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0854U - 一种变色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色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0854U
CN206060854U CN201621077047.9U CN201621077047U CN206060854U CN 206060854 U CN206060854 U CN 206060854U CN 201621077047 U CN201621077047 U CN 201621077047U CN 206060854 U CN206060854 U CN 206060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discoloration
color
phone shell
electrochromic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70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lm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lm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lm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lm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70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0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0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08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手机壳的本体设有单层结构的变色部,所述的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变色部与手机壳的本体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变色部不同的区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或者;不同区域包含有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本实用新型它解决了变色手机壳现有技术中变色材料在表面容易磨损或脱落、或者多层结构变色的效率低、变色效果单一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色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变色的手机壳或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出现了可以变色的手机壳或手机套或手机保护套。现有的变色的手机壳往往通过以下方案实现:1、在手机壳或套的外面喷涂或印刷一层变色材料,由于变色材料在手机壳或手机套的表面,容易磨损或脱落,使用一段时间后,影响观感;而且变色效果仅限于手机壳的表面;2、采用多层结构,如底漆层、散热层、耐磨层、感光变色层和透明涂层等等多层复合结构,生产加工麻烦,由于感光变色层被其它层被包裹在里面,对于感温变色的手机壳,没有直接与热源接触,直接影响变色的效率;而且变色效果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壳或手机保护套,它解决了变色手机壳现有技术中变色材料在表面容易磨损或脱落、或者多层结构变色的效率低、变色效果单一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手机壳的本体设有单层结构的变色部,所述的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
优选地,所述的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底板与边框;所述的变色部为所述的底板或边框;所述的变色部与手机壳的本体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图案单元,所述的变色部为图案单元;所述的图案单元与手机壳的本体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变色部不同的区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变色部区域可以根据图案或色彩变化的需要划分。
进一步,所述的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密度的变化可以是由高至低连续的变化,也可以是阶梯级变化。
优选地,所述的变色部的不同区域包含有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可以是夜光变色颗粒、感温变色颗粒、感光变色颗粒等变色材料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的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变色部从内至外依次包含感温变色颗粒、夜光变色颗粒、感光变色颗粒。
优选地,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图案单元,所述的变色部为图案单元。变色部包含有一种变色颗粒,所述的变色颗粒为感温变色颗粒;所述的图案单元设置在手机集中发热的部位,用以通过图案单元的感温变色以展示手机的发热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变色手机壳的变色材料分散分布在变色部内部,彻底解决现有技术的在表面喷涂或印刷容易磨损或脱落的问题;也解决了多层结构方案中,变色的效率低的问题,由于变色部直接与热源、光媒介等接触,变色效率高。另外,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或者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的组合,更能带来立体的变色效果或者多种复杂的变色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不同密度发光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不同材料发光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2,是某个优选的实施例示意图。变色手机壳或者变色保护套的本体设有单层结构的变色部,具体是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底板1与边框2;单层结构的变色部为边框2。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3。变色颗粒3可以是夜光变色颗粒(如夜光粉等)、感温变色颗粒(如感温变色粉等)或者感光变色颗粒(如感光变色粉等)。如果为了使变色效果多样化,则可以多种变色材料组合。如果仅需要一种变色功能,如感温变色,则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感温变色颗粒即可。变色部边框2与底板1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变色手机壳或者变色保护套。变色部的基体材料可以是TPE、PC、TPU等材料。变色部的制作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实施需要先将变色颗粒3与基体材料混合后,再注塑;或者基体材料注塑成具有微孔的变色部,然后再填充变色颗粒3;或者通过包含变色颗粒3的基体材料通过3D打印形成等。由于变色颗粒3分布在变色部边框2内部不容易脱落和磨损,而且变色部直接与热源、光源等接触,变色效率高和变色反应快。
实施例二
参考图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变色部为底板2,底板2内包含有夜光变色颗粒(如夜光粉等)、感温变色颗粒(如感温变色粉等)或者感光变色颗粒(如感光变色粉等)等材料中的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3。变色部底板2与边框1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变色手机壳或者变色保护套。
实施例三
参考图4,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变色部底板2上的变色颗粒3并非均匀分布的。变色部不同的区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3。变色部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要显示的图案、色彩形状与效果而定。不同密度的变化可以是如图4这样随机的变化,也可以是沿某个方向由高至低连续的变化,或者呈阶梯级变化。如参考图6,变色部沿内到外的方向,包含了三种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3,变色颗粒33、变色颗粒32、变色颗粒31与基体材料的含量比分别是30%、20%、10%(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这样,可以从内至外形成立体的或者晶莹剔透的变色效果。另外,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3也可以沿变色部水平面方向按某一图案的形状分布,形成浓淡结合的图画变色效果。
