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4487U - 全视域冷热台 - Google Patents

全视域冷热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4487U
CN206074487U CN201620438901.3U CN201620438901U CN206074487U CN 206074487 U CN206074487 U CN 206074487U CN 201620438901 U CN201620438901 U CN 201620438901U CN 206074487 U CN206074487 U CN 206074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rucible
hot
shell
main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389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博
李宗星
刘成林
马寅生
左银辉
曹军
杨元元
袁嘉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204389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4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4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44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视域冷热台,包括:冷热台外壳、偏转台、活动卡口、主固定件、坩埚以及坩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偏转台设置在外壳的底板上,用于支撑夹持有坩埚的坩埚夹持器;活动卡口设置在外壳的一个侧面上,能够被推进和抽出;和主固定件与活动卡口相连接以使得主固定件能够从外壳内推进和抽出,并且主固定件的一部分能够被推动至在坩埚的下侧以对坩埚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该全视域冷热台在低倍镜下观测包裹体样品具有更好的观测效果,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全视域冷热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视域冷热台。
背景技术
包裹体测温是地质工作中必备的环节,包裹体测温一般是通过冷热台进行,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讲是将包裹体片放置在一个可控制升降温的银台上(如Linkam常规应用冷热台),随着银台升降温,包裹体片上的温度相应改变。为了能通过显微镜观测到包裹体随着温度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状态(如:均一温度气泡消失、冰点温度时固态转液态),在视域中心开有小孔。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不便,在高倍镜下(40倍以及更高)可正常观测包裹体,在低倍镜(2.5倍到10倍)下仅能看见由传统加热台上的小孔透过的光所照亮的小部分薄片区域,而观测包裹体宿主矿物时必须通过低倍镜来确定该宿主矿物及其产出状态。因此,使用传统的冷热台不能在低倍镜下有效地观查包裹体。
目前传统冷热台包括冷热台主固定件(银台、氮气进气铜管、出气铜管、电线)、底板、坩埚、坩埚夹持器,使用者在高倍镜下移动视域寻找包裹体时往往费时费力,实验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视域冷热台,包括:
冷热台外壳、偏转台、活动卡口、主固定件、坩埚以及坩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偏转台设置在外壳的底板上,用于支撑夹持有坩埚的坩埚夹持器;
活动卡口设置在外壳的一个侧面上,能够被推进和抽出;和
主固定件与活动卡口相连接以使得主固定件能够从外壳内推进和抽出,并且主固定件的一部分能够被推动至在坩埚的下侧以对坩埚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主固定件包括:
银台,银台能够被推动至坩埚的下侧以对坩埚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
冷却管,冷却管的设置在银台的底面,并且冷却管的进气端与外部冷却气体源相连接、出气端与外部储气池相连接;和
导线,导线的一端与银台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导线用于加热银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密封块,密封块包裹进气端、出气端和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
两个导套,两个导套分别设置在主固定件的两侧且平行于主固定件的移动方向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底板上;和
两个导柱,两个导柱的一端分别与活动卡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导套内,两个导柱均能够在相应的导套内自由移动以支撑主固定件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两个定位销,以及两个导柱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能够与两个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坩埚具有长方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
偏心轮箱体,偏心轮箱体具有活动的顶板,设置在坩埚夹持器的下侧;
偏心轮,偏心轮设置在偏心轮箱体内,且偏心轮与坩埚夹持器之间设置有活动的顶板;和
手拧螺杆,手拧螺杆的一端与偏心轮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外壳的外侧以便于操作者操作。活动顶板也就是偏心轮箱体的顶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第一手拧螺钉和第二手拧螺钉,其中,第一手拧螺钉和第二手拧螺钉的一端分别与偏转台相连接、第一手拧螺钉的另一端穿过与外壳的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伸出到外壳的外侧并且第二手拧螺钉的另一端穿过外壳的与另一个侧面相邻的侧面伸出到外壳的外侧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且第一手拧螺钉和第二手拧螺钉平行于外壳的底板所在的平面彼此垂直地设置。通过第一手拧螺钉和第二手拧螺钉的拧动,可以使偏转台在平行于底板的水平面上前后、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视域冷热台采用可移动的银台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更快速有效的进行包裹体观察,高低倍镜全视域观察无阻碍。
(2)减少裁剪样品的麻烦,提高样品的利用率。
(3)对加温系统进行包裹,保证温度在传输的过程中不散失过多,从而更快速有效地对样品加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清楚呈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对图2中所示的全视域冷热台的内部结构的部分进行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的立体图;和
图5A为现有坩埚的示意图,图5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坩埚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视域冷热台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包括冷热台外壳1、偏转台2、活动卡口3、主固定件、坩埚5以及坩埚夹持器6。
