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8609U -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8609U
CN206118609U CN201621167774.4U CN201621167774U CN206118609U CN 206118609 U CN206118609 U CN 206118609U CN 201621167774 U CN201621167774 U CN 201621167774U CN 206118609 U CN206118609 U CN 206118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ylinder body
rainforest
air intake
intak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77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677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8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8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86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造景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林缸及造景系统。该雨林缸,包括缸体,缸体包括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围成一储水池,其中,挡水玻璃的内侧形成储水池的池壁,且挡水玻璃的外侧设置有前玻璃;前玻璃与挡水玻璃之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且底玻璃与前玻璃的下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进口,前玻璃的上边缘与挡水玻璃的上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出口;缸体还包括顶玻璃,顶玻璃设置于储水池的上方,且顶玻璃上设置有抽风扇。该造景系统,包括底柜及的雨林缸,缸体安装于底柜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带走前玻璃上形成的雾气,保证观赏时整洁美观,且能够避免植物被风干及防止异物进入。

Description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造景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室内微景观、室内生态设计正在兴起形成新的潮流,其中雨林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雨林缸,在国外也叫做Vivarium,是以热带雨林风光为主题的造景缸。以热带雨林的林床,林间甚至林梢植物为主景,配合枯木,石头,藤蔓等,营造出丛林一角,或者临水丛林的景色,并且为了体现造景的生动性,也会在其中饲养体型微小的动物,比如昆虫,蜥蜴,蛙类等等,但也有纯粹以植物景观为主,以动物模型点缀的例子。雨林缸不同于普通水族箱的设计,雨林缸的缸体下部储水层水面较低或者为土壤,缸内各植物在正立的背景板上或水平的土壤上固定生长,观赏面于视线垂直。
现有的封闭式雨林缸的缸体前玻璃或门玻璃的内侧容易形成雾气,而影响观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林缸及造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闭式雨林缸的缸体前玻璃的内侧容易形成雾气,影响观察赏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林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包括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所述后玻璃、所述侧面玻璃、所述挡水玻璃和所述底玻璃围成一储水池,其中,所述挡水玻璃的内侧形成所述储水池的池壁,且所述挡水玻璃的外侧设置有前玻璃;所述前玻璃与所述挡水玻璃之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且所述底玻璃与所述前玻璃的下边缘形成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以使所述缸体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进入,所述前玻璃的上边缘与所述挡水玻璃的上边缘形成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
所述缸体还包括顶玻璃,所述顶玻璃设置于储水池的上方,且所述顶玻璃上设置有抽风扇,用于将从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流出的空气排到缸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玻璃的上方设置有透明推拉门或透明平开门。
进一步地,沿由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至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方向,所述进风通道的截面宽度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有柯恩达面,以使所述进风通道内的外部空气沿所述柯恩达面流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中设置有气泡石,且所述气泡石与增氧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玻璃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具。
