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4325U - 通信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4325U
CN206004325U CN201621099284.5U CN201621099284U CN206004325U CN 206004325 U CN206004325 U CN 206004325U CN 201621099284 U CN201621099284 U CN 201621099284U CN 206004325 U CN206004325 U CN 206004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module
layer
powe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92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e 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e 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e 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e 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992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4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4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4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通信供电系统,包含机柜,机柜为多层框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为配电层、逆变层、供电区与市电变换层;供电区包含多层供电层,各供电层均包含呈水平一字排列的多个插拔式DC/DC电源变换模块;供电区中至少一层供电层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头全部设为混插接口;各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彼此连接;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与外部市电相接,其输出与外接电池及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入相并接;DC/DC电源变换模块及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与配电层的各断路器输入端分别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供电系统能对不同的电压输出进行功率分配,配置灵活度高。

Description

通信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通信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机房供电系统往往需要预知用电设备的具体功率及用电电压才可进行相应的配置,而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功能集成,使得负载端会发生用电需求的变化,而传统的供电系统由于设计缺少灵活性,造成了供电系统较大的供电冗余及空间浪费,不利于通信机房的设备扩展与改建,而且具有插拔式电源模块的供电系统在水平插拔过程中非常费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供电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灵活配置供电输出的通信用供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通信供电系统,包含机柜,所述机柜为多层框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为配电层、逆变层、供电区与市电变换层;配电层、逆变层与市电变换层相应的安装有若干断路器、DC/AC逆变电源模块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市电变换层中还安装有交流接触器;供电区包含多层供电层,各供电层均包含呈水平一字排列的多个插拔式DC/DC电源变换模块;供电区中至少一层供电层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头全部设为混插接口,用于混插对接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混插接口包含多个彼此绝缘间隔的插接端;各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彼此连接;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的位置各不相同,相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对应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与外部市电相接,其输出与外接电池及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入相并接,所并接的接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开关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接触器的触发端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并接,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还经过交流接触器的常闭开关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相接;DC/DC电源变换模块及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与配电层的各断路器输入端分别相连。
进一步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条,限位条的外缘呈半圆形,且沿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插拔方向延伸;相应的,供电层承载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一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条的尺寸相匹配,且限位槽越靠近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口其槽深越小,且槽深变化的最大值不超过10mm。
进一步的,混插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50V。
进一步的,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为220V交流转48V直流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DC/AC逆变电源模块为48V直流转220V交流逆变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含安装于配电层的电压监控模块及通信模块;所述电压监控模块与各断路器的输入端并接以获取对应电压,其输出连接通信模块以与外部监控设备通信。
本实用新型通过混插接口中插接端的位置设置及相应匹配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设计,实现了在同一供电层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供电容量需求匹配不同电压输出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而交流接触器的设置使得供电系统能在市电停电时及时的切换到DC/AC逆变电源模块输出,保证外部交流用电的需要;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限位条及供电层限位槽的设置可方便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位置限定,以便于准确的进行插拔;同时,限位槽的槽深变化使得DC/DC电源变换模块在插入插接端时,限位条将逐渐作为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受力支撑,减少了DC/DC电源变换模块底部与供电层接触的摩擦面积,从而减小了插拔过程中的用力大小,同时由于限位槽的槽深变化使得DC/DC电源变换模块是呈一定倾角插入插接端,相比单纯水平方向上的插入由于带有斜向插入动作,在插接端对接的初期更容易使得插接母端的弹片张开,从而实现更省力的插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⑴、混插接口及对应DC/DC电源变换模块设置使得在同样的空间内,能够对不同的电压输出进行功率分配,配置灵活度高;
⑵、限位条及限位槽的设置使得插拔DC/DC电源变换模块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机柜分区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混插接口的结构及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4为实施例中限位条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限位槽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通信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机柜1,所述机柜1为多层框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为配电层2、逆变层3、供电区4与市电变换层5;配电层2、逆变层3与市电变换层5相应的安装有若干断路器、DC/AC逆变电源模块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供电区4包含多层供电层,各供电层均包含呈水平一字排列的多个插拔式DC/DC电源变换模块6;供电区中至少一层供电层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头全部设为混插接口,用于混插对接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6;DC/DC电源变换模块包含48V转12V、48V转24V、48V转36V、48V转280V及48V转560V等多种不同规格直流电压模块,其中,输出电压为12V、24V及36V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用于混插;280V及560V的输出电压供较为远端的通信设备用电;如图2所示,混插接口7包含多个彼此绝缘间隔的插接端8;各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彼此电性连接后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或经断路器9与外部用电设备相连;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的位置各不相同,相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对应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图2中,混插接口7的插接端8从上到下依次为12