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7637U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47637U CN206147637U CN201620406486.3U CN201620406486U CN206147637U CN 206147637 U CN206147637 U CN 206147637U CN 201620406486 U CN201620406486 U CN 201620406486U CN 206147637 U CN206147637 U CN 2061476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terminal
- wireless
- shield
- mobile terminal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无线U盾包括:连接触点、启动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连接触点适于将所述无线U盾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相连接;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触点相连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电压时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启动后与所述移动终端或其他应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启动控制单元,可以在移动终端恢复使用时第一时间自动启动,不需要重置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无线通讯协议模块可以实现与移动终端或其他终端的无线通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适应小型化、多功能化及便携式的要求,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及手机智能卡配合使用的、具有多功能的无线U盾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现有的无线U盾在于手机登移动终端及手机智能卡配合使用时,手机待机或关机后,所述无线U盾会断电关闭停止工作,当手机重新开机恢复使用后,所述无线U盾不能自动恢复启动工作,需要重置操作才能再次重新启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U盾在断电停止工作后,再次为其供电是不能自动恢复启动工作,需要重置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U盾,适于与移动终端及智能卡配合使用,所述无线U盾包括:连接触点、启动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连接触点适于将所述无线U盾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相连接;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触点相连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电压时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启动后与所述移动终端或其他应用终端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U盾还包括:主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二表面;所述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及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的表面或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的表面或内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连接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均包括:复位引脚、时钟引脚、接地引脚、电压引脚及输入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中的所述复位引脚、所述时钟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所述电压引脚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中的所述复位引脚、所述时钟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所述电压引脚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经由所述无线U盾内部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中的所述电压引脚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支持蓝牙、wifi、Zigbee、Ultra WideBand、HaLow、6LOWPAN、LoRa、Sub-GHz及Sigfox无线通讯协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U盾还包括:安全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启动后存储用户的密钥及认证证书,提供安全密码算法;天线,位于所述无线U盾的表面或内部,且与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智能卡及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无线U盾;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智能卡槽,所述智能卡槽的表面设有第三连接触点,所述智能卡的表面设有第四连接触点;所述无线U盾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卡之间,且所述连接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对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连接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均包括:复位引脚、时钟引脚、接地引脚、电压引脚及输入输出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智能卡为SIM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启动控制单元,可以在移动终端恢复使用时第一时间自动启动,不需要重置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无线通讯协议模块可以实现与移动终端或其他终端的无线通讯。
附图说明
图1至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无线U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无线U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中卡槽、智能卡与无线U盾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中卡槽、智能卡与无线U盾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无线U盾
11 第一连接触点
12 第二连接触点
13 启动控制单元
14 无线通讯协议模块
15 主体
151 第一表面
152 第二表面
153 电互连结构
16 第一软性电路板
17 第二软性电路板
18 安全模块
19 天线
2 智能卡槽
21 第三连接触点
3 智能卡
31 第四连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U盾1,所述无线U盾1包括:连接触点、启动控制单元13及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所述连接触点适于将所述无线U盾1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相连接;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与所述连接触点相连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电压时启动所述U盾1,即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适于在启动后与所述移动终端或其他应用终端无线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U盾1还包括:主体15,所述主体15包括第一表面151及第二表面152,所述第一表面151与所述第二表面152为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软性电路板16及第二软性电路板17,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一表面151,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二表面152;所述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11及第二连接触点12,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的表面或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位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表面或内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或内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或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内部时,至少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的端面可以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的表面相平齐,也可以凸出至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的外侧;当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位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内部时,至少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的端面可以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表面相平齐,也可以凸出至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外侧;图2以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的端面凸出至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的端面凸出至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外侧作为示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时,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一表面151或第二表面152,且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或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完全覆盖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以将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封装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或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与所述主体15之间。图2仅给出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位于所述主体15的内部的示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时,所述无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一表面151,并由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完全覆盖,以将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封装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与所述主体15之间,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也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二表面152,并由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完全覆盖,以将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封装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与所述主体15之间。图1至图2仅给出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位于所述主体15的内部的示例。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第一连接触点。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的数量均为5个,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均包括: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上下对应设置,经由所述主体15内部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电压引脚vcc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通过所述主体15内部的电互连结构153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所述时钟引脚clk、所述接地引脚gnd、所述电压引脚vcc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IO经由所述主体15内部一一对应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各个引脚均具有透传功能,即在将所述无线U盾1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配合使用时,可以将所述移动终端内的引脚经由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对应的引脚与所述智能卡表面的相应的引脚相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经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电压引脚vcc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所述电压引脚vcc的所述电互连结构153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电压引脚vcc相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SWP(Single Wired Protocol)(未示出)。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支持蓝牙、wifi、Zigbee、Ultra WideBand、HaLow、6LOWPAN、LoRa、Sub-GHz及Sigfox无线通讯协议。
