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1280U -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 Google Patents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1280U
CN206071280U CN201620536687.5U CN201620536687U CN206071280U CN 206071280 U CN206071280 U CN 206071280U CN 201620536687 U CN201620536687 U CN 201620536687U CN 206071280 U CN206071280 U CN 206071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bolt
lock tongue
base plat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66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志强
吕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Li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366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1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1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128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钩锁舌的副锁,本实用新型的副锁中,由于对每一锁舌采用单独的支撑架及相应的换向摆动件,使得相关的部件的尺度变小,每一个支撑架都有一个换向摆动件带动,其相比于现有的带有钩舌的副锁来说,钩舌的锁出和锁入动作更稳定可靠。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也为安装钩舌留出空间,也为钩舌的动作留出间距,布局更加合理。

Description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安全门或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安全门,通常需要在普通门锁的同侧门扇侧边设置与门锁联动的副锁。为了进一步提高副锁的安全性能,现有技术在副锁上设置了一些附加的安全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63016Y公开的一种副锁,其包括一个锁壳;设置在所述锁壳内的锁舌机构,并由所述锁壳限制在沿所述面板的垂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锁舌机构的锁舌从所述面板伸出或缩回;成型所述底板上所述锁壳引导槽,垂直于门扇转动平面设置;成型在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底板上的锁舌引导槽,并相对于所述锁壳引导槽倾斜45度;导向柱,其配合地嵌在所述锁壳引导槽和所述锁舌引导槽中,并可在所述锁壳引导槽和所述锁舌引导槽中滑动;所述导向柱的固定安装在沿垂直于门扇转动平面方向移动的传动杆上。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采用相对于锁壳引导槽倾斜45度的锁舌引导槽,通过导向柱在锁壳引导槽带动锁舌机构上的锁舌从所述面板伸出或缩回; 再有由于其中纵钩舌是通过成型在盖板上的钩舌引导槽引导伸出或收回锁舌内的收纳空间内。可见这种摩擦引导方式将需要较大的驱动力,而这些却仅需要用钥匙开锁时的扭转力来驱动,这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201103290Y公开的一种副锁中包括锁壳,设置于锁壳内的直栓托身及与直栓托身固连的直栓,中部与锁壳铰接、一端与直栓托身铰接的直栓推板,与直栓推板的另一端铰接的进动器;直栓推板与进动器设置于锁壳内,锁壳的一侧对应直栓设有第一开孔。该技术方案仅仅提供了一种不完整的技术方案,由于其在说明书中强调“铰接都是轴销铰接”因此其公开的结构不能实际完成其所要达到的功能,也就是说由于其中的直栓托板与直栓推板在两者的交接点部位的运动方向不一致,直栓推板与进动器在铰接点的部位的移动方向不一致,在运动时将产生运动干涉,导致该机构不能工作。另一方面,该技术方案中仅采用一个直栓推板,因此为了工作的稳定性,直栓托身不能太宽,进而使得安装在直栓托身上的两个直栓的间距不能离得太远,这样靠的太近的两个直栓中难以在设置更多的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锁具中因设置副锁导致开锁困难,以及多锁舌时难以设置进一步的安全机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包括
一个副锁壳,由相对设置的一个盖板,一个底板及连接在所述盖板和所 述底板之间的面板、背板和侧壁板构成;还包括
至少两个锁舌机构,沿所述面板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所述锁舌机构由锁舌和支撑所述锁舌的支撑架构成,所述锁舌机构设置在所述副锁壳内,并由所述副锁壳限制在沿垂直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锁舌机构的所述锁舌从所述面板上的锁孔伸出或缩回,在所述锁舌内成型有用于枢转地安装钩舌的收纳空间;
与所述锁舌机构对应数量的换向摆动件,每个所述换向摆动件通过一个垂直于所述底板的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副锁壳内的所述底板上,所述换向摆动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一拨动机构;各个所述换向摆动件共同受天地杆驱动,且所述天地杆的一个开锁或闭锁行程使得所述换向摆动件经所述第一拨动机构带动所述锁舌机构完成一个锁入或锁出行程。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各个所述换向摆动件通过一个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锁壳内的致动件受所述天地杆驱动,所述致动件受所述副锁壳导向沿所述面板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所述致动件与每个所述换向摆动件之间均设有第二拨动机构。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致动件与所述副锁壳的所述底板之一上固定有导向销,而在两者的另一个上成型有具有平行于天地杆移动方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销至少两个且适于嵌入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导向槽的长度适于所述天地杆带动所述致动件的移动行程不受所述导向销的影响。