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8376U -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8376U
CN206078376U CN201620828749.XU CN201620828749U CN206078376U CN 206078376 U CN206078376 U CN 206078376U CN 201620828749 U CN201620828749 U CN 201620828749U CN 206078376 U CN206078376 U CN 206078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irrigation
joint
connecting portion
water
flow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87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思帅
周吉红
周继华
刘朝辉
张亚辉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PREADING STATION
Beijing Shuirun Jia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PREADING STATION, Beijing Shuirun Jia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PREADING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6208287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8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8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83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喷灌的技术领域,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控制各个小区出水量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微喷灌溉系统,包括:水泵、水管、过滤器、喷灌带和流量控制开关,所述喷灌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灌带分布在所述水管的两侧并与所述水管连通,每个所述喷灌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所述水泵、过滤器、水管和喷灌带依次连接,将水从所述水泵中经过所述过滤器送入带有所述流量控制开关的喷灌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喷灌溉系统,能够确保每个小区均匀喷灌,也能够避免由于喷灌量不均等而造成的每年换季时的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喷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多个小区喷灌带的微喷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微喷又称雾滴喷灌,近几年来,国内外在总结喷灌与滴灌的基础上,新近研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灌溉技术;微喷技术比喷灌更为省水,由于雾滴细小,其适应性比喷灌更大,农作物从苗期到成长收获期全过程都适用;它利用低压水泵和管道系统输水,在低压水的作用下,通过特别设计的微型雾化喷头,把水喷射到空中,并散成细小雾滴,洒在作物枝叶上或树冠下地面的一种灌水方式,简称为微喷;微喷既可增加土壤水分,又可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微灌系统适用于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施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的土壤,经常维持较低的水应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微灌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器的工作压力一般为50一150kpa;灌水均匀度高,可达80一90以上;增产、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灌水器出口很小,易堵塞,对过滤系统的要求高。现有的微灌系统包括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和喷灌带等,喷灌带上设置有用于水源喷出的小孔,将水源输送至喷灌带时,输配管内的水源受高水压和重力的作用从小孔中喷出,并呈抛物线喷洒至作物。
然而,随着小区绿化建设的不断提升,微喷灌溉渐渐融入小区绿化建设中,但由于小区楼群分散的原因,经常出现部分小区喷灌水源不充足的 现象,造成花草树木的枯萎;无法控制每个小区均匀出水,每个小区与每个小区之间会发生出水量不完全相同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喷灌溉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控制各个小区出水量相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喷灌溉系统,包括水泵、水管、过滤器、喷灌带和流量控制开关,所述喷灌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灌带分布在所述水管的两侧并与所述水管连通,每个所述喷灌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
所述水泵、过滤器、水管和喷灌带依次连接,将水从所述水泵中经过所述过滤器送入带有所述流量控制开关的喷灌带。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包括主水管和多个分水管;
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
所述主水管与所述分水管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水管间设置有四通接头;
每个所述四通接头还同时对称连接两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及所述喷灌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均通过一个快速拆卸接头连接一个所述喷灌带;
