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3915U - 一种智能环网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环网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3915U
CN206163915U CN201620932125.2U CN201620932125U CN206163915U CN 206163915 U CN206163915 U CN 206163915U CN 201620932125 U CN201620932125 U CN 201620932125U CN 206163915 U CN206163915 U CN 206163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tu
terminal module
distribution terminal
integrated chip
r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21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旭柱
郭晓斌
习伟
陈浩敏
蔡田田
姚浩
蒋愈勇
王建邦
陈波
吴争荣
刘志文
曾永浩
何少红
肖卓典
许健
赵春雷
徐骏
王家华
乔峰
周柯
高立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21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3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3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3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环网柜,包括多个分布式单元;每个分布式单元包括:仪表室,仪表室内设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还连接至配网主站;将连接至配网主站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作为汇总DTU,汇总DTU之外的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将各自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汇总DTU,汇总DTU将接收的信息和自身信息发送到配网主站。环网柜的每个分布式单元配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提高环网柜的可靠性,使环网柜具备测控与保护功能,完全实现配电自动化。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环网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环网柜。
背景技术
环网柜(Ring Main Unit)是一组输配电气设备(高压开关设备)装在金属或非金属绝缘柜体内或做成拼装间隔式环网供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其核心部分采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提高供电参数和性能以及供电安全等优点。它被广泛使用于城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工厂企业等负荷中心的配电站以及箱式变电站中。
现有环网柜对配电终端模块DTU依赖性很强,而配电终端模块DTU的传统架构是核心单元加外围部件,并配备后备电源及通信模块,配电终端模块DTU的集成度不高,如遇配电终端模块DTU故障,大大影响环网柜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环网柜的可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环网柜。
一种智能环网柜,包括多个分布式单元;每个分布式单元包括:仪表室,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还连接至配网主站;将连接至配网主站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作为汇总DTU,汇总DTU之外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将各自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汇总DTU,汇总DTU将接收的信息和自身信息发送到配网主站。
优选的,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仪表室内的各相电缆的电缆头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器还和所述仪表室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优选的,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分别和所述仪表室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优选的,每个分布式单元还包括:充气隔室、压力释放通道和电缆室;所述仪表室位于充气隔室的上方;所述电缆室和压力释放通道位于充气隔室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充气隔室内设置有第一开关本体、第二开关本体和进出母线;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上安装有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分别和其所在的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为真空负荷开关,第二开关本体为接地开关本体。
优选的,所述充气隔室外还设置有用于操动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以及第二开关本体的操动机构。
优选的,每个分布式单元还包括电源室:所述电源室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压互感器从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进线电缆上感应取电。
优选的,所述充气隔室内充氮气,所述充气隔室内部的气压高于充气隔室外部的气压。
优选的,所述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设置有与航空插头配合的接口,所述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通过所述接口以及对应的航空插头和其它部件连接。
优选的,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之间通过以太网或RS-485总线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智能环网柜,每个分布式单元配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提高环网柜可靠性,使环网柜具备测控与保护功能,完全实现环网柜的配电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网柜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一个分布式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网柜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环网柜,包括多个分布式单元1、2...N(N>2);每个分布式单元包括:仪表室101,所述仪表室101内设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100;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还连接至配网主站;将连接至配网主站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作为汇总DTU,汇总DTU之外的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将各自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汇总DTU,汇总DTU将所有信息发送到配网主站。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过以太网或RS-485总线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和配网主站采用汇主备方案,即:将连接至配网主站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作为汇总DTU;汇总DTU之外的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将各自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汇总DTU,汇总DTU将接收的信息和自身信息发送到配网主站。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智能环网柜的每个分布式单元的各个隔室的结构在设计上满足正常使用条件和限制隔室内部电弧影响的要求,能防止因本身缺陷、异常使用或误操作导致的电弧伤及工作人员,并能限制电弧的燃烧范围,环网柜有防止人为造成内部故障的措施。
本实施例的环网柜中,每个分布式单元均配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提高环网柜的可靠性,使环网柜具备测控与保护功能,完全实现环网柜的配电自动化。
图2为图1中一个分布式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2所示,一个分布式单元包括:仪表室200、电缆室201、电源室202、充气隔室203、进出母线204、真空负荷开关(第一开关本体)205、接地开关(第二开关本体)206和压力释放通道207;所述仪表室200内设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所述仪表室200位于充气隔室203的上方。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缆室201和压力释放通道207位于充气隔室203的下方;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室201位于充气隔室203的底部前方;所述压力释放通道位于充气隔室203的底部后方。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仪表室20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仪表室200内的各相电缆的电缆头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器还和所述仪表室200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更进一步的,温度传感器是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缆室中各相电缆的电缆头内,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通过ZigBee2.4G无线网络连接到所述温度采集器,温度采集器通过RS-485通讯接口连接到芯片化DTU,测温范围为-55℃~125℃。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仪表室200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分别通过RS-485通讯接口和所述仪表室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隔室203内安装有真空负荷开关205、接地开关206和进出母线204;所述真空负荷开关205上安装有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是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分别和其所在的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实现对分合闸节点采样。