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3499U - 一种bog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bog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3499U
CN206093499U CN201620971806.XU CN201620971806U CN206093499U CN 206093499 U CN206093499 U CN 206093499U CN 201620971806 U CN201620971806 U CN 201620971806U CN 206093499 U CN206093499 U CN 206093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tank
liquid container
container
cryoge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18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Kel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Wa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Wa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 Wa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718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3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3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3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BOG回收装置,包括液体容器、制冷机及低温液体储罐,所述制冷机包括设于液体容器内并用于提供制冷量的蒸发器,所述液体容器与低温液体储罐之间分别通过一气体进入管及一液体回流管连接,所述气体进入管用于将低温液体储罐内的气体导入至液体容器内,所述液体回流管用于将液体容器内通过制冷机冷却后的液体回流至低温液体储罐内。该BOG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回收高效,且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BOG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液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OG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化天然气BOG(Boilofgas)回收措施包括天然气再冷凝、压缩管道回收、压缩为CNG等方法。这些回收措施受到液化天然气有一定的使用量,附近有天然气管道,具备CNG加注设备等要求限制。最为有效的回收措施是将BOG重新液化利用。但是,传统的天然气液化装置需要多级压缩、多台换热器,其系统复杂、占地大、价格贵。随着我国液化天然气使用日益广泛,有待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可靠的BOG液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BOG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系统复杂、占地大及价格昂贵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BOG回收装置,包括液体容器、制冷机及低温液体储罐,所述制冷机包括设于液体容器内并用于提供制冷量的蒸发器,所述液体容器与低温液体储罐之间分别通过一气体进入管及一液体回流管连接,所述气体进入管用于将低温液体储罐内的气体导入至液体容器内,所述液体回流管用于将液体容器内通过制冷机冷却后的液体回流至低温液体储罐内。
优选方案为,所述气体进入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顶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顶端之间,所述液体回流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底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之间,使液体容器与低温液体储罐通过液体回流管连接成连通器。
优选方案为,所述液体回流管上还设有一泵,用于将液体由液体容器输送至低温液体储罐。
优选方案为,所述液体容器的底端高于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所述液体回收管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底端,另一端由低温液体储罐的一侧穿设至低温液体储罐内并伸至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
优选方案为,所述液体回流管上还设有一泵,用于将液体由液体容器输送至低温液体储罐。
优选方案为,所述气体进入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顶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顶端之间,并于靠近液体容器的位置设有一阀门,所述液体回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气体进入管上的阀门远离液体容器的端部,另一伸至液体容器的底端,所述液体容器还连接有一汽化增压装置。
优选方案为,所述汽化增压装置包括散热翅片及位于该散热翅片两侧的两阀门。
优选方案为,所述汽化增压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底端。
优选方案为,所述气体进入管上还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槽车,所述液体容器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
优选方案为,所述低温液体储罐及所述液体容器均为绝热低温容器,其绝热方式为真空粉末绝热、真空绝热、高真空多层绝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BOG回收装置中低温液体储罐内的BOG由气体进入管进入到液体容器内,通过蒸发器降温液化,液化后的液体由液体回流管返回至低温液体储罐内,其结构简单、回收高效,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液体容器;20、制冷机;30、低温液体储罐;21、蒸发器;40、气体进入管;50、50a、50b、液体回流管;60、泵;41、82、阀门;80、汽化增压装置;81、散热翅片;70、液化天然气槽车;90、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BOG回收装置包括液体容器10、制冷机20及低温液体储罐30。
所述制冷机20包括设于液体容器10内并用于提供制冷量的蒸发器21。具体实施时,该蒸发器21还连接有设于液体容器10外的压缩机及冷凝器等装置,该蒸发器21与压缩机及冷凝器等装置相互连接形成一循环回路。该液体容器10与低温液体储罐30之间分别通过一气体进入管40及一液体回流管50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气体进入管40连接设于液体容器10的顶端与低温液体储罐30的顶端之间;该液体回流管50连接设于液体容器10的底端与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之间,使液体容器10与低温液体储罐30通过液体回流管50连接成连通器,即液体容器10的底端与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在同一平面上。该液体回流管50上还设有一泵60,用于将液体由液体容器10输送至低温液体储罐30。
所述低温液体储罐30内的底端为液体空间,其顶端为气体空间。该低温液体储罐30为绝热低温容器,其绝热方式为真空粉末绝热、真空绝热、高真空多层绝热。具体实施时,该低温液体储罐30还分别连接有进口管道、出口管道及传感器等,并于各管道上设有阀门。
使用时,低温液体储罐30内的BOG由气体进入管40进入到液体容器10内,通过蒸发器21降温液化,液化后的液体由液体回流管50通过连通器原理自动返回至低温液体储罐30内,或者在泵60的作用下返回至低温液体储罐30内。该BOG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回收高效,且可靠性高。
图2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液体容器10的底端高于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所述液体回收管50a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10的底端,另一端由低温液体储罐30的一侧穿设至低温液体储罐30内并伸至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当液体回流时,可使液体容器10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流至低温液体储罐30内,或者在泵60的作用下返回至低温液体储罐30内。
