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0297U -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60297U CN206060297U CN201621054008.7U CN201621054008U CN206060297U CN 206060297 U CN206060297 U CN 206060297U CN 201621054008 U CN201621054008 U CN 201621054008U CN 206060297 U CN206060297 U CN 2060602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lithium ion
- ion battery
- locating dowel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和控制电路板,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柱以及有可绕着定位柱转动的绕线筒,绕线筒上缠绕有源自控制电路板的电线,电线远离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在绕线筒上缠绕后连接有位于壳体外的充电头,绕线筒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绕线筒和定位柱连接的扭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露出壳体的电线实现长度调节,满足人们对于不同电线长度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33680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由输入接口进行充电储能,由电量显示装置显示充入的电量多少,通过 USB 输出接口和圆形输出接口,在电压调节开关的调压作用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充电,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移动电源需要和数据线进行匹配才能给电子产品充电。但是,人们经常会碰到因缺少数据线而无法对移动电源充电的烦恼。
公开号为CN2041311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将输出线缆与充电线路板上的输出电路节点直接连接,避免出现因缺少数据线而无法对电子产品充电的情况发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长度的输出线缆。例如,当直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移动电源和电子产品的距离较近,输出线缆较短。当人们需要边玩电子产品边充电时,移动电源和电子产品的距离相对较远,输出线缆相对较长。而该输出电缆的长度固定,为人们的实际使用带来不便,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长度可调的电线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柱以及有可绕着定位柱转动的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上缠绕有源自控制电路板的电线,所述电线远离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在绕线筒上缠绕后连接有位于壳体外的充电头,所述绕线筒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绕线筒和定位柱连接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头在壳体外做远离定位柱的运动时,充电头通过电线带动绕线筒转动,使扭簧产生弹性形变,缠绕在绕线筒上的电线缩短,则露出壳体外的电线增长,使充电头能够与电子设备接触并进行充电。当无需使用充电头时,绕线筒在扭簧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使缠绕在绕线筒上的电线增长,则露出壳体外的电线缩短,充电头在壳体外做靠近定位柱的运动。从而,露出壳体的电线实现长度调节,满足人们对于不同电线长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绕线筒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电线远离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从定位柱的一端进入,穿过环形槽后,从出线孔穿出并缠绕在绕线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从控制电路板出发,进入定位柱的一端,再穿过环形槽,再从出线孔穿出并缠绕在绕线筒上,再与充电头连接。从而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部分电线不会随着绕线筒转动而缠绕在绕线筒上,避免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部分电线不断缠绕在绕线筒上而对控制电路板产生拉力,进而造成控制电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用于电线远离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进入定位柱的进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线孔的设置起到便于电线进入定位柱一端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卡接的底壳和顶壳,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底壳一体连接,另一端与顶壳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壳和顶壳采用卡接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起到节约成本,方便进行拆装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线孔和环形槽分别设置在定位柱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线孔和环形槽分别设置在定位柱的两端,从而为进行孔和环形槽之间区域预留较多的电线长度,避免对控制电路板产生拉力,进而造成控制电路板的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芯、控制电路板均固定连接在底壳上,所述进线孔设置在定位柱与底壳一体连接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锂离子电池电芯、控制电路板均固定连接在底壳上,因此进线孔设置在定位柱与底壳一体连接的一端,能够使位于控制电路板和进线孔之间区域的电线长度尽可能缩短,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壳设置有用于容纳充电头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凹槽和壳体内部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头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将充电头置于凹槽内,起到对充电头的保护作用。而通孔的设置则起到安置与充电头连接的电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条形缺口,所述充电头上设置有可沿着条形缺口滑动以带动充电头在凹槽中滑动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的设置起到带动充电头从凹槽中滑出的作用,避免充电头进入凹槽后难以取出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位于壳体的一侧,所述条形缺口位于壳体设置有凹槽的一侧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将条形缺口设置在底壳和顶壳上,而底壳和顶壳是人们使用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部分,会造成使用上的不适感。而将条形缺口设置在壳体的一侧,人们接触相对较少,也不容易造成人们使用上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处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当电线从第一通孔进入第二通孔时,电线固定在第二通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实现对电线长度调节后位置的固定,避免在充电头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对电子产品产生拉力,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充电头在壳体外做远离定位柱的运动时,充电头通过电线带动绕线筒转动,使扭簧产生弹性形变,缠绕在绕线筒上的电线缩短,则露出壳体外的电线增长,使充电头能够与电子设备接触并进行充电。当无需使用充电头时,绕线筒在扭簧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使缠绕在绕线筒上的电线增长,则露出壳体外的电线缩短,充电头在壳体外做靠近定位柱的运动。从而,露出壳体的电线实现长度调节,满足人们对于不同电线长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1、底壳;112、顶壳;2、锂离子电池电芯;3、控制电路板;4、定位柱;41、第一定位柱;42、第二定位柱;5、绕线筒;6、电线;7、充电头;8、扭簧;9、出线孔;10、进线孔;11、凹槽;12、通孔;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3、条形缺口;1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照图1、3、4和5,一种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底壳111和顶壳112,底壳111和顶壳112卡接。底壳111固定连接有锂离子电池电芯2、控制电路板3。底壳111和顶壳112之间设置有定位柱4。定位柱4包括第一定位柱41和第二定位柱42。其中,第一定位柱41与底壳111一体连接,第二定位柱42与顶壳112连接。第一定位柱41和第二定位柱42之间形成环形槽。第一定位柱41的长度为第二定位柱42的9倍,在第一定位柱41靠近底壳111的一端设置有进线孔10。定位柱4套接有绕线筒5,绕线筒5能够绕着定位柱4的轴心线转动。在绕线筒5和定位柱4之间设置有扭簧8,扭簧8的两端分别与绕线筒5和定位柱4连接。绕线筒5上设置有出线孔9。