作为示例,为了便于安装到智能卡上使用,所述无线U盾1在外观上封装成与一般所述智能卡外形一致的形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至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U盾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无线U盾1与所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无线U盾1的区别在于: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无线U盾1在所述实施例一中的所述无线U盾1的基础上增设了安全模块18及天线19,所述安全模块18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或内部,且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在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时同时启动所述安全模块18,即所述安全模块18即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也可以封装于所述主体15的内部,适于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启动所述无线U盾1之后存储用户的密钥及认证证书,提供安全密码算法,在所述无线U盾1出厂时会预置手机银行应用相关的密钥到所述安全模块18内,而所述安全密码算法则通过软件编写程序实现,所以所述安全模块18内会同时存储有程序代码和密钥信息。所述安全密码算法规则可支持国密算法、RSA算法等认证方式;所述天线19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或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的表面或内部,且所述天线19与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安全模块18位于所述主体15的表面时,所述安全模块18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一表面151,并由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完全覆盖,以将所述安全模块18封装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6与所述主体15之间,所述安全模块18也可以位于所述主体15的第二表面152,并由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完全覆盖,以将所述安全模块18封装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7与所述主体15之间。图3至图4仅给出所述安全模块18位于所述主体15的内部的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全模块18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所述安全模块18直接经由电互连结构153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也可以为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经由电互连结构153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而后所述安全模块18经由与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相连接的电互连结构153实现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13相连接,如图4所示。
在所述无线U盾1内设置所述安全模块18,使得所述无线U盾1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意义上的U盾的功能转移到移动终端上,确保了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网上交易时的安全性;在确保相同安全效应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线U盾1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外置U盾,而是直接通过移动终端即可使用,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度、更大的可扩展性和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安装了所述无线U盾1的所述移动终端上使用网银进行汇款转账等网上交易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会与所述无线U盾1内的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及所述安全模块18进行识别和数据交互,从而达到身份认证的目的。而当在其他外部设备(譬如,未安装所述无线U盾1的手机、手持式电子设备、移动式电子设备或固定式电子设备)上使用网银进行汇款转账等网上交易时,只需要将安装了所述无线U盾1的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内的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会与所述主体15内部的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14及所述安全模块18进行识别和数据交互,从而达到身份认证的目的。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智能卡3及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无线U盾1;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智能卡槽2,所述智能卡槽2的表面设有第三连接触点21,所述智能卡3的表面设有第四连接触点31;所述无线U盾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卡3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与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对应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连接触点。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的数量均为5个,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均包括: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所述第一连接触点1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一一对应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点12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与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中的所述复位引脚rst、时钟引脚clk、接地引脚gnd、电压引脚vcc及输入输出引脚IO一一对应接触连接,如图6所示。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连接触点21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31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SWP(未示出)。
作为示例,所述智能卡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SIM卡。
作为示例,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手机。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预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的所述无线U盾1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无线U盾1,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U盾1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无线U盾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无线U盾包括:连接触点、启动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连接触点适于将所述无线U盾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相连接;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触点相连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电压时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启动后与所述移动终端或其他应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启动控制单元,可以在移动终端恢复使用时第一时间自动启动,不需要重置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所述无线U盾通过增设无线通讯协议模块可以实现与移动终端或其他终端的无线通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无线U盾,适于与移动终端及智能卡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U盾包括:
连接触点、启动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协议模块;
所述连接触点适于将所述无线U盾与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智能卡相连接;
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触点相连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电压时启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
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启动后与所述移动终端或其他应用终端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U盾还包括:
主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二表面;
所述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及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的表面或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的表面或内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连接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均包括:复位引脚、时钟引脚、接地引脚、电压引脚及输入输出引脚;
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中的所述复位引脚、所述时钟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所述电压引脚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中的所述复位引脚、所述时钟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所述电压引脚及所述输入输出引脚经由所述无线U盾内部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中的所述电压引脚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及所述第二连接触点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支持蓝牙、wifi、Zigbee、Ultra WideBand、HaLow、6LOWPAN、LoRa、Sub-GHz及Sigfox无线通讯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U盾,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U盾还包括:
安全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接,适于在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启动后存储用户的密钥及认证证书,提供安全密码算法;
天线,位于所述无线U盾的表面或内部,且与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模块相连接。
8.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智能卡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U盾;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智能卡槽,所述智能卡槽的表面设有第三连接触点,所述智能卡的表面设有第四连接触点;
所述无线U盾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卡之间,且所述连接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均为符合ISO7816规范的连接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均包括:复位引脚、时钟引脚、接地引脚、电压引脚及输入输出引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触点及所述第四连接触点还均包括单线连接协议引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为SIM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06486.3U CN206147637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06486.3U CN206147637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47637U true CN206147637U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861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06486.3U Active CN206147637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47637U (zh) |
-
2016
- 2016-05-06 CN CN201620406486.3U patent/CN2061476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57903U (zh) | USB Key装置 | |
CN106358179B (zh) | 一种客户识别模块sim卡的切换电路和切换方法 | |
CN104063348A (zh) | 实现兼容usb通讯与音频通讯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5123325U (zh) | 一种ic卡充电系统 | |
CN207440818U (zh) | 一种具有通话功能的智能学生卡 | |
CN202058194U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sim卡的封装结构 | |
CN203490736U (zh) | 一种便携式支付装置 | |
CN205486121U (zh) | 无线贴膜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02795386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身份证识别设备 | |
CN206147637U (zh)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103093169B (zh) | 一种智能卡转接装置及方法 | |
CN202351915U (zh) | 基于swp协议的移动支付sd卡 | |
CN205354084U (zh) | 一种多功能ic卡 | |
CN102549605B (zh) | 用于互连智能卡芯片的电子电路 | |
CN201418091Y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支付系统 | |
CN205942702U (zh)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01937691U (zh) | 双sim卡手机 | |
CN202453931U (zh) | 可扩展的存储卡及移动终端 | |
CN107346385B (zh)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107180183B (zh) | 无线贴膜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03165078U (zh) | 一种便携式移动支付装置 | |
CN103093160A (zh) | 一种辅助智能存储卡实现多功能应用的装置 | |
CN202720685U (zh) | 基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桥接天线片的移动支付系统 | |
CN203242003U (zh) | 一种基于音频口通信的rfid设备 | |
CN107346384A (zh) | 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