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6076U - 一种密封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6076U
CN206046076U CN201621055010.6U CN201621055010U CN206046076U CN 206046076 U CN206046076 U CN 206046076U CN 201621055010 U CN201621055010 U CN 201621055010U CN 206046076 U CN206046076 U CN 20604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ube
lower cover
upper lid
seal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50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bifiderong equity investment partnership (L.P.)
Original Assignee
蔡向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向荣 filed Critical 蔡向荣
Priority to CN2016210550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密封试管,涉及实验仪器的技术领域。该密封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试管盖,试管盖包括下盖、连接部和上盖,下盖与开口端的大小适配并与其固定连接,下盖通过连接部与上盖连接,上盖的内部设有密封塞,上盖与下盖通过外扣打开或盖合;上盖上设有锁扣,下盖上设有与锁扣适配的卡槽,上盖上还设有用于对上盖进行打开或盖合的手柄部。本实用新型的试管盖固定在试管本体上,上盖和下盖通过锁扣与卡槽的适配实现打开或盖合,同时,在连接部的作用下,上盖与下盖一直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试管盖的丢失、混淆和被污染;其开启和盖合方便,操作省时省力,极大地方便了向试管本体的内部添加实验试剂;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密封试管。
背景技术
试管是实验室的常见的实验仪器,主要是用于盛放固体、液体甚至细菌的容器,试管的密封是一个必须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在利用试管进行分装液体培养基、斜面固体培养基或者进行微生物增菌、发酵试验时,为了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菌种的扩增也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对试管进行密封。
目前,试管的密封主要依靠试管盖来实现,比如:玻璃试管采用软木塞或玻璃塞密封,塑料试管配置了螺旋帽密封;这种软木塞和玻璃塞密封的试管,密封性差,很容易发生漏液现象;采用螺旋帽的试管,每次打开或拧上螺旋帽时都需要手拧,操作不便,浪费时间;同时,这种密封试管还面临着如何往试管中添加实验试剂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需要时打开软木塞、玻璃塞或螺旋帽以往试管中添加实验试剂,一旦试管盖的打开操作不当,会造成试管内实验试剂的外溅,同时,卸下来的试管盖也容易丢失、混淆和被污染。因此,后来又出现了带有橡胶套的试管盖对试管进行密封,这样就可以使用针筒刺穿橡胶套,通过注射的方式往试管内添加液体实验试剂;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多次注射添加实验试剂会存在试管内外气压差的问题,有可能导致试管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导致试管盖被顶出;此外,橡胶套多次刺穿后密封性会降低,试管内的实验试剂还有可能外漏到外界或者回流到注射器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密封试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试管的试管盖易丢失、使用不方便和密封不紧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试管本体和试管盖,所述试管本体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试管本体的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有所述试管盖;所述试管盖包括下盖、连接部和上盖,所述下盖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端的外表面大小适配,所述下盖与所述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上盖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开口端的开口处相适配的密封塞,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外扣打开或盖合;所述上盖上设有锁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锁扣适配的卡槽,所述上盖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打开或盖合的手柄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盖的顶部设有连接环,所述卡槽位于所述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密封塞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3个并呈均匀排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手柄部,所述锁扣位于所述手柄部的内侧,所述手柄部的外侧还设有弧形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锁扣包括固定部、楔形面和连接槽,所述锁扣通过固定部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楔形面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部,所述楔形面的顶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卡槽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盖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防滑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下盖的上部,所述防滑纹的长度为所述下盖长度的1/2-2/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试管本体的内部还设有一个具有一闭口端和一敞口端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敞口端朝向所述试管本体的封闭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