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1315U -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1315U
CN206131315U CN201621014431.4U CN201621014431U CN206131315U CN 206131315 U CN206131315 U CN 206131315U CN 201621014431 U CN201621014431 U CN 201621014431U CN 206131315 U CN206131315 U CN 206131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total
duc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44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锡
蔺勇智
李春海
闫晓楼
朱云亮
潘志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hnder (shenzhen) Ai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hnder (shenzhen) Ai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hnder (shenzhen) Ai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hnder (shenzhen) Ai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144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1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1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13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和设于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和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送风风机、过滤组件、第二送风风机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送风量大、净化效率高和提高送风机寿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机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对空气产生了较严重的污染,特别是PM2.5超标,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同时,在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们身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为了保障身体健康,很多家庭开始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室内空气。
市面上带空气净化功能的新风机组通过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和空气净化处理,将室内的旧空气排出室外,同时将室外的新风输送到室内,对室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和更新,以保持室内空气的良好质量。但是现有新风机组依靠的是设置于送风管道末端的送风机在送风过程中产生的负压,而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过滤组件的前端,由于过滤组件具有较大的风阻力,使得室外的新风在流经过滤组件的过程中流动速度慢,导致新风机的送风量小和净化效率低,并且送风机的负荷大,降低了送风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新风机组依靠的是设置于送风管道末端的送风机在送风过程中产生的负压,而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过滤组件的前端,使得室外的新风在流经过滤组件的过程中流动速度慢,从而导致新风机的送风量小和净化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送风量大、净化效率高和提高送风机寿命的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和设于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排风管道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和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送风风机、过滤组件、第二送风风机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和设于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双极电离组件、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双极电离组件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双极电离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还包括室外机和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温度控制组件、第一送风风机、双极电离组件、第二送风风机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分别串接有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所述机箱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上分别设有回风开关阀和新风开关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的入口设有初级过滤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送风风机设于全热交换器的出口端。第一送风风机在工作时产生负压,将室内旧空气通过回风管道,以及将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管道吸入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小部分旧空气和新风在第一送风风机的驱动下流入过滤组件的入口,使得空气能有较大的动能和流动速度,并且在第二送风风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的双重作用下,流入过滤组件的空气的动能和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得空气能以较大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经过过滤组件,保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保证空气净化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通过控制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之间的转速比例,调节空气的速度和流量,进一步保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电离组件电离工作时功率低,对于流动空气的阻力极小,降低了电机的工作负荷,使得空气能以较大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经过过滤组件,保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保证空气净化的效率和质量,具有使用方便、阻力小和提高电机使用寿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1和设于机箱1内的全热交换器2、过滤组件3、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2、过滤组件3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2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3与室内空气连通;
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41、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42,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排风管道42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41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41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该全热交换器2分别设有两个进口和出口,其中一个进口通过回风管道与室内连通,另一个进口通过新风管道41与室外连通;而其中一个出口依次通过温度控制组件和过滤组件3与送风管道连通,从而与室内空气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排风管道42与室外连通。在工作时,从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41进入全热交换器2的回风和新风进行能量交换,回风的能量与新风进行能量交换,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加热,对回风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空气品质处理机组制冷或加热的能耗。经过能量交换后的大部分回风直接通过排风管道42排到室外,而获得能量后的新风和另一部分回风则依次通过温度控制组件、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送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的旧空气大部分被排出室外,而小部分通过净化更新进入室内,并且为室内补充新风,更新室内空气,最大化地重新利用室内旧空气的自身能量为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和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送风风机4和第二送风风机5,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送风风机4、过滤组件3、第二送风风机5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风机4和第二送风风机5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该结构中,第一送风风机4设于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端,即过滤组件3的入口端。第一送风风机4在工作时产生负压,将室内旧空气通过回风管道,以及将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管道41吸入全热交换器2中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小部分旧空气和新风在第一送风风机4的驱动下流入过滤组件3的入口,使得空气能有较大的动能和流动速度,并且在第二送风风机5工作时产生的负压的双重作用下,流入过滤组件3的空气的动能和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得空气能以较大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经过过滤组件3,保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保证空气净化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通过控制第一送风风机4和第二送风风机之间的转速比例,调节空气的速度和流量,进一步保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
所述回风管道和排风管道42上分别串接有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6,所述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6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回风风机的工作状态将室内空气吸入回风管道,并通过全热交换器2进行能量交换后,大部分由排风风机6经排风管道42排出室内,实现对室内回风流动和排出量的调节控制。同样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一送风风机4和第二送风风机5的工作状态将室外空气吸入全热交换器2,新风在接收了回风的能量后,并通过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送到室内,实现对室外新风流动和排出量的调节控制。
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41上分别设有回风开关阀和新风开关阀。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回风开关阀可以打开或关闭室内空气循环回路和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而通过控制新风开关阀可以打开或关闭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的流通。
