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9354U - 电容投切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电容投切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9354U
CN206099354U CN201621065891.XU CN201621065891U CN206099354U CN 206099354 U CN206099354 U CN 206099354U CN 201621065891 U CN201621065891 U CN 201621065891U CN 206099354 U CN206099354 U CN 206099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switch
processor
branch road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58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王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658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9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9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9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投切开关,包括第一接触器和两个晶闸管串联于三相线路的任意两相上组成的第一开关支路,由第二接触器组成且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开关支路,及电连接于第一接触器及第二接触器的处理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晶闸管两端的电压高的问题,使晶闸管可以选用耐压等级低的,从而降低了开关成本。

Description

电容投切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功补偿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投切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节能降耗的需要,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量快速增长。通过改变并联电容器的容量来改变无功功率,是当前无功补偿最基本和被普遍采用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无功补偿装置中最主要的元件就是电容器和电容器投切开关,而电容器投切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及补偿效果,所以其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电容投切开关以接触器和晶闸管投切为主,其中晶闸管投切主要有两种类型:
1)晶闸管投切:晶闸管响应时间快,可以精确控制投切点,投切瞬间的冲击电流小,对电容的影响小。但是晶闸管工作会产生较大损耗,而且需要专门的散热器进行散热;
2)复合开关投切:复合开关即将晶闸管与接触器结合在一起,让晶闸管工作在投切瞬间以减小投切冲击电流,让接触器工作在稳态,以减小稳态损耗。
然而,目前复合开关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当晶闸管和接触器都分断后,由于电容电压不会马上降低,表现出一个直流电压,而输入端的电网电压是周期性变化的,这样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电网电压与电容残压的叠加,因此晶闸管电压至少应满足两倍的电网峰值电压,而且还要考虑一点降额,这样所选晶闸管的耐压等级高,进而增高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所选晶闸管耐压等级低的电容投切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投切开关,包括第一接触器和两个晶闸管串联于三相线路的任意两相上组成的第一开关支路,由第二接触器组成且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开关支路,及电连接于第一接触器及第二接触器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也与第一接触器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串联的对应线路。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与第三晶闸管和第一接触器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串联的对应线路。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晶闸管及第三晶闸管均为采用双向可控硅的逆导晶闸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投切开关还包括电连接并检测电容电压是否低于预定阈值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集成于处理器中或设于处理器外并电连接于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投切开关为用于风力发电系统或电力系统的电容投切开关。
进一步地,处理器为投电容时依次闭合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再断开第一接触器的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电容投切开关,包括第一接触器和两个晶闸管串联于三相线路的任意两相上组成的第一开关支路,由第二接触器组成且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开关支路,及电连接于第一接触器及第二接触器的处理器,解决了晶闸管两端的电压高的问题,进而可以选用耐压等级低的晶闸管,降低了开关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容投切开关的接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容投切开关的接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电容投切开关的接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投切开关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处理器10
检测电路20
第一接触器K1
第二接触器K2
晶闸管T1
晶闸管T2
晶闸管T3。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投切开关主要包括第一接触器K1、晶闸管T1、晶闸管T2、第二接触器K2及处理器10。
请参照图1,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接触器K1和晶闸管T1、晶闸管T2串联于三相线路的任意两相上组成第一开关支路。
第二开关支路由第二接触器K2组成且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
处理器10电连接于第一接触器K1及第二接触器K2,处理器10控制第一接触器K1及第二接触器K2的闭合与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器K1及第二接触器K2均为两相式交流接触器。
请参照图2,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添加了第三相线路。具体地,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10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也与第一接触器K1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K2串联的对应线路,串联后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三相所在线路。
请参照图3,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相的线路上串联接入晶闸管T3。具体地,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10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与晶闸管T3和第一接触器K1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K2串联的对应线路,串联后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三相所在线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晶闸管T1、晶闸管T2及晶闸管T3均为采用双向可控硅的逆导晶闸管。