试管本体上还设有容积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透明标签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盖、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上盖为一体设置,所述密封塞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试管本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试管盖,在试管本体的内部添加实验试剂,按压上盖,锁扣的楔形面下滑至卡槽的底部,使连接槽与卡槽适配,上盖与下盖实现盖合,同时,定位块使密封塞固定在开口端的开口处,从而完成试管盖的密封,以进行样品存储、细菌培养或微生物增菌实验;当实验过程中,需要再次向试管本体内添加实验试剂或实验结束需要倒出试管本体内的样品时,一只手握住试管本体,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上盖,大拇指通过手柄部的弧形凸起往上打开上盖,从而实现上盖和下盖的开启工作,此时,可以再次向试管本体内添加实验试剂或倒出试管本体内的样品;再次按压上盖,又可以实现试管盖的密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试管盖固定在试管本体上,上盖和下盖通过锁扣与卡槽的适配实现打开或盖合,同时,在连接部的作用下,上盖与下盖一直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试管盖的丢失、混淆和被污染;在手柄部的作用下,其开启和盖合方便,操作省时省力,极大地方便了向试管本体的内部添加实验试剂,避免了试管本体内部的气压大于大气压而导致试管盖被顶出的现象,也避免了因多次注射刺穿而导致试管盖密封性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试管盖在开启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试管盖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上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锁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管本体;11-封闭端;12-开口端;2-试管盖;21-下盖;22-连接部;23-上盖;24-手柄部;25-弧形凸起;26-锁扣;261-固定部;262-楔形面;263-连接槽;27-密封塞;28-定位块;29-卡槽;30-连接环;31-防滑纹;32-固定阀;33-凹槽;3-第二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试管本体1和试管盖2,试管本体1为透明管体,试管本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11,试管本体1的另一端为开口端12,开口端12设有试管盖2;试管盖2包括下盖21、连接部22和上盖23,下盖21的内表面与开口端12的外表面大小适配,下盖21与开口端12固定连接,下盖21通过连接部22与上盖23连接,上盖23的内部设有与开口端12的开口处即试管本体1的开口处相适配的密封塞27,上盖23与下盖21通过外扣打开或盖合;上盖23上设有锁扣26,下盖21上设有与锁扣26适配的卡槽29,上盖23上还设有用于对上盖23进行打开或盖合的手柄部24。
参附附图3和附图4,下盖21的顶部设有连接环30,卡槽29位于连接环30上,连接环30的上表面与上盖23的下表面适配,从而使上盖23和下盖21紧密盖合。连接环30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可与密封塞27连接的定位块28,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8为3个并呈均匀排列,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28之间的呈120度角。在定位块28的作用下,密封塞27更好地密封在试管本体1开口处,从而对试管本体1形成严谨的密封。下盖21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防滑纹31,防滑纹31进一步增强了下盖21的防滑效果。防滑纹31位于下盖21的上部,防滑纹31的长度为下盖21长度的1/2-2/3。操作人员手握该密封试管时,防滑纹31正好位于其大拇指与食指拿捏的位置,防滑纹31起到了有效防滑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原料,避免了资源浪费,使用方便。
参附附图3和附图5,上盖23的下表面向外延伸形成手柄部24,锁扣26位于手柄部24的内侧,手柄部24的外侧还设有弧形凸起25,弧形凸起25正好与操作人员大拇指的弧形吻合,从而很方便地利用大拇指将上盖23打开。另外,密封塞27与上盖23通过固定阀32固定连接,上盖23上在与连接部22的连接处还有设有凹槽33,当上盖23与下盖21盖合时,凹槽33的设置,使连接部22与上盖23更好的适配,避免出现空隙,进一步增强了密封效果。
参附附图3和附图6,锁扣26包括固定部261、楔形面262和连接槽263,锁扣26通过固定部261与手柄部24固定连接,楔形面262位于固定部261的底部并向着试管本体1的方向倾斜,楔形面262的顶部与固定部261的内部形成连接槽263,连接槽263与卡槽29适配,从而完成锁扣26与卡槽29的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试管本体1的内部还设有一个具有一闭口端和一敞口端的第二管体3,第二管体3的敞口端朝向试管本体1的封闭端11,第二管体3的设置,有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试管本体1内气泡的形成情况,并有效排出气泡。下盖21、连接部22和上盖23为一体设置,使试管盖2为一个整体。另外,试管本体1上还可以设有容积刻度线,刻度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透明标签槽。标签槽的设置,方便在实验过程中对密封试管进行标注,避免混淆;同时,在容积刻度线的作用下,可以随着观察实验过程中密封试管内注入的试剂的体积大小,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试管本体1的开口端12固定连接试管盖2,在试管本体1的内部添加实验试剂,按压上盖23,锁扣26的楔形面262下滑至卡槽29的底部,使连接槽263与卡槽29适配,上盖23与下盖21实现盖合,同时,定位块28使密封塞27固定在开口端12的开口处,从而完成试管盖2的密封,以进行样品存储、细菌培养或微生物增菌实验;当实验过程中,需要再次向试管本体1内添加实验试剂或实验结束需要倒出试管本体1内的样品时,一只手握住试管本体1,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上盖23,大拇指通过手柄部24的弧形凸起25往上打开上盖23,从而实现上盖23和下盖21的开启工作,此时,可以再次向试管本体1内添加实验试剂或倒出试管本体1内的样品;再次按压上盖23,又可以实现试管盖2的密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试管盖2固定在试管本体1上,上盖23和下盖21通过锁扣26与卡槽29的适配实现打开或盖合,同时,在连接部22的作用下,上盖23与下盖21一直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试管盖2的丢失、混淆和被