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四通接头之间也设置有所述快速拆卸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的尾部还设置有进排气阀,所述进排气阀的尾部设置有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快速拆卸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水管或所述分水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四连 接部与所述分水管套装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柱形筒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柱形筒结构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的拉耳结构;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的外径匹配,所述拉耳结构包括与所述柱形筒结构活动连接的圆盘和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的拉杆;
使用时,将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柱形筒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装,并扳动所述拉耳结构的所述拉杆,以使所述拉耳结构的所述圆盘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区域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空心圆筒结构,空心圆筒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侧上设有凸起圈,所述凸起圈的圆心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多棱面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拉耳结构至少包括有两个,且多个所述拉耳结构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开关为流量调节阀或压力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喷灌溉系统,微喷灌溉系统包括水泵、水管、过滤器、喷灌带和流量控制开关,喷灌带设置有多个,多个喷灌带分布在水管的两侧,每个喷灌带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水泵利用高压将水输送至水管中;水管内的水在水泵高压冲击力的作用下,快速经过过滤器流入带有流量控制开关的喷灌带;过滤器可以将没有完全溶于水的固体残渣 过滤,避免固体残渣堵塞接头或喷灌带的喷水孔;
喷灌前,将每个流量控制开关设定成统一的流量值,这样能够使每个喷灌带喷出的水量是均等的,一个喷灌带对应一个小区,这样就能确保每个小区的喷灌水量均等,能够确保每个小区均匀喷灌,也能够避免由于喷灌量不均等而造成的每年换季时的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喷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喷灌溉系统的快速拆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喷灌溉系统的快速拆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水源;2-抽水泵;3-主水管;4-快速拆卸接头;
5-四通接头;6-流量控制开关;7-过滤器;8-喷灌带;
9-分水管;10-进排气阀;11-堵头;
41-第一接头;42-第二接头;411-第一连接部;412-第二连接部;
421-第三连接部;422-第四连接部;4211-柱形筒结构;
4212-拉耳结构;42121-圆盘;42122-拉杆;4221-凸起圈;
413-安装部;4131-安装块;4132-安装工具孔;4212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a、2b详细描述可以对各个小区均等喷灌的微喷灌溉系统。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和2a、2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喷灌溉系统,包括水源1、水泵、主水管3、分水管9、过滤器7、喷灌带8和流量调节阀,水泵设 置在水源1内,水泵的一端高压抽入水,即抽气嘴的一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主水管3,即排气嘴的一端;主水管3的一端连接水泵,主水管3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7,过滤器7连接分水管9,使用时,分水管9水平设置在地面上,分水管9两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流量调节阀,每个流量调节阀均连接有一个喷灌带8。
需要说明的是,水源1内储存有充足的水,水可以是地下水源,也可以是流动水源。
具体的,水泵为抽水泵2,抽水泵2具有微型真空泵的特点,也具有微型自吸水泵的优越性,它可以长期空转、干转等场合,不像一般的水泵空转,或者干转就会损坏泵;而且体积小巧、噪音低、免维护,可以连续24小时运转等优点,所以微型真空水泵在医疗、卫生、科研、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的,主水管3为弯折的管道,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高压输入的水源经过主水管3的竖直部流入主水管3的水平部,能够确保水流水平流入喷灌带8。
需要说明的是,主水管3采用涂塑软带;
涂塑软带采用由高强度涤纶丝织成带坯,内外层涂塑采用优质合成纤维,具有耐酸、耐碱、耐寒、耐霉烂、搬运轻便的、可折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具体的,过滤器7为网式过滤器7。
优选的,网式过滤器7采用100目-130目的网式过滤器7,能够保证微喷带可靠运行不堵塞;
