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1217U -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1217U
CN206131217U CN201621175878.XU CN201621175878U CN206131217U CN 206131217 U CN206131217 U CN 206131217U CN 201621175878 U CN201621175878 U CN 201621175878U CN 206131217 U CN206131217 U CN 206131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ide plate
cavity
panel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58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长智
何俊飞
马焕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58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1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1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12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至少一个储液罐,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腔体,腔体为封闭腔体,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及至少一个储液罐均设置在腔体内;热风加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用于给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通过在封闭腔体内设置热风加热组件,用以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预热,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可以在低温下正常运行,且无需在腔体内设置多个加热点,使得空调器室外机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同时,提升了空调器室外机的可靠性,保证了空调器室外机能够在低温下运行的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特别是空调器室外机,在-40℃等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需要做很多特殊技术处理,才能保证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正常开启并正常运转使用。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选取低温工作器件、以及对不满足低温工作的器件进行加热,以期其温升达到其器件正常工作的温度再进行工作。但是,在对空调器特别是室外机器件加热过程中,一般需要加热的器件比较多并且比较大,比如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储液罐(一个或者多个)等,在需要加热的器件上,根据大小和需要,往往需要设计一条或者多条柔性的电加热带,这样,必将导致电加热带必须设置多条,比如往往可能需要五到六条或者更多的电加热带的设置才能满足,考虑到低温下柔性电加热带的可靠性,并且数量众多,必然导致可靠性大幅下降。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在低温下能够可靠使用的空调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至少一个储液罐,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腔体,腔体为封闭腔体,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及至少一个储液罐均设置在腔体内;热风加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用于给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将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至少一个储液罐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并通过在封闭腔体内设置热风加热组件,用以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预热,当空调器室外机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前,热风加热组件先启动工作,对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由于腔体为封闭腔体,因而,加热后的热空气将保留在腔体内,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以达到空调室外机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可以在低温下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通过采用热风加热组件对封闭腔体内的空气提供热量,以达到对空调室外机内元器件加热的目的,且可以达到腔体内空气温度分布均匀,由于空气充斥在密闭腔体内,可以实现对密闭腔体内全部元器件进行热传递,因此,无需在腔体内设置多个加热点,使得空调器室外机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并且由于热风加热组件为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因而,无需使用可靠性低的柔性加热组件,进而提升了空调器室外机的可靠性,保证了空调器室外机能够在低温下可靠运行,此外由于空调器室外机内元器件均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封闭腔体对元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了外界灰尘、杂质、昆虫等进入腔体内,进而造成腔体内的元器件损坏,降低了空调器室外机的故障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风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至少一个风扇组件,设置在电加热组件上,位于电加热组件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风扇组件将电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使腔体内各处的温度保持均匀,进而使得腔体内元器件的温度一致,使腔体内各元器件温度均可升高至可正常运行的温度,避免了腔体内局部热量聚集,而导致腔体内部分温度过高,而另一部分未达需要温度,进而导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能源的浪费,及需要长时间预热的弊端。同时,将风扇组件设置在电加热组件上方,使得风扇组件将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保证了腔体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风加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电加热组件和风扇组件均安装在安装支架上,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到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加热组件和风扇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再通过安装支架将热风加热组件安装在腔体内,使得电加热组件可以在单独组装成型后,再安装在腔体内,进而降低了电加热组件的装配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至少一个风扇组件的风扇穿过至少一个通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相对的两端,与安装板相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相对的另外两端,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一端均与安装板相连接;其中,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安装支架安装至腔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组成一个中空的安装支架,使得风扇组件和电加热组件可以通过安装支架的开口处安装在其内部,并且,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其中至少一个风扇组件的风扇穿过至少一个通孔,在加热过程中,电加热组件启动,使得电加热组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再通过穿过安装板通孔的风扇组件,将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由于风扇组件和电加热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内部,因而,对风扇组件与电加热组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中空的安装支架内的空气较少,保证了电加热组件能够使得安装支架内部的空气快速升温,提升了电加热组件的加温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位于电加热组件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风扇转动,将安装支架内部的热空气抽出安装支架,使安装支架内形成负压,通过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位于电加热组件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通风孔,与风扇组件一同加速了热循环,保证了腔体内冷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快速进入安装支架内,加速了电加热组件的加热效果,降低了预热过程所需用的时间,使用户可以更快速的使用空调器室外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电