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5601U - 旋转工艺灯 - Google Patents

旋转工艺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5601U
CN206145601U CN201621193158.6U CN201621193158U CN206145601U CN 206145601 U CN206145601 U CN 206145601U CN 201621193158 U CN201621193158 U CN 201621193158U CN 206145601 U CN206145601 U CN 206145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rlington transistor
base
rotating
diode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31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淑川
郑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mingli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mingli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mingli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mingli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31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5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5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5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工艺灯,旨在提供一种延长电池蓄电能力,延长灯具或电机工作时间的旋转工艺灯,解决了电能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旋转机构、与底座垂直并受旋转机构驱动而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多个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有灯具,底座内设置有充电电池、电路板,所述充电电池通过电路板为旋转机构和灯具供电,所述转轴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其工作的时候,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可以为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晚上的时候,电池可以提供电源,从而实现长时间的发光和旋转。

Description

旋转工艺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饰,特别涉及旋转工艺灯。
背景技术
旋转灯经常应用于很多娱乐场所和舞台,为娱乐场所营造一种氛围或者为舞台制造出需要的灯光效果。
目前,公开号为CN2041536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风灯,它,包括灯罩、电机、转轴和分布在转轴上的灯珠,所述转轴与电机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体上设有导电盘,所述导电盘的一端面上设有与外部电源正极电连接的正极区和与外部电源负极电连接的负极区,所述导电盘上还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与灯珠正极电连接的正电极和与灯珠负极电连接的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正极区和负极区相抵触,所述旋转盘同轴套接在转轴上。
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工艺灯的供电都是采用7号电池进行供电,电机和灯珠都是需要电源,由此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对此容易造成灯珠使用时间较短,以及电机驱动转轴旋转时间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延长电池蓄电能力,延长灯具或电机工作时间的旋转工艺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转工艺灯,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旋转机构、与底座垂直并受旋转机构驱动而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多个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有灯具,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充电电池、电路板,所述充电电池通过电路板为旋转机构和灯具供电,所述转轴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为旋转机构和灯具供电。
通过上述设置,灯具固定在转轴上由旋转机构驱使其转动,同时灯具的电源由充电电池供应,旋转机构的能量也是由充电电池供应,另外,由于有太阳能电池板进一步为此提供电能,从而提高充电电池的供电时间,户外的时候,可以不断将光能进行收集,以获得较多的外界能源,用太阳能方式进行供电,清洁、环保,利于可持续发展。其工作的时候,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可以为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晚上的时候,电池可以提供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将电机固定在底座底部的固定座、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导电盘,导电盘受电机驱动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导电盘底部设有弹性的动触片,固定座朝向导电盘底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动触片电接触的环状的静触片,灯具电连接在动触片上。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灯具在转动过程中线路容易缠绕,而此旋转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线路的连接问题,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时,动触片绕转轴中心转动,却又始终接触静触片,从而保持一个良性的电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动触片包括正极动触片和负极动触片,静触片对应动触片设置有两个,两个静触片同心设置,正极动触片和负极动触片两者处于静触片的直径位置上。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灯具线路分为正极和负极,由此为了能够实现电源的供电,负载需要形成一个回路,动触片跟随导电盘一起转动,由于其处于圆盘直径位置上,所以两个动触片在转动过程中的一个行程为同心环,正好可以落在静触片上,从而确保了良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供两个静触片容纳的卡槽。
通过上述设置,为了能够让静触片在受到动触片摩擦时不发生位移,由此设置卡槽,可对静触片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底座上设有容纳充电电池的电池槽、卡扣于电池槽上的盖板、卡扣于底座底部的外壳。
通过上述设置,充电电池的安装和拿取通过打开盖板和关闭盖板实现,外壳可有效保护内部电路板以及旋转机构。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拆装容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开关、第四二极管、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一端,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一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灯具线路和电机通电回路上用以控制两者的电源。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开关用于控制供电回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灯具亮灭和电机启停。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作用是让电流方向保持单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用以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驱动电路。
