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5208U - 一种矿用自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用自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5208U
CN206045208U CN201621012346.4U CN201621012346U CN206045208U CN 206045208 U CN206045208 U CN 206045208U CN 201621012346 U CN201621012346 U CN 201621012346U CN 206045208 U CN206045208 U CN 206045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rescuer
peace
locking button
tigh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23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新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ida Explosion-Proof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ida Explosion-Proof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ida Explosion-Proof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ida Explosion-Proof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0123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5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5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自救器,包括壳体和呼吸装置,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由清净罐和氧气罐组成,所述自救器还设有三合一背带和无封印条锁紧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无封印条锁紧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是一次开启,具备更好的实用性和简便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用自救器配有三合一背带,能够在使用最好零部件的同时具备自救器背带、脖带和腰带的功能,使用时快速、简便;本实用新型使得加药过程更加的方便、便捷;还可以使自救器放置时更加平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网上加了一层玻璃丝绵,防止粉尘进入气囊。

Description

一种矿用自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危险环境作业人员的逃生用自救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矿用压缩氧自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矿用自救器按其原理和用途,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其中矿用压缩氧自救器是带有预先将氧气通过充填泵充入氧气瓶的一种隔绝式闭路呼吸循环系统的供氧自救装置,克服了过滤式自救器不能在严重缺氧和无氧环境使用的问题,影响呼吸效果的问题。
现有的矿用自救器的由上下壳体组成,下壳体一侧安装氧气瓶,另一侧设计成清净罐,清净罐下开口设在下壳体底部,用于将清净剂装入罐体。当清净罐装入清净剂后旋紧壳体底部的盖,盖凸出下壳体底部影响了压缩氧自救器平稳放置。为了解决平稳放置问题,下壳体安装氧气瓶一侧的底部,也设置了相同形状和尺寸凸起的模拟盖。这种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存在一旦设在壳体底部的清净罐受外力作用损坏,将导致整个压缩氧自救器的下壳体报废。同时,现有矿用压缩氧自救器的加药孔通常设置在清净罐底部远离氧气瓶的一侧,该位置刚好与清净罐内的呼气管正好相对,而所加药品呈长条状,在加药时由于呼气管的阻挡,造成药品不能方便、便捷的加入。清净罐内可能存在粉尘等物质,在使用时可能随着矿井工人的呼吸进入人体,损坏矿井工人身体健康。
常见的矿用自救器上一般包含三种带组:背带、脖带和腰带,用于工人在煤矿中便于携带,但存在以下缺点:工艺复杂,装配时间长,工人在装配背带、脖带和腰带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对工人快速有效的使用自救器很不利,甚至因装配过程中费时较长而影响工人的生命;同时现有的自救器背带零部件过多,成本高;而且种类过多,使用难度大;
常见的用于煤矿中的每个自救器上面包含锁紧装置、封印条和锁紧装置保护,使用过程中,锁紧装置保护开启后,还要再次开启锁紧装置,绷断封印条以后才能打开自救器外罐,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不仅装配工序繁多,更重要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时,危急情况下,需要自救的人员不能快速打开自救器,由此可能错过自救的最佳时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矿用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壳体和呼吸装置,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由清净罐和氧气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侧分别加工有背带挂环,其中一个所述的背带挂环连接有背带的一端,所述的背带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自锁背带扣的一端和第二自锁背带扣的一端并锁紧,所述的第一自锁背带扣的另一端连接在壳体的另一个背带挂环上,所述的第二自锁背带扣的另一端连接有腰带挂钩,所述的自救器上还加工有腰带挂钩槽;
所述上壳体上端设有无封印条锁紧保护装置,所述锁紧保护装置包括左锁紧扣、右锁紧扣、锁紧带和保护盖,所述右锁紧扣(24)呈“U”型,右锁紧扣“U”型开口顶端处向上弯曲,右锁紧扣远离“U”型开口顶端的另一侧与锁紧带固定连接;
所述左锁紧扣具有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所述第一弯曲面处加工有一锁孔,所述第二弯曲面处与锁紧带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面末端呈“U”型;
所述保护盖下表面一端设置有凸台,下表面另一端设置有钩环;
所述的右锁紧扣“U”型开口顶端向上弯曲处和左锁紧扣第二弯曲面末端“U”型开口顶端处配合卡紧,保护盖的凸台与自救器配合安装,保护盖的钩环与锁孔钩紧。
进一步地,所述清净罐底部靠近氧气罐一侧设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凹入清净罐,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加药孔相配合的孔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腰带挂钩包括连接部和挂钩,连接部上加工有槽,槽用于安装第二连接带。