参照图1和2,底壳111的一侧上设置有凹槽11,底壳111在设置凹槽11的侧面还设置有与凹槽11连通的条形缺口13。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2,用于连通凹槽11和壳体1内部。通孔12包括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其中,第一通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22。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连通且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连通处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122的直径。
参照图1、3、4和5,源自控制电路板3的电线6从进线孔10进入第一定位柱41,穿过环形槽后,从出线孔9穿出并缠绕在绕线筒5上,再从第一通孔121或者第二通孔122穿壳体1进入凹槽11中并连接有充电头7。充电头7上设置有凸块14,凸块14能够沿着条形缺口13滑动。
工作过程:当需要使用该移动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着力于凸块14上,使凸块14能够沿着条形缺口13滑动。凸块14再带动充电头7在凹槽11中滑动至滑出凹槽11。此时,用手握持住充电头7,使充电头7在壳体1外做远离定位柱4的运动时,则充电头7通过电线6带动绕线筒5转动,使扭簧8产生弹性形变,缠绕在绕线筒5上的电线6缩短,则露出壳体1外的电线6增长,使充电头7能够与电子设备接触并进行充电。此时,将位于第一通孔121中的电线6移动至第二通孔122中,则电线6会受到第二通孔122的内壁的挤压而固定在第二通孔122中。
当无需使用该移动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将位于第二通孔122中的电线6移动至第一通孔121中,此时电线6失去第二通孔122的内壁的挤压,则绕线筒5在扭簧8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使缠绕在绕线筒5上的电线6增长,则露出壳体1外的电线6缩短,充电头7在壳体1外做靠近定位柱4的运动。再将凸块14对准条形缺口13并滑入条形缺口13中,则充电头7也随着凸块14滑入凹槽11中。在移动电源未工作时,将充电头7置于凹槽11中,起到对充电头7的保护作用。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内的锂离子电池电芯(2)和控制电路板(3),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定位柱(4)以及有可绕着定位柱(4)转动的绕线筒(5),所述绕线筒(5)上缠绕有源自控制电路板(3)的电线(6),所述电线(6)远离与控制电路板(3)连接的一端在绕线筒(5)上缠绕后连接有位于壳体(1)外的充电头(7),所述绕线筒(5)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绕线筒(5)和定位柱(4)连接的扭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4)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绕线筒(5)上设置有出线孔(9),所述电线(6)远离与控制电路板(3)连接的一端从定位柱(4)的一端进入,穿过环形槽后,从出线孔(9)穿出并缠绕在绕线筒(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4)上设置有用于电线(6)远离与控制电路板(3)连接的一端进入定位柱(4)的进线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包括卡接的底壳(111)和顶壳(112),所述定位柱(4)的一端与底壳(111)一体连接,另一端与顶壳(1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进线孔(10)和环形槽分别设置在定位柱(4)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芯(2)、控制电路板(3)均固定连接在底壳(111)上,所述进线孔(10)设置在定位柱(4)与底壳(111)一体连接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底壳(111)设置有用于容纳充电头(7)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凹槽(11)和壳体(1)内部的通孔(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设置有与凹槽(11)连通的条形缺口(13),所述充电头(7)上设置有可沿着条形缺口(13)滑动以带动充电头(7)在凹槽(11)中滑动的凸块(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凹槽(11)位于壳体(1)的一侧,所述条形缺口(13)位于壳体(1)设置有凹槽(11)的一侧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2)包括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通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连通且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连通处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122)的直径,当电线(6)从第一通孔(121)进入第二通孔(122)时,电线(6)固定在第二通孔(122)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4008.7U CN206060297U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4008.7U CN206060297U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60297U true CN206060297U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837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5400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0297U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602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450A (zh) * | 2017-09-22 | 2017-12-08 | 重庆集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防震移动电源 |
-
2016
- 2016-09-14 CN CN201621054008.7U patent/CN2060602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450A (zh) * | 2017-09-22 | 2017-12-08 | 重庆集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防震移动电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60297U (zh) | 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 | |
CN201562850U (zh) | 信息插座的卷绕装置 | |
CN206471644U (zh) | 便携式数据线 | |
CN2702980Y (zh) | 收线盒 | |
CN208299487U (zh) | 车载伸缩收纳充电器 | |
CN207266044U (zh) | 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 | |
CN203563178U (zh) | 可伸缩耳机线 | |
CN209642704U (zh) | 一种网络科技用带有束线功能的交换机 | |
CN203632317U (zh) | 一种具有电源功能的导线隐藏式充电器 | |
CN209029813U (zh) | 一种线缆铺设过程中用的牵引装置 | |
CN106602345A (zh) | 电源线收纳盒 | |
CN2550928Y (zh) | 便携式电气连接线 | |
KR200420672Y1 (ko) | 휴대용 전선릴 | |
CN104638733A (zh) | 自动绕线电源充电器和笔记本电脑 | |
CN207625015U (zh) | 一种移动式防雷电源插座 | |
CN203840500U (zh) | 一种便携式双声道蓝牙耳机 | |
CN203326300U (zh) | 一种带收线器的线排式移动电源插座 | |
CN206532998U (zh) | 一种多接头转换数据线 | |
CN102386519A (zh) | 端子内藏折叠式数据连接器 | |
CN205847511U (zh) | 一种收线耳机 | |
CN202840572U (zh) | 新型手机充电器 | |
JP3123019U (ja) | コンセントボックス | |
CN204651619U (zh) | 一种移动电源绕线器 | |
CN206163849U (zh) | 一种磁吸数据线 | |
CN218334587U (zh) | 卷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