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4738U -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4738U
CN206074738U CN201621103123.9U CN201621103123U CN206074738U CN 206074738 U CN206074738 U CN 206074738U CN 201621103123 U CN201621103123 U CN 201621103123U CN 206074738 U CN206074738 U CN 206074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fier
warning lamp
resistance
outfan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31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ong Electric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Weihong Electric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ong Electric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Weihong Electric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6211031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4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4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4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第一接触元件、第二接触元件、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报警器,所述第一接触元件与第五放大器连接,第二接触元件与第一放大器连接,第一警示灯与第二放大器连接,第二警示灯与第三放大器连接,报警器与第四放大器连接,第五放大器和第一放大器通过与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和第四放大器连接控制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和报警器工作。本试用新型可防范静电带来的危害,给操作人员消除静电安全隐患,防止元件或产品受静电放电的破坏。

Description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防护,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防静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元件或产品不受到静电放电的破坏,同时确保人员操作安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防静电装置或者防静电手环,都是直接通过一个电阻和导线连接到地线上,将静电导走。然而,就现有技术,如果线路异常,防静电装置和人体或地线接触断开是不能被立即发现的,这样就会导致静电防护失效,从而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给元件或产品带来静电放电的破坏。尤其在静电要求非常严格的场合,比如半导体晶片生产线、电子电路PCBA生产流水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可防范静电带来的危害。
为实现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第一接触元件、第二接触元件、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报警器,所述第一接触元件与第五放大器连接,第二接触元件与第一放大器连接,第一警示灯与第二放大器连接,第二警示灯与第三放大器连接,报警器与第四放大器连接,第五放大器和第一放大器分别通过与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和第四放大器连接控制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和报警器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五放大器和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反向输入端、第三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和第四放大器反向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五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和第十八电阻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五电阻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十九电阻与第一接触元件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一二极管与直流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和第七电阻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一接触元件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直流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警示灯并且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三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二十电阻与第二警示灯连接并且还与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报警器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十一电阻第二警示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元件与人体连接,第二接触元件与地线连接。
优选地,通过该装置人体到地的电阻在1-3兆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级运算放大电路控制警示灯与报警器工作,及时的反应连接与接地状况,可防范静电带来的危害。给操作人员消除静电安全隐患,防止元件或产品受静电放电的破坏。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20、第一接触元件GNDA、第二接触元件GNDB、第一放大器U1A、第二放大器U1B、第三放大器U1C、第四放大器U1D、第五放大器U2A、第一警示灯LEDG、第二警示灯LEDR、报警器Speaker,第一接触元件GNDA与第五放大器U2A连接,第二接触元件GNDB与第一放大器U1A连接,第一警示灯LEDG与第二放大器U1B连接,第二警示灯LEDR与第三放大器U1C连接,报警器Speaker与第四放大器U1D连接,第五放大器U2A和第一放大器U1A分别通过与第二放大器U1B、第三放大器U1C和第四放大器U1D连接控制第一警示灯LEDG、第二警示灯LEDR和报警器Speaker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20大小为5V。
第五放大器U2A和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U1B反向输入端、第三放大器U1C反向输入端和第四放大器U1D反向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五放大器U2A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第一接触元件GNDA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直流电源20连接。
第一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七电阻R7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一接触元件GNDA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直流电源20连接。
第二放大器U1B的同向输入端与直流电源20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警示灯LEDG并且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第三放大器U1C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第三放大器U1C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第二警示灯LEDR连接并且还与第四放大器U1D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第四放大器U1D的同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报警器Speaker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警示灯LEDR连接。
