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4196U - 组合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4196U
CN205994196U CN201620627797.2U CN201620627797U CN205994196U CN 205994196 U CN205994196 U CN 205994196U CN 201620627797 U CN201620627797 U CN 201620627797U CN 205994196 U CN205994196 U CN 205994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ontact site
combination
sticking part
zigz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77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277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4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4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41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组合杯结构,其包含:一外杯体,其内壁接近外杯杯口处形成有一第一曲折部,并于第一曲折部下方形成有一第一贴合部;以及一内杯体,设置于外杯体的内部,内杯体的内杯杯口端缘形成一接触部,接触部顶抵接触第一曲折部,且内杯体的外壁于接触部的下方形成一第二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与第一贴合部紧密贴附,当饮品填装于内部杯体而发生外露时,可避免液体滑落至二个杯体之间。

Description

组合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免洗且随身携带的杯体,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杯体为双层结构设计,以具有隔热效果的组合杯结构。
背景技术
按,目前饮品贩卖店所贩卖的咖啡、果汁及组合杯结构各种茶类等携带式饮品极为风行,基于携带方便性及成本的考虑,目前携带式饮品一般都是以纸材、塑料或发泡材料所制的免洗随身杯来盛装。
目前坊间普遍常见的免洗随身杯多为如图1所示的单层的杯体构造,其单层杯体的构造不论是由纸材、塑料或是发泡材料所制,在隔热效果的表现皆相当地不理想,且一般习知的免洗随身杯并未设有把手,如此一来当免洗随身杯用于盛装热饮时较容易让使用者感到烫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杯体为双层结构设计,以具有隔热效果的组合杯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提出一种组合杯结构,其包含:一外杯体,其内壁接近外杯杯口处形成有一第一曲折部,并于第一曲折部下方形成有一第一贴合部;以及一内杯体,设置于外杯体的内部,内杯体的内杯杯口端缘形成一接触部,接触部顶抵接触第一曲折部,且内杯体的外壁于接触部的下方形成一第二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与第一贴合部紧密贴附,当饮品填装于内部杯体而发生外露时,可避免液体滑落至二个杯体之间。
较佳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为斜率相同的斜面或斜率不相同的斜面。
较佳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相贴附的区段长度可为1mm至4mm。
较佳地,外杯体于第一贴合部的下方衔接形成有一第二曲折部,内杯体于第二贴合部的下方衔接形成有一扣部,扣部抵扣于第二曲折部。
较佳地,第一曲折部与接触部相抵触的位置至扣部与第二曲折部相抵扣的位置的距离小于10mm。
较佳地,第一曲折部与接触部相抵触的位置至该外杯体的外杯杯口的距离为11mm至16mm,当使用者在饮用时其嘴唇可以间接感受饮品的温度,避免用户因饮品过热而烫伤嘴唇。
较佳地,外杯体的杯底设有一穿孔,可将外杯体因热所产生的蒸气水排出,使得内杯体与外杯体压力平衡,避免杯体产生皱折及变形。
较佳地,外杯体及内杯体为透明杯体,使用者可直接看出饮品颜色。
较佳地,外杯体及内杯体为染色杯体,可符合使用者喜好的需求。
较佳地,第一曲折部可为环槽,外杯体藉由环槽嵌合接触部以固定该内杯体。
较佳地,第一曲折部可为阶级结构。
较佳地,所述阶级结构所包含的一阶级面呈凹面状或平面状,接触部抵靠于阶级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双层结构设计,具有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技术的免洗随身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 外杯体
11 外杯杯口
12 第一曲折部
121 阶级面
13 第一贴合部
14 第二曲折部
15 穿孔
20 内杯体
21 内杯杯口
22 接触部
23 第二贴合部
24 扣部
A、B 距离
C 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第二示意图及第三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及第二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项特点在于,此组合杯结构为双层杯体结构,其中一个杯体可相当简易地迭合设置在另一个杯体之中,在使用时,使用者可手持包覆在外的杯体,而饮品则填装在位于内部的杯体,透过二个杯体杯身相隔的空间,可达到实质的隔热功效,以避免所填装的热饮让使用者感到烫火。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项特点在于,二个杯体间具有部份结构彼此紧密贴合,如此一来,当饮品填装于内部杯体而发生外露时,可避免液体滑落至二个杯体之间。
详细地来说,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包含有一外杯体10及一内杯体20。外杯体10的杯身内壁接近外杯杯口11处形成有一第一曲折部12,内杯体20的内杯杯口21端缘形成一接触部22,所述接触部22顶抵接触外杯体10的第一曲折部12,藉此,可使内杯体20得以设置于外杯体10的内部之中,并使内杯体20的杯底与外杯体10的杯底形成一间隙空间。较佳地,第一曲折部12与接触部22相抵触的位置至外杯体10的外杯杯口11的距离A为11mm至16mm,当使用者在饮用时其嘴唇可以间接感受饮品的温度,避免用户因饮品过热而烫伤嘴唇,但不以此为限。
上述中,第一实施例的外杯体10的第一曲折部12可设计为阶级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该阶级结构所包含的一阶级面121可呈凹面状,亦或是可设计为平面状,而内杯体20的接触部22则可设计抵靠在阶级面121之上。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曲折部12则设计为环槽的态样,如图5及图6所示,使得外杯体10可藉由呈环槽状的第一曲折部12嵌合接触部22以固定该内杯体20。
再者,外杯体10于第一曲折部12下方形成有一第一贴合部13,内杯体20的杯身外壁于接触部22的下方更形成一第二贴合部23,所述第二贴合部23与外杯体10的第一贴合部13紧密贴附,藉此,可避免所填装的饮品滴落至内杯体20与外杯体10之间。其中,第一贴合部13与第二贴合部23可设计为斜率相同的斜面,且第一贴合部13与第二贴合部23相贴附的区段长度C较佳可为1mm至4mm,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外杯体10于第一贴合部13的下方还可衔接形成有一第二曲折部14,内杯体20于第二贴合部23的下方则衔接形成有一扣部24,所述扣部24抵扣于第二曲折部14,藉此,可提升内杯体20与外杯体10间的固定强度,以避免使用者饮用饮品时内杯体20滑落出外杯体10之外。较佳地,第一曲折部12与接触部22相抵触的位置至扣部24与第二曲折部14相抵扣的位置的距离B小于10mm,有助于外杯体10与内杯体20于使用时强度增加,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杯结构的外杯体10与内杯体20较佳可由塑料、纸材或发泡材料所制,更佳的是该外杯体10与内杯体20选用透明材料所制或是染色杯体材料所制。更进一步地,在外杯体10的杯底可设有一穿孔15,该穿孔15可将外杯体与内杯体之间因热所产生的气体排出,使得内杯体与外杯体压力平衡,避免杯体产生皱折及变形。