进一步地,所述后玻璃的内侧安装有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造景系统,包括底柜及所述的雨林缸,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底柜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林缸,包括缸体,缸体包括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围成一储水池,其中,挡水玻璃的内侧形成储水池的池壁,且挡水玻璃的外侧设置有前玻璃;前玻璃与挡水玻璃之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且底玻璃与前玻璃的下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进口,以使缸体外部的空气由进风通道的进口进入,前玻璃的上边缘与挡水玻璃的上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出口;缸体还包括顶玻璃,顶玻璃设置于储水池的上方,且顶玻璃上设置有抽风扇,用于将从进风通道的出口流出的空气排到缸体的外部。进风通道的出口与进口上下相对设置,这样,顶玻璃上的抽风扇工作时,进风通道内的外部空气从一开始便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柱,并沿前玻璃的内侧上升从而能够带走前玻璃上形成的雾气,保证观赏时整洁美观;另外由于空气不会直接吹向植物,因此能够避免植物被风干;进风通道的进口朝下,还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并且其较为隐蔽,从缸体前侧观赏时,进口不会影响缸体的整体观赏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造景系统,包括底柜及雨林缸,缸体安装于底柜的上方。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景系统能够带走前玻璃上形成的雾气,保证观赏时整洁美观,且能够避免植物被风干及防止异物进入,并且其较为隐蔽,从缸体前侧观赏时,进口不会影响缸体的整体观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后玻璃;102-侧面玻璃;103-挡水玻璃;104-底玻璃;105-前玻璃;106-顶玻璃;107-透明平开门;108-抽风扇;109-循环风扇;110-电机;111-进口;11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雨林缸,包括缸体,缸体包括后玻璃101、侧面玻璃102、挡水玻璃103和底玻璃104;后玻璃101、侧面玻璃102、挡水玻璃103和底玻璃104围成一储水池,其中,挡水玻璃103的内侧形成储水池的池壁,且挡水玻璃103的外侧设置有前玻璃105;前玻璃105与挡水玻璃103之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且底玻璃104与前玻璃105的下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进口111,以使缸体外部的空气由进风通道的进口111进入,前玻璃105的上边缘与挡水玻璃103的上边缘形成进风通道的出口112;缸体还包括顶玻璃106,顶玻璃106设置于储水池的上方,且顶玻璃106上设置有抽风扇108,用于将从进风通道的出口112流出的空气排到缸体的外部。
具体而言,后玻璃101的数量为一个,侧面玻璃102的数量为两个,挡水玻璃103的数量为一个,底玻璃104的数量为一个;储水池呈矩形;后玻璃101与挡水玻璃103相对,两个侧面玻璃102相对应,底玻璃104为储水池的底部;挡水玻璃103所在的一侧为缸体的正面,后玻璃101所在的一侧为缸体的后面;人站在缸体的正面能够观察到缸体内的景物。前玻璃105与挡水玻璃103平行设置,或前玻璃105与挡水玻璃103呈夹角设置,当前玻璃105与挡水玻璃103平行时,前玻璃105与挡水玻璃103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前玻璃105的相对的左右两条侧边分别与两个侧面玻璃102相连接;挡水玻璃103的下边缘与底玻璃104相连接;进风通道的出口112与进口111上下相对设置。后玻璃101和侧面玻璃102分别与顶玻璃106相连接。抽风扇108靠近顶玻璃106与后玻璃101相连接的边缘,这样进风通道靠近缸体的正面,抽风扇108靠近缸体的后面;在抽风扇108的作用下,缸体外部的空气由进风通道进入后,先沿前玻璃105的内侧面流动,以除去前玻璃105的内侧面的雾气,然后再从抽风扇108处排到缸体的外部,这样不但清除了雾气,还使得缸体内的空气不断的流动,保证缸体内的植物或动物的正常生长。顶玻璃106上还设置有内循环风扇109,其中,内循环风扇109的电机110位于顶玻璃106的外侧,内循环风扇109的扇叶位于顶玻璃106的内侧。抽风扇108靠近前玻璃105,而内循环风扇109远离前玻璃105,也即内循环风扇109靠近后玻璃101,抽风扇108远离后玻璃101。内循环风扇109在顶玻璃106的中部,抽风扇108在顶玻璃106的后直角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进风通道的出口112与进口111上下相对设置,这样,顶玻璃106上的抽风扇108工作时,进风通道内的外部空气从一开始便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柱,并沿前玻璃105的内侧上升从而能够带走前玻璃105上形成的雾气,保证观赏时整洁美观;另外由于空气不会直接吹向植物,因此能够避免植物被风干;进风通道的进口111朝下,还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另外,在顶玻璃106上设置内循环风扇109后,当内循环风扇109工作时,能够把加湿装置的出雾口排出的雾气,吹向内循环风扇109下方的各个角落,并且当气流遇到阻碍时,气流便改变方向,向四面八方流动扩散,这样上边温度高的湿润空气被吹到中下方,下边湿度高的空气又被吹散,扩散到中上部,内循环风扇109产生的风把从进风通道进入的新鲜空气吹送到各个角落,而各个角落的浊气又被吹起扩散开来,最后由经抽扇扇排出到缸体外部。这样既保证了缸体内部的温度均匀,湿度均匀,又保证了缸体内部每个角落空气流通良好、通风良好,从而为缸内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生长环境。再者,内循环风扇109的电机110位于顶玻璃106的外侧可以防止因潮湿而使电机110短路或损坏。
该实施例中,前玻璃105的上方设置有透明推拉门或透明平开门107。通过设置透明推拉门或透明平开门107便于向缸体放入物件,也可以便于观赏缸体内的景物。
具体而言,透明推拉门的材质为玻璃,透明平开门107的材质为玻璃,透明推拉门的门扇的表面与前玻璃105的表面上下齐平;透明平开门107关闭时,透明平开门107的门扇的表面与前玻璃105的表面上下齐平;当透明推拉门或透明平开门107关闭时,它们的门扇的内侧也容易出现雾气,而影响观赏效果;而通过本申请中的进风通道的设计,缸体外部的空气由进风通道进入后,能够沿前玻璃105的内侧面及门扇的内侧面流动。
