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3776U -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3776U
CN206113776U CN201620864146.5U CN201620864146U CN206113776U CN 206113776 U CN206113776 U CN 206113776U CN 201620864146 U CN201620864146 U CN 201620864146U CN 206113776 U CN206113776 U CN 206113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omb body
move
gas
cartrid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4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加凯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Original Assigne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filed Cri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Priority to CN201620864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3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3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37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涉及警用装备技术领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能动弹的缺点,药筒,在所述药筒内安装有弹丸系统以及用于发射弹丸系统的发射部;在所述药筒底部中央设置有火帽;所述弹丸系统包括弹身壳体和位于所述弹身壳体顶部且与所述弹身壳体连接的弹头;在所述弹身壳体内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气囊系统、发火控制装置、电源电路;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气囊系统及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弹丸系统与目标之间的触碰信号,在弹丸系统触及所述目标瞬间,向所述气囊系统发出点火信号,气囊系统迅速充气膨胀,以柔性动能对目标进行打击。

Description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用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背景技术
能动弹也称致痛弹,是利用弹丸的飞行动能打击有生目标,使之致伤致痛,从而失去抵抗能力或行动受到抑制的一种防暴弹药。能动弹在国内外军警执行任务时具有极高的使用率,如橡胶弹、布袋弹等,但这些能动弹存在着远距离打不上、近距离过度伤害、容易造成永久性伤害等缺点,严重影响了该类武器性能的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用以利用气囊的柔性动能打击有生目标,使之失去抵抗能力,而又不对其造成致命或过度伤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药筒,在所述药筒内安装有弹丸系统以及用于发射弹丸系统的发射部;
在所述药筒底部中央设置有火帽;所述弹丸系统包括弹身壳体和位于所述弹身壳体顶部且与所述弹身壳体连接的弹头;
在所述弹身壳体内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气囊系统、发火控制装置、电源电路;
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气囊系统及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弹丸系统与目标之间的触碰信号,在弹丸系统触及所述目标瞬间,向所述气囊系统发出点火信号。
所述气囊系统包括气囊和包裹在所述气囊内部的气体发生器;
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出口以及点火接头,所述点火接头设置在所述气囊外,用于与所述发火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
所述气囊呈环向折叠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缝制在所述气囊内部。
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包括保险电路,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接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依次接一号电阻、以及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还依次接二号电阻、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分别接气体发生器以及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三号电阻接与所述一号电阻相连。
在所述弹身壳体底部设置有尾翼装置。
所述尾翼装置包括以所述弹身壳体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平衡部和第二平衡部;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弹身壳体长度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宽度为小于所述弹身壳体直径对应的弧长。
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弧度与所述弹身壳体的弧度相同。
所述发射部包括底火、火帽座、高低压室,在所述高低压室内填充有发射药;
所述底火设置在所述火帽座上,所述火帽座用于将所述底火旋接于所述药筒上。
所述发射药采用黑火药。
所述药筒采用硬铝合金材料;所述弹头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弹药底火被枪击发后,点燃发射部内部的发射药,使得发射部产生能量,所述弹丸系统在发射部燃气推力的作用下向前向上飞行,同时位于弹身壳体顶部的发火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弹丸系统与目标之间的触碰信号,在弹丸系统触及所述目标瞬间,向所述气囊系统发出点火信号,使得所述气囊系统迅速充气膨胀,气囊系统并将弹身壳体撑裂,利用弹药飞行中的强大动能将敌人击倒或击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中弹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中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中发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中发射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包括:药筒103,在所述药筒103内安装有弹丸系统101以及用于发射所述弹丸系统101的发射部102;
在所述药筒102底部中央设置有火帽(图1中未画出),所述火帽用于点燃安装在所述发射部102内的发射药;
所述弹丸系统101包括弹身壳体206和位于所述弹身壳体206顶部且与所述弹身壳体206连接的弹头201;
在所述弹身壳体206内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气囊系统202、发火控制装置203、电源电路204;
所述发火控制装置203分别与所述气囊系统202及所述电源电路204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弹丸系统101与目标之间的触碰信号,在弹丸系统101触及所述目标瞬间,向所述气囊系统202发出点火信号。
所述弹身壳体206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发火控制装置203供电的电源电路204。