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部分或全部所述导向销与所述转轴为同 一部件,相对应的所述导向槽成型在所述致动件上。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第二拨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致动件或所述换向摆动件之一上的第二拨销和成型在两者另一个上的沿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二拨槽,所述第二拨槽适于所述第二拨销嵌入,并且使所述第二拨销相对第二拨槽具有平行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第二拨销伸入成型在所述底板上以所述转轴为圆心的弧形槽中。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第一拨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换向摆动件或所述支撑架之一上的第一拨销和成型在两者另一个上的沿垂直于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一拨槽,所述第一拨槽适于所述第一拨销嵌入,并且使所述第一拨销相对第一拨槽具有垂直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钩舌由钩部和与所述钩部一体连接的尾部构成;通过一个设置在所述钩部与所述尾部之间的枢轴安装在所述锁舌机构上,并使所述钩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尾部通过在锁出过程尾段碰触固定在所述副锁壳上的固定部件,实现所述钩部伸出所述收纳空间。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钩舌的钩部与所述锁孔相对应的边缘位置成型有圆角,以使所述钩部的边缘位置在接触所述锁孔时能够不卡顿的缩回。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固定部件为所述面板的背面或固定 在所述面板背面的部件。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钩部通过在锁入过程尾段碰触所述面板外侧,实现所述钩部缩回所述收纳空间。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在所述钩舌与所述锁舌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将所述钩舌定位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的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钩舌上的定位弹珠,和成型在所述锁舌机构上相应位置上的伸出位槽孔及缩回位槽孔;或成型在所述锁舌机构上的定位槽孔及设置在所述钩舌上相应位置上的伸出弹珠和缩回弹珠。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锁舌机构还具有朝向与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设置在所述副锁壳上的稳定机构配合,稳定所述锁舌机构的移动。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稳定机构为成型在所述副锁壳的所述背板上的稳定槽,所述导向板穿过所述稳定槽,并在所述稳定槽中往复滑动。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盖板处延伸,所述稳定槽成型在由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板弯折形成的所述背板部分上。
上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所述背板还包括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盖板弯折形成的所述背板部分,两所述背板部分之间形成空槽,所述空槽为所述致动板伸出与所述天地杆连接的臂板提供通道。
由于对每一锁舌采用单独的支撑架及相应的换向摆动件,使得相关的 部件的尺度变小,每一个支撑架都有一个换向摆动件带动,使得其运动更稳定可靠。由此为安装钩舌留出空间,也为钩舌的动作留出间距。
在上述锁舌机构稳定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所有的驱动转换都是通过转动和拨动方式来实现的,没有了滑动转向驱动,大大减少了驱动所需的摩擦力,开锁用力更轻松。
使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盖板延伸,便于锁舌机构的安装,也便于所述锁壳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锁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中锁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舌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换向摆动件和底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致动件和底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锁壳;11-盖板;12-底板;13-面板;131-锁孔;14-背板;141-稳定槽;15-侧壁版;2-锁舌机构;21-锁舌;211-钩舌;211a-钩部;211b-尾部;211c-枢轴;22-支撑架;23-导向板;31-第一拨动机构;311-第一拨销;312-第一拨槽;32-第二拨动机构;4-致动件;41-导向销;42-导向槽;43-第二拨销;44-第二拨槽;45-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在锁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参考图2所示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在锁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 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包括:一个副锁壳1,由相对设置的一个盖板11,一个底板12及连接在所述盖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的面板13、背板14和侧壁板15构成,副锁壳1大体呈盖板11、底板12、面板13、背板14和侧壁板15围成的盒体。