进一步地,所述左锁紧扣与锁紧带固定连接处,以及右锁紧扣与锁紧带固定连接处,均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所述左锁紧扣与锁紧带固定连接处,以及右锁紧扣与锁紧带固定连接处,点焊数目均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带未连接左锁紧扣或者右锁紧扣的一端与自救器采用点焊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装置包括清净罐上盖以及安装在清净罐上盖上的气囊,所述清净罐上盖设在清净罐上,所述清净罐上盖上设有呼气管,所述呼气管位于清净罐内,所述呼气管与气囊相连通,所述清净罐罐上盖和气囊之间设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清净罐上盖和滤网之间设有玻璃丝棉。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19~0.21mm。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丝绵的密度为27.1~27.3g/m2
进一步地,所述清净罐底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金属底盖;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孔盖相配合的开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用自救器带有无封印条锁紧保护装置,能够使用最少的零部件,同时具备自救器的锁紧、封印和锁紧装置保护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是一次开启,具备更好的实用性和简便性。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用自救器配有三合一背带,能够在使用最好零部件的同时具备自救器背带、脖带和腰带的功能,使用时快速、简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清净罐底的加药孔移动到靠近氧气瓶一侧位置,通过加药孔加药时避开了清净罐内的呼气管,使得加药过程更加的方便、便捷;加药孔的下沉设计可以使自救器放置时更加平稳。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网上加了一层玻璃丝绵,防止粉尘进入气囊,并且减小了自救器的呼吸气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腰带挂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锁紧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锁紧扣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右锁紧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锁紧扣与锁紧带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右锁紧扣与锁紧带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盖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清净罐底部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与加药孔盖相配的开盖板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代表为:1—锁紧保护装置;2—上壳体;3—气囊;4—下壳体;5—氧气管;6—加药孔;7—呼气管;8—清净罐;9—背带或脖带;10—背带挂环;11—皮带挂环槽;12—腰带挂钩槽;13—第一连接带;14—第一自锁背带扣;15—第二自锁背带扣;16—第二连接带;17—腰带挂钩;18—壳体;19—槽;20—锁孔;21—第一弯曲面;22—左锁紧扣;23—第二弯曲面;24—右锁紧扣;25—锁紧带;26—保护盖;27—钩环;28—凸台;29—金属底盖;30—开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矿用自救器,包括壳体和呼吸装置,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由清净罐和氧气罐组成。
由于现有自救器上通常配有三种带组,分别为背带、脖带和腰带,紧急情况使用时调整时间长,工序繁多,本实用新型在自救器的壳体18两侧各加工有一个背带挂环10,其中一个背带挂环10连接有背带9的一端,背带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自锁背带扣14的一端和第二自锁背带扣15的一端并锁紧,第一自锁背带扣14的另一端连接在自救器的另一个背带挂环10上,所述的第二自锁背带扣15的另一端连接有腰带挂钩17,自救器的下壳体4上还加工有腰带挂钩槽12。腰带挂钩17扣在腰带挂钩槽12上实现腰部的安装,同时具备自救器背带、脖带和腰带的功能。
背带9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在背带挂环10上。背带9能在背带挂环10上活动,调整背带9的转动方向。
第一自锁背带扣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带13连接在背带挂环10上。
第二自锁背带扣1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带16连接有腰带挂钩17。
自救器的壳体18上还加工有皮带挂环槽11,腰带挂钩槽12加工在皮带挂环槽11上。方便挂钩能快速的挂在自救器上。
腰带挂钩17包括连接部和挂钩,连接部上加工有槽19,槽19用于安装第二连接带16。
将背带按照上述方式安装完成后,根据个人高度调整第一自锁背带扣的长短,然后将其锁紧;再调整腰带部分的长短使其适宜,将其锁紧,最后将腰带挂钩扣在腰带挂钩槽上,完成整个自救器的佩带;当遇到状需要使用自救器时,将背带作为脖带,方便使用。
现有自救器使用时通过开启锁紧装置保护、再开开启锁紧装置,绷断封印条来打开自救器上下壳体的,操作过去复杂,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端设有无封印条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左锁紧扣22、右锁紧扣24和锁紧带25,还包括保护盖26,右锁紧扣24呈“U”型,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向上弯曲,右锁紧扣24远离“U”型开口顶端的另一侧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将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设计成一定角度的向上弯曲,是为了与左锁紧扣22第二弯曲面23末端的“U”型结构卡牢,优选的,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设计成35°向上弯曲,35°设计既可以保证卡住左锁紧扣22不至于使其滑脱,又可以保证在需要打开自救器时,自救人员不需要借助外力稍加施力就可以保证左锁紧扣22与右锁紧扣24分离。