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电加热组件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相对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并将电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使得电加热组件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其中,优选地将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通风孔上沿处,并将电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方,使得通风口直接对向电加热组件,进而使得由通风孔进入的冷空气,将在电加热组件整个表面流过,增加了空气与电加热组件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电加热组件的加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安装部与第三侧板为一体式结构;和第二安装部与第四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第一安装部与第三侧板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安装部与第四侧板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好,通过将第一安装部与第三侧板设置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安装部与第四侧板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第一安装部与第三侧板、第二安装部与第四侧板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实现第一安装部与第三侧板、第二安装部与第四侧板的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由于通风孔同样设置在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上,因此,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可以与通风孔同时制造成型,从而减少了生产步骤,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风扇支架,用于安装风扇;风扇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风扇支架将风扇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电加热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两侧,节省了热风加热组件的占用空间,并且使得电加热组件与风扇组件的距离较近,确保风扇可以将电加热组件周围的热空气快速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使得腔体内部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安装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好,通过将安装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安装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实现安装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也均设置有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电加热组件在加热过程中必然产生热量,因此,为了避免安装支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使的各侧板发生挤压,进而产生扭曲、变形,将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及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也均设置有间隙,使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及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具有供热胀冷缩用的伸缩缝,并且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及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均设有间隙,使得冷空气也可以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支架与电加热组件接触,增加了冷热空气的循环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腔体包括:顶盖;底盘,与顶盖相对设置;及面板,与顶盖和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后侧板,与面板相对设置,与顶盖和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隔板,与面板和后侧板相连接,位于面板和后侧板之间,与顶盖和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第四侧板,与隔板相对设置,与面板和后侧板相连接,与顶盖和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顶盖、底盘、面板、隔板、后侧板、边侧板,组成形状近似长方体的腔体,并将各元器件安装在其中,以实现将各元器件安装在封闭腔体的效果,进而提升了热风加热组件的加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相连接,位于第一面板下方,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位于第一面板下方与第一面板相连接且相平行的第二面板,在维修时只需打开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即可对腔体内相应位置的元器件进行维修,简化了维修步骤。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的空调器,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如图3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热风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如图5所示的热风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如图5所示的热风加热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如图7所示的热风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室外机,12压缩机,14压缩机油分离器,16储液罐,202顶盖,204底盘,206面板,208第一面板,210第二面板,212后侧板,214隔板,216边侧板,30热风加热组件,32电加热组件,34风扇组件,340风扇,342风扇支架,36安装板,38第一侧板,40第二侧板,42第三侧板,422通风孔,424连接部,426第一安装部,44第四侧板,442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外机1。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1,空调器室外机1包括压缩机12、压缩机油分离器14、一个储液罐16,空调器室外机1还包括:腔体,腔体为封闭腔体,压缩机12、压缩机油分离器14及至少一个储液罐16均设置在腔体内;热风加热组件30,设置在腔体内,用于给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1,将压缩机12、压缩机油分离器14、一个储液罐16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并通过在封闭腔体内设置热风加热组件30,用以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预热,当空调器室外机1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前,热风加热组件30先启动工作,对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由于腔体为封闭腔体,因而,加热后的热空气将保留在腔体内,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以达到空调室外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温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可以在低温下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通过采用热风加热组件对封闭腔体内的空气提供热量,以达到对空调室外机内元器件加热的目的,且可以达到腔体内空气温度分布均匀,由由于空气充斥在密闭腔体内,可以实现对密闭腔体内全部元器件进行热传递,因此,无需在腔体内设置多个加热点,使得空调器室外机1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并且由于热风加热组件30为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因而,无需使用可靠性低的柔性加热组件,进而提升了空调器室外机1的可靠性,保证了空调器室外机1能够在低温下可靠运行,此外由于空调器室外机1内元器件均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封闭腔体对元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了外界灰尘、杂质、昆虫等进入腔体内,进而造成腔体内的元器件损坏,降低了空调器室外机1的故障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储气罐,并且,空调器室外机1中还包括其他元器件,以实现空调机的功能,在此不一一例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热风加热组件30包括:电加热组件32,设置在腔体内;两个风扇组件34,设置在电加热组件32上,位于电加热组件32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风扇组件34将电加热组件32加热后的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使腔体内各处的温度保持均匀,进而使得腔体内元器件的温度一致,使腔体内各元器件温度均可升高至可正常运行的温度,避免了腔体内局部热量聚集,而导致腔体内部分温度过高,而另一部分未达需要温度,进而导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能源的浪费,及需要长时间预热的弊端。