污染;在手柄部24的作用下,其开启和盖合方便,操作省时省力,极大地方便了向试管本体1的内部添加实验试剂,避免了试管本体1内部的气压大于大气压而导致试管盖2被顶出的现象,也避免了因多次注射刺穿而导致试管盖2密封性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经济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试管盖,所述试管本体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试管本体的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有所述试管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管盖包括下盖、连接部和上盖,所述下盖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端的外表面大小适配,所述下盖与所述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上盖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开口端的开口处相适配的密封塞,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外扣打开或盖合;
所述上盖上设有锁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锁扣适配的卡槽,所述上盖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打开或盖合的手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的顶部设有连接环,所述卡槽位于所述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密封塞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3个并呈均匀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手柄部,所述锁扣位于所述手柄部的内侧,所述手柄部的外侧还设有弧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包括固定部、楔形面和连接槽,所述锁扣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楔形面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部,所述楔形面的顶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卡槽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下盖的上部,所述防滑纹的长度为所述下盖长度的1/2-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管本体的内部还设有一个具有一闭口端和一敞口端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敞口端朝向所述试管本体的封闭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管本体上还设有容积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透明标签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上盖为一体设置,所述密封塞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CN201621055010.6U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密封试管 Active CN20604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5010.6U CN206046076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密封试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5010.6U CN206046076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密封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6076U true CN206046076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9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5010.6U Active CN206046076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密封试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72169U (zh) 一种无内衬避光防漏试剂瓶
CN202735127U (zh) 样品保存管
CN203128565U (zh) 一种厌氧菌种培养瓶皿
CN206046076U (zh) 一种密封试管
WO2016206410A1 (zh) 一种新型生物安全样本保存管
CN212291092U (zh) 桶装饮用水聪明盖、饮用水桶和桶装饮用水
CN106428969B (zh) 一种结构优化的医用酒精棉存储瓶
CN201275484Y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试管瓶口塞
CN107325968A (zh) 一种生物实验感应式培养皿
CN102854036A (zh) 样品保存管
CN202490626U (zh) 瓣膜式胶塞及试管
CN105689033A (zh) 一种离心管
CN213537917U (zh) 病毒运送管
CN2923658Y (zh) 医用丁基胶塞瓶盖专用启子
CN201267767Y (zh) 标准溶液安全保管瓶
CN209338541U (zh) 支原体双相培养瓶
CN201325666Y (zh) 一种具有多重密封结构的酒瓶
CN205035371U (zh) 一种生物样本收集管
CN210455818U (zh) 一种葡萄酒瓶瓶口密封套
CN218231808U (zh) Pcr管开压盖器
CN207985631U (zh) 一种带有封口瓶塞的溶剂瓶
CN204280314U (zh) 球阀自闭式真空样品瓶
CN205528770U (zh) 接种罐
CN207091433U (zh) 便于取样的细胞培养瓶
CN213110093U (zh) 一种用于干燥储存的样品密封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1

Address after: 266111 Building 5, 567 Huadong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bifiderong equity investment partnership (L.P.)

Address before: Block D, 318 Longshui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0

Patentee before: Cai Xiang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