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5997U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5997U
CN206055997U CN201621082878.5U CN201621082878U CN206055997U CN 206055997 U CN206055997 U CN 206055997U CN 201621082878 U CN201621082878 U CN 201621082878U CN 206055997 U CN206055997 U CN 20605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linder
valve port
indoor heat
exchan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28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用
伏拥军
刘银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Toshiba Compressor Corp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28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5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双缸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包括排气阀口、室外连接阀口、第一室内连接阀口、第二室内连接阀口、第一吸气阀口和第二吸气阀口;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室外连接阀口相连,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组件,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第二室内换热部分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进风侧。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可优化冷暖型空调器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Description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机很多室内换热器是有两排换热器构成的,换热空气流先后通过两排换热器,空气经过进风一侧的换热器后,温度发生变化,所以经过两排换热器的空气温度是不同的,空气经过出风一侧换热器时换热温差减小,换热器效率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暖型空调器,不但可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而且可提高双缸压缩机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的功耗,优化冷暖型空调器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单冷型空调器,可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优化单冷型空调器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和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排气阀口、室外连接阀口、第一室内连接阀口、第二室内连接阀口、第一吸气阀口和第二吸气阀口,所述排气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吸气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阀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连接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的功耗;当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均不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减小了系统平均换热温差,优化冷暖型空调器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两个四通阀,每个所述四通阀设有一个所述排气阀口和所述室外连接阀口,其中一个四通阀设有所述第一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口,另一个所述四通阀设有所述第二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二吸气阀口。
优选地,所述两个四通阀在所述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时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为一个六通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口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阀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和所述第一气缸V1的排气容积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的功耗;制冷时,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均不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减小了系统平均换热温差,优化单冷型空调器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或者单冷型空调器制冷时的系统循环压焓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暖型空调器100;单冷型空调器200;
双缸压缩机1;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第一储液器16;第二储液器17;
室外换热器2;
室内换热器组件3;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
第一节流元件4;第二节流元件6;
换向组件5;排气阀口51;室外连接阀口52;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第一吸气阀口56;第二吸气阀口5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冷暖型空调器100可用于给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冷暖型空调器100可以为柜式空调器,当然还可以为挂式空调器。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双缸压缩机1、换向组件5、室外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组件3。
具体地,双缸压缩机1包括壳体、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设在壳体内。例如,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设在壳体内,且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在双缸压缩机1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分别设在壳体内,且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在双缸压缩机1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如图1-图4所示,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气缸11的吸气通道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二气缸12的吸气通道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由此,换热后的冷媒可分别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返回到双缸压缩机1。具体而言,从第一吸气口返回的冷媒可流向第一气缸11,从第二吸气口返回的冷媒可流向第二气缸12,冷媒在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内分别独立压缩,压缩后的冷媒可分别从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流向排气口,并同时从排气口排出双缸压缩机1。
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也就是说,第二气缸12的容积与第一气缸11的容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0.8。实用新型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当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0.8时,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且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提升比随着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从而提高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1的功耗,优化冷暖型空调器100的能效水平。
参照图1-图4所示,换向组件5包括排气阀口51、室外连接阀口52、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第一吸气阀口56和第二吸气阀口57。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排气阀口51与室外连接阀口53连通,第一吸气阀口56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连通,第二吸气阀口57与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连通;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热时,排气阀口51分别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连通,第一吸气阀口56和第二吸气阀口57与室外连接阀口52连通。
另外,排气阀口51与排气口相连,第一吸气阀口56与第一吸气口相连,第二吸气阀口57与第二吸气口相连,由此,结构简单可靠。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与室外连接阀口52相连,由此,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冷媒可从室外连接阀口52流向室外换热器2,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热时,冷媒可从室外换热器2流向室外连接阀口52。
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也就是说,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连接至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制冷运行时,第一节流元件4的开度小于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具体地,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可以均为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或者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中的其中一个的开度可调,又或者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为开度固定且开度不同的两个节流元件。
室内换热器组件3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进风侧,也就是说,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如图1-图4中的箭头所示),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上游。