网式过滤器7能够将浸泡有肥料或农药的水过滤掉未融化的固体颗粒,或者清除重于水的固体颗粒,避免施肥或杀虫不均,避免产生灌木生长不均的现象,也能够方便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选用网式过滤器7,是因为在自清洗过滤器7过 滤过程中,细滤网的内层杂质逐渐堆积,网式过滤器7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网式过滤器7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将开始自动清洗过程:排污阀打开,主管组件的水力马达室和水力缸释放压力并将水排出;水力马达室及吸污管内的压力大幅下降,由于网式过滤器7负压作用,通过吸嘴吸取细滤网内壁的污物,由水网式过滤器7力马达流入水力马达室,由排污阀排出,形成一个吸污过程。当网式过滤器7水流经水力马达时,带动吸污管进行旋转,由水力缸活塞带动吸污管作轴向运动,吸污器组件通过轴向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结合将整个滤网内表面完全清洗干净。整个清洗过程将持续数十秒。排污阀在清洗结束时关闭,增加的水压会使水力缸活塞回到其初始位置,网式过滤器7开始准备下一个冲洗周期。在清洗过程中,过滤机正常的过滤工作不间断,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具体的,过滤器7尾端串联连接多个分水管9,在每两个分水管9的连接处均设置有两个与分水管9垂直设置的喷灌带8,两个喷灌带8同轴设置,能够确保在节点分流过来的水流流速相同;
优选的,喷灌带8按照铺设间距均匀分布在水管的两侧,每个喷灌带8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6;
需要说明的是,喷灌带8上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孔大多采用多孔分组的设置方式,按照一定距离和一定规律布设,如:斜五孔、斜三通、横三孔,左右孔等,出水孔一般采用机械钻孔、启动打孔和激光打孔,孔径为0.1mm—1.2mm,可以根据不同的喷灌要求设定不同的孔径,孔型呈圆形或其它形状,如: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多边形等;目前喷灌带8的主要型号是:N30、N45、N50、N65四种规格型号。
优选的,喷灌带8的出水孔采用的斜五孔的设置方式。
具体的,水泵将水源1内的水输送至水管中,水管内的水经过过滤器7流入带有流量控制开关6的喷灌带8;
水流经主水管3沿与喷灌带8设置方向相平行的方向流入喷灌带8,且 在抽水泵2的作用下高速进入喷灌带8,水流会沿斜五孔冲出,并在自身重力和初始速度的作用下,呈抛物线下落,进行灌木的浇灌;
水流下落时,还能形成细雨般的喷洒效果,使灌木被均匀喷洒。
需要说明的是,喷灌带8的出水孔为斜孔时,水流的喷洒射程最远,喷灌覆盖区域越大;在主水管3上设置过滤器7,能够确保向外喷洒的水源不掺杂固体颗粒;
优选的,主水管3与分水管9间设置有四通接头5;
每两个分水管9间设置有四通接头5;
每个四通接头5还同时对称连接两个流量控制开关6。
具体的,流量控制开关6为流量调节阀或压力调节阀,其中,流量调节阀又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流量平衡阀,静态平衡阀,它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管网中应用流量调节阀可直接根据设计来设定流量,阀门可在水作用下,自动消除管线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无论系统压力怎样变化均保持设定流量不变,该阀这些功能使管网流量调节一次完成,把调网工作变为简单的流量分配,有效的解决管网的水力失调;其中,压力调节阀亦称自力式平衡阀、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器、动态平衡阀、流量平衡阀,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管网中应用流量调节阀可直接根据设计来设定流量,阀门可在水作用下,自动消除管线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无论系统压力怎样变化均保持设定流量不变,该阀这些功能使管网流量调节一次完成,把调网工作变为简单的流量分配,有效的解决管网的水力失调。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可以选用上述不同的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每个流量控制开关6均连接一个快速拆卸接头4,每个快速拆卸接头4均连接一个喷灌带8,即每个喷灌带8都是可以快速拆卸的结构。
快速拆卸接头4不仅具有不用专门工具即可快速装卸的特点,而且当上述快速拆卸接头4中设有密封装置时,还具有防止液体外漏及空气进入 等特点。
具体的,快速拆卸接头4包括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第一接头41的第一连接部411与主水管或分水管连接固定,第一接头41的第二连接部412与第二接头42的第三连接部421卡接固定,第二接头42的第四连接部422与分水管套装固定。
具体的,第一接头41的第二连接部412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
第二接头42的第三连接部421包括柱形筒结构4211,以及位于柱形筒结构4211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柱形筒结构4211的外侧的拉耳结构4212;柱形筒结构4211的内径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的外径匹配,拉耳结构4212包括与柱形筒结构4211活动连接的圆盘42121和与圆盘42121固定连接的拉杆42122;
使用时,将第二接头42的柱形筒结构4211与第一接头41的第二连接部412套装,并扳动拉耳结构4212的拉杆42122,以使拉耳结构4212的圆盘42121能够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中间区域过盈配合。
具体的,第一接头41的第一连接部411为空心圆筒结构,空心圆筒结构的第一连接部411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
第二接头42的第四连接部422的横截面为圆环,第四连接部422的外侧上设有凸起圈4221,凸起圈4221的圆心位于第四连接部422的轴线上。
具体的,第一接头41的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12之间连接有安装部413,安装部413为多棱面体结构,安装部413上设置有安装块4131和安装工具孔4132,。
具体的,拉耳结构4212至少包括有两个,且多个拉耳结构4212在柱形筒结构4211的外侧均匀分布,拉耳结构4212上设置有拉环42123。