所述回风管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所述机箱1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通过各个传感器获得相应的空气温度、质量和气压数据,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各个风机和开关阀,从而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回路、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和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的有序配合工作,形成一个整体有序的处理系统。
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41的入口设有初级过滤器7。初效过滤器7用于过滤微米以上尘埃粒子,对空气进行粗过滤,从而提高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风道系统的改进,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41、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42,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2与所述排风管道42连通,所述排风管道42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41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41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2、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该全热交换器2分别设有两个进口和出口,其中一个进口通过回风管道与室内连通,另一个进口通过新风管道41与室外连通;而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过滤组件3与送风管道连通,从而与室内空气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排风管道42与室外连通。在工作时,回风和新风分别从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41进入全热交换器2中,回风的能量与新风进行能量交换,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加热,对回风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空气品质处理机组制冷或加热的能耗。经过能量交换后的回风全部直接通过排风管道42排到室外,而获得能量后的新风则通过过滤组件3和送风管道送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的旧空气全部被排出室外,实现全新风更新和补充的同时,最大化地重新利用室内旧空气的自身能量为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过滤组件3的改进,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1和设于机箱1内的全热交换器2、双极电离组件8、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2、双极电离组件8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2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双极电离组件8与室内空气连通。
本实施例采用双极电离组件8代替过滤组件3,双极电离组件8的双级电离管在工作的时候会使周围空气出现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空气离子,正、负电荷的空气离子吸引带有与之相反电荷的空气污染物,通过接触降低污染水平。由于污染物VOC由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双极电离组件8破坏碳氢化合物链结构,把复杂的、有刺激性或者有毒的因子转变成CO2和H2O等简单的成分,彻底把VOC去除掉,达到净化空气中污染物的目的;另外,由于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都需要食物和水进行繁殖和传播,双极电离组件8工作时,把氢分子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使细胞无法分裂和繁殖,使得微生物死亡,从而实现消灭了微生物的作用。
双极电离组件8电离工作时功率低,对于流动空气的阻力极小,降低了电机的工作负荷,使得空气能以较大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经过过滤组件3,保持空气流量的稳定性,保证空气净化的效率和质量,具有使用方便、阻力小和提高电机使用寿命的特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为对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改进,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还包括室外机和温度控制组件9,所述温度控制组件9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出口通过温度控制组件9、第一送风风机4、双极电离组件8、第二送风风机5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该实施例在机箱1上设置了温度控制组件9,并通过室外机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室外以降低经过送风管道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或通过室外机将室外的热量传递到室内以提高经过送风管道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温度调节的功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设于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
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排风管道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和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送风风机、过滤组件、第二送风风机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回风管道,新风管道、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与室外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排风循环交换;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与室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管道的出口通过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形成室内外新风循环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包括机箱和设于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双极电离组件、风道系统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双极电离组件和风道系统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系统与室内和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双极电离组件与室内空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品质处理机组还包括室外机和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温度控制组件、第一送风风机、双极电离组件、第二送风风机和送风管道与室内空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分别串接有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所述机箱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TVOC浓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上分别设有回风开关阀和新风开关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的入口设有初级过滤器。
CN201621014431.4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1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4431.4U CN20613131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4431.4U CN20613131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1315U true CN206131315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443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131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13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624A (zh) * 2017-07-14 2017-09-15 安徽江航爱唯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107514792A (zh) * 2017-08-02 2017-12-26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空气品质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
WO2022120550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高效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624A (zh) * 2017-07-14 2017-09-15 安徽江航爱唯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107514792A (zh) * 2017-08-02 2017-12-26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空气品质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
WO2022120550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高效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193B (zh)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CN103644600A (zh) 智能型净化抑菌空气处理机组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6131315U (zh)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气流交换结构
CN107525152A (zh) 一种可同时处理新风和回风的窗式空气净化处理机组及其处理方法
CN205156237U (zh)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CN204513585U (zh) 一种室内净化系统
CN106091342A (zh)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2638A (zh) 一种新风和回风的比例调节除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57531A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空调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7062457A (zh) 一种新风与室内空气同步净化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7585005U (zh) 一种家用新风系统
CN208075240U (zh) 新风换气机
CN205991562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CN203642412U (zh) 一种能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的新风净化机
CN105402820A (zh) 新风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7797269U (zh) 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
CN202928058U (zh) 具有高效过滤网旁通阀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206803335U (zh) 多功能空调机组
CN104132396B (zh) 一种纳米碳纤维电场尘粒聚集空气净化装置
CN103574808A (zh) 可变风道的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588237A (zh) 一种能除尘除味全自动运行的净化新风装置
CN212057653U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新风机组
CN202938466U (zh) 具有热回收装置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205965331U (zh) Voc预处理室过滤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