具体地,偏转台2设置在冷热台外壳1的底板上,用于支撑夹持有坩埚5的坩埚夹持器6。活动卡口3设置在外壳1的一个侧面上,能够被推进和抽出,即,将冷热台外壳1的所述一个侧面设置为活动侧面。主固定件与活动卡口3相连接以使得主固定件可以从冷热台外壳1内推进和抽出,并且主固定件的一部分能够被推动至坩埚5的下侧以对坩埚5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视域冷热台进行包裹体样品测温时,若使用高倍镜(40倍及以上倍数)观察包裹体样品,则可以将主固定件保持在坩埚5下侧,也可以将主固定件从坩埚5下侧移开,两种方式均不会影响观察效果;若使用低倍镜(2.5倍-10倍)观察包裹体样品时,为了得到清晰的观察效果,将主固定件从坩埚5下侧移动开,即,主固定件脱离视域,光源发出的光可以直接透过包裹体样品进入物镜;需要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加热时,将主固定件推进,使得主固定件的用于加热的部分移动至坩埚5下侧。由上述说明可以知道,低倍镜下观测包裹体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视域冷热台具有更好的观测效果,并且操作简单。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在低倍镜下观察包裹体样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视域冷热台选择移动主固定件而非坩埚5是因为观测者锁定观测一个重要区域后,移动坩埚5会导致观测的位置难以被再次找到,而移动主固定件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参考图1和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主固定件包括银台41、冷 却管42、进气端43、出气端44和导线45。
银台41可以被推动至坩埚5的下侧以对坩埚5上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相对于其它导热材料,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有助于坩埚5的快速升温和降温。进气管42的一端与外部冷却气体源相连接、另一端与银台41相连接,从而使用冷却气体冷却银台41及坩埚5。同时,设置冷却管42,冷却管42设置在银台41的底面以冷却银台41,并且冷却管42的进气端43与外部冷却气体源相连接、出气端44与外部储气池相连接。同时,冷却管42、进气端43和出气端44还起到了支撑银台41的作用。导线45的一端与银台41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用于加热银台41。
优选地,所使用的冷却气体为氮气。
优选地,冷却管42为铜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密封块46。密封块46包裹冷却管42和导线45,对冷却管42和导线45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同时也对冷却管42中的气体起到保温作用以提高冷却效果。
再次参照图1和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两个导套71和两个导柱(图中未示出)。
两个导套71分别设置在主固定件的两侧并且平行于主固定件的移动方向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底板上。两个导柱的一端分别与活动卡口3相连接、另一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导套71内部,使得两个导柱均能够在相应的导套71内自由移动,从而支撑主固定件的移动。两个导套71限定了主固定件的移动方式,同时保证主固定件相对于外壳1稳定移动。
进一步地,在两个导柱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并且在底板上也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当主固定件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操作人员将两个定位销72分别插入两个导柱和底板中的对应的定位孔中,从而将两个导柱固定,防止主固定件晃动。
下面参照图5A和5B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的坩埚5进行说明。传统的坩埚5为通用型,呈圆形,尺寸较小,如图5A所示。然而,现磨制的包裹体样品尺寸较大、呈长方形,所以样品一般需要被切割后再放置在坩埚5中,观测后的样品即无法再还原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全视域冷热台的坩埚5根据普通包裹体样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改进,即,坩埚5尺寸更大且呈长方形,如图5B所示,这使得样品能够完好保存,可以被再次使用。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偏心轮箱体81、偏心轮82和手拧螺杆84,用于调整坩埚夹持器6的高度。
偏心轮箱体81设置在坩埚夹持器6的下侧。偏心轮82设置在偏心轮箱体81内,并且偏心轮82与坩埚夹持器6之间设置有活动的顶板83,偏心轮82可以通过顶板83升高或降低坩埚夹持器6。手拧螺杆84的一端与偏心轮82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外壳1的外侧以便于观测者操作。当将主固定件的银台41推进到坩埚5的下侧时,为了防止银台41撞击到坩埚5,观测者可以转动手拧螺杆84以使偏心轮82抬升活动的顶板83,活动顶板83进而抬升坩埚夹持器6及坩埚5;当主固定件的银台41被固定在坩埚5的下侧后,观测者再次转动手拧螺杆84以使偏心轮82下降,进而坩埚5被恢复到初始位置以便于银台41加热。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钮盖9。钮盖9设置在外壳1的顶板83的上侧,用于打开外壳1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以便于替换样品。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2,该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第一手拧螺钉11和第二手拧螺钉12。第一手拧螺钉11和第二手拧螺钉12的一端分别与偏转台2相连接以控制偏转台2的移动。第一手拧螺钉11的另一端穿过与外壳1的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伸出到外壳1的外侧,第二手拧螺钉12的另一端穿过外壳1的与另一个侧面相邻的侧面伸出到外壳1的外侧,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另外, 第一手拧螺钉11和所述第二手拧螺钉12平行于外壳1的底板所在的平面彼此垂直地设置,使得观测者可以在平行于外壳1底面的平面内沿任意方向移动偏转台2,从而辅助观测者对物镜下的样品的位置进行微调。
下面结合图1-5B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全视域冷热台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向坩埚夹持器6夹持的坩埚5中放置待观测的样品,尔后将坩埚夹持器6封闭在冷热台的外壳1内;转动手拧螺杆84以带动偏心轮82转动,从而将坩埚夹持器6稍微抬高;推动活动卡口3以将主固定件中的银台41推动到坩埚5的下侧,同时使用定位销72对导杆进行定位;通过导线44为主固定件中的银台41加热,进而加热坩埚5和坩埚5中的样品;当使用低倍镜(2.5倍到10倍)观测样品时,将两个导杆分别从对应的定位销72中拔出,移动主固定件,将银台41从坩埚5的下侧抽出,并且使用两个定位销72分别对两个导杆进行定位;使用低倍镜观测坩埚5中的样品;当使用高倍镜观测样品时,可以按照使用低倍镜观测时的步骤将银台41从坩埚5下侧抽出,也可以将银台41保持在坩埚5下侧进行观测。使用该全视域冷热台对样品进行冷却时,通过主固定件中的冷却管42冷却银台41,从而达到冷却样品的效果。
尽管对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其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中进行了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全视域冷热台,包括:
冷热台外壳、偏转台、活动卡口、主固定件、坩埚以及坩埚夹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板上,用于支撑夹持有所述坩埚的所述坩埚夹持器;
所述活动卡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侧面上,所述一个侧面设置为活动侧面;和
所述主固定件与所述活动卡口相连接以使得所述主固定件能够从所述外壳内推进和抽出,并且所述主固定件的一部分能够被推动至在所述坩埚的下侧以对所述坩埚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件包括:
银台,所述银台能够被推动至所述坩埚的下侧以对所述坩埚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或冷却;
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银台的底面,并且所述冷却管的进气端与外部冷却气体源相连接、出气端与外部储气池相连接;和