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一节流元件4相连,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和第二节流元件6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冷媒流路,以便于冷媒的流通。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分别对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以及对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的冷媒分别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的节流后流向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并各自独立地在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与室内环境换热,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换热效果,优化冷暖型空调器100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工作时,可以选择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同时进行换热,当然,还可以是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中的其中一个进行换热。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同时进行换热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排气阀口51与室外连接阀口52连通,第一吸气阀口56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连通,第二吸气阀口57与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连通,从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可经过排气阀口51流向室外连接阀口52,随后冷媒从室外连接阀口52流向室外换热器2,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内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随后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后,分别流向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两路冷媒经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的节流降压后,分别流向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两路冷媒在对应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内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以给室内环境制冷,换热后的两路冷媒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流出;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一吸气阀口56,并经过第一吸气口流向第一气缸11,从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和第二吸气阀口57,并经过第二吸气口流向第二气缸12;两路冷媒分别在对应的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内独立压缩以分别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压缩后的两路冷媒可分别从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流向排气口,并同时从排气口排出双缸压缩机1,从而形成冷暖型空调器100的制冷循环。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流经室内换热器组件3是逐步降低温度的,因此流经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温度是高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在制冷运行时,第一节流元件4的开度小于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从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蒸发压力高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蒸发温度也高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因此可以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温度可以更好的适应了换热空气的温度,减小了系统平均换热温差,提高了换热效率。
下面结合图6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的工作原理。第一气缸11从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中吸入状态点1的气体并压缩至第一气缸排气状态点2。第二气缸12从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中吸入状态点3气体并压缩至第二气缸排气状态点3'。2点和3'点的高温气体在双缸压缩机1的壳体内部混合后经过连接管路再以状态点4进入室外换热器2,通过室外换热器2换热后,冷凝至状态点5(可选择性有一定过冷度)。状态点5的冷媒随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一节流元件4节流至两相状态点7。状态点7经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蒸发换热后形成低压过热气体状态点1,随后进入到第一气缸11中。另一路经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至两相状态点6。状态点6经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蒸发换热后形成低压过热气体状态点3,随后进入到第二气缸12中。
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热时,例如,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气阀口51分别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连通,第一吸气阀口56和第二吸气阀口57分别与室外连接阀口52连通,从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可经过排气阀口51流向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随后两路冷媒分别从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流向对应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两路冷媒分别在对应的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内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以给室内制热,随后两路冷媒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流出后,分别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且经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降压后汇成一路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2,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内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并流向室外连接阀口52以流入换向组件5;流入换向组件5的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一吸气阀口56并经过第一吸气口流向第一气缸11,另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阀口57并经过第二吸气口流向第二气缸12;两路冷媒分别在对应的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内独立压缩以分别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压缩后的两路冷媒可分别从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流向排气口,并同时从排气口排出双缸压缩机1,从而形成冷暖型空调器100的制热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并使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连通,且使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从而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1的功耗;另一方面通过使室内换热器组件3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进风侧,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均不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换热效果,减小了系统平均换热温差,优化冷暖型空调器100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所示,换向组件5包括两个四通阀,每个四通阀设有一个排气阀口51和室外连接阀口52,两个四通阀的排气阀口51分别与一个第一公用阀口相连,两个四通阀的室外连接阀口52分别与一个第二公用阀口相连。
其中一个四通阀设有第一室内连接阀口54和第一吸气阀口56,另一个四通阀设有第二室内连接阀口55和第二吸气阀口57。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向组件5为一个六通阀,结构简单可靠,而且六通阀的设置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换向组件5包括两个四通阀时,两个四通阀在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或制热时联动,从而便于实现两个四通阀的同时换向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双缸压缩机1还包括第一储液器16,第一储液器16设在壳体外,第一储液器16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吸气阀口56相连,由此,可便于对从第一吸气阀口56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便于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吸气口流向第一气缸11而液态冷媒存储在第一储液器16中,从而避免第一气缸11产生液击。
进一步地,双缸压缩机1还包括第二储液器17,第二储液器17设在壳体外,第二储液器17分别与第二吸气口和第二吸气阀口57相连,由此,可便于对从第二吸气阀口57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便于气态冷媒经过第二吸气口流向第二气缸12而液态冷媒存储在第二储液器17中,从而避免了第二气缸12产生液击,继而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1运行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
优选地,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具体而言,由于第二气缸12比第一气缸11的容积小,通过使得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不但可保证分别流回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的冷媒量,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为两个独立的换热器,由此,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换热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为同一个换热器的两部分,由此简单可靠,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下面参考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200。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200,包括:双缸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组件3。
具体地,双缸压缩机1包括壳体、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设在壳体内。例如,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设在壳体内,且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在双缸压缩机1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分别设在壳体内,且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在双缸压缩机1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如图5所示,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气缸11的吸气通道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二气缸12的吸气通道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由此,换热后的冷媒可分别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返回到双缸压缩机1。具体而言,从第一吸气口返回的冷媒可流向第一气缸11,从第二吸气口返回的冷媒可流向第二气缸12,冷媒在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内分别独立压缩,压缩后的冷媒可分别从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流向排气口,并同时从排气口排出双缸压缩机1。