同时,将风扇组件34设置在电加热组件32上方,使得风扇组件34将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保证了腔体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4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热风加热组件30还包括:安装支架,电加热组件32和风扇组件34均安装在安装支架上,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到腔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电加热组件32和风扇组件34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再通过安装支架将热风加热组件30安装在腔体内,使得电加热组件可以在单独组装成型后,再安装在腔体内,进而降低了电加热组件的装配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36,安装板3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风扇组件34的风扇340穿过两个通孔;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分别设置在安装板36相对的两端,与安装板36相连接;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分别设置在安装板36相对的另外两端,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的一端均与安装板36相连接;其中,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424,连接部424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安装支架安装至腔体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板36、第一侧板38、第二侧板40、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组成一个中空的安装支架,使得风扇组件34和电加热组件32可以通过安装支架的畅开口处安装在其内部,并且,安装板3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其中两个风扇组件34的风扇340穿过两个通孔,并通过连接部将安装支架安装在腔体上,在加热过程中,电加热组件32启动,使得电加热组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再通过穿过安装板36通孔的风扇组件34,将热空气吹散至腔体内各处,由于风扇组件34和电加热组件32安装在安装支架内部,因而,对风扇组件34与电加热组件32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中空的安装支架内的空气较少,保证了电加热组件32能够使得安装支架内部的空气快速升温,提升了电加热组件32的加温效果。
在具体实施例中,通孔的个数可以是与风扇组件34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上设置有两一个通风孔422,位于电加热组件32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风扇340转动,将安装支架内部的热空气抽出安装支架,使安装支架内形成负压,通过在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位于电加热组件32的一端设置两个通风孔422,与风扇组件34一同加速了热循环,保证了腔体内冷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422快速进入安装支架内,加速了电加热组件32的加热效果,降低了预热过程所需用的时间,使用户可以更快速的使用空调器室外机1,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实施例中,通气孔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空调器室外机1还包括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电加热组件32安装在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上,电加热组件32位于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侧板42和第四侧板44的相对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并将电加热组件32安装在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上,使得电加热组件32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其中,优选地将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设置在通风孔422上沿处,并将电加热组件32安装在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的下方,使得通风口直接对向电加热组件32,进而使得由通风孔422进入的冷空气,将在电加热组件32整个表面流过,增加了空气与电加热组件32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电加热组件32的加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三侧板42为一体式结构;和第二安装部442与第四侧板4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三侧板4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安装部442与第四侧板44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好,通过将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三侧板4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安装部442与第四侧板44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三侧板42、第二安装部442与第四侧板44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实现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三侧板42、第二安装部442与第四侧板44的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由于通风孔422同样设置在第三侧板42与第四侧板44上,因此,第一安装部426与第二安装部442可以与通风孔422同时制造成型,从而减少了生产步骤,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风扇组件34包括:风扇340;风扇支架342,用于安装风扇340;风扇组件34设置在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扇支架342将风扇34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与电加热组件32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426和第二安装部442两侧,节省了热风加热组件30的占用空间,并且使得电加热组件32与风扇组件34的距离较近,确保风扇340可以将电加热组件32周围的热空气快速吹散至腔体内各处,使得腔体内部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板36与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安装板36与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好,通过将安装板36与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安装板36与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实现安装板36与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40的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一侧板38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第二侧板40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也均设置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电加热组件32在加热过程中必然产生热量,因此,为了避免安装支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使的各侧板发生挤压,进而产生扭曲、变形,将第一侧板38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及第二侧板40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也均设置有间隙,使第一侧板38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及第二侧板40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具有供热胀冷缩用的伸缩缝,并且第一侧板38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及第二侧板40与第三侧板42、第四侧板44之间均设有间隙,使得冷空气也可以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支架与电加热组件32接触,增加了冷热空气的循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腔体包括:顶盖202;底盘204,与顶盖202相对设置;及面板206,与顶盖202和底盘204的同一侧相连接;后侧板212,与面板206相对设置,与顶盖202和底盘204的同一侧相连接;隔板214,与面板206和后侧板212相连接,位于面板206和后侧板212之间,与顶盖202和底盘204的同一侧相连接;第四侧板44,与隔板214相对设置,与面板206和后侧板212相连接,与顶盖202和底盘204的同一侧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顶盖202、底盘204、面板206、隔板214、后侧板212、边侧板216,组成形状近似长方体的腔体,并将各元器件安装在其中,以实现将各元器件安装在封闭腔体的效果,进而提升了热风加热组件30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面板206包括:第一面板208;第二面板210,与第一面板208相连接,位于第一面板208下方,第一面板208与第二面板210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面板206包括第一面板208和位于第一面板208下方与第一面板208相连接且相平行的第二面板210,在维修时只需打开第一面板208或第二面板210,即可对腔体内相应位置的元器件进行维修,简化了维修步骤。