所述弹丸系统101的发射信息包括所述弹丸系统内主装药所受到的后坐加速度力。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身壳体的形状可以采用圆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弹头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所述弹头的 截面可以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的直径与所述弹身壳体的直径相同,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弹身壳体顶部连接,使得所述弹头与所述弹身壳体连通,所述弹头的截面也可以呈梯形结构,当所述弹头壳体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时,梯形结构的底部直径与所述弹身壳体的直径相同。
其中,所述弹头壳体可以和所述弹身壳体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将所述弹头壳体和所述弹身壳体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
所述弹头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使弹丸打击到目标后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对目标过度伤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块均为3V的纽扣式锂电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源,使电源向发火控制装置的输出电压为6V。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药筒103的形状为圆筒状,直径略大于所述弹丸系统101弹身壳体的直径,优选的,当所述弹丸系统101设置于所述药筒103内时,所述弹身壳体与所述药筒103内壁相切。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3所示,气囊系统202装置于弹身壳体206内,其外径为34mm,高度为50mm;所述气囊系统202包括气囊301和包裹在所述气囊301内部的气体发生器302;
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302包括气体出口以及点火接头,所述点火接头设置在所述气囊301外,用于与所述发火控制装置203连接,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气囊301内部。
可选的,所述气体发生器302采用微型气体发生器,缝制在气囊301上,产生气体一端置于气囊内侧,点火接头则留于气囊外。当接收到发火控制装置203的信号时,气体发生器302点火并向气囊301内迅速充入大量气体,形成半轴长分别为60mm、60mm、50mm大小的椭球形气囊。
所述气囊301由两块直径为17cm的圆形尼龙66复合材料在边缘缝制而成,在平时未充气时处于折叠状态置于弹体206内。由于弹身壳体206为圆柱形结构,因此需将气囊301折叠为圆柱形状,即环向折叠气囊。所述气囊301呈环向折叠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302缝制在所述气囊内部。
如图4所示,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包括保险电路,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接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依次接一号电阻、以及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还依次接二号电阻、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分别接 气体发生器以及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三号电阻接与所述一号电阻相连。
保险电路用来保证平时储存和勤务运输环境中的安全,并在发射时感知发射信息并解除弹药保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保险电路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所述保险电路可以采用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端接所述开关,反向截止端接电源电路的负极。
可选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弹身壳体底部设置有尾翼装置205。
所述尾翼装置205采用固定式尾翼中的筒裙式尾翼,确保弹丸头部始终保持向前。由于38mm防暴枪为滑膛式,所以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几乎不绕轴旋转。筒裙式尾翼结构简单,造价相对低廉,且对于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具有较好的飞行稳定作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尾翼装置205包括以所述弹身壳体206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平衡部和第二平衡部;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弹身壳体长度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宽度为小于所述弹身壳体直径对应的弧长。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弧度与所述弹身壳体的弧度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发射部包括底火501、火帽座502、高低压室503,在所述高低压室内填充有发射药;
所述底火501设置在所述火帽座502上,所述火帽座502用于将所述底火501旋接于所述药筒103上。
进一步可选的,底火和火帽座均采用标准型号。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发射药采用黑火药。所述黑火药的颗粒直径为2#-4#,优选的,采用3#黑火药,发射部能够使弹丸系统以100m/s的初速飞行。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药筒103采用硬铝合金材料。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火帽的由38mm防暴枪击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38mm枪发式气囊能动弹的作用过程:弹药底火501由38mm防暴枪击发后,位于高低压室503中的发射药瞬间点燃,弹丸系统101在发射药燃气推力的作用下向前飞行,同时发射药燃气将弹丸系统101上的保险装置解除,电源204开始向发火控制系统203 供电,使弹丸系统101处于待发状态。当撞击到目标瞬间,发火控制装置203中的加速度碰撞开关闭合,并向前面的气囊系统202发出点火信号,使原本折叠在弹体中的气囊301在气体发生器302的作用下,迅速充气膨胀并形成半个足球大小的椭球形气囊,利用弹药飞行中的强大动能将敌人击倒或击晕,但同时由于气囊弹为柔性材料,因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对目标过度伤害。
与传统防暴弹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优点:
(1)有效射程远,作用范围广。气囊能动弹依托38mm防暴枪发射,能够较好地保持飞行状态,具有良好的弹道特性。只有当弹丸打击到人体,加速度开关检测到加速度变化后会发出充气信号,弹丸充气膨胀对目标进行打击,所以弹丸动能衰减慢,在较远距离上即可对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2)非致命效果和动能打击效果兼优。枪发式气囊能动弹中的气囊由硅胶尼龙等复合材料制成,气囊充气后变为柔性球体,在打击人体过程中,气囊弹丸类似高速飞行的足球对人体的冲击,气囊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对目标造成过度伤害。另外,由于气囊能动弹具有强大的动能,所以可以忽略打击对象的衣着状况,不管是对衣着较厚情况还是皮肤裸露部位都有良好的非致命动能打击效果。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枪发式气囊能动弹,能够克服传统非致命能动弹药“远距离打不上、近距离过度伤害、容易造成永久性伤害”等缺点,提高非致命能动弹药的使用性能,能够为武警部队遂行任务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筒,在所述药筒内安装有弹丸系统以及用于发射弹丸系统的发射部;