实施例四
参考图5,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变色部底板2上的变色颗粒由两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组成,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变色效果。如图所示,变色颗粒3可以是感光变色颗粒,变色颗粒4可以是感温变色颗粒;使用时,手与手机壳或手机保护套接触,手温可以改变变色颗粒4的颜色;而光线中的紫外线照射变色颗粒3又可以改变变色颗粒3的变色效果,实现多种变色功能的组合。具体实施时,变色部的不同区域可以包含有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变色部的不同区域可以根据要显示的图案、色彩形状与效果而划分。参考图7,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某一优选方案中,从内至外变色颗粒36为感温变色颗粒、变色颗粒35为夜光变色颗粒、变色颗粒34为感光变色颗粒。这样,由于手机的发热,可以使变色颗粒36改变显示的颜色,显示特定的图案或色彩效果;而变色颗粒34受光线(特别是紫外线)照射,产生另一种变色效果;而变色颗粒35则可以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图案。另外,它们之间不同强度的变色组合、以及不同使用环境的变化,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立体的变色效果,解决现有技术的变色效果单一的问题。
实施例五
参考图8和9,是某个优选的实施例示意图。变色手机壳或者变色保护套的本体设有单层结构的变色部,具体是手机壳的本体1包括图案单元2,图案单元2为变色部。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3。变色颗粒3可以是夜光变色颗粒(如夜光粉等)、感温变色颗粒(如感温变色粉等)或者感光变色颗粒(如感光变色粉等)。如果为了使变色效果多样化,则可以多种变色材料组合。如果仅需要一种变色功能,如感温变色,则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感温变色颗粒即可。变色部,即图案单元2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变色手机壳或者变色保护套。其中一优选方案中,图案单元2内感温变色颗粒3,图案单元2设置在与手机的集中发热位置相对应的地方,当手机发热至某一温度值时,该图案单元2变色,以显示手机的发热情况。某一优选方案中,图案单元2内包含两种以上的变色颗粒,如感温变色颗粒3和夜光变色颗粒4等。图案单元2上显示的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另外,仅为了方便描述,在实用新型名称等地方描述为变色手机壳,但是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方案同样适用在变色手机外壳、变色手机保护套、变色手机套等主题,应用了等同的技术方案的相关主题,均应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手机壳的本体设有单层结构的变色部,所述的变色部内包含有一种或以上的变色颗粒; 所述的变色部与手机壳的本体通过共挤或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底板与边框;所述的变色部为所述的底板或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机壳的本体包括图案单元,所述的变色部为图案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不同的区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密度的变色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的不同区域包含有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从内至外包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同材料的变色颗粒包括夜光变色颗粒、感温变色颗粒、感光变色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从内至外依次包含感温变色颗粒、夜光变色颗粒、感光变色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包含有一种变色颗粒,所述的变色颗粒为感温变色颗粒或夜光变色颗粒或感光变色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部包含有一种变色颗粒,所述的变色颗粒为感温变色颗粒;所述的图案单元设置在手机集中发热的部位。
CN201621077047.9U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变色手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0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7047.9U CN206060854U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变色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7047.9U CN206060854U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变色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0854U true CN206060854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7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704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0854U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变色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08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9700A (zh) * 2018-10-11 2019-01-18 东莞特式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可变色包装盒工艺
CN109722003A (zh) * 2018-12-20 2019-05-07 刘文浩 Tpu夜光保护套
CN110809071A (zh) * 2018-08-06 2020-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071A (zh) * 2018-08-06 2020-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9229700A (zh) * 2018-10-11 2019-01-18 东莞特式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可变色包装盒工艺
CN109722003A (zh) * 2018-12-20 2019-05-07 刘文浩 Tpu夜光保护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0854U (zh) 一种变色手机壳
CN106254594A (zh) 一种变色手机壳
JP2010500186A5 (zh)
CN101546128B (zh) 于壳体表面形成渐变色图案的方法
NZ596403A (en) Microcapsules with improved shells with wax in the outer shell
CN107065051B (zh) 一种七彩反光单面弹力布
CN102817285A (zh) 一种温敏型变色壁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94342U (zh) 感光变色墙纸
CN110446380A (zh) 膜片的制作方法、壳体及智能终端
ATE337418T1 (de) Materialien mit legierungs-farbeffekt und ihre herstellung
CN108495496A (zh) 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制作方法及包含外壳结构的手机壳
CN103756414A (zh) 一种光致变色手机壳
CN1994753A (zh) 可变化表面图案的制作方法
CN202744898U (zh) 一种温敏型变色壁纸
CN205874846U (zh) 一种具有阻燃效果的荧光热敏变色墙纸
CN102839574A (zh) 一种蓄光壁纸及其制备方法
JPS60246878A (ja) 模様プリントレザ−
CN201001602Y (zh) 具有塑料膜图案的地垫
CN201045920Y (zh) 具有可变化表面图案的伞
CN204087690U (zh) 温控标贴
CN203496542U (zh) 用于制作马塞克图案素材的模具
CN105133434A (zh) 一种可以根据温度和光度变色的壁纸
CN205189326U (zh) 一种具有净化室内空气功能的热敏变色壁纸
CN102839575A (zh) 一种光敏型变色壁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07224880U (zh) 一种能呈现棱镜效果的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