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4996U - 三相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三相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4996U
CN206134996U CN201620931779.3U CN201620931779U CN206134996U CN 206134996 U CN206134996 U CN 206134996U CN 201620931779 U CN201620931779 U CN 201620931779U CN 206134996 U CN206134996 U CN 206134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ed sheet
rotating shaft
groove
phase plug
confined pla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17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易
易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naika Rubber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贺易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贺易 filed Critical 贺易
Priority to CN2016209317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4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4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4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插头,包括:壳体,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单插片和双插片;双插片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单插片包括第三插片,壳体具有能够容纳第一插片的第一槽、能够容纳第二插片的第二槽、能够容纳第三插片的第三槽;当单插片正向转动时单插片能够驱动双插片反向转动,当单插片正向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插片位于第一槽内、第二插片位于第二槽内、第三插片位于第三槽内;当双插片正向转动时双插片能够驱动单插片反向转动,当双插片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插片、第二插片和第三插片均外伸于壳体。上述三相插头,能够减小整个三相插头所占用的空间,便于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

Description

三相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相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一种与插座配合使用的连接器。根据电源的不同,插头分为两相插头和三相插头,对于三相插头,插片为三个。现有的三相插头中,插片固定在壳体中并外露于壳体,导致整个三相插头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较不方便。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三相插头,以便于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插头,以便于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相插头,包括:
壳体,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单插片和双插片;
其中,所述双插片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单插片包括第三插片,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插片的第一槽、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插片的第二槽、以及能够容纳所述第三插片的第三槽;
当所述单插片正向转动时,所述单插片能够驱动所述双插片反向转动,且当所述单插片正向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插片位于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插片位于所述第二槽内、以及所述第三插片位于所述第三槽内;
当所述双插片正向转动时,所述双插片能够驱动所述单插片反向转动,且当所述双插片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插片、所述第二插片和所述第三插片均外伸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
所述双插片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单插片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插片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设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转轴设有第二传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具有让位通槽,当所述第三插片位于所述第三槽内时所述第三插片的部分位于所述让位通槽;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限位面和两个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侧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让位通槽的端口平齐,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面自靠近所述让位通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让位通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端面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贴合的第三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弧面,当所述双插片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有弹性定位件,所述双插片设有能够与所述弹性定位件卡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单插片设有能够与所述弹性定位件卡接配合的第三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槽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双插片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槽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单插片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盖和下盖,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均设于所述下盖。
优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下盖设有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形成供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形成供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容纳孔。
优选地,所述三相插头的零线和火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三相插头的接地线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中,一者与所述零线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火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插片与所述接地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插头的使用方法为:当不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正向转动单插片,单插片驱动双插片沿反向转动,使得第三插片位于壳体的第三槽内,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分别位于壳体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内,此时插片呈闭合状态;当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正向转动双插片,双插片驱动单插片反向转动,直至使得第一插片、第二插片和第三插片均外伸于壳体。
由上述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第一插片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一槽内、第二插片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二槽内、以及第三插片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三槽,即实现了三个插片的可闭合,则在不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能够减小整个三相插头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P-P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双插片和单插片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双插片和单插片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双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双插片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Q-Q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单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单插片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R-R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由闭合状态到工作状态的变化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下盖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下盖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包括:壳体,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单插片94和双插片93。
