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2721U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72721U CN206072721U CN201621079877.5U CN201621079877U CN206072721U CN 206072721 U CN206072721 U CN 206072721U CN 201621079877 U CN201621079877 U CN 201621079877U CN 206072721 U CN206072721 U CN 206072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bearing
- seal shaft
- fixed plate
- fill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维修保养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包括固定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和注油室;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设有注油嘴;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按照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嘴、注油孔和注油室依次相通,所述注油室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注油室的一端与固定板相匹配,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密封轴与注油室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加注轴承油速度快,效果好,安全环保。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加注满轴承油同时通过高压轴承油将残留的废旧轴承油从圆锥滚子轴承中排出;使轴承的内部更清洁,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维修保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油加注器。
背景技术
在对轻重型汽车轮毂进行保养时,往往需要向车辆轮毂内的轴承中加注轴承油。轮毂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目前现有的加注轴承油往往采用手工加油操作,未使用任何其他辅助设备。而手工向车辆轮毂内的轴承加注轴承油存在以下的缺陷:1)手工加注速度慢。向一个轮毂内的轴承中加注满轴承油约需6-8分钟;2)手工加注轴承油效果差。手工加注轴承油难以保证轴承油加满轴承内部,从而容易造成轴承内部的轴承油不均匀或轴承油不足,进而导致车辆轮毂内的轴承损坏和磨损,缩短车辆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车辆的轴承在清洗时,内部会残留原来废旧的轴承油和磨损的铁屑,由于手工加注轴承油进入轴承速度慢和内部加注不满的原因,不能将原残留轴承油清理出来,进而会导致铁屑对轴承的二次磨损;而且手工加注轴承油十分依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加注轴承油时轴承油容易出现漏洒的情况,而每次加注漏洒的轴承油一般占总使用量的20%以上,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注速度快,注油效果好,节省资源,环保的轴承油加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包括固定板、用于与轴承内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轴、用于与轴承外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轴和用于容纳轴承的注油室;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设有注油嘴;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按照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嘴、注油孔和注油室依次相通,所述注油室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注油室的一端与固定板相匹配,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密封轴与注油室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固定板、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注油室的外侧设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注油室为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所述注油室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开口端的内径,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密封轴与注油室的第一开口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通过固定板和注油室的配合使用,有效节约维修保养时间,提高生产力,将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加注轴承油的时间由手工加注6-8分钟,降到1-2分钟;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将加压轴承油从轴承的窄端注入,同时旋转注油室从而使轴承内加注满轴承油;而且加压轴承油可将原有残留的废旧轴承油推出轴承内部,从而提高注油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能够充分加注满轴承油同时通过高压轴承油将残留的废旧轴承油从圆锥滚子轴承中排出;使轴承的内部更清洁,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通过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与轴承的密封作用可有效防止在加注过程中轴承油的渗漏,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避免了渗漏的轴承油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注器的注油室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注油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为1-第二密封轴,2-第一密封轴,3-顶块,4-注油孔,5-注油室,6-固定板,7-注油嘴,8-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完整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内圈、滚子组件和轴承外圈。滚子组件在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油加在滚子组件上。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包括固定板6、用于与轴承内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轴2、用于与轴承外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轴1和用于容纳轴承的注油室5;所述固定板6的一侧上设有注油嘴7;所述固定板6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2、第二密封轴1按照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2上设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嘴7、注油孔4和注油室5依次相通,所述注油室5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注油室5的一端与固定板6相匹配,所述固定板6通过第一密封轴2与注油室5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固定板6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2和第二密封轴1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固定板6、第一密封轴2和第二密封轴1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板6、第一密封轴2和第二密封轴1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注油室5的外侧设有第二把手8。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注油室5为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所述注油室5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开口端的内径,所述固定板6通过第一密封轴2与注油室5的第一开口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轴2与注油室5的第一开口端相套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6为圆片结构,所述注油室5为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所述注油室5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用于为相应的轴承注油。具体的如图4所示,注油室5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注油室5的上端为窄端,下端为宽端;固定板6的大小与注油室5的上端开口相匹配;所述固定板6的外侧上设有顶块3和注油嘴7;如图2所示,顶块3用于顶紧固定板6和注油室5;所述固定板6的内侧、第一密封轴2、第二密封轴1按照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2和第二密封轴1同样为圆片状结构;固定板6、第一密封轴2、第二密封轴1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固定板6、第一密封轴2、第二密封轴1连接成阶梯形排列的圆形结构;第一密封轴2上的注油孔4设在未与第二密封轴1连接的部分上,并且注油孔4分别与固定板6外侧的注油嘴7和注油室5相通。优选地,所述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图4为注油室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内部大小与圆锥滚子轴承的大小相匹配。