本实施例的副锁中的其他部件,借助于副锁壳1进行安装和固定,具体地:在副锁壳1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锁舌机构2和与锁舌机构2对应数量的换向摆动件3。锁舌机构2沿面板13的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布置,且设置在副锁壳1内,副锁壳1内设置有用于限定锁舌机构2沿垂直面板13的方向移动的限位机构,以使锁舌机构2中的锁舌21能够从面板13上的锁孔131中伸出或缩回。参考图3,锁舌21内部成型有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用于枢转地安装钩舌211,钩舌211由钩部211a和与钩部221a一体连接的尾部211b构成;通过一个设置在钩部211a与尾部211b之间的枢轴211c安装在锁舌21上,并使钩部211a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参考图2和图1,钩舌211的缩回是通过钩舌的钩部211a的外边缘和锁孔131边缘接触后,受到使钩部211a带动钩舌211绕枢轴向收纳空间内旋转的力,从而实现钩舌211的缩回,为了使钩部211a的边缘位置在接触锁孔131时能够不卡顿,在钩舌的钩部211a与所述锁孔131相对应的边缘位置成型有圆角;钩舌211的伸出是通过尾部211b在锁出过程尾段(即尾部211b的向两侧伸出的部分)碰触固定在所述副锁壳1上的固定部件,优选该固定部件为面板13,以使尾部211b受到能够带动钩舌211绕枢轴旋出收纳空间的力,从而实现钩舌211伸出所述收纳空间。在钩舌211和钩舌构件之间还设置有将钩舌211定位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的定位机构,具 体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钩舌211上的定位弹珠,和成型在锁舌机构2上相应位置上的伸出位槽孔及缩回位槽孔,当钩舌211转动至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时,定位弹珠嵌入到伸出位槽孔或缩回位槽孔中,从而实现钩舌211的定位。
锁舌机构2的伸出和缩回,以及钩舌211的伸出和缩回皆是借助于换向摆动件3的动作来完成驱动的,具体的,换向摆动件3的数量和锁舌机构2一一对应,每个换向摆动件3通过一个垂直于所述底板12的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副锁壳1内的底板12上,各个换向摆动件3共同受天地杆驱动,这样在天地杆竖直运动的过程中,间接地通过换向摆动件3带动了锁舌机构2的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对锁舌机构2的驱动。
具体地,换向摆动件3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菱形部件或长条形部件,优选在其中间部位和底板12转动连接,各个换向摆动件3通过一个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锁壳1内的致动件4受所述天地杆驱动,致动件4受副锁壳1导向沿所述面板13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具体地,参考图4,背板14包括从底板12朝向所述盖板11弯折形成的背板部分,两个背板部分之间形成空槽142,空槽142为致动板4伸出与所述天地杆连接的臂板45提供通道。背板14还包括从底板12朝向所述盖板11弯折形成的背板部分,两个背板部分之间形成空槽142,空槽142为致动板4伸出与所述天地杆连接的臂板31提供通道。底板12上固定有导向销41,而在致动件4上成型有具有平行于天地杆移动方向的导向槽42,导向销41为至少两个且适于嵌入所述导向槽42中,所述导向槽42的长度适于所述天地杆带动所述致动件4的移动行程不受所述导向销41的影响,从而实现底板12对致动件4 的导向作用,且适于致动件4安装到副锁壳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部分或全部导向销41与所述转轴为同一部件,相对应的所述导向槽42成型在所述底板12上。
换向摆动件3和锁舌机构2之间、和致动件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拨动机构31和第二拨动机构32,通过第一拨动机构31和第二拨动机构32的传动,从而完成天地杆带动致动件4沿面板13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换向摆动件3旋转,在通过换向摆动件3的旋转运动带动锁舌机构2的伸出或缩回。需要说明的是,天地杆的一个开锁或闭锁行程使得所述换向摆动件经所述第一拨动机构31带动所述锁舌机构2完成一个锁入或锁出行程。
具体地,参考图4,第一拨动机构31包括垂直于所述底板12固定在换向摆动件3上的第一拨销311和底板12上的沿垂直于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一拨槽312,第一拨槽312适于第一拨销311嵌入,并且使第一拨销311相对第一拨槽312具有垂直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第二拨动机构32包括垂直于底板12固定在致动件4上的第二拨销43和成型在底板12上的沿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二拨槽44,第二拨槽44适于所述第二拨销43嵌入,并且使第二拨销43相对第二拨槽44具有平行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更具体地,第二拨销43伸入成型在所述底板12上以所述转轴为圆心的弧形槽中。
此外,参考图,5,锁舌机构2还具有朝向与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导向板23,在副锁壳1的背板14上成型有稳定槽141,导向板23靠近盖板11处延伸,稳定槽141成型在由所述盖板11朝向所述底板12弯折形成 的背板14部分上,这样导向板23穿过稳定槽141,并在稳定槽141中往复滑动,从而使得锁舌机构2的往复移动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副锁中,由于对每一锁舌211采用单独的支撑架22及相应的换向摆动件3,使得相关的部件的尺度变小,每一个支撑架22都有一个换向摆动件3带动,其相比于现有的带有钩舌的副锁来说,钩舌211的锁出和锁入动作更稳定可靠。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也为安装钩舌211留出空间,也为钩舌211的动作留出间距,布局更加合理。
本实施例的副锁中,在上述锁舌机构2稳定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所有的驱动转换都是通过转动和拨动方式来实现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动销在两个盖板的相交槽中滑动,驱动其中一个盖板移动的滑动转向驱动方式来说,大大减少了驱动所需的摩擦力,开锁用力更轻松。
另外本实施例的副锁中,使导向板23靠近所述盖板延伸,便于锁舌机构的安装,也便于所述副锁壳1的加工。
本实施例中副锁的锁入和锁出的工作过程如下:
参考图1的锁出状态示意图,操作者在开锁过程中带动天地杆向下移动,天地杆连接致动件4末端的臂板45,从而带动致动件4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同步发生了三组动作,其一是,致动件4上的第二拨销在底板12上的第二拨槽43的限位作用下进行图1或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移动;其二是,致动件4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一拨槽312驱动换向摆动件3上设置的第一拨销311,从而使第一拨销43带动换向摆动件3绕转轴转动;其三是,摆动换向件3带动锁舌机构2缩回的过程中,钩舌211的钩部211a 外侧的圆角部分和锁孔131发生接触,锁孔131的边缘位置驱使钩舌211所述收纳空间内旋转,从而完成钩舌211的缩回。
副锁的锁出过程是上述锁入过程的相逆,其区别在于,钩舌211的伸出是通过钩舌211的尾部211b与面板13相抵后,进一步移动面板13的反作用力将带动钩舌211向收纳空间外部旋转,从而完成锁出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1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变形,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1中所述的固定部件为所述面板13,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件还可以是固定在所述面板13背面的部件。或是固定在底板12上,且位于钩舌211的尾部211b运动路径上的部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基础上的变形,其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第一拨销311可以是成型在底板12上,第一拨槽312对应的成型在摆动件3上;
第二拨销43成型在底板12上,第二拨槽44对应地成型在致动件4上。并且实施例1和2中的所述定位机构中,定位弹珠和伸出位槽孔、缩回位槽孔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换,例如,将两个定位弹珠设置在锁舌机构2上,其中一个为伸出位定位弹珠,一个为缩回位定位弹珠,在钩舌211上成型有定位槽孔,同样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包括
一个副锁壳(1),由相对设置的一个盖板(11),一个底板(12)及连接在所述盖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的面板(13)、背板(14)和侧壁板(15)构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锁舌机构(2),沿所述面板(13)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所述锁舌机构(2)由锁舌(21)和支撑所述锁舌(21)的支撑架(22)构成,所述锁舌机构(2)设置在所述副锁壳(1)内,并由所述副锁壳(1)限制在沿垂直所述面板(13)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锁舌机构(2)的所述锁舌(21)从所述面板(13)上的锁孔(131)伸出或缩回,在所述锁舌(21)内成型有用于枢转地安装钩舌(211)的收纳空间;
与所述锁舌机构(2)对应数量的换向摆动件(3),每个所述换向摆动件(3)通过一个垂直于所述底板(12)的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副锁壳(1)内的所述底板(12)上,所述换向摆动件(3)与所述支撑架(22)之间设有第一拨动机构(31);各个所述换向摆动件(3)共同受天地杆驱动,且所述天地杆的一个开锁或闭锁行程使得所述换向摆动件经所述第一拨动机构(31)带动所述锁舌机构(2)完成一个锁入或锁出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换向摆动件(3)通过一个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锁壳(1)内的致动件(4)受所述天地杆驱动,所述致动件(4)受所述副锁壳(1)导 向沿所述面板(13)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所述致动件(4)与每个所述换向摆动件(3)之间均设有第二拨动机构(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件(4)与所述副锁壳(1)的所述底板(12)之一上固定有导向销(41),而在两者的另一个上成型有具有平行于天地杆移动方向的导向槽(42),所述导向销(41)至少两个且适于嵌入所述导向槽(42)中,所述导向槽(42)的长度适于所述天地杆带动所述致动件(4)的移动行程不受所述导向销(41)的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部分或全部所述导向销(41)与所述转轴为同一部件,相对应的所述导向槽(42)成型在所述致动件(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拨动机构(32)包括垂直于所述底板(12)固定在所述致动件(4)或所述换向摆动件(3)之一上的第二拨销(43)和成型在两者另一个上的沿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二拨槽(44),所述第二拨槽(44)适于所述第二拨销(43)嵌入,并且使所述第二拨销(43)相对第二拨槽(44)具有平行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拨销(43)伸入成型在所述底板(12)上以所述转轴为圆心的弧形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拨动机构(31)包括垂直于所述底板(12)固定在所述换向摆动件(3)或所述支撑架(22)之一上的第一拨销(311)和成型在两者另一个上的沿垂直于锁出方向延伸的第一拨槽(312),所述第一拨槽(312)适于所述第一拨销(311)嵌入,并且使所述第一拨销(311)相对第一拨槽(312)具有垂直于锁出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舌(211)由钩部(211a)和与所述钩部(221a)一体连接的尾部(211b)构成;通过一个设置在所述钩部(211a)与所述尾部(211b)之间的枢轴(211c)安装在所述锁舌机构(2)上,并使所述钩部(211a)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尾部(211b)通过在锁出过程尾段碰触固定在所述副锁壳(1)上的固定部件,实现所述钩部(211a)伸出所述收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舌的钩部(211a)与所述锁孔(131)相对应的边缘位置成型有圆角,以使所述钩部(211a)的边缘位置在接触所述锁孔(131)时能够不卡顿的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为所述面板(13)的背面或固定在所述面板(13)背面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211a)通过在锁入过程尾段碰触所述面板(13)外侧,实现所述钩部缩回所述收纳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钩舌(211)与所述锁舌机构(2)之间还设置有将所述钩舌(211)定位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的定位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钩舌(211)上的定位弹珠,和成型在所述锁舌机构(2)上相应位置上的伸出位槽孔及缩回位槽孔;或成型在所述锁舌机构(2)上的定位槽孔及设置在所述钩舌(211)上相应位置上的伸出弹珠和缩回弹珠。