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净水产品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净水行业也随之在高速地发展。自来水通常通过过滤系统过滤后得到纯净的净化水。
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水路板、滤芯、控制装置及相应的管路。滤芯座是安装滤芯,提供水路流通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滤芯座结构相对复杂,制备成本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滤芯座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滤芯座,该滤芯座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滤芯座,设置有外底座和内座,所述外底座设置有底部和环体,所述底部与所述环体固定连接构成容置所述内座的空间,所述内座插入并通过所述底部和所述环体固定。
优选的,上述环体设置有多个装配凹柱,多个装配凹柱均匀分布于所述环体内壁面;
所述内座设置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所述装配凹柱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所述装配凸柱对应装配于所述装配凹柱。
优选的,上述的滤芯座,还设置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环体的内壁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装配。
优选的,上述底部、所述环体、所述装配凹柱和所述凸起部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上述主体部、所述装配凸柱和所述凹部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上述底部还设置有承载环,所述环体固定于所述承载环,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与所述承载环抵接。
优选的,上述主体部设置有上装配孔,所述承载环设置有与所述上装配孔相匹配的下装配孔,所述上装配孔、所述下装配孔通过锁定装置锁定。
优选的,上述上装配孔设置于所述装配凸柱位置。
优选的,上述上装配孔、所述下装配孔分别设置为螺纹孔,所述上装配孔、下装配孔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上述主体部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
优选的,上述承载环的内壁面也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座,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集成于水路板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集成于水路板的滤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2中,包括:
滤芯座1、
外底座11、
底部111、
承载环1111、下装配孔1112、
环体113、装配凹柱1131、
凸起部1121、
内座12、
主体部121、
上装配孔1211、凹部1212、
装配凸柱122、
螺纹旋位1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滤芯座11,如图1、图2所示,设置有外底座11和内座12,外底座11设置有底部111和环体113,底部111与环体113固定连接构成容置内座12的空间,内座12插入并通过底部111和环体113固定。
环体113设置有多个装配凹柱1131,多个装配凹柱1131均匀分布于环体113内壁面。内座12设置有主体部121,主体部121设置有与装配凹柱1131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122,装配凸柱122对应装配于装配凹柱1131。
为了进一步提高匹配固定效果,该滤芯座1,还设置有凸起部1121以及与凸起部1121匹配的凹部1212,凸起部1121设置于环体113的内壁面,凹部1212设置于主体部121的外壁面,凸起部1121与凹部1212对应装配。
底部111还设置有承载环1111,环体113固定于承载环1111,主体部121插入外底座11并与承载环1111抵接。主体部121设置有上装配孔1211,承载环1111设置有与上装配孔1211相匹配的下装配孔1112,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锁定装置锁定。上装配孔设置于装配凸柱位置。锁定装置进一步提高外底座11和内座12之间的装配牢固性,确保使用安全。
具体的,上装配孔1211、所述下装配孔1112分别设置为螺纹孔,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螺钉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螺钉固定,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固定方式。
体部121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13,承载环11111111的内壁面也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13。螺纹旋位1313的设置,便于滤芯安装于该滤芯座11时能够旋转装配并最终通过滤芯外部的螺纹与螺纹旋位1313固定。
本实施例的滤芯座11,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特点。
实施例2。
一种滤芯座,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底部、环体、装配凹柱和凸起部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主体部、装配凸柱和凹部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结构设置,具有结构牢固,制备方便,装配简单的特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