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磊
吴振凯
袁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52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5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5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59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包括支臂,所述支臂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固定连接,每一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及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转动阻尼,在无外力施加时,所述转动阻尼能够使得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转动连接机构通过转动阻尼调节转动角度,可调范围大,调节方便且能保持在任一转动位置。

Description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连接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夹持装置的转动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手持设备,包括手持遥控器、手持云台等设备,通常会在所述手持设备上设置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现有的夹持装置一般为单独的塑胶夹持支架,存在整体尺寸过大,或者尺寸小强度弱的问题,可调夹持范围有限,夹持力有限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尺寸小且夹持范围可调、夹持力可靠的夹持装置及其采用的转动连接机构、转轴组件,采用该夹持装置的手持设备。
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包括支臂,所述支臂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固定连接,每一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及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转动阻尼,在无外力施加时,所述转动阻尼能够使得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轴体部及自所述第一轴体部延伸的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外侧与所述第一轴套内侧壁之间具有转动阻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体部与所述第一轴套相配合的面具有转动阻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能够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于所述支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支臂之间的配合方式选自:形状配合、过盈配合、螺合、卡扣、螺钉锁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于一手持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第一固定部,两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大致呈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自所述第一轴套外侧壁以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套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手持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大致垂直于所述支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转动连接一用于夹持电子装置的夹持部于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大致垂直于所述支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臂的同侧。
一种遥控器,包括机身所述遥控器还包括用于夹持电子装置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机身两相对侧的两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为上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一转动连接机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的夹持部,两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一电子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呈U形的夹持槽,两所述夹持槽能够分别抵持所述电子装置两相对侧。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槽内设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槽两侧的握柄。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还包括自所述握持部向上延伸的手柄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身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夹持在所述机身边缘。
所述转动连接机构通过转动阻尼调节转动角度,可调范围大,调节方便且能保持在任一转动位置。当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遥控器上夹持电子装置时夹持范围可调、夹持力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设备的部分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持设备夹持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手持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转动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机构的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机构组装好后的仰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机构组装好后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转动连接机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机构组装至机身后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手持设备 1
机身 10
操控装置 12
模式调节按钮 13
天线 14
夹持装置 15
转动连接机构 16
支臂 160
支臂主体 1600
第一安装孔 1602
第二安装孔 1604
第一转轴组件 162
第一转轴 1620
第一轴体部 16200
第一凸轴 16202
第一配合部 1622
第一轴套 1624
第一固定件 1626
第一固定部 16260
第一固定孔 16262
第二转轴组件 164
第二转轴 1640
第二轴体部 16400
第二凸轴 16402
第二配合部 1642
第二轴套 1644
第二固定件 1646
第一固定部 16460
第一固定孔 16462
夹持部 18
夹持槽 180
手柄部 182
握持部 184
握柄 186
电子装置 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持设备可为遥控器、手持云台等设备、拍摄装置等。所述手持设备能够通过一转动连接机构连接一夹持结构以夹持一电子装置(例,手机、平板电脑等)于其上。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电子装置能够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可充当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例如显示待拍摄的物体)或监视装置(例如,显示被控设备的状态及参数数据等)。为便于描述,在如下所述的实施例中,仅以遥控器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持设备的部分分解图,所述手持设备1包括机身10、操控装置12、天线14、夹持装置15。所述机身10大致呈长方体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机身10也可为其他任意适宜的形状,比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所述操控装置12设置在所述机身10上面向使用者的一侧,用于根据使用者的操控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操控装置12可为摇杆、按键等输入装置。所述天线14设置在所述机身10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天线14也可以隐藏在所述机身10内或设置在所述机身10上的其他任意适宜部位,例如背对所述使用者的一侧。
请同时参阅图2及3所示,所述夹持装置15包括转动连接机构16及夹持部18。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机身10,另一端(自由端)连接所述夹持部18。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身10上。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10的两相对端。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与所述机身10的转动配合为阻尼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够相对所述机身10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撤销施加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上的外力时,由于转动阻尼作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够相对所述机身10在所述展开位置及所述折叠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停留。所述展开位置可定义为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够相对所述机身10展开的极限位置。即在该展开位置,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不能继续向远离所述机身10的方向旋转。所述折叠位置可定义为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贴近所述机身10以便于所述手持设备1的收纳的位置。