通过上述设置,驱动电路控制电机正反转,增加了灯具的发光效果模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达林顿管、第二达林顿管、第三达林顿管、第四达林顿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正反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正反切换开关的一端,第一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达林顿管的基极、第四电阻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达林顿管的发射极和第四达林顿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所述第二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三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达林顿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机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达林顿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四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第三达林顿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机的另一端和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四达林顿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正反切换开关的另一端;
所述正反切换开关用以改变第一达林顿管和第四达林顿管输入端的电压高低。
通过上述设置,正反切换开关控制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为高电平,第四达林顿管的基极为低电平时,电机正转;相反的,正反切换开关控制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为低电平,第四达林顿管的基极为高电平时,电机反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灯具包括外壳、透光板,所述外壳的外扩开口由透光板密封。
通过上述设置,外壳具有光线的汇聚的作用,然后通过透光板将光线均匀散射出去,使得光线更加柔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透光板为凸面镜。
通过上述设置,透光板采用凸面镜,利于光线发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灯具在转轴上可以进行旋转,同时线缆不会发生缠绕现象,电性连接稳定,多种方式供电,续航能力持久,控制模式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底座;2、旋转机构;21、固定座;22、导电盘;231、正极动触片;232、负极动触片;M、电机;24、静触片;25、卡槽;31、电池槽;32、盖板;5、转轴;6、固定件;7、灯具;71、外壳;72、透光板;8、电路板;81、驱动电路;9、正反切换开关;K1、第一开关;D4、第四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BG1、第一达林顿管;BG2、第二达林顿管;BG3、第三达林顿管;BG4、第四达林顿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Bat、充电电池;GB、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旋转工艺灯,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旋转机构2、转轴5、太阳能电池板GB、灯具7。转轴5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GB,太阳能电池板GB为旋转机构2和灯具7供电。如图2所示,转轴5与底座1垂直并受旋转机构2驱动而转动。转轴5上固定有多个固定件6,每个固定件6上固定有灯具7。在图3中,灯具7包括外壳71、透光板72,外壳71的开口由透光板72密封,外壳71的形状呈喇叭口形,并向外扩张。透光板72采用凸面镜。固定件6可以采用钢索材料,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6选用铁丝缠绕固定,结构简单,由于铁丝具有形变能力,对于灯具7固定位置的调节都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结合图2、4所示,底座1内设置有充电电池Bat、电路板8,充电电池Bat通过电路板8为旋转机构2和灯具7供电。
旋转机构2包括电机M、固定座21、导电盘22。电机M通过线路连接供电电源,电机M运行时驱动转轴5转动。固定座21通过螺丝将电机M固定在底座1上。转轴5固定连接在导电盘22上,导电盘22受电机M驱动也与固定座21发生同轴心转动,导电盘22底部设有弹性的动触片,固定座21朝向导电盘22底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动触片电接触的环状的静触片24,灯具7电连接在动触片上。
动触片包括正极动触片231和负极动触片232,静触片24对应动触片设置有两个,两个静触片24同心设置,正极动触片231和负极动触片232两者处于静触片24的直径位置上。固定座21上还设有供两个静触片24容纳的卡槽25。
底座1上设有容纳充电电池Bat的电池槽31、卡扣于电池槽31上的盖板32、卡扣于底座1底部的外壳71。
如图5所示,电路板8包括第一开关K1、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GB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K1一端,充电电池Bat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K1一端,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在灯具7线路和电机M通电回路上用以控制两者的电源。
工作过程:当闭合第一开关K1,此时充电电池Bat和太阳能电池都可以为灯具7和电机M供电,当断开第一开关K1,则停止关闭电机M和灯具7。
实施例2:其外部结构如图1-4所示,其区别在于电路结构上,本实施例的电路板8还包括用以控制电机M正反转的驱动电路81。
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81包括第一达林顿管BG1、第二达林顿管BG2、第三达林顿管BG3、第四达林顿管BG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正反切换开关9。
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正反切换开关9的一端,第一达林顿管BG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达林顿管BG2的基极、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发射极和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发射极共同接地;第二达林顿管BG2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达林顿管BG3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达林顿管BG2的发射极连接电机M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达林顿管BG3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四达林顿管BG4的集电极,第三达林顿管BG3的发射极连接电机M的另一端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正反切换开关9的另一端;正反切换开关9用以改变第一达林顿管BG1和第四达林顿管BG4输入端的电压高低。
工作过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正反切换开关9来控制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基极为高电位V+,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基极为低电位V-,电流的流向为从电机M的右边流向左边,则实现电机M的正转;反之,通过控制正反切换开关9来控制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基极为低电位V-,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基极为高电位V+,电流的流向为从电机M的流左边向右边,则实现电机M的反转。需要停止电机M工作的方式:可以通过断开第一开关K1,或是将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基极和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基极均为高电位或均为低电位。