图3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气体进入管40于靠近液体容器10的位置设有一阀门41;所述液体回流管50b的一端连接于气体进入管40上的阀门41远离液体容器10的端部,另一伸至液体容器10的底端。该液体容器10还连接有一汽化增压装置80,该汽化增压装置80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10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10的底端。该汽化增压装置80包括散热翅片81及位于该散热翅片81两侧的两阀门82。工作时,与液体容器10上部连接气体进入管40上的阀门41打开,该低温液体储罐30产生的BOG进入液体容器10,在制冷机20的冷却下液化,等液体达到一定数量后,阀门41关闭,汽化增压装置80运行,其压力的作用下,液体进入低温液体储罐30,降低低温液体储罐30内的温度,减少BOG的产生。
图4为本实用新型BOG回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气体进入管40上还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槽车70,液体容器10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90,该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90的底端还通过管道与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连接,液体容器10的底端还通过设有泵的管道与低温液体储罐30的底端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容器、制冷机及低温液体储罐,所述制冷机包括设于液体容器内并用于提供制冷量的蒸发器,所述液体容器与低温液体储罐之间分别通过一气体进入管及一液体回流管连接,所述气体进入管用于将低温液体储罐内的气体导入至液体容器内,所述液体回流管用于将液体容器内通过制冷机冷却后的液体回流至低温液体储罐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入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顶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顶端之间,所述液体回流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底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之间,使液体容器与低温液体储罐通过液体回流管连接成连通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回流管上还设有一泵,用于将液体由液体容器输送至低温液体储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器的底端高于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所述液体回收管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底端,另一端由低温液体储罐的一侧穿设至低温液体储罐内并伸至低温液体储罐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回流管上还设有一泵,用于将液体由液体容器输送至低温液体储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入管连接设于液体容器的顶端与低温液体储罐的顶端之间,并于靠近液体容器的位置设有一阀门,所述液体回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气体进入管上的阀门远离液体容器的端部,另一伸至液体容器的底端,所述液体容器还连接有一汽化增压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增压装置包括散热翅片及位于该散热翅片两侧的两阀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增压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液体容器的底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入管上还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槽车,所述液体容器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有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BOG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液体储罐及所述液体容器均为绝热低温容器,其绝热方式为真空粉末绝热、真空绝热、高真空多层绝热。
CN201620971806.X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bog回收装置 Active CN206093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1806.XU CN20609349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bog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1806.XU CN20609349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bog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3499U true CN206093499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4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1806.XU Active CN20609349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bog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3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617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中科赛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og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617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中科赛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og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1309B (zh) 一种动力热管装置
CN104061431B (zh) 模块化低温液体贮罐bog气体再液化系统
CN206420180U (zh) 一种自复叠制冷装置
CN106195617A (zh) 一种bog回收装置
CN201680657U (zh) 基于液化天然气站和冷库的热管式冷能利用装置
CN206093499U (zh) 一种bog回收装置
CN103185419A (zh) 冰浆冷水热泵机组
CN205227999U (zh) 一种带冷能回收功能的再液化系统
CN102423997A (zh) 利用液化天然气汽化潜热实现过冷的汽车的空调系统
CN208139636U (zh) 一种利用lng气化释放冷能制取固体冰的装置
CN106369884A (zh) 蒸发器、冷风机、制冷或热泵装置及系统
CN102080900B (zh) 地埋蒸发式地源热泵系统
CN206430398U (zh) 一种热虹吸油冷却系统
CN205102505U (zh) 天然气液化储存调峰装置
CN202947376U (zh) 氟利昂低温机组用高效热交换器
CN209672516U (zh) 一种加肋片地埋换热管式空调制冷系统
CN102901294A (zh) 采用空气循环制冷的冷冻蒸汽式冰浆制取系统
CN209352547U (zh)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CN208566183U (zh) 一种用于lng低温槽车的新型bog处理系统
CN207262775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节能化霜系统
CN203274351U (zh) 冰浆冷水热泵机组
CN208887133U (zh) 太阳能热管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6642800A (zh) Lng气化冷能冷库系统及其冷能回收方法
CN112344652A (zh) 一种并联产发电的氮气液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598939U (zh) 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101400 Building 1, No. 18,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ongke Kel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704, 17th floor, building 3, yard 1,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ZHONGKE SAIDE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