该实施例中,沿由进风通道的进口111至进风通道的出口112方向,进风通道的截面宽度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增强出口112处的空气的流速,使空气能够延上流动的距离增长,以增强除雾效果。具体而言,该截面宽度为从侧面玻璃102所在的一侧观察到进风通道的截面。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可选的方案中,进风通道设置有柯恩达面(未示出),以使进风通道内的外部空气沿柯恩达面流动。通过设置有柯恩达面,可以产生柯恩达效应,使外部空气沿柯恩过表面流动,以使空气能够更好的沿前玻璃105的内侧面的向上流动,增强除雾气效果。
该实施例中,雨林缸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于缸体的内部,用于调节缸体内部的温度。具体而言,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相连接;缸体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当缸体内部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指令,来开启加热装置,当缸体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使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该实施例中,雨林缸还包括加湿装置,且加湿装置的出雾口位于后玻璃101的内侧的顶部,加湿装置用于调节缸体内的湿度。缸体内部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当缸体内部的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指令,来开启加湿装置,当缸体内的湿度达到设定湿度时,控制器使加湿装置停止加湿。
该实施例中,储水池中设置有气泡石,且气泡石与增氧装置相连接,通过气泡石可以增加储水池中的水的溶氧量。气泡石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
该实施例中,顶玻璃106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具。通过照明灯具对缸体的进行照明。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顶玻璃106上安装植物灯,植物灯可以模拟植物需要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对植物进行补光或者完全代替太阳光。照明灯具及植物灯在顶玻璃106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对称设置于顶玻璃106的左右两侧,即靠近侧面玻璃102的位置。
该实施例中,进风通道的进口111设置有滤网(未示出),通过滤网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缸体内。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抽风扇108处加装净化滤网,这样可以对排出的缸体内的空气净化,避免缸体的空气影响缸外的环境。净化滤网可以为初效滤网、hepa滤网、活性炭滤网或抗菌滤网。
该实施例中,后玻璃101的内侧安装有背板(未示出);附生植物是雨林缸的精髓。在雨林缸中的背板以及各种沉木的枝杈来支持各种附生植物,这样雨林缸中的植物密度才会提高。一般可以选择的附生植物有:苔藓,薜荔,络石,球兰,风不动,各种空气凤梨,积水凤梨以及各种附生类型的兰花。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储水池中还可以设置有浮球阀,用于自动控制储水池中水量。具体而言,浮球阀与外部水源相连接,当储水池中的液面低于设定液面时,能够自动补水。另外,该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和电动阀门实现储水池中的自动加水,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当储水池中的水低于设定水位时,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发送的指令,来开启电动阀门来对储水池加水,当储水池中的水达到设定水位时,控制器使电动阀门停止加水;并且通过设置循环水泵来实现对储水池中的水的循环。
该实施例中,储水池设置有下水管,下水管从储水池的池底中穿出,即从底玻璃穿出,且下水管伸入储水池的部分竖直设置,下水管的伸入储水池的部分的高度决定了储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当储水池中的水面高于下水管时,水便从下水管的上端口进入下水管中。缸体内还设置有上水管,上水管的出水口从背板的上端伸出。
该实施例中,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计和/或湿度计。这样可以直观看到缸体的内部的温度和/或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抽风扇108和循环风扇109的大小、数量及其位置还可以根据缸体的长宽高具体确定。它们的工作时间根据缸体内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可长开,也可由控制器实现设定工作的时间长短。循环风扇既不将缸体内部的空气抽到缸体外部,也不将缸体外部的空气抽到缸体内部,循环风扇主要是对缸体内部的空气进行扰流。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缸体的材质为玻璃,但是为了使附图清楚明白,每个附图中并未示出透明的缸体的内部的物体。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造景系统,包括底柜及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林缸,缸体安装于底柜的上方。缸体的底部设置有包边用于保护缸体的底部。