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5327U -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5327U
CN206045327U CN201620600041.9U CN201620600041U CN206045327U CN 206045327 U CN206045327 U CN 206045327U CN 201620600041 U CN201620600041 U CN 201620600041U CN 206045327 U CN206045327 U CN 20604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ource
boxer
framework
fixed
f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00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琦
张娜
马学强
杨玉凤
张红兵
仲伟波
朱冬勇
刘晓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6000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5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通过传送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Description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具体地说是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跆拳道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不能移动,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因此,需要对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进行研究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置一种可方便出拳的、能模拟陪练员出拳、踢腿等多项动作的,可与运动员进行对打的较为智能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方案是: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三动力源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三动力源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
支架,框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架,支架固定于地面。
其中,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第二动力源推动拳杆在水平方向内张开,因此第二动力源与拳杆是垂直连接的;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跆拳道正拳或散打直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跆拳道中平拳的动作,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设有各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第一拳手设置的高度不同时,低处的第一拳手出拳相当于人脚部的动作,相当于横踢动作,第二拳手设置的高度不同时,低处的第二拳手出拳相当于人蹲下时候的动作,或者是高度不同的对手,作业范围更广;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方案是: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动作以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平拳动作,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设有各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下压件与框架之间同样设有弹性件以实现下压件的收回;第一旋转凸轮和第四旋转凸轮各自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旋转,第二旋转凸轮在水平面内旋转;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和第七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各个动力源设于框架8上。
支架,框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架;支架固定于地面,整个训练用装置,使用者可站立在该装置的前方,可实现跆拳道对打中正拳、平拳以及腿部的下劈的训练,也可以实现拳击或自由搏击中的直拳等动作,实用范围广。
两个方案中,下压件形似人脚的形状,或者简易地,可以是圆形,下压件与中部弯折的拳杆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
第一拳手和第二拳手,均是模拟人握拳时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各自相对于框架的长竖直中心面对称,实现人两个手部的动作。
在框架上设有多个出拳机构时,多个第一拳手可以直接由一个第三动力源驱动,多个第二拳手直接由一个第四动力源带动驱动,相较于第一方案较为节省动力,同时,通过旋转凸轮等的设置,可以使得拳手出拳动作更加贴近人的出拳频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表面与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
或者,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而且,同样地,第一拳手同样通过长直的拳杆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弹性件设于拳杆或长直的拳杆上,一端与框架相抵,另一端设有固定圈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三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脚踢件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第三旋转凸轮以及由其带动运动的脚踢件可设置多排,实现不同高度踢腿动作,既可以满足不高身高的训练者使用,也可以相当于遇到不同身高的对手而提出的不同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实现快、中、慢三个或者更多速度的选择,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员。
此外,在支架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脚踢件以及下压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适用于跆拳道、拳击和散打等综合训练,实用性高。
2、通过传送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3、整个训练用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陪练员,动作标准且多样化,训练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无防护罩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部分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第二拳手出拳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部分框架的示意图;
其中:1.传送机构,2.第一拳手,3.第二拳手,4.脚踢件,5.第一旋转凸轮,6.第三拳杆,7.弹簧,8.框架,9.支架,10.防护罩,11.第二旋转凸轮,12.弹性带,13.下压件,14.下压件的拳杆,15.第四旋转凸轮,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2,第一拳手2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5接触,第一旋转凸轮5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2以实现跆拳道正拳出拳;第一拳手2上套有弹性件(弹簧7)与框架8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2收回,第一拳手2水平设置有多处,每处高度不同,以适应不同身高高度的运动员,如图1所示,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3,第二拳手3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旋转凸轮11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3实现跆拳道平拳出拳相当于拳击中摆拳运动,第二拳手3与框架8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3收回,如图3所示;为了训练的安全性,框架8的外侧最好包覆有安全防护罩10;另外,为满足跆拳道的训练,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13,下压件13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15接触,第四旋转凸轮15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13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13形似人脚的形状,或者简易地,可以是圆形,下压件13与中部弯折的下压件的拳杆14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15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8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13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8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第七动力源为旋转电机。