上述双插片93包括第一插片932和第二插片933,上述单插片94包括第三插片942,壳体具有能够容纳第一插片932的第一槽923、能够容纳第二插片933的第二槽924、以及能够容纳第三插片942的第三槽925;
上述三相插头中,当单插片94正向转动时,单插片94能够驱动双插片93反向转动,当单插片94正向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插片932位于第一槽923内、第二插片933位于第二槽924内、以及第三插片942位于第三槽925内;当双插片93正向转动时,双插片93能够驱动单插片94反向转动,且当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插片932、第二插片933和第三插片942均外伸于壳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的使用方法为:当不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正向转动单插片94,单插片94驱动双插片93沿反向转动,使得第三插片942位于壳体的第三槽925内,第一插片932和第二插片933分别位于壳体的第一槽923和第二槽924内,此时插片呈闭合状态;当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正向转动双插片93,双插片93驱动单插片94反向转动,直至使得第一插片932、第二插片933和第三插片942均外伸于壳体。
由上述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相插头中,第一插片932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一槽923内、第二插片933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二槽924内、以及第三插片942能够置于壳体的第三槽925,即实现了三个插片的可闭合,则在不需要使用三相插头时能够减小整个三相插头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三相插头的包装、输送和携带。
为了便于设置双插片93和单插片94,上述三相插头中,双插片93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第一转轴931,第一插片932和第二插片933均固定于第一转轴931;单插片94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第二转轴941,第三插片942固定于第二转轴941;其中,第一转轴931的轴线平行于第二转轴941的轴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轴931和第二转轴941均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上述双插片93驱动单插片94转动,且双插片93的转动方向与单插片94的转动方向相反,实现上述驱动连接,存在多种结构,例如齿轮转动等。为了简化结构,减小体积,优先选择第一转轴931设有第一传动件934,第二转轴941设有第二传动件943。
上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一端具有让位通槽,当第三插片942位于第三槽925内时第三插片942的部分位于让位通槽;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限位面9342和两个第二限位面9343,第一限位面9342位于第一传动件934的侧面,且第一限位面9342与让位通槽的端口平齐,沿第一转轴931的轴向两个第二限位面9343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面9342的两侧,第二限位面9343自靠近让位通槽的一端至远离让位通槽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限位面9342的方向倾斜。上述第二传动件943设有能够与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的端面具有能够与第二限位面9343贴合的第三限位面9432。
可以理解的是,当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一定位槽,第二限位面9343与第三限位面9432平行且贴合。当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让位通槽的槽口朝向远离第二转轴941的方向。
如图15所示,双插片93和单插片94由闭合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过程为:在闭合状态下,单插片94的第三插片942部分位于双插片93的让位通槽中,如图15中箭头Ⅰ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双插片93,双插片93的让位通槽槽底9341与第三插片侧面9421相抵,使得双插片93推动单插片9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然后双插片93的第一限位面9342与单插片94的第一定位槽槽底9431相抵,使得双插片93推动单插片9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预设角度,然后双插片93的第二限位面9343与单插片94的第三限位面9432相抵,使得双插片93推动单插片9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转动第二限位面9343与第三限位面9432平行且贴合,且单插片94的第一定位槽槽底9431将双插片93锁紧在第二预设位置。当需要由工作状态到闭合状态时,如图15中箭头Ⅱ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单插片94,单插片94推动双插片9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插片932位于第一槽923内、第二插片933位于第二槽924内、以及第三插片942位于第三槽925内。
为了便于单插片94推动双插片94转动,上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一弧面9344,第一弧面9344向远离第一转轴931的方向凸出,第二传动件943具有第二弧面,当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弧面与第一弧面9344贴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槽内部与第一弧面9344向配合。
上述三相插头中,为了保证双插片93在第一预设位置的稳固性以及在第二位置的稳固性,上述壳体中设有弹性定位件95,双插片93设有能够与弹性定位件95卡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935,单插片94的两端设有能够与弹性定位件95卡接配合的第三定位槽944。
上述三相插头中,当双插片93包括第一转轴931时,优先选择第二定位槽935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槽935分别位于第一转轴931的两端。相应地,当单插片94包括第二转轴941时,优先选择第三定位槽944为两个,两个第三定位槽944分别位于第二转轴941的两端。此时,弹性定位件95的数目为四个,弹性定位件95根据第二定位槽935和第三定位槽944的分布进行设计。
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相应地增加弹性定位件95的数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双插片93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定位槽935与和其对应弹性定位件95相对,弹性定位件95位于第二定位槽935内,第二定位槽935压缩弹性定位件95,第三定位槽944与和其对应弹性定位件95相对,弹性定位件95位于第三定位槽944内,第三定位槽944压缩弹性定位件95,通过弹性定位件95实现了对第一转轴931和第二转轴941的定位,从而保证了将双插片93定位在第二预设位置,也保证了对单插片94的定位。当双插片93自第二预设位置转至第一预设位置的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931的转动,弹性定位件95发生变形,使得弹性定位件95与第二定位槽935脱离,从而解除了对第一转轴931的定位,同理,弹性定位件95与第三定位槽944脱离,解除了对第二转轴941的定位。
为了保证弹性定位件95沿发生设定的变形,上述壳体设有限位槽913,弹性定位件95的一端位于该限位槽913内,弹性定位件95的另一端外伸于该限位槽913。
优选地,弹性定位件95为弹性柱。当然,也可选择弹性定位件95为其他性质,例如块状等,并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槽935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双插片93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第三定位槽944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单插片94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双插片93和单插片94均为对称结构。为了方便设置,优先选择第二定位槽935和第三定位槽944均为四个。
为了方便安装,上述壳体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盖91和下盖92,第一转轴931和第二转轴941均可转动地设于上盖91,第一槽923、第二槽924和所述第三槽925均设于下盖92。
优选地,上盖91和下盖9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了维修。进一步地,上盖91和下盖92卡接相连。
为了保证双插片93和单插片94正常转动,上述上盖91设有第一容纳槽911和第二容纳槽912,下盖92设与第三容纳槽921和第四容纳槽922,第一容纳槽911和第三容纳槽921形成供第一转轴931转动的第一容纳孔,第二容纳槽912和第四容纳槽922形成供第二转轴941转动的第二容纳孔。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体积,减少占用空间,上述三相插头的零线和火线均固定于第一转轴931,上述三相插头的接地线固定于第二转轴941;第一插片932和第二插片933中,一者与零线电连接、另一者与火线电连接;第三插片942与接地线电连接。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三相插头的零线和火线均固定于第二转轴941,上述三相插头的接地线固定于第一转轴93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方便连接,三相插头的接地线、零线和火线分别为三芯线96的三个芯线。
进一步地,第三插片942为接地插片,第一插片923为零线插片,第二插片933为火线插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单插片(94)和双插片(93);
其中,所述双插片(93)包括第一插片(932)和第二插片(933),所述单插片(94)包括第三插片(942),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插片(932)的第一槽(923)、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插片(933)的第二槽(924)、以及能够容纳所述第三插片(942)的第三槽(925);