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银台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导线用于加热所述银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包裹所述进气端、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
两个导套,所述两个导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固定件的两侧且平行于所述主固定件的移动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板上;和
两个导柱,所述两个导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卡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插入到所述两个导套内,所述两个导柱均能够在相应的导套内自由移动以支撑所述主固定件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两个定位销,以及所述两个导柱和所述外壳的底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能够与所述两个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具有长方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
偏心轮箱体,所述偏心轮箱体具有活动的顶板,设置在所述坩埚夹持器的下侧;
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设置在所述偏心轮箱体内;和
手拧螺杆,所述手拧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侧以便于操作者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视域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视域冷热台还包括第一手拧螺钉和第二手拧螺钉,其中,所述第一手拧螺钉和所述第二手拧螺钉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偏转台相连接、所述第一手拧螺钉的另一端穿过与所述外壳的所述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手拧螺钉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与所述另一个侧面相邻的侧面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侧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且所述第一手拧螺钉和所述第二手拧螺钉平行于所述外壳的底板所在的平面彼此垂直地设置。
CN201620438901.3U 2016-05-13 2016-05-13 全视域冷热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74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8901.3U CN206074487U (zh) 2016-05-13 2016-05-13 全视域冷热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8901.3U CN206074487U (zh) 2016-05-13 2016-05-13 全视域冷热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4487U true CN206074487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89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74487U (zh) 2016-05-13 2016-05-13 全视域冷热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448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0702A (zh) * 2018-11-26 2019-04-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定方法
CN111610149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上海乾勃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结晶熔融炉和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
CN111929248A (zh) * 2020-08-26 2020-11-13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半导体冷热台
CN112129615A (zh) * 2020-10-09 2020-12-25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生物冷热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0702A (zh) * 2018-11-26 2019-04-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定方法
CN111610149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上海乾勃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结晶熔融炉和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
CN111929248A (zh) * 2020-08-26 2020-11-13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半导体冷热台
CN112129615A (zh) * 2020-10-09 2020-12-25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生物冷热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74487U (zh) 全视域冷热台
WO2010106309A3 (en) Cryogen free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163133B (zh) 具有电路焊接功能的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系统
CN207258375U (zh) 一种短途血液采集低温便携箱
CN206531698U (zh) 一种恒温孵育模块
CN110906696A (zh) 一种箱包布料烘干装置
CN207329276U (zh) 一种冷暖两用的保温箱
CN210834468U (zh) 一种岩石力学真三轴实验装置
CN207396415U (zh) 一种voc采集装置及voc分析装置
CN2852469Y (zh) 激光二极管芯片烧结机
CN203366772U (zh) 钠冷快堆结构材料辐照罐
CN208545609U (zh) 一种基于化纤布料的切割装置
CN209302811U (zh) 一种可移动式医疗病理低温操作台
CN207318623U (zh) 一种聚合物锂电芯的冷热压测短路装置
CN204240003U (zh) 一种两用显示器支座
CN209181348U (zh) 一种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的冷却装置
CN207973740U (zh) 具有伸缩架的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箱
CN20773451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平衡木
CN105088354A (zh) 一种大尺寸蓝宝石炉垂直加热器结构
CN206132592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检测装置
CN205497677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泡沫切割装置
CN215375134U (zh) 一种半导体加工用检测装置
CN207581878U (zh) 一种真空熔解机水冷机构
CN217385286U (zh) 一种试样架切换机构及织物热辐射测量装置
CN215262750U (zh) 一种热解吸仪快速升降温解吸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