具体而言,底柜的顶部为由边框组成的中空结构;缸体由边框支撑;底柜还安装有过滤装置,下水管的下端口伸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用于从下水管中下端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上水管的进水管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通过滤装置,循环水泵将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抽入上水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林缸及造景系统,具有除雾气干净,适于推广的特点,在为缸体内部植物提供新鲜的空气,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的同时,进风通道的进口隐蔽设计,从缸体前侧观赏时,进口不会影响缸体的整体观赏效果,整洁美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雨林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包括后玻璃、侧面玻璃、挡水玻璃和底玻璃;所述后玻璃、所述侧面玻璃、所述挡水玻璃和所述底玻璃围成一储水池,其中,所述挡水玻璃的内侧形成所述储水池的池壁,且所述挡水玻璃的外侧设置有前玻璃;所述前玻璃与所述挡水玻璃之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且所述底玻璃与所述前玻璃的下边缘形成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以使所述缸体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进入,所述前玻璃的上边缘与所述挡水玻璃的上边缘形成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
所述缸体还包括顶玻璃,所述顶玻璃设置于储水池的上方,且所述顶玻璃上设置有抽风扇,用于将从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流出的空气排到缸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的上方设置有透明推拉门或透明平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至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方向,所述进风通道的截面宽度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有柯恩达面,以使所述进风通道内的外部空气沿所述柯恩达面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中设置有气泡石,且所述气泡石与增氧装置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玻璃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玻璃的内侧安装有背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设置有滤网。
10.一种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柜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林缸,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底柜的上方。
CN201621167774.4U 2016-11-01 2016-11-01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8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7774.4U CN206118609U (zh) 2016-11-01 2016-11-01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7774.4U CN206118609U (zh) 2016-11-01 2016-11-01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8609U true CN206118609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6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777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8609U (zh) 2016-11-01 2016-11-01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8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9610A (zh) * 2016-11-01 2017-03-15 温宁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9610A (zh) * 2016-11-01 2017-03-15 温宁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6583U (zh) 一种立体种养自循环灌溉绿化模块系统
CN203321242U (zh) 可转动可移动可栽种植物的门窗系统
CN203340667U (zh) 建筑物垂直绿化系统
CN204598787U (zh) 一种具有智能浇灌系统的垂直绿化装置
CN203934408U (zh) 一种铁皮石斛育苗连栋温室
CN106488699A (zh) 一种多功能蔬菜种植大棚
CN203537994U (zh) 一种用沼气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大棚
CN207665623U (zh) 一种植物种植用育苗箱
CN206118608U (zh)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N206043093U (zh) 一体式生态鸭舍
CN103891623B (zh) 养殖肉用牲畜的日光温室圈舍
CN206043036U (zh) 一种快速优质培育切花菊杂交种子的装置
CN206118609U (zh)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N215122577U (zh) 一种滁菊育苗装置
CN106489611A (zh)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N212393394U (zh) 北方绿色种茶机
CN204707676U (zh) 新型生态养猪场
CN205755836U (zh) 一种自动浇水花盆架
CN203872748U (zh) 养殖肉用牲畜的日光温室圈舍
CN106489610A (zh) 雨林缸及造景系统
CN103931440B (zh) 一种室内碳化软木立式植物栽培装置
CN206488399U (zh) 自带水箱的湿帘降温装置
CN206078309U (zh) 一种苹果树育苗扦插大棚
CN212993641U (zh) 一种芝麻水培育苗装置
CN109452043B (zh) 设施蔬菜物理空间局部智能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