第一接触元件GNDA与人体连接,利用人体的对地电容效应来探测人体与静电防护线路接触是否良好,第二接触元件GNDB与地线连接,利用大地的0电位特性和电容效应来探测地线与静电防护线路接触是否良好。
通过该装置人体到地的电阻为2兆欧。在本实施例中,各种电阻和元件选择构成的电阻网络,使得人体到地的电阻在2兆欧,既能及时保护产品不受静电荷积累破坏,也能使流经人体的电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五放大器U2A构成震荡下拉电路及跟随上拉电路,同时,将第一放大器U1A也构成震荡下拉电路及跟随上拉电路,控制第二放大器U1B输出电平驱动第一警示灯LED G,同时控制第三放大器U1C和第四放大器U1D驱动第二警示灯LEDR,报警器Speaker。当人与地线接触正常时,第一警示灯LED G亮,指示接触良好,当人与地线接触不正常时,第一警示灯LED G灭,第二警示灯LEDR闪亮,报警器Speaker报警,提示地线或人体接触不良。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8)

1.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20)、第一接触元件(GNDA)、第二接触元件(GNDB)、第一放大器(U1A)、第二放大器(U1B)、第三放大器(U1C)、第四放大器(U1D)、第五放大器(U2A)、第一警示灯(LEDG)、第二警示灯(LEDR)、报警器(Speaker),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GNDA)与第五放大器(U2A)连接,第二接触元件(GNDB)与第一放大器(U1A)连接,第一警示灯(LEDG)与第二放大器(U1B)连接,第二警示灯(LEDR)与第三放大器(U1C)连接,报警器(Speaker)与第四放大器(U1D)连接,第五放大器(U2A)和第一放大器(U1A)分别通过与第二放大器(U1B)、第三放大器(U1C)和第四放大器(U1D)连接控制第一警示灯(LEDG)、第二警示灯(LEDR)和报警器(Speaker)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放大器(U2A)和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U1B)反向输入端、第三放大器(U1C)反向输入端和第四放大器(U1D)反向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五放大器(U2A)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第一接触元件(GNDA)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直流电源(20)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其输出端连接,其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七电阻(R7)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一接触元件(GNDA)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直流电源(20)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器(U1B)的同向输入端与直流电源(20)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警示灯(LEDG)并且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第三放大器(U1C)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放大器(U1C)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第二警示灯(LEDR)连接并且还与第四放大器(U1D)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放大器(U1D)的同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报警器(Speaker)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警示灯(LEDR)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GNDA)与人体连接,第二接触元件(GNDB)与地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该装置人体到地的电阻在1-3兆欧。
CN201621103123.9U 2016-09-30 2016-09-30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Active CN206074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3123.9U CN20607473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3123.9U CN20607473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4738U true CN206074738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3123.9U Active CN20607473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4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1974B (zh) * 2017-08-17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面板檢測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1974B (zh) * 2017-08-17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面板檢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6214B2 (en) Burglar alarm
US9768694B2 (en) Intrinsically safe voltage limiting shunt regulator circuit
US3281816A (en) Polarity protected booster cable
US5153806A (en) Transient surge suppressor and alarm signal circuit
CN109103842A (zh) 过流保护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6074738U (zh) 用于静电防护的报警装置
CN205427091U (zh) 电表及火线检测电路
US20140302717A1 (en) Smart alarm plug, socket, wall-mounted socket or connector
US70987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orary muting of smoke alarms
CN103884951B (zh) 静电防护装置监控电路及静电防护装置监控系统
US5969626A (en) ESD ground monitor for electrostatic safe work tables
US6388852B1 (en) Flicker protection circuit
EP0537941A1 (en) Alarm system
US4127854A (en) Back-up and alarm circuit system
CN107453343B (zh) 一种抗静电保护电路及金融设备
US20160028226A1 (en) Modular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status indicator
US20050275412A1 (en) Cable power indicator
US9435834B2 (en) Voltage monitoring circuit
US6982641B1 (en) Simplified circuit for intrusion detectors
CN207560389U (zh) 具有高密闭性的日行灯驱动控制系统
JPH01190130A (ja) ブースタ電源回路
JPS61264916A (ja) サ−ジ吸収回路
CN203871040U (zh) 一种发光冷光导线和电子设备
TW200845514A (en) Power supply safty socket
US2395833A (en) Electrolysis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