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电连接并检测电容电压是否低于预定阈值的检测电路20,所述检测电路20集成于处理器10中或设于处理器10外并电连接于处理器1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用于风力发电系统或电力系统的电容投切开关。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处理器10为投电容时依次闭合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再断开第一接触器K1的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电容过程为:当处理器10收到投电容命令后,先检测电容电压是否低于预定阈值,低于预定阈值后处理器10控制第一接触器K1闭合,然后再根据晶闸管过零触发原则触发晶闸管T1及晶闸管T2。通过电压、电流过零检测控制,保证在电压零区附近投入电容器组,从而避免了合闸涌流的产生,而切断又在电流过零时完成,避免了暂态过电压的出现,这就从功能上符合了电容器的过零投切的要求。另外,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次数没有限制,可以实现准动态补偿(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适用于电容器的频繁投切,非常适用于频繁变化的负荷情况。最后再闭合第二接触器K2,断开第一接触器K1并撤掉晶闸管T1及晶闸管T2的触发信号,晶闸管开关就立即退出运行,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功耗和发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除电容过程为:处理器10收到切除电容命令后,控制第二接触器K2断开,电容通过并联在电容两端的放电电阻进行放电。在切除电容器后,虽然电容有残压,但是第一接触器K1断开,使得晶闸管两端不会承受高压。这样晶闸管可以选用较低电压等级的,晶闸管和第一接触器K1组成的支路由于只工作在瞬态,可以选择容量较小的器件,耐压等级低电流小的晶闸管选择性更多,成本也更低,从而降低了整个开关的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器和两个晶闸管串联于三相线路的任意两相上组成的第一开关支路,由第二接触器组成且并联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开关支路,及电连接于第一接触器及第二接触器的处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也与第一接触器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串联的对应线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均为电连接于处理器的三相式交流接触器,三相线路的第三相与第三晶闸管和第一接触器串联于第一开关支路中,第二开关支路也包括与第二接触器串联的对应线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晶闸管及第三晶闸管均为采用双向可控硅的逆导晶闸管。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投切开关还包括电连接并检测电容电压是否低于预定阈值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集成于处理器中或设于处理器外并电连接于处理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投切开关为用于风力发电系统或电力系统的电容投切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投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投电容时依次闭合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再断开第一接触器的处理器。
CN201621065891.XU 2016-09-20 2016-09-20 电容投切开关 Active CN206099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5891.XU CN206099354U (zh) 2016-09-20 2016-09-20 电容投切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5891.XU CN206099354U (zh) 2016-09-20 2016-09-20 电容投切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9354U true CN206099354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5891.XU Active CN206099354U (zh) 2016-09-20 2016-09-20 电容投切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9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080A (zh) * 2018-08-15 2018-12-07 武汉世纪精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sc投切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080A (zh) * 2018-08-15 2018-12-07 武汉世纪精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sc投切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5419B (zh) 串联电压质量调节器及快速投入和切除方法
CN104767170A (zh) 一种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5356435A (zh) 双向分断的桥式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70877A (zh)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无源型混合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方法
CN103646805B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拓扑
CN204858571U (zh) 一种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CN107453336A (zh) 一种级联全桥直流断路器
CN103681039A (zh) 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
CN107453335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099354U (zh) 电容投切开关
CN105281287A (zh)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具备双向阻断功能的直流断路器拓扑
CN204832449U (zh) 一种电子式直流断路器检测装置和系统
CN106505584A (zh) 静止var补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237147B (zh) 集成电力电容器
CN201523240U (zh) 智能电容器
CN203165821U (zh) 一种串入电容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CN208539613U (zh) 直流微网系统和充电回路电路
CN105356434A (zh) 一种新型桥式固态故障电流限制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3522204U (zh) 一种用于相间不平衡负载补偿的连续投切tsc模块
CN201178312Y (zh) 低压动态滤波补偿装置
CN203491701U (zh) 一种抗谐波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
CN202190081U (zh) 无功补偿装置
CN205178490U (zh) 一种新型桥式固态故障电流限制器
CN202854295U (zh) 高压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调节装置
CN201733087U (zh) 一种直流端口的防护电路和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