所述夹持部18包括手柄部182及握持部184。所述手柄部182自所述握持部184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握持部184大致呈U形(如图1所示),包括呈U形的夹持槽180及自所述夹持槽180的槽臂两相对侧分别延伸的握柄186。所述夹持槽180用于夹持电子装置2。所述电子装置2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夹持槽180设置有防滑结构,当所述电子装置2被加持在所述夹持槽180内时,所述防滑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电子装置2从所述夹持槽180内滑落。
请参阅图4所示,为所述夹持装置15处于折叠状态的图。两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分别朝向靠近所述机身10的方向旋转直至贴近所述机身10,连接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自由端的夹持部18也随着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靠近所述机身10,所述夹持部18的U形夹持槽夹持在所述机身10的边缘处,两所述握柄186分别贴设在所述机身10的两相对侧。
所述机身10上还可设置模式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所述手持设备1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可包括单手工作模式及双手工作模式。当所述夹持装置15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工作模式可设定为双手工作模,使用者双手可分别握持于所述夹持部18的握持部184;当所述夹持装置15位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工作模式可设定为单手工作模式。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动连接机构16。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包括支臂160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支臂160两相对端的第一转轴组件162及第二转轴组件164。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连接于所述机身10,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连接于所述夹持部18。
所述支臂160包括大致呈长条形的支臂主体1600,在所述支臂主体1600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602及第二安装孔1604。所述第一安装孔1602用于装配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所述第二安装孔1604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
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包括第一转轴1620、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1620一端的第一配合部1622、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1620另一端的第一轴套1624,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1624上的第一固定件1626。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能够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602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与所述支臂160固定配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602向相适应,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602之间的配合为形状配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可以为其他固定结构,而所述第一安装孔1602为相适应的配合结构,例如卡勾与卡扣配合,螺合、过盈配合等结构,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与所述支臂固定配合在一起而不发生互相移动即可。
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的转动配合为摩擦配合,以产生所述阻尼,即只有施加外力至所述第一转轴1620或所述第一轴套1624上时才能使得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发生相对转动。当撤除施加的外力时,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保持相对静止。由于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摩擦配合而产生阻尼,而无需采用单独的阻尼件,使得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较高,并且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第一转轴162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的第一轴体部16200及自所述第一轴体部16200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1622的方向延伸出一第一凸轴16202,所述第一凸轴16202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同轴。所述第一凸轴16202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轴体部16200,从而在所述第一轴体部16200与所述第一凸轴16202之间形成一台阶(未标示),所述第一轴套1624抵接在所述第一台阶处。所述第一台阶包括所述第一轴体部1620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配合的表面及所述第一凸轴16202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凸轴1620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的内侧表面之间摩擦配合,只有施加外力在所述第一转轴1620或所述第一轴套1624上时,所述第一轴套1624与所述第一凸轴16202之间才能发生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轴体部1620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配合的面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内侧壁之间也为摩擦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加大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的转动阻尼。
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162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自所述第一轴套1624的一侧以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套1624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1624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插设在所述开口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锁固在所述第一轴套1624上。
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大致呈直角形,包括两相互垂直的第一固定部16260。每一第一固定部16260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6262。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穿过该第一固定孔16262,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与所述机身1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所述第一固定孔16262与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任意适宜的固定方式,例如螺合、过盈配合、卡扣配合等,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与所述机身10能固定连接即可。
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包括第二转轴1640、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1640一端的第二配合部1642、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640另一端的第二轴套1644,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1644上的第二固定件1646。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能够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604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与所述支臂160固定配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604相适应,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604之间的配合为形状配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可以为其他固定结构,而所述第二安装孔1604为相适应的配合结构,例如卡勾与卡扣配合,螺合、过盈配合等结构,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与所述支臂160固定配合在一起而不发生互相移动即可。