为了使快速拆卸接头44具有快速安装、拆卸的功能,即为了使第一接 头41能够与第二接头42快速卡接固定,如图2a所示,第一接头41的第二连接部412可以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可以为弧形过渡(如图2a中虚线箭头所示区域)。如图2b所示,第二接头42的第三连接部421可以包括柱形筒结构4211,以及位于柱形筒结构4211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该柱形筒结构4211的外侧的拉耳结构4212。
具体的,结合图2a和图2b所示,柱形筒结构4211的内径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的外径匹配,即柱形筒结构4211的内径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的外径相同,从而有利于柱形筒结构4211与第二连接部412套装时的紧密性;拉耳结构4212可以包括与柱形筒结构4211活动连接的圆盘42121和与圆盘42121固定连接的拉杆42122,此时,“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第二连接部412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弧形过渡,有利于与圆盘42121实现过盈配合。
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图2a和图2b所示,当需要将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卡接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二接头42的柱形筒结构4211与第一接头41的第二连接部412套装,再向靠近第二接头42的第四连接部422的方向扳动拉耳结构4212的拉杆42122,以使拉耳结构4212的圆盘42121能够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中间区域过盈配合,从而通过圆盘42121与第二连接部412的中间区域的过盈配合,实现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的卡接固定;当需要将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拆卸时,反之操作即可。
优选的,过滤器7与四通接头5之间也设置有快速拆卸接头4,能够使过滤器7快速拆卸并及时进行过滤器7的清理。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水管的尾部还设置有进排气阀10,进排气阀10的尾部设置有堵头11;
水管内部经由抽水泵2的高压作用后,水管内可能会带有部分空气, 为了不使喷灌带8产生内壁贴合或吸附在一起的现象,在水管尾部增加了进排气阀10和堵头11,用来排出水管内的废气;
需要说明的是,四通接头5还可以为四通阀门,或者四通接头5也可以是三通接头或多通的接头,根据不同小区的喷灌需求,各小区间的距离的不同以及各小区的各喷灌区域的间距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接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快速拆卸接头4外包裹有密封条,能够增加快速拆卸接头4的密封效果,防漏气、漏水。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施例的微喷灌溉系统,微喷灌溉系统包括水源1、水泵、水管、过滤器7、喷灌带8和流量控制开关6,喷灌带8设置有多个,多个喷灌带8分布在水管的两侧,每个喷灌带8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6;水泵利用高压将水源1内的水输送至水管中;水管内的水在水泵高压冲击力的作用下,快速经过过滤器7流入带有流量控制开关6的喷灌带8;过滤器7可以将没有完全溶于水的固体残渣过滤,避免固体残渣堵塞接头或喷灌带8的喷水孔;
喷灌前,将每个流量控制开关6设定成统一的流量值,这样能够使每个喷灌带8喷出的水量是均等的,一个喷灌带8对应一个小区,这样就能确保每个小区的喷灌水量均等,能够确保每个小区均匀喷灌,也能够避免由于喷灌量不均等而造成的每年换季时的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
更进一步的,在喷灌带8与流量控制开关6之间设置快速拆卸接头4,能够使喷灌带8快速拆卸,同时喷灌带8采用涂塑软带,涂塑软带采用由高强度涤纶丝织成带坯,内外层涂塑采用优质合成纤维,具有耐酸、耐碱、耐寒、耐霉烂、搬运轻便的、可折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过滤器7与四通接头5之间设置快速拆卸接头4,能够方便过滤器7的拆卸,且方便过滤器7进行清理;在主水管3与分水管9以及各分水管9间设置快速拆卸接头4,方便分水管9的拆卸即清洁。
总的来说,采用本实施例的微喷灌溉系统,优点如下:
1、可回收重复利用,新型微喷试验小区系统中包含的快速拆卸接头4可随时拆卸回收。
2、可有效控制每个区的流量,使新型微喷试验小区的试验结果准确。
3、安全系数高,使用年限长,操作时安全性能高,本系统所采用各项细部均能方便的拆卸,循环使用。
4、过滤防堵塞,可以有效的过滤未完全融化于水的固体颗粒肥料,保证喷灌系统运行及施肥均匀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水管、过滤器、喷灌带和流量控制开关,所述喷灌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灌带分布在所述水管的两侧并与所述水管连通,每个所述喷灌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
所述水泵、过滤器、水管和喷灌带依次连接,将水从所述水泵中经过所述过滤器送入带有所述流量控制开关的喷灌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包括主水管和多个分水管;
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
所述主水管与所述分水管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水管间设置有四通接头;
每个所述四通接头还同时对称连接两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及所述喷灌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均通过一个快速拆卸接头连接一个所述喷灌带;