在所述药筒底部中央设置有火帽;所述火帽用于点燃安装在所述发射部内的发射药;
所述弹丸系统包括弹身壳体和位于所述弹身壳体顶部且与所述弹身壳体连接的弹头;
在所述弹身壳体内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气囊系统、发火控制装置、电源电路;
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气囊系统及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弹丸系统与目标之间的触碰信号,在弹丸系统触及所述目标瞬间,向所述气囊系统发出点火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系统包括气囊和包裹在所述气囊内部的气体发生器;
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出口以及点火接头,所述点火接头设置在所述气囊外,用于与所述发火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呈环向折叠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缝制在所述气囊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控制装置包括保险电路,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接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依次接一号电阻、以及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电路的另一端还依次接二号电阻、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分别接气体发生器以及所述保险电路的一端,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三号电阻接与所述一号电阻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身壳体底部设置有尾翼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装置包括以所述弹身壳体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平衡部和第二平衡部;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弹身壳体长度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的宽度为小于所述弹身壳体直径对应的弧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部和所述第二平衡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弧度与所述弹身壳体的弧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包括底火、火帽座、高低压室,在所述高低压室内填充有发射药;
所述底火设置在所述火帽座上,所述火帽座用于将所述底火旋接于所述药筒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药采用黑火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采用硬铝合金材料;所述弹头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
CN201620864146.5U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3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4146.5U CN206113776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4146.5U CN206113776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3776U true CN206113776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11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414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3776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37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4214A (zh) * 2020-08-24 2020-12-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喷雾涂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3865441A (zh) * 2021-10-09 2021-12-3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一种两次冲击式复合型防暴动能弹
CN114251981A (zh) * 2022-01-07 2022-03-29 湖南洪源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反无人机群弹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4214A (zh) * 2020-08-24 2020-12-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喷雾涂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024214B (zh) * 2020-08-24 2021-08-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喷雾涂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3865441A (zh) * 2021-10-09 2021-12-3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一种两次冲击式复合型防暴动能弹
CN113865441B (zh) * 2021-10-09 2022-10-28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一种两次冲击式复合型防暴动能弹
CN114251981A (zh) * 2022-01-07 2022-03-29 湖南洪源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反无人机群弹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3776U (zh) 一种枪发式气囊能动弹
CN108387148A (zh) 一种冲击爆破式防暴弹
CN112815786A (zh) 一种兼具点-面双重打击能力的复合动能弹
CN206131903U (zh) 一种枪发的远程微声无焰式非致命弹药
CN113251872A (zh) 一种反无人机的软毁伤弹药结构
CN205669960U (zh) 一种38mm子母式胶袋弹
CN109163623A (zh) 一种自动步枪抛射手投防暴弹增程装置
CN203249550U (zh) 一种具有多弹丸的动能弹
CN203177742U (zh) 一种软体附着式电击弹
CN218329568U (zh) 枪用电击防暴弹及防暴枪
CN201575760U (zh) 一种软体弹头子弹
CN209027377U (zh) 一种撞击击发式增程防暴枪榴弹
CN206291784U (zh) 远程电子武器及其弹匣、发射用功能单元
CN113607007B (zh) 一种传感器控制二次加速的复合型防暴动能弹
CN109813186A (zh) 一种模拟训练弹
CN206131901U (zh) 一种空爆式染色弹
CN109855478A (zh) 具有两级分离机构的多功能防暴弹
CN206131899U (zh) 一种空爆式催泪弹
CN201724616U (zh) 软体弹头防暴动能弹
CN100412498C (zh) 布袋弹
CN204694170U (zh) 一种模块化骚乱人群控制弹
CN206131900U (zh) 一种空爆式防暴弹
CN206131898U (zh) 一种空爆式闪光爆震弹
CN209726942U (zh) 具有两级分离机构的多功能防暴弹
CN209726941U (zh) 挡板式随动型手投多腔多响防暴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