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机构(2)还具有朝向与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导向板(23),所述导向板(23)与设置在所述副锁壳(1)上的稳定机构配合,稳定所述锁舌机构(2)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机构为成型在所述副锁壳(1)的所述背板(14)上的稳定槽(141),所述导向板(23)穿过所述稳定槽(141),并在所述稳定槽(141)中往复滑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板(23)靠近所述盖板(11)处延伸,所述稳定槽(141)成型在由所述盖板(11)朝向所述底板(12)弯折形成的所述背板(14)部分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钩锁舌的副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14)还包括从所述底板(12)朝向所述盖板(11)弯折形成的所述背板部分,两所述背板部分之间形成空槽(142),所述空槽(142)为所述致动件(4)伸出与所述天地杆连接的臂板(45)提供通道。
CN201620536687.5U 2016-06-02 2016-06-02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1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6687.5U CN206071280U (zh) 2016-06-02 2016-06-02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6687.5U CN206071280U (zh) 2016-06-02 2016-06-02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1280U true CN206071280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668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1280U (zh) 2016-06-02 2016-06-02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12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058A (zh) * 2016-06-02 2016-09-07 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N110318597A (zh) * 2017-07-28 2019-10-11 田庆国 膜制收纳箱的旋转式按压锁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058A (zh) * 2016-06-02 2016-09-07 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N105927058B (zh) * 2016-06-02 2018-05-11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N110318597A (zh) * 2017-07-28 2019-10-11 田庆国 膜制收纳箱的旋转式按压锁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596B (zh) 一种电动门锁
CN206071280U (zh)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N110409927A (zh) 一种机电分离式门锁
CN201661141U (zh) 一种内插式电动门锁
CN105927058B (zh) 具有钩锁舌的副锁
CN206888713U (zh) 电子锁
CN207553791U (zh) 一种多锁芯联动电子锁
CN103867030B (zh) 一种安全门锁装置
CN105927059B (zh) 一种具有钩舌的副锁
CN102852408B (zh) 一种保险柜门锁
CN202882644U (zh) 一种保险柜
CN202391257U (zh) 具有柜门连锁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
CN106013997B (zh) 自动锁的天地杆的联动装置
CN205976783U (zh) 一种具有电动机构的防盗门锁
CN205976789U (zh) 一种具有钩舌的副锁
CN212614186U (zh) 天地门锁
CN203867292U (zh) 一种安全门锁装置
CN2926420Y (zh) 一种具有加长锁舌的门锁
CN208113180U (zh) 扳手装置及拉手条
CN207553789U (zh) 一种钥匙和电机双驱动锁芯
CN102877737B (zh) 一种保险柜
CN207526247U (zh) 一种可置换隐形锁头的锁具
CN207553790U (zh) 一种电子锁多锁芯联动系统
CN220167728U (zh) 开关柜用门锁装置
CN216811310U (zh) 一种双推动带联动结构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1300 Jinhua City, Yongkang Province Hardwa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eople park, South Road, No. 9

Patentee after: Wang Li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321300 Jinhua City, Yongkang Province Hardwa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eople park, South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