左锁紧扣22具有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面21和第二弯曲面23,第一弯曲面21处加工有一锁孔20,第二弯曲面23处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面23末端呈“U”型,锁孔20是为了将保护盖26与右锁紧扣24紧密连接,也就是说,保护盖26是通过锁孔20与钩环27以及凸台28与自救器的预留孔隙一起配合,与左锁紧扣22扣紧的,第二弯曲面23末端的“U”型与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向上弯曲处配合顶紧,将左锁紧扣22和右锁紧扣24卡牢。
保护盖26下表面一侧设置有凸台28,下表面另一侧设置有钩环27,凸台28是为了和自救器上的预留孔隙装配,钩环27是为了与右锁紧扣24扣紧,在提拉右锁紧扣24时可以同时破坏保护盖26,相比于传统的自救器开启锁紧装置方式,先打开封条,再打开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这一设计能节省操作步骤,为自救人员争取更多自救时间,同时保护盖26设计是为了对锁紧保护装置起到封印保护作用,防止人员随意打开。
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向上弯曲处和左锁紧扣22第二弯曲面23末端“U”型开口顶端处配合卡紧,保护盖26凸台28与自救器配合安装,保护盖26的钩环27与锁孔20钩紧。
保护盖26上加工有一指示箭头,指示箭头指向保护盖26上的凸台28方向,保证自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只需看标志就可以快速判断保护盖26的打开方式。
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呈5°向下弯曲,紧接着呈35°向上弯曲,35°是为了保证右锁紧扣24能与左锁紧扣22卡紧,实现右锁紧扣24与左锁紧扣22的连接,5°设计是为了在打开自救器时,人手提拉右锁紧扣24,右锁紧扣24与左锁紧扣22连接处有一个活动余地。
左锁紧扣22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以及右锁紧扣24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均采用点焊固定连接,点焊数目优选为三个。锁紧带3未连接左锁紧扣22或者右锁紧扣24的一端与自救器采用点焊方式连接,点焊的作用一方面保证锁紧带25与自救器的连接,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人员只需稍微施力就可断开锁紧带25与自救器的连接从而打开自救器,本实用新型的自救器锁紧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只需直接往上提拉左锁紧扣22第一弯曲面21左侧,即远离左锁紧扣22呈“U”型的一端处,就可以破坏保护盖的同时打开自救器的锁紧保护装置,从而打开自救器。
该无封印条锁紧装置使用过程简单、快速,无需过多步骤。
往清净罐8装药时,为了避开清净罐9内的呼气管7,本实用新型将清净罐8底部的加药孔6设在靠近氧气罐5的一侧,为了自救器放置时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的加药孔6是凹入清净罐8的,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加药孔6相配合的孔盖。
具体地,所述呼吸装置包括清净罐上盖以及安装在清净罐上盖上的气囊3,所述清净罐上盖设在清净罐8上,所述清净罐上盖上设有呼气管7,所述呼气管7位于清净罐8内,所述呼气管7与气囊3相连通,所述清净罐罐上盖和气囊3之间设有滤网。
为了防止粉尘进入气囊,所述清净罐上盖和滤网之间设有玻璃丝棉。
本实施例中,矿用自救器型号为ZYX45,针对该型号自救器,所述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19~0.21mm;所述玻璃丝绵的密度为27.1~27.3g/m2
经过实验可得:如果滤网上没有玻璃丝绵时,自救器的呼气阻力为912Pa,吸气阻力为-824Pa,漏粉量为3g;
如果加上玻璃丝绵:若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19mm,密度为27.1g/m2时,自救器的呼气阻力为366Pa,吸气阻力为-244Pa,漏粉量为8mg;若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2mm,密度为27.2g/m2时,自救器的呼气阻力为307Pa,吸气阻力为-207Pa,漏粉量为8mg;若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21mm,密度为27.3g/m2时,自救器的呼气阻力为373Pa,吸气阻力为-240Pa,漏粉量为8mg;
若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4mm,密度为27.2g/m2时,自救器的呼气阻力为1100Pa,吸气阻力为1020Pa,漏粉量几乎为0;
若玻璃丝绵的厚度<0.1mm,密度为27.2g/m2时,自救器的漏粉量会大于100mg;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当滤网上不加玻璃丝绵时,漏粉量非常的大,对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当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19~0.21mm,密度为27.1~27.3g/m2时,自救器的呼吸气阻力和漏粉量在满足国家要求(呼吸气阻力<1200Pa,漏粉量<100mg)的基础上,效果非常突出;如果玻璃丝绵厚度<0.1mm,则漏粉量达不到国家要求;如果玻璃丝绵的厚度大于0.4mm,虽然几乎没有漏粉量,但自救器的呼吸气阻力会大大增大。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玻璃丝绵的厚度设为0.2mm,密度设为27.2g/m2
所属清净罐底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金属底盖29,该金属底盖29耐磨,防止清净罐8底部的磨损。
所述氧气罐5与气囊3相连通。
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孔盖相配合的开盖板30以方便开启孔盖。
由于矿井下可能存在刺激性气体,所述自救器还配有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

Claims (10)

1.一种矿用自救器,包括壳体(18)和呼吸装置,所述壳体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4)组成,所述下壳体(4)由清净罐(8)和氧气罐(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两侧分别加工有背带挂环(10),其中一个所述的背带挂环(10)连接有背带(9)的一端,所述的背带(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自锁背带扣(14)的一端和第二自锁背带扣(15)的一端并锁紧,所述的第一自锁背带扣(14)的另一端连接在壳体的另一个背带挂环(10)上,所述的第二自锁背带扣(15)的另一端连接有腰带挂钩(17),所述的自救器上还加工有腰带挂钩槽(12);
所述上壳体上端设有无封印条锁紧保护装置(1),所述锁紧保护装置(1)包括左锁紧扣(22)、右锁紧扣(24)、锁紧带(25)和保护盖,所述右锁紧扣(24)呈“U”型,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处向上弯曲,右锁紧扣(24)远离“U”型开口顶端的另一侧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