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充气隔室203的底部位置安装有压力释放装置,所述压力释放装置为防爆膜。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隔室203外还设置有用于操动所述真空负荷开关205和接地开关206的操动机构;所述操动机构为弹簧操动机构和手动操动机构。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每个分布式单元还包括电源室202:所述电源室202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压互感器从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进线电缆上感应取电。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隔室内充氮气,所述充气隔室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采用微正压设计,充气隔室内部的气压略高于充气隔室外部的气压,氮气无论从其环保性、局部放电风险性、紧凑性还是生产工艺成熟性、经济性等,均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氮气的生产已经成熟,市场上有不同标准的氮气可购买,使用氮气较方便,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来生产氮气;虽然对于需使用熔丝管的环网柜来说,体积相对较大,但通过不断优化绝缘布局,体积可以相应减小。所以采用氮气作为绝缘介质,使用微正压力气体(0.04-0.05MPa),降低了气体泄漏的概率,即使充气隔室发生漏气故障,仍在零表压时维持足够的绝缘强度不会影响环网柜的正常运行,既确保充气隔室内部绝缘要求又保证不漏气。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通过航空插头和其它部件连接,实现“即插即用”;没有采用端子排,减少了内部断点,大大提高了发生故障时更换芯片化DTU装置效率。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过以太网或RS-485总线通信连接。
按单元配置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提高环网柜的可靠性,使环网柜具备测控与保护功能,完全实现环网柜的配电自动化;使用氮气作为绝缘介质,采用微正压力设计,既确保充气隔室内部绝缘要求又保证不漏气;芯片化DTU与其它部件采用航空插头接口连接,实现“即插即用”,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式单元;每个分布式单元包括:仪表室,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
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彼此通信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还连接至配网主站;将连接至配网主站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作为汇总DTU,汇总DTU之外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将各自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汇总DTU,汇总DTU将接收的信息和自身信息发送到配网主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仪表室内的各相电缆的电缆头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器还和所述仪表室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室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
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冷凝板分别和所述仪表室内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布式单元还包括:充气隔室、压力释放通道和电缆室;
所述仪表室位于充气隔室的上方;
所述电缆室和压力释放通道位于充气隔室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隔室内设置有第一开关本体、第二开关本体和进出母线;
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上安装有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分别和其所在的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为真空负荷开关,第二开关本体为接地开关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隔室外还设置有用于操动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以及第二开关本体的操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布式单元还包括电源室:
所述电源室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压互感器从至少两个分布式单元的进线电缆上感应取电。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隔室内充氮气,所述充气隔室内部的气压高于充气隔室外部的气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设置有与航空插头配合的接口,所述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通过所述接口以及对应的航空插头和其它部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各个分布式单元的集成芯片化配电终端模块DTU之间通过以太网或RS-485总线通信连接。
CN201620932125.2U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智能环网柜 Active CN206163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2125.2U CN206163915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智能环网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2125.2U CN206163915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智能环网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3915U true CN206163915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2125.2U Active CN206163915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智能环网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39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087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智能环网柜
CN109600776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087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智能环网柜
CN106253087B (zh) * 2016-08-24 2018-11-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智能环网柜
CN109600776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00776B (zh) * 2017-09-30 2022-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7595B (zh) 预制式变电站中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CN202495807U (zh) 用于配电网络的远程集中测控系统
CN107492955A (zh) 一种家庭安全配电系统及配电箱
CN106896300A (zh) 电力电缆接头温度和pd参数的监测装置
CN103887888B (zh) 一种熔断器在线监测系统
CN202276072U (zh) 低压智能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
CN109377053A (zh) 区域柔性电力控制方法和系统及管理方法和系统
CN206163915U (zh) 一种智能环网柜
CN110120664A (zh) 一种智能可靠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
CN110187232A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台区配用电数据同步采集的智能监测装置
CN106253087B (zh) 一种智能环网柜
CN214429326U (zh)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系统
CN113013993A (zh) 一种数字式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成套系统
CN103595133B (zh) 一种变电站除湿机智能监控系统
CN203536799U (zh) 一种防雷配电箱
CN207251068U (zh) 一种带计量的智能环网柜
CN107727968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状态监测设备
CN107888147A (zh) 光伏系统
CN10986139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管理系统
CN205141836U (zh) 一种智能运维一体化移动电站
CN203288966U (zh) 一种集成型智能配电箱
CN104201591B (zh) 一种能整体运输和安装的变配电用变压器总成
CN207200380U (zh)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
CN207398836U (zh) 0.4kv功率因数优化装置
CN208443924U (zh) 一种对线损实现计量管理的断路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6

Address after: 510700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building J1 and 3rd floor of building J3, No.11 Kexiang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80 water Donggang 8,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Ltd.

Patentee befor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POWER GRI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