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之间的转动配合为摩擦配合,以产生所述阻尼,即只有施加外力至所述第二转轴1640或所述第二轴套1644上时才能使得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发生相对转动。当撤除施加的外力时,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保持相对静止。由于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之间摩擦配合而产生阻尼,而无需采用单独的阻尼件,使得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较高,并且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第二转轴164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的第二轴体部16400及自所述第二轴体部16400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部1642的方向延伸出一第二凸轴16402,所述第二凸轴16402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同轴。所述第二凸轴16402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轴体部16400,从而在所述第二轴体部16400与所述第二凸轴16402之间形成一第二台阶(未标示),所述第二轴套1644抵接在所述第二台阶处。所述第二台阶包括所述第二轴体部1640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配合的表面及所述第二凸轴16402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凸轴1640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的内侧表面之间摩擦配合,只有施加外力在所述第二转轴1640或所述第二轴套1644上时,所述第二轴套1644与所述第二凸轴16402之间才能发生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轴体部1640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配合的面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内侧壁之间也为摩擦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加大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之间的转动阻尼。
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164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自所述第二轴套1644的一侧以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轴套1644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套1644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插设在所述开口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锁固在所述第二轴套1644上。
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大致呈方形,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二固定部16460。每一第二固定部16460上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6462。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穿过该第二固定孔16462,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与所述机身1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所述第二固定孔16462与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任意适宜的固定方式,例如螺合、过盈配合、卡扣配合等,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与所述机身10能固定连接即可。
第一转轴组件162及第二转轴组件164可以位于所述支臂160的同一侧,或者,第一转轴组件162及第二转轴组件164分别位于所述支臂160的相对两侧。第一转轴组件162的第一转轴1620以及第二转轴组件164的第二转轴1640可以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160设置,或者,第一转轴组件162的第一转轴1620以及第二转轴组件164的第二转轴1640可以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支臂160设置。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件162及第二转轴组件164可以位于所述支臂160的同一侧,使得转动连接机构160在垂直于支臂160的方向受力较为平衡,进而使得转动连接机构160转动较为平稳,也可以提高转动连接机构16的使用寿命;第一转轴组件162的第一转轴1620与第二转轴组件164的第二转轴1640基本平行设置,使得转动连接机构160在平行于支臂160的方向受力较为平衡,进而使得转动连接机构160转动较为平稳,同样可以提高转动连接机构16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的形状可根据所述机身10的形状做适应性改变,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626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稳固地固定至所述机身1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转轴1620与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所述第二转轴1640与所述第二轴套1644之间的转轴配合结构也不限于上所述的实施例,还可以为其他适宜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一/第二轴套可以延伸出转轴,而对应的第一/第二转轴延伸出轴套,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省略,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支臂160的支臂主体1600上,所述第一/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与轴套之间的转动连接为摩擦配合。
装配所述夹持装置15至所述机身10时,先将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6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64分别装配至所述支臂主体1600上完成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装配。然后将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第一固定件1626固定至所述机身10完成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与所述机身10的固定配合。最后将所述第二固定件1646固定至所述夹持部18,使所述夹持部18转动地固定至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自由端。
请参阅图10所示,当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装配至所述机身10后,施加外力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上,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够相对所述机身10进行转动。当撤销施加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上的外力时,所述第一转轴1620及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的转动阻尼使得所述第一转轴1620及所述第一轴套1624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得与所述第一转轴1620固定连接的支臂主体1600相对与第一轴套1624固定连接的机身10保持静止。
当夹持所述电子装置2时,先施加外力至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使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自由端朝向远离所述机身10的方向旋转,直到两转动连接机构16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宽度或长度时,将所述电子装置2两端抵持于两转动连接机构16自由端连接的夹持部18的夹持槽180内,然后施加外力至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使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机身10的方向旋转,直到所述电子装置2两相对侧分别紧紧抵持于对应的夹持槽180。此时,撤销施加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上的外力,两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相对所述机身10静止,所述电子装置2被夹持在所述夹持槽180内。所述夹持槽180内设置防滑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地防止所述电子装置2从所述夹持槽180脱落。