所述左锁紧扣(22)具有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面(21)和第二弯曲面(23),所述第一弯曲面(21)处加工有一锁孔(20),所述第二弯曲面(23)处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面(23)末端呈“U”型;
所述保护盖(26)下表面一端设置有凸台(28),下表面另一端设置有钩环(27);
所述的右锁紧扣(24)“U”型开口顶端向上弯曲处和左锁紧扣(22)第二弯曲面(23)末端“U”型开口顶端处配合卡紧,保护盖(26)的凸台(28)与自救器配合安装,保护盖(26)的钩环(27)与锁孔(20)钩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罐(8)底部靠近氧气罐(5)一侧设有加药孔(6),所述加药孔(6)凹入清净罐(8),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加药孔(6)相配合的孔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带挂钩(17)包括连接部和挂钩,连接部上加工有槽(19),槽(19)用于安装第二连接带(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锁紧扣(22)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以及右锁紧扣(24)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均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所述左锁紧扣(22)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以及右锁紧扣(24)与锁紧带(25)固定连接处,点焊数目均为三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带(25)未连接左锁紧扣(22)或者右锁紧扣(24)的一端与自救器采用点焊方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装置包括清净罐上盖以及安装在清净罐上盖上的气囊(3),所述清净罐上盖设在清净罐(8)上,所述清净罐上盖上设有呼气管(7),所述呼气管(7)位于清净罐(8)内,所述呼气管(7)与气囊(3)相连通,所述清净罐罐上盖和气囊(3)之间设有滤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罐上盖和滤网之间设有玻璃丝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丝绵的厚度为0.19~0.21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丝绵的密度为27.1~27.3g/m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罐(8)底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金属底盖(29);所述自救器还配有与孔盖相配合的开盖板(30)。
CN201621012346.4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矿用自救器 Active CN206045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2346.4U CN20604520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矿用自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2346.4U CN20604520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矿用自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5208U true CN206045208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2346.4U Active CN20604520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矿用自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5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8305A (zh) * 2016-08-30 2016-12-07 陕西斯达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救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8305A (zh) * 2016-08-30 2016-12-07 陕西斯达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救器
CN106178305B (zh) * 2016-08-30 2022-03-29 陕西斯达防爆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66873A1 (en) Hybrid self-rescue equipment
CN104436456A (zh) 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CN2894736Y (zh) 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
CN208465011U (zh) 一种具有护肩的防护头罩
CN108785894A (zh) 一种消防逃生呼吸装置
CN206045208U (zh) 一种矿用自救器
US20170120083A1 (en) Protective integrated hood for garment
CN106178305A (zh) 一种矿用自救器
CN109892717A (zh) 一种井下多功能连体防护服
CN214435915U (zh) 一种可接力型隔绝式自救器
CN204798666U (zh) 多功能救生消防服
CN210186263U (zh) 一种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CN214912792U (zh) 隔绝式压缩氧观察孔保护盖
JP2004321776A (ja) 防毒面を具備したリュックサック
CN203169857U (zh) 应急救援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CN206745777U (zh) 一种防火逃生衣
CN207838055U (zh) 一种便携式消防呼吸器
CN202179794U (zh) 一种带应急呼吸口的全密封防化服
CN206700527U (zh) 正压式呼吸器腰带总成
CN216169447U (zh) 一种煤矿井下瓦斯爆炸防尘正压式空气面罩
CN204352395U (zh) 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CN210858801U (zh) 一种带警示标识的新型矿用自救器
CN214343837U (zh) 一种重症患者用新型呼吸器
WO2011010811A3 (ko) 일회용 구명의
CN212067495U (zh) 一种便携式矿用呼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