V输出插接端、24V输出插接端、36V输出插接端与输入插接端,以与对应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相互匹配;如图3所示,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与外部市电相接,其输出与外接电池及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入相并接,所并接的接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开关K1-B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入相连,外接电池还可直接对外部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交流接触器的触发端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并接(图中未画出),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还经过交流接触器的常闭开关K1-A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相接;DC/DC电源变换模块及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与配电层的各断路器输入端分别相连;正常工作时,交流接触器的常闭开关K1-A闭合导通,其常开开关K1-B断开,供电系统可直接提供220V交流市电输出,当市电停电时,交流接触器的触发端缺电,从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开关K1-A断开,其常开开关K1-B闭合导通,外接电池提供DC/DC电源变换模块及DC/AC逆变电源模块用电,从而为外部用电设备继续维持供电。
如图4、图5所示,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条10,限位条10的外缘呈半圆形,且沿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插拔方向延伸;相应的,供电层承载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承载面12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与限位条10的尺寸相匹配,且限位槽11越靠近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口其槽深越小,且槽深变化的最大值不超过10mm。
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为220V交流转48V直流电源模块。
所述DC/AC逆变电源模块为48V直流转220V交流逆变模块。
供电系统还包含安装于配电层的电压监控模块及通信模块;所述电压监控模块与各断路器的输入端并接以获取对应电压,其输出连接通信模块以与外部监控设备通信;所述通信模块包含RS485通信接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混插接口中插接端的位置设置及相应匹配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设计,实现了在同一供电层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供电容量需求匹配不同电压输出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而交流接触器的设置使得供电系统能在市电停电时及时的切换到DC/AC逆变电源模块输出,保证外部交流用电的需要;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限位条及供电层限位槽的设置可方便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位置限定,以便于准确的进行插拔;同时,限位槽的槽深变化使得DC/DC电源变换模块在插入插接端时,限位条将逐渐作为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受力支撑,减少了DC/DC电源变换模块底部与供电层接触的摩擦面积,从而减小了插拔过程中的用力大小,同时由于限位槽的槽深变化使得DC/DC电源变换模块是呈一定倾角插入插接端,相比单纯水平方向上的插入由于带有斜向插入动作,在插接端对接的初期更容易使得插接母端的弹片张开,从而实现更省力的插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通信供电系统,包含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为多层框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为配电层、逆变层、供电区与市电变换层;配电层、逆变层与市电变换层相应的安装有若干断路器、DC/AC逆变电源模块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市电变换层中还安装有交流接触器;供电区包含多层供电层,各供电层均包含呈水平一字排列的多个插拔式DC/DC电源变换模块;供电区中至少一层供电层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头全部设为混插接口,用于混插对接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混插接口包含多个彼此绝缘间隔的插接端;各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彼此连接;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的位置各不相同,相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插接端对应混插接口中相同位置的插接端;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与外部市电相接,其输出与外接电池及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入相并接,所并接的接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开关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接触器的触发端与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并接,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还经过交流接触器的常闭开关与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相接;DC/DC电源变换模块及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出与配电层的各断路器输入端分别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条,限位条的外缘呈半圆形,且沿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插拔方向延伸;相应的,供电层承载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一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条的尺寸相匹配,且限位槽越靠近DC/DC电源变换模块对插接口其槽深越小,且槽深变化的最大值不超过1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混插不同输出电压的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50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开关电源模块为220V交流转48V直流电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逆变电源模块为48V直流转220V交流逆变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安装于配电层的电压监控模块及通信模块;所述电压监控模块与各断路器的输入端并接以获取对应电压,其输出连接通信模块以与外部监控设备通信。
CN201621099284.5U 2016-09-30 2016-09-30 通信供电系统 Active CN206004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9284.5U CN206004325U (zh) 2016-09-30 2016-09-30 通信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9284.5U CN206004325U (zh) 2016-09-30 2016-09-30 通信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4325U true CN206004325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9284.5U Active CN206004325U (zh) 2016-09-30 2016-09-30 通信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43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8631B (zh) 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电子设备供电架构
TW201914146A (zh) 整合式供電系統
TWI521831B (zh) 多端口能量儲存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9645A (zh) 一种双输入电源模块、服务器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203674797U (zh) 站用电微网主接线系统
CN206077059U (zh) 一种终端防雷高压直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CN206004325U (zh) 通信供电系统
CN202772663U (zh) 通信设备用交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
CN208142911U (zh) 一种供电装置
CN208127888U (zh) 一种储能备电一体化ups电源系统
CN104682725B (zh) 一种电源模块待机功耗的控制方法及电路、电源模块
CN207010251U (zh) 一种新型双母线动力电池化成分容高效节能系统
CN206517122U (zh) 用于变电站预制舱的分布式交流电源模块
CN209072333U (zh) 一种预充电电路和预充电变频驱动系统
CN210431005U (zh) 储能系统电池自供电启动系统
CN207074414U (zh) 一种服务器供电电源系统
CN207218303U (zh) 一种电池阵列供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07339403U (zh) 一种数据中心供电架构
CN204441997U (zh) 一种远端设备的供电系统
CN205829560U (zh) 户用铅酸储能装置
CN110807299A (zh) 一种基于典型主接线方式的变电站ssd文件自动创建方法
CN104752928B (zh) 家用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CN216819495U (zh) 转换开关柜
CN203289182U (zh) 双路供电模块及双路供电逆变系统
CN204271737U (zh) 两个小电源同时向一个大型电解铝系列供电的接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