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也就是说,第二气缸12的容积与第一气缸11的容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0.8。实用新型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当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0.8时,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且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提升比随着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从而提高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1的功耗,优化冷暖型空调器100的能效水平。
如图5所示,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与排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也就是说,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连接至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制冷运行时,第一节流元件4的开度小于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具体地,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可以均为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或者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中的其中一个的开度可调,又或者第一节流元件4和第二节流元件6为开度固定且开度不同的两个节流元件。
室内换热器组件3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进风侧,也就是说,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如图1-图4中的箭头所示),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上游。
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节流元件4相连,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吸气口和第二节流元件6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冷媒流路,以便于冷媒的流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200制冷运行时的冷媒流路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运行时的冷媒流路相同,这里就不进行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器200,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并使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连通,且使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从而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1的能效比,降低双缸压缩机1的功耗;另一方面通过使室内换热器组件3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的进风侧,制冷时,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均不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换热效果,减小了系统平均换热温差,优化单冷型空调器200的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双缸压缩机1还包括第一储液器16,第一储液器16设在壳体外,第一储液器16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相连,由此,可便于对从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便于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吸气口流向第一气缸11而液态冷媒存储在第一储液器16中,从而避免第一气缸11产生液击。
进一步地,双缸压缩机1还包括第二储液器17,第二储液器17设在壳体外,第二储液器17分别与第二吸气口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相连,由此,可便于对从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便于气态冷媒经过第二吸气口流向第二气缸12而液态冷媒存储在第二储液器17中,从而避免了第二气缸12产生液击,继而有利于提高双缸压缩机1运行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
优选地,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具体而言,由于第二气缸12比第一气缸11的容积小,通过使得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小于第一储液器16的容积,不但可保证分别流回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的冷媒量,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为两个独立的换热器,由此,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组件3的换热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部分31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32为同一个换热器的两部分,由此简单可靠,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和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排气阀口、室外连接阀口、第一室内连接阀口、第二室内连接阀口、第一吸气阀口和第二吸气阀口,所述排气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吸气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阀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连接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
室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两个四通阀,每个所述四通阀设有一个所述排气阀口和所述室外连接阀口,其中一个四通阀设有所述第一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口,另一个所述四通阀设有所述第二室内连接阀口和所述第二吸气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四通阀在所述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时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为一个六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暖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阀口相连。
7.一种单冷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和所述第一气缸V1的排气容积的比值V2/V1的取值范围为0.5≤V2/V1≤0.8;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
室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部分和第二室内换热部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冷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部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冷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部分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冷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容积。
CN201621082878.5U 2016-09-26 2016-09-26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Active CN20605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2878.5U CN206055997U (zh) 2016-09-26 2016-09-26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2878.5U CN206055997U (zh) 2016-09-26 2016-09-26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5997U true CN206055997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2878.5U Active CN206055997U (zh) 2016-09-26 2016-09-26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59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985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11306833A (zh) * 2020-02-27 2020-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
CN111609586A (zh) * 2020-04-24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985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11306833A (zh) * 2020-02-27 2020-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
CN111609586A (zh) * 2020-04-24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78804U (zh) 一种带有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冷水机组和空调器
CN110486967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88269A1 (zh) 一种冷量回收式变容量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5641690U (zh) 一种兼供暖型组合式空调系统
CN107869855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206055997U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8626118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6016799A (zh) 冷暖型空调器
CN21056933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3654132B (zh) 热泵机组
CN207599917U (zh) 间接蒸发供冷装置
CN113154721A (zh) 一种新型节能冷水机组
CN211119734U (zh) 一种四管制中央空调系统
CN201748574U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CN206944519U (zh) 一种多级变量冷媒系统
CN209801850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制冷压缩机及其制冷系统
CN210089171U (zh) 双工况制冷系统
CN208311043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207422714U (zh) 适用于低温环境的热泵循环系统
CN206207616U (zh) 具有一体式多蒸发温度结构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CN206207580U (zh) 一种多蒸发温度的高效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CN206037465U (zh) 制冷系统
CN109340919A (zh) 空调器
CN219640384U (zh) 一种热泵及空调水机系统
CN204987568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