Claims (10)

1.一种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杯体(10),该外杯体(10)的内壁接近外杯杯口(11)处形成有一第一曲折部(12),并于该第一曲折部(12)下方形成有一第一贴合部(13);以及一内杯体(20),设置于该外杯体(10)的内部,该内杯体(20)的内杯杯口(21)端缘形成一接触部(22),该接触部(22)顶抵接触该第一曲折部(12),且该内杯体(20)的外壁于该接触部(22)的下方形成一第二贴合部(23),该第二贴合部(23)与该第一贴合部(13)紧密贴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贴合部(13)与该第二贴合部(23)为斜率相同的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贴合部(13)与该第二贴合部(23)相贴附的区段长度为1mm至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杯体(10)于该第一贴合部(13)的下方衔接形成有一第二曲折部(14),该内杯体(20)于该第二贴合部(23)的下方衔接形成有一扣部(24),该扣部(24)抵扣于该第二曲折部(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部(12)与该接触部(22)相抵触的位置至该扣部(24)与该第二曲折部(14)相抵扣的位置的距离小于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部(12)与该接触部(22)相抵触的位置至该外杯体(10)的外杯杯口(11)的距离为11mm至16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杯体(10)的杯底设有一穿孔(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部(12)为环槽,该外杯体(10)藉由环槽嵌合该接触部(22)以固定该内杯体(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部(12)为阶级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杯结构,其特征在于,阶级结构所包含的一阶级面(121)呈凹面状或平面状,该接触部(22)抵靠于该阶级面(121)上。
CN201620627797.2U 2016-06-23 2016-06-23 组合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4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7797.2U CN205994196U (zh) 2016-06-23 2016-06-23 组合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7797.2U CN205994196U (zh) 2016-06-23 2016-06-23 组合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4196U true CN205994196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779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4196U (zh) 2016-06-23 2016-06-23 组合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41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086A (zh) * 2018-08-17 2018-12-07 倪婷 一种野外生存杯
CN109156980A (zh) * 2018-08-17 2019-01-08 倪婷 一种双杯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086A (zh) * 2018-08-17 2018-12-07 倪婷 一种野外生存杯
CN109156980A (zh) * 2018-08-17 2019-01-08 倪婷 一种双杯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2673B2 (en) Portable beverage prepa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US9974408B2 (en) Portable hot beverage maker or tumbler with passive cooling system
CN205994196U (zh) 组合杯结构
CN108713838B (zh) 一种防漏一次性餐盒
CN201597944U (zh) 一次性液体速食自热方便杯
US20160073817A1 (en) Brewing cup instrument and its operating method
CN103876609A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CN103734434B (zh) 一种饿蚂蝗保健茶
CN207157939U (zh) 一种高效传热式自热盒
CN208065036U (zh) 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
KR101733701B1 (ko) 스포이드를 이용한 휴대용 음료제조장치
CN207370458U (zh) 一种茶水分离的保温杯
CN215555075U (zh) 一种瓶装液体自热装置
CN205548399U (zh) 一种顶部倒置剂量杯的辅食机
CN207666405U (zh) 一种可组合口味的新型吸取装置
CN205338455U (zh) 摇摇杯
CN103783220B (zh) 一种臭灵丹保健茶
CN110051646A (zh) 一种药物胶囊及使用该胶囊的药物组合
CN209090658U (zh) 一种设有组合手柄的杯子
CN208769379U (zh) 一种保温杯盖
CN105476513B (zh) 一种顶部倒置剂量杯的辅食机及其剂量杯的干燥隔尘方法
CN104436387B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喷雾仪
CN209031900U (zh) 一种复合焖烧杯
CN220077304U (zh) 一种便携式即食阿胶鸡蛋茶杯
CN209153201U (zh) 一种手动胶囊咖啡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