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综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1,将压缩机12、压缩机油分离器14、至少一个储液罐16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并通过在封闭腔体内设置热风加热组件30,用以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预热,当空调器室外机1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前,热风加热组件30先启动工作,对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由于腔体为封闭腔体,因而,加热完成的热空气将保持在腔体内,对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以达到空调室外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温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可以在低温下正常运行。该技术方案通过对封闭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达到对空调室外机内元器件加热的目的,由于空气充斥在密闭腔体内,可以实现对密闭腔腔体内全部元器件进行热传递,因此,无需在腔体内设置多个加热点,使得空调器室外机1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并且由于热风加热组件30为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因而,无需使用可靠性低的柔性加热组件,进而提升了热风加热组件30的可靠性,保证了空调器室外机1能够在低温下运行的效果,此外由于空调器室外机1内元器件均设置在封闭腔体内,封闭腔体对元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了外界灰尘、杂质、昆虫等进入腔体内,进而造成腔体内的元器件损坏,降低了空调器室外机1的故障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油分离器、至少一个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为封闭腔体,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油分离器及所述至少一个储液罐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热风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于给所述腔体内的元器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加热组件包括:
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至少一个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组件上,位于所述电加热组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加热组件还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电加热组件和所述风扇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到所述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风扇组件的风扇穿过所述至少一个通孔;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另外两端,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支架至所述腔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位于所述电加热组件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为一体式结构;和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
风扇;
风扇支架,用于安装所述风扇;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之间也均设置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包括:
顶盖;
底盘,与所述顶盖相对设置;及
面板,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
后侧板,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
隔板,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后侧板相连接,位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
边侧板,与所述隔板相对设置,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后侧板相连接,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的同一侧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包括:
第一面板;
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面板下方,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平行。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
CN201621175878.XU 2016-10-27 2016-10-27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1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5878.XU CN206131217U (zh) 2016-10-27 2016-10-27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5878.XU CN206131217U (zh) 2016-10-27 2016-10-27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1217U true CN206131217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587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1217U (zh) 2016-10-27 2016-10-27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1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62A (zh) * 2021-08-05 2021-11-09 合肥创科电子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控温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62A (zh) * 2021-08-05 2021-11-09 合肥创科电子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控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4629B (zh) 冰箱及冰箱内风帘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5641752U (zh) 风冷冰箱
CN104089447B (zh) 机械式风门、风冷系统及多间室风冷冰箱的风冷控制方法
CN104456887A (zh)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及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6131217U (zh)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7731265U (zh) 一种工作环境温度可调节的固态硬盘运行性能测试机
CN107166685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除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8086276U (zh) 一种受热均匀的生物恒温箱
CN204202069U (zh) 一种机柜热通道封闭式机房列间空调
CN207501531U (zh) 一种多开门多温区的智能售货柜
CN201915245U (zh) 热穿透纤维物料定型机
CN207674830U (zh) 一种闭循环热泵烘干除湿系统
CN205980521U (zh) 一种冰箱
CN2901158Y (zh) 冷风、暖风、干衣一体机
CN204100406U (zh) 一种双制冷系统调温除湿机
CN207117379U (zh) 一种便于发电机散热的安装罩
CN201210223Y (zh) 烘烤设备降温装置
CN207153721U (zh) 一种高温试验箱
CN206721209U (zh) 一种实验用恒温箱
CN205860687U (zh) 高保温电热烘干箱
CN108302645A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CN105686787A (zh) 电热风取暖干鞋器
CN206803619U (zh) 一种用于血液检测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CN206514427U (zh)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338827U (zh) 一种步入室独立风道的除霜装置及步入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