框架8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设置的副架,第一拳手通过一根长直拳杆与第一动力源连接,长直拳杆穿过框架8的副架,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8竖直中心弯折的第二拳杆一端连接,第二拳杆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弯折的弓形,第二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8上,在第二旋转凸轮11的运动下,带动第二旋转凸轮11的旋转,第二拳杆以及相应的第二拳手3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训练员使用;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设有各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第一拳手2、第二拳手3以及下压件13均在框架8的一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相对于框架8的竖直中心线在于运动员对打面处各自对称设置,左右各一处,相当于人的左右手、左右脚。
在所述框架8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第三拳杆6接触,第三拳杆6倾斜角度可以是45°或60°;第三拳杆6的中部套于框架8,第三拳杆6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4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脚踢件4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其中,以上的几个动力源最好都是驱动电机,此外,拳杆与第二旋转凸轮,以及第三拳杆6与第三旋转凸轮接触的部分是直杆,另一部分才是弯曲的部分,如图2所示。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
支架9,框架8的底部固定于支架9,为了保证安全性,在框架8外侧设置防护罩对出拳机构进行保护。
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是模拟人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第一拳手2、第二拳手3和下压件13均设于框架的一侧。
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表面与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在支架上的主动轴上,可旋转,为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内移动距离有限,可直接通过紧固件将底板固定在带或链上即可。
或者,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滑轨上设置第五动力源,第五动力源推动支腿在滑轨上前进或后退。
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实现快、中、慢三个或者更多速度的选择,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员,控制系统为可编程的PLC控制器。
此外,在支架9或者防护罩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
实施例2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动作以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平拳动作,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下压件与框架之间同样设有弹性件以实现下压件的收回;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设有各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和第七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
支架,框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架;整个训练用装置,可实现跆拳道对打中正拳、平拳以及腿部的下劈的训练,也可实现拳击或自由搏击中的动作,实用性高。
其中,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跆拳道中正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跆拳道中平拳的动作,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8)

1.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各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三动力源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三动力源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
支架,框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架,支架固定于地面;
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表面与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
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
4.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动作以实现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设有各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下压件与框架之间同样设有弹性件以实现下压件的收回;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和第七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
支架,框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架,支架固定于地面;
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表面与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
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三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
CN201620600041.9U 2016-06-17 2016-06-17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0041.9U CN206045327U (zh) 2016-06-17 2016-06-17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0041.9U CN206045327U (zh) 2016-06-17 2016-06-17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5327U true CN206045327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0004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5327U (zh) 2016-06-17 2016-06-17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5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6604U (ja) 仰臥アスレチックマシン
JP2012526600A (ja) 足蹴り運動器具
CN104689548A (zh) 一种滑雪模拟训练器
US20140066267A1 (en) Boxing simulating exerciser
CN107376294A (zh) 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
CN108888932A (zh) 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
CN204050802U (zh) 一种室外运动器材
CN206045327U (zh) 固定于地面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CN206045326U (zh) 跆拳道对打训练用装置
CN111544872B (zh) 一种篮球体前变向节奏训练器及方法
CN201419001Y (zh) 羽毛球步伐辅助训练器
CN206045328U (zh) 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搏击和梅花桩结合训练器
CN205796436U (zh) 语音控制的跆拳道训练用装置
CN206045330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跆拳道对打训练用装置
CN205924900U (zh) 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拳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CN211434906U (zh) 一种体能训练装置
KR20080035935A (ko) 런닝머신장치
CN105879345B (zh) 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CN206730377U (zh) 一种新型体能训练装置
CN105920821B (zh) 跆拳道速度训练用装置
CN208809419U (zh) 一种拳击练习器
CN206045329U (zh) 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CN105920822B (zh) 跆拳道训练用装置
CN207804972U (zh) 一种自由泳训练装置
CN208448586U (zh) 一种羽毛球手法辅助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