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四通接头之间也设置有所述快速拆卸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尾部还设置有进排气阀,所述进排气阀的尾部设置有堵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拆卸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水管或所述分水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分水管套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柱形筒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柱形筒结构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的拉耳结构;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的外径匹配,所述拉耳结构包括与所述柱形筒结构活动连接的圆盘和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的拉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空心圆筒结构,空心圆筒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侧上设有凸起圈,所述凸起圈的圆心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多棱面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耳结构至少包括有两个,且多个所述拉耳结构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喷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开关为流量调节阀或压力调节阀。
CN201620828749.XU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78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8749.XU CN2060783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8749.XU CN2060783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8376U true CN206078376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6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874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783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83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426A (zh) * 2017-11-08 2018-02-02 海南大学 一种盆栽托盘、盆栽灌溉系统及盆栽灌溉方法
TWI672993B (zh) * 2017-06-13 2019-10-01 許水權 省水防阻塞之浮動式自動灌溉系統
CN113854109A (zh) * 2021-10-08 2021-12-31 巫溪县华瑞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园用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993B (zh) * 2017-06-13 2019-10-01 許水權 省水防阻塞之浮動式自動灌溉系統
CN107646426A (zh) * 2017-11-08 2018-02-02 海南大学 一种盆栽托盘、盆栽灌溉系统及盆栽灌溉方法
CN113854109A (zh) * 2021-10-08 2021-12-31 巫溪县华瑞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园用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11439U (zh) 一种新型立体滴灌系统
CN208542445U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农田灌溉用喷头
CN206078376U (zh) 一种微喷灌溉系统
CN208480279U (zh) 一种农业灌溉设备
CN206150049U (zh) 灌溉组件及灌溉设备
CN206284023U (zh) 一种植物根部灌溉管及地下灌溉系统
CN108513891A (zh) 一种节能减排式园林浇水设备
CN107593073A (zh) 一种新型园林绿化滴灌灌溉系统
CN207652973U (zh) 一种新型园林绿化滴灌灌溉系统
CN207428045U (zh) 一种园林自动灌溉装置
CN207592098U (zh) 一种可控制流量水利管道
CN211631180U (zh) 一种节水灌溉系统
CN205922283U (zh) 一种带有过滤装置的针插式水利灌溉装置
CN208211081U (zh) 一种西瓜栽培的节水灌溉装置
CN101096021B (zh) 提高变量喷头组合喷灌系统流量稳定性的喷头安装方法
CN207854694U (zh) 一种能够对农田充分灌溉的装置
CN205124584U (zh) 一种园林节水灌溉装置
CN105981616A (zh) 一种大棚节水喷灌系统
CN108684395A (zh) 一种智能微气泡输送装置
CN110679439B (zh) 节约型绿化工程的浇灌系统
CN209002680U (zh) 果园自动打药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
CN207767128U (zh) 多功能禾苗滴灌喷雾机
CN207022781U (zh) 一种桃树用海水灌溉装置
CN206963534U (zh) 一种多功能灌溉系统
CN206323909U (zh)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滴灌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Xiaoguan Huixinlijia No. 10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SHUIRUN JIA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preading Station

Address before: Room 402, Unit 2, 99 Yuexiu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preading St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UIRUN JIA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