通过上述实施例,灯具7在转轴5上可以进行旋转的同事进行灯光点亮,线缆不会发生缠绕现象,电性连接稳定,多种方式供电,续航能力持久,控制模式多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工艺灯,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内的旋转机构(2)、与底座(1)垂直并受旋转机构(2)驱动而转动的转轴(5),所述转轴(5)上固定有多个固定件(6),每个所述固定件(6)上固定有灯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充电电池(Bat)、电路板(8),所述充电电池(Bat)通过电路板(8)为旋转机构(2)和灯具(7)供电,所述转轴(5)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GB),太阳能电池板(GB)为旋转机构(2)和灯具(7)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电机(M)、将电机(M)固定在底座(1)底部的固定座(21)、与转轴(5)固定连接的导电盘(22),导电盘(22)受电机(M)驱动与固定座(21)转动连接,所述导电盘(22)底部设有弹性的动触片(231,232),固定座(21)朝向导电盘(22)底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动触片(231,232)电接触的环状的静触片(24),灯具(7)电连接在动触片(231,2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231,232)包括正极动触片(231)和负极动触片(232),静触片(24)对应动触片设置有两个,两个静触片(24)同心设置,正极动触片(231)和负极动触片(232)两者处于静触片(24)的直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上还设有供两个静触片(24)容纳的卡槽(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容纳充电电池(Bat)的电池槽(31)、卡扣于电池槽(31)上的盖板(32)、卡扣于底座(1)底部的外壳(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8)包括第一开关(K1)、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GB)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K1)一端,充电电池(Bat)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K1)一端,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在灯具(7)线路和电机(M)通电回路上用以控制两者的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8)还包括用以控制电机(M)正反转的驱动电路(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81)包括第一达林顿管(BG1)、第二达林顿管(BG2)、第三达林顿管(BG3)、第四达林顿管(BG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正反切换开关(9);
所述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正反切换开关(9)的一端,第一达林顿管(BG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达林顿管(BG2)的基极、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达林顿管(BG1)的发射极和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所述第二达林顿管(BG2)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达林顿管(BG3)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达林顿管(BG2)的发射极连接电机(M)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
所述第三达林顿管(BG3)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四达林顿管(BG4)的集电极,第三达林顿管(BG3)的发射极连接电机(M)的另一端和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四达林顿管(BG4)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正反切换开关(9)的另一端;
所述正反切换开关(9)用以改变第一达林顿管(BG1)和第四达林顿管(BG4)输入端的电压高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7)包括外壳(71)、透光板(72),所述外壳(71)的外扩开口由透光板(72)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工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72)为凸面镜。
CN201621193158.6U 2016-10-26 2016-10-26 旋转工艺灯 Active CN206145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158.6U CN206145601U (zh) 2016-10-26 2016-10-26 旋转工艺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158.6U CN206145601U (zh) 2016-10-26 2016-10-26 旋转工艺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5601U true CN206145601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3158.6U Active CN206145601U (zh) 2016-10-26 2016-10-26 旋转工艺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5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971A (zh) * 2022-04-25 2022-06-28 谢漠良 一种灯具旋转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971A (zh) * 2022-04-25 2022-06-28 谢漠良 一种灯具旋转结构
CN114673971B (zh) * 2022-04-25 2024-03-22 谢漠良 一种灯具旋转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5601U (zh) 旋转工艺灯
CN104161359A (zh) 一种大型休闲遮阳伞
CN204669677U (zh) 一种多功能led台灯线上开关
CN211352496U (zh) 一种火焰式的led灯电路、led风灯及蜡烛灯
CN104753112A (zh) 太阳能led控制电路
CN103605409B (zh) 便携式多功能笔记本电脑
CN202613295U (zh) 一种隧道光伏led照明装置
CN207635087U (zh) 一种一体式oled台灯
CN112628668A (zh) 一种可弱光转换的光能路灯
CN111928194A (zh) 自发电照明灯
CN204986828U (zh) 光效可调节式太阳能感应灯
CN207034800U (zh) 一种螺旋藻培养器上结构优化的led灯具
CN205938923U (zh) 土建用路灯
CN205424798U (zh) 新型太阳能学习灯
CN205212525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宝
CN205638997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风扇
CN205155829U (zh) 一种太阳能照明箱
CN204733427U (zh) 便携式可调色led灯
CN104720226A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伞
CN103017068A (zh) 一种太阳能地埋节能灯
CN110762461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led户外灯
CN216056878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自动调控照明电路
CN103471025A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台灯
CN210637933U (zh) 一种智能七彩旋转摩天轮灯
CN207455427U (zh) 一种可旋转反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