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4400U - 一种水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24400U
CN206024400U CN201621043634.6U CN201621043634U CN206024400U CN 206024400 U CN206024400 U CN 206024400U CN 201621043634 U CN201621043634 U CN 201621043634U CN 206024400 U CN206024400 U CN 206024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radiator
filled radiator
radia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3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峰
董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di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3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24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24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24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所述散热器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进水口相连的进水流道、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出水口相连的出水流道,及用于连接每一所述进水流道与每一所述出水流道的汇流流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冷却水经过串并联结构的流道,水温在散热器主体内部的主流道进行了一次混合,可以有效的对水温进行均衡,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风能变流器市场需求的变化,水冷变流器已经慢慢成为业界主流设备,变流器内部的一些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器件,便开始采用水冷方式进行散热。目前,水冷散热器大多散热效率低,加工成本较高,且加工复杂、可靠性低。因此,开发出一款低成本高效水冷散热器变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所述散热器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进水口相连的进水流道、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出水口相连的出水流道,及用于连接每一所述进水流道与每一所述出水流道的汇流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及汇流流道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端面上,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面,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底座的设置有流道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接头、底座和盖板分别焊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接头、底座和盖板均为硬质合金制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接头采用车削加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底座采用铣削和钻孔加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流道及所述出水流道均包括三个。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尺寸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宽度为6cm~10cm,高度为8cm~12cm。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申请的水冷散热器放置在发热器件的下方,可以高效带走发热器件上的热量,并且冷却水经过串并联结构的流道,水温在散热器主体内部的主流道进行了一次混合,可以有效的对水温进行均衡,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其次,本申请水冷散热器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可以对散热器主体内的每一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汇流流道进行单层加工,从而大幅降低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水冷散热器内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及两个分别连接在散热器主体1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的接头2。散热器主体1内设置有供冷却水流通的流道(未标号),该流道分别与散热器主体1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相连通,冷却水经进水口11进入散热器主体的流道后,从出水口12流出。
结合图2所示,散热器主体1内的流道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进水流道13、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出水流道14,及用于连接每一进水流道13和每一出水流道14的汇流流道15。散热器主体1内的流道采用串并联的结构,冷却水从进水口11进入并联设置的进水流道13后,经过汇流流道15进行汇总,再分流到并联设置的出水流道14内,最后从出水口12处流出。
实际使用时,将本申请的水冷散热器放置在发热器件的下方,可以高效带走发热器件上的热量。并且冷却水经过串并联结构的流道,水温在散热器主体内部的主流道进行了一次混合,可以有效的对水温进行均衡。
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及出水流道15均包括三条,且每一进水流道13与每一出水流道15的长宽高均相同,进水流道13及出水流道15的长与散热器主体1的长度相适配,宽在6cm~10cm范围内,高在8cm~12cm的范围内。优选的,进水流道13及出水流道15的宽为8cm,高为10cm。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与出水流道15的数量也可以不同,进水流道13还可以包括两条、四条或多条,出水流道15也可以包括两条、四条或多条。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与出水流道15的长宽高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进水流道13与出水流道15的数量及具体尺寸规格。
如图1所示,散热器主体1包括底座3和盖板4。流道设置在底座3的端面上,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设置在底座3的侧面处,盖板4盖设在底座3的设置有流道的端面上,并用于将流道密封。
本实施例中,接头2、底座3和盖板4可以分别加工,最后再焊接在一起形成产品,且所有材料均可使用成本比较低的材料进行加工,如硬质合金制件,尤其是硬铝。加工时,接头2采用车削加工,底座3可以采用普通的铣削和钻孔进行加工,盖板4可以采用更为简单的裁剪即可。底座3与盖板4之间采用搅拌摩擦焊,散热器主体1与接头2之间采用普通焊接即可。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1)的进水口(11)相连的进水流道(13)、至少两条并联设置且与所述散热器主体(1)的出水口(12)相连的出水流道(14),及用于连接每一所述进水流道(13)与每一所述出水流道(14)的汇流流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的接头(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包括底座(3)和盖板(4),所述进水流道(13)、出水流道(14)及汇流流道(15)设置在所述底座(3)的端面上,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设置在所述底座(3)的侧面,所述盖板(4)盖设在所述底座(3)的设置有流道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底座(3)和盖板(4)分别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底座(3)和盖板(4)均为硬质合金制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采用车削加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采用铣削和钻孔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13)及所述出水流道(14)均包括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13)与所述出水流道(14)的尺寸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13)与所述出水流道(14)的宽度为6cm~10cm,高度为8cm~12cm。
CN201621043634.6U 2016-09-07 2016-09-07 一种水冷散热器 Active CN206024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3634.6U CN206024400U (zh) 2016-09-07 2016-09-07 一种水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3634.6U CN206024400U (zh) 2016-09-07 2016-09-07 一种水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24400U true CN206024400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3634.6U Active CN206024400U (zh) 2016-09-07 2016-09-07 一种水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244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0275A (zh) * 2017-12-30 2018-06-12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换热容器
CN108430178A (zh) * 2018-01-30 2018-08-21 安徽省金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模块化共享电源机架
CN111477602A (zh) * 2020-06-28 2020-07-31 四川大学 一种逆流式均温型热沉及电子芯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0275A (zh) * 2017-12-30 2018-06-12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换热容器
CN108430178A (zh) * 2018-01-30 2018-08-21 安徽省金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模块化共享电源机架
CN108430178B (zh) * 2018-01-30 2020-07-17 金国卫 一种基站用模块化共享电源机架
CN111477602A (zh) * 2020-06-28 2020-07-31 四川大学 一种逆流式均温型热沉及电子芯片
CN111477602B (zh) * 2020-06-28 2020-10-02 四川大学 一种逆流式均温型热沉及电子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4400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TW200506309A (en) Multi-level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CN206003927U (zh) 电动汽车电池
CN104779226B (zh) 带有导流通道的液冷式高热流密度器件散热器
CN209993695U (zh) 一种均温液冷板
CN206024381U (zh) 散热液冷装置及具有所述散热液冷装置的电力电子设备
CN203859205U (zh) 一种具有调温装置的电池组件
CN206471450U (zh) 一种电池组及液冷装置
CN206192154U (zh) 泥浆冷却装置
CN110010996A (zh) 一种高效风冷电池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20738150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
CN206619668U (zh) 一种环路热管及应用环路热管的热管理系统
CN201766806U (zh) 热交换器结构
CN206672923U (zh) 一种t型水冷散热器
CN203194074U (zh) 一种含有多孔翅片的水冷散热器
CN206340536U (zh) 一种igbt模块液冷板
CN106653711A (zh) 具有内部微通道热沉模块的冷却装置
CN109346444B (zh) 一种带梯形脊肋阵列的微散热器
CN206832097U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
CN207625992U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CN206878143U (zh) 电池箱内水室、电池箱和电动汽车
CN216213405U (zh) 一种电力电子水冷散热器
CN209676748U (zh) 一种用于梯度放大器的双面冷板组件
CN208509524U (zh) 一种螺旋输送液冷散热器
CN215725190U (zh) 一种铝电解铸造水余热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6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804, 8th floor, building 14, West Yungu phase I, Fengxi new town, Xixian new area,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Weid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B2, Nanshan Zhiyuan, 1001 Nanshan District Xue Yuan Avenu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VERTIV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