如图4所示,根据圆锥滚子轴承的形状将注油室5做成上窄下宽的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使用时,将图2的轴承油加注器倒置,将圆锥滚子轴承的窄端放入注油室5,并通过气缸压紧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端,将固定板6上的第二密封轴1伸入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另一端套紧,防止轴承油的渗入;第一密封轴2与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贴合,防止轴承油的渗出,向固定板6上的注油嘴7加注轴承油,轴承油通过注油嘴7进入注油孔4,而第一密封轴2上注油孔4在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空间内对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注油;第二密封轴1在套紧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的同时起到了防止轴承油进入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的密封作用;第一密封轴2与注油室5的上部开口密封连接,也起到了防止轴承油从注油室5上方溢出的密封作用,从而在圆锥滚子轴承加注轴承油时不会产生渗漏。在加注轴承油时,通过注油室5上的第二把手8使得注油孔4在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的空间内做圆周运动,从而实现快速均匀的对圆锥滚子轴承进行轴承油的加注,优选地,采用加压轴承油向注油嘴7注油,从而实现在对圆锥滚子轴承注油的同时凭借轴承油的压力将圆锥滚子轴承中废旧的轴承油从圆锥滚子轴承中排出,从而实现更好的保养效果,提高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所述注油室5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按照以上同样的方式用于为相应的圆柱形滚子轴承或其它圆柱形轴承注油。
实施例2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A:将预先放有圆锥滚子轴承的注油室5与固定板6压紧,同时将圆锥滚子轴承压紧;
B:将轴承油加压后通过压力管道与固定板6上的注油嘴7连通进行加注轴承油,同时旋转注油室5;
C:停止加注轴承油,取出圆锥滚子轴承。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A采用气缸将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端压紧,轴承内圈的另一端与第一密封轴压紧。
具体的,将所述气缸从圆锥滚子轴承上移开,取出圆锥滚子轴承。
具体步骤包括:
A:将图2的轴承油加注器倒置,将圆锥滚子轴承的窄端放入注油室5,并通过气缸压紧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端,将固定板6上的第二密封轴1伸入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另一端套紧,防止轴承油的渗入;第一密封轴2与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贴合,防止轴承油的渗出,向固定板6上的注油嘴7加注轴承油,轴承油通过注油嘴7进入注油孔4,而第一密封轴2上注油孔4在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空间内对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注油;第二密封轴1在套紧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的同时起到了防止轴承油进入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的密封作用;第一密封轴2与注油室5的上部开口密封连接,也起到了防止轴承油从注油室5上方溢出的密封作用,从而在圆锥滚子轴承加注轴承油时不会产生渗漏。
B:将轴承油通过轴承油加压设备加压后再经压力管道与固定板6上的注油嘴7连通,开启设备进行加油,此时加压后的轴承油通过注油孔4对注油室5内的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注油。在加注轴承油时,通过注油室5上的第二把手8使得注油孔4在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的空间内做圆周运动,从而实现快速均匀的对圆锥滚子轴承进行轴承油的加注,在对圆锥滚子轴承注油的同时凭借轴承油的压力将圆锥滚子轴承中废旧的轴承油从圆锥滚子轴承中排出,从而实现更好的保养效果,提高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
C:停止轴承油加压设备,将气缸从圆锥滚子轴承上移开,取出圆锥滚子轴承。
根据本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即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用于与轴承内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轴、用于与轴承外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轴和用于容纳轴承的注油室;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设有注油嘴;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按照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嘴、注油孔和注油室依次相通,所述注油室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注油室的一端与固定板相匹配,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密封轴与注油室的一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油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油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第一密封轴和第二密封轴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油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室的外侧设有第二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油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室为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所述注油室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开口端的内径,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密封轴与注油室的第一开口端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9877.5U CN206072721U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9877.5U CN206072721U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72721U true CN206072721U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40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7987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2721U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727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7144A (zh) * | 2016-09-26 | 2016-12-21 | 李洪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及其使用方法 |
-
2016
- 2016-09-26 CN CN201621079877.5U patent/CN20607272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7144A (zh) * | 2016-09-26 | 2016-12-21 | 李洪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247144B (zh) * | 2016-09-26 | 2018-02-23 | 李洪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72721U (zh)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 | |
CN104006263B (zh) | 一种泄漏孔的封堵工具、封堵方法 | |
CN205714212U (zh) | 隧道盾构管片破损掉块漏筋修补结构 | |
CN106247144B (zh) | 一种轴承油加注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321657A (zh) | 钢筋混凝土隧洞加固方法 | |
CN101876389A (zh) | 燃气铸铁管囊式封堵不停输施工工艺及其专用夹子三通 | |
CN113417991A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清洗及齿轮油更换的方法 | |
CN203191176U (zh) | 一种桥壳自动试漏装置 | |
CN102359711A (zh) | 真空-压力换油装置 | |
CN208295091U (zh) | 一种处理轴承端盖微调螺纹处漏油的密封装置 | |
CN214467043U (zh) | 一种基于螺纹的带压油管补漏装置 | |
CN207270819U (zh) | 一种快换过滤器 | |
CN112709885A (zh) | 一种基于螺纹的带压油管补漏装置 | |
CN108331842A (zh) | 可注油清洗内部的汽车轴承 | |
CN202252609U (zh) | 管道渗漏快速封堵装置 | |
CN102297316A (zh) | 管道渗漏快速封堵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
CN209702218U (zh) | 一种润滑型汽车顶升平台油缸 | |
CN106216288A (zh) | 一种电路板清洁装置 | |
CN202379718U (zh) | 油桶倒油装置 | |
CN206030962U (zh) | 一种钢管成型式整体式桥壳 | |
CN106247148B (zh) | 一种轴与轴承固定相连结构的轴承油加注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229747U (zh) | 一种电路板清洁装置 | |
CN211466890U (zh) | 一种便于搅拌的胶泥混料机 | |
CN219159524U (zh) | 用于喷涂机的旋转密封结构 | |
CN221097916U (zh) | 一种金属管道法兰泄漏的堵漏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