不需要夹持所述电子装置2时,所述夹持装置15可相对所述机身10折叠。首先旋转两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使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旋转至贴近所述机身10,然后相对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旋转所述夹持部18,使得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槽180夹持在所述机身边缘,从而完成所述夹持装置15的折叠。
由于所述转动连接机构16能相对机身旋转至位于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且能够在该任意位置相对所述机身10保持静止,因此可夹持各种不同尺寸的电子装置。可调节的夹持范围大,且夹持力可靠。所述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折叠,便于携带。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包括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具有转动阻尼,在无外力施加时,所述转动阻尼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支臂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具有转动阻尼,在无外力施加时,所述转动阻尼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轴体部及自所述第一轴体部延伸的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外侧与所述第一轴套内侧壁之间具有转动阻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部与所述第一轴套相配合的面具有转动阻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能够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于所述支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支臂之间的配合方式选自:形状配合、过盈配合、螺合、卡扣、螺钉锁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于一手持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第一固定部,两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大致呈直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自所述第一轴套外侧壁以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套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手持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大致垂直于所述支臂设置;
或/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转动连接一用于夹持电子装置的夹持部于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上;
或/及,所述第二转轴大致垂直于所述支臂设置;
或/及,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臂的同侧;
或/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套之间的转动配合为摩擦配合,以产生所述阻尼;
或/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的转动配合为摩擦配合,以产生所述阻尼。
11.一种遥控器,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还包括用于夹持电子装置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机身两相对侧的两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一转动连接机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的夹持部,两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一电子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呈U形的夹持槽,两所述夹持槽能够分别抵持所述电子装置两相对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内设有防滑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槽两侧的握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自所述握持部向上延伸的手柄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身折叠。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夹持部夹持在所述机身边缘。
CN201621075210.8U 2016-09-23 2016-09-23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75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5210.8U CN206175991U (zh) 2016-09-23 2016-09-23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5210.8U CN206175991U (zh) 2016-09-23 2016-09-23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5991U true CN206175991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52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75991U (zh) 2016-09-23 2016-09-23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599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3811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WO2018232616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FORMABL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CN110307248A (zh) * 2019-08-02 2019-10-08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及无人机遥控器
CN110583103A (zh) * 2017-08-30 2019-12-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3811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WO2018232616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FORMABL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US11420741B2 (en) 2017-06-21 2022-08-23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elated to transformable remote controllers
CN110583103A (zh) * 2017-08-30 2019-12-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
US11037437B2 (en) 2017-08-30 2021-06-1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Remote controller
CN110307248A (zh) * 2019-08-02 2019-10-08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及无人机遥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5991U (zh) 转动连接机构及遥控器
CN107466490A (zh)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CN204399020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3240211U (zh) 一种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托架
WO2006007108A3 (en) Adjustable easel
CN204647772U (zh) 大角度可旋转多方向固定器具支架
CN204005123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04653974A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组件及显示设备套件
CN204729873U (zh) 多功能电子产品固定支架
CN203823368U (zh) 一种应用于设备壳体的可调整角度的夹子结构
CN203948905U (zh) 一种旋转支架
CN104675849A (zh) 转轴装置及应用该转轴装置的车载支架
CN203240212U (zh) 立式电脑平板支架
CN104490055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07132054U (zh) 一种便携式自适应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3231057U (zh) 一种电脑平板支架
CN113124278B (zh) 配件护套
KR200467039Y1 (ko) 크기 조절 기능이 구비된 단말기 거치대
CN207218800U (zh) 一种便携式自拍杆
CN20374596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459656U (zh) 一种双向调节平板电脑用支架
KR200477255Y1 (ko) 사용자 지향적 휴대단말 거치대
CN203788587U (zh) 一种背夹装置
CN105443570A (zh) 铰接以及电子终端
CN206704374U (zh) 自行车置物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