当所述单插片(94)正向转动时,所述单插片(94)能够驱动所述双插片(93)反向转动,且当所述单插片(94)正向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插片(932)位于所述第一槽(923)内、所述第二插片(933)位于所述第二槽(924)内、以及所述第三插片(942)位于所述第三槽(925)内;
当所述双插片(93)正向转动时,所述双插片(93)能够驱动所述单插片(94)反向转动,且当所述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插片(932)、所述第二插片(933)和所述第三插片(942)均外伸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插片(93)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转轴(931),所述第一插片(932)和所述第二插片(93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931);
所述单插片(94)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转轴(941),所述第三插片(94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941);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931)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941)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931)设有第一传动件(934),所述第二转轴(941)设有第二传动件(943);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一端具有让位通槽,当所述第三插片(942)位于所述第三槽(925)内时所述第三插片(942)的部分位于所述让位通槽;所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限位面(9342)和两个第二限位面(9343),所述第一限位面(9342)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934)的侧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面(9342)与所述让位通槽的端口平齐,沿所述第一转轴(931)的轴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93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 (9342)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面(9343)自靠近所述让位通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让位通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9342)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传动件(943)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端面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面(9343)贴合的第三限位面(94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934)的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一弧面(9344),所述第一弧面(9344)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931)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传动件(943)具有第二弧面,当所述双插片(93)正向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9344)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有弹性定位件(95),所述双插片(93)设有能够与所述弹性定位件(95)卡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935),所述单插片(94)设有能够与所述弹性定位件(95)卡接配合的第三定位槽(9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槽(935)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双插片(93)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槽(944)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单插片(94)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盖(91)和下盖(92),所述第一转轴(931)和所述第二转轴(941)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上盖(91),所述第一槽(923)、所述第二槽(924)和所述第三槽(925)均设于所述下盖(9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1)和所述下盖(9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1)设有第一容纳槽(911)和第二容纳槽(912),所述下盖(92)设有第三容纳槽(921)和第四容纳槽(922),所述第一容纳槽(911)和所述第三容纳槽(921)形成供所述第一转轴(931)转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槽(912)和所述第四容纳槽(922)形成供所述第二转轴(941)转动的第二容纳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插头的零线和火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931),所述三相插头的接地线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941);所述第一插片(932)和所述第二插片(933)中,一者与所述零线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火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插片(942)与所述接地线电连接。
CN201620931779.3U 2016-08-24 2016-08-24 三相插头 Active CN206134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1779.3U CN20613499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三相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1779.3U CN20613499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三相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4996U true CN206134996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1779.3U Active CN20613499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三相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49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634A (zh) * 2017-10-19 2018-02-02 蒋利武 一种便捷式翻转插头
CN111799587A (zh) * 2020-07-17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889805A (zh) * 2020-07-02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634A (zh) * 2017-10-19 2018-02-02 蒋利武 一种便捷式翻转插头
CN113889805A (zh) * 2020-07-02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889805B (zh) * 2020-07-02 2023-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1799587A (zh) * 2020-07-17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4996U (zh) 三相插头
CN207406518U (zh) 开关安装结构及电风扇
CN106129275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动力电池铝壳
CN212508899U (zh) 便携式风扇
CN208401778U (zh) 一种户外演出太阳能供电装置
CN203103701U (zh) 电极位置可变的折叠式插头
CN206213839U (zh) 开合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005103U (zh) 一种制冷手机壳
CN205303804U (zh) 接线板接线盒
CN212157044U (zh) 一种防水led泛光灯电池门防拆结构
CN2061265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6822349U (zh) 一种储物装置
CN211182348U (zh) 一种新型负极耳结构
CN206579673U (zh) 一种玻璃幕墙运输装置
CN206149663U (zh) 一种可充电物联网终端防水盒
CN201893477U (zh) 三相四线插座及对应的插头
CN207182863U (zh) 便携看板及便携看板套装
CN205979003U (zh) 一种遮阳监视器机架
CN218776528U (zh) 一种输液接头更换装置
CN218039445U (zh) 一种无人机动力电池保温箱
CN212506527U (zh) 一种防倾倒的空气制水机
CN206949414U (zh) 一种新型绿茶炒锅
CN217339585U (zh) 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
CN211431642U (zh) 一种家居用鞋架
CN218513749U (zh) 一种用于军队野战的多源智能能量管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8

Address after: 454000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of Wuzhi County,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Xinaika Rubber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Unit 16, No. 1 Building, No. 71 Cultural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