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3287U - 供液盘 - Google Patents

供液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3287U
CN205993287U CN201620805715.9U CN201620805715U CN205993287U CN 205993287 U CN205993287 U CN 205993287U CN 201620805715 U CN201620805715 U CN 201620805715U CN 205993287 U CN205993287 U CN 205993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ervancy diversion
projection piece
feed flow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57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ng Glob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ng Glob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ng Glob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ng Glob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057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3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3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32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液盘,用于放置植物生长盘,其中,供液盘包括具有出水孔的底板、连接在底板周边的侧板以及分流管部件;分流管部件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管体的顶端设置有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接头,进液接头具有与管体内部连通的入液通道。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液盘,采用两端开口的分流管部件,注入的液体会从管体的左右两端开口处流出,从而增加了液体的扩散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各处,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Description

供液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液盘。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多数建筑在农田周边的工厂,由于环境管理的不完善,而直接排污导致空气及土壤污染,故,室外种植的蔬菜往往带有重金属或其他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此外,由于种植不够科学,农药喷洒过量,也会导致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的健康。对此,采用室内室种植技术,通过科学、健康的绿色种植方式,已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目前,室内室种植中,蔬菜的菜苗采用不同类型的盘,常见的盘,具有排水口,菜苗放置在其内后,通过对盘内注入液体,以使植物生长。但是,常见的盘在注入液体时,液体仅从一个方向流入该盘内,故不能均匀地分布至盘内各处,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较小,进而不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影响生物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供液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盘内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较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液盘,包括具有出水孔的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以及分流管部件;所述分流管部件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的顶端设置有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具有与所述管体内部连通的入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形成在所述侧板上。
或者,所述管体内形成有一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位于所述入液通道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面向上凸设有多个导流凸起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流凸起件分为至少两组导流凸起件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的所述导流凸起件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和一纵向,其中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导流凸起件与另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对应的导流凸起件沿所述纵向的中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分流管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出水孔邻近所述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起件为凸设于所述底板顶面的肋条。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均由所述底板的中部向外并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倾斜延伸。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液盘,采用两端开口的分流管部件,注入的液体会从管体的左右两端开口处流出,从而增加了液体的扩散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各处,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盘和植物生长盘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盘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供液盘的主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供液盘 200:植物生长盘
10:底板 11:出水孔
10a:第一侧 10b:第二侧
20:侧板 21:侧壁部
22:外缘部 50:分流管部件
30:导流凸起件 51:管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中线 52:进液接头
53:入液通道 54:分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技术现在将供液盘的举例实施例来阐释。实施例涉及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地涉及农作物苗圃中的植物的繁殖。然而,本技术同等地适合于至其他植物的应用,并且适合于其他类型的植物生长盘。因此,所强调的是,示图仅为出于描述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其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示图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该技术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将认识到的是,本公开内容涵盖了并入与其他应用相关的特征以及本文中公开的特征的任何组合。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液盘100,用于放置植物生长盘200,其中,供液盘100包括具有出水孔11的底板10、连接在底板10周边的侧板20以及分流管部件50;分流管部件50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51,管体51的顶端设置有与一进液管道(图未示)连接的进液接头52,进液接头52具有与管体51内部连通的入液通道53。
上述的供液盘100,采用两端开口的分流管部件50,注入的液体会从管体51的左右两端开口处流出,从而增加了液体的扩散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10各处,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参见图1和2,本实施例的供液盘100,大致为但不局限于长方形,其由底板10和连接在该底板10周边的侧板20一体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设有导流凸起件30,并开设有出水孔11。可以理解的是,植物生长盘200可并排(或任意)的方式放入该供液盘100内,通过在供液盘100内包注入含营养液等液体,以给放置在植物生长盘200内的菜苗等植物提供营养。
参见图1和2,底板10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大致为平面,底板10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图示中D1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一纵向(图示中D2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底板10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a和第二侧1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10a为进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侧10b为出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邻近该第二侧10b,出水孔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优选该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上。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上述第一侧10a作为进液侧且出水孔11邻近该第二侧10b的结构,在供液盘100的使用过程中,供液盘100为成对配置使用,且在每对供液盘100中,其中一个供液盘100的第二侧10b与另一供液盘100的第二侧10b邻接,这样,可以使两个供液盘100共用一条排液管道(图未示),排液管道设置在两个供液盘100之间,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和管道成本。
参见图1和2,四个侧板20分别位于底板10的四周,其中,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两个侧板20为长边侧板20,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两个侧板20为短边侧板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20均包括与底板10连接的侧壁部21和从该侧壁部21向外延伸的外缘部22,外缘部22的宽度(即外缘部22的外边缘与侧壁部21之间的间距)为10~20mm。可以理解的是,侧壁部21的高度远高于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且略高于植物生长盘200的高度,植物生长盘200置入供液盘100内后,通过外缘部22增大与植物生长盘200的接触面积,外缘部22亦会对植物生长盘200起到支撑,以便植物生长盘200在供液盘100内左右(第一方向D1上)平移。
参见图1和2,分流管部件50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51,管体51的顶端设置有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接头52,进液接头52具有与管体51内部连通的入液通道53。管体51形成在侧板20上(当然,也可以形成在底板10上),具体地,分流管部件50位于第一侧10a的短边侧板20上,并大致在在该短边侧板20的中部,进液接头52的中心基本位于中线L1上。由此可知,液体由入液通道53进入管体51内部后,会从管体51的左右两端开口处流出,以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将液体由底板10的第一侧10a的左右侧分流出来,并向第二侧10b流动,这样,增加了液体的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10各处。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管体51内形成有一分流片54,分流片54位于入液通道53的正下方,这样,经入液通道53流入的液体会由分流片54分流,并均匀地由两端开口处流出,可更均匀地对流出液体进行分配。
参见图1和2,导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顶面,导流凸起件30可以是从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在本实施中,导流凸起件30为凸设于底板10顶面的肋条(当然,还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结构),导流凸起件30大致为直线形的条状(当然,还可以是曲线形的条状),导流凸起件30的断面形状为圆弧形(当然,还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流凸起件30,可对注入供液盘100的液体进行导向流动,以便在注液时,通过对液体的导流和引流,从而在新的液体流入的同时将旧液流入出水孔11后排出供液盘100。需要说明的是,在植物生长盘200放入供液盘100内后,植物生长盘200支撑在侧板20上并在植物生长盘200的底端与底板10之间形成预定的间距,该间距不小于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导流凸起件3030顶端与底板10的顶面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和发育。
如图1和2所示,导流凸起件30分为两组导流凸起件组,两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导流凸起件30与另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对应的导流凸起件30沿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对称设置。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的长度和断面形状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的延伸方向为除第二方向D2外的方向,上述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之间形成有一定夹角,具体地,各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均由底板10的中部向同一长边侧板20并向底板10的第一侧10a倾斜延伸,各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导流凸起件30顶端与底板10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10mm,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相邻的导流凸起件30之间的间距为10~20mm。这样,此结构能够将液体的水流从底板10的两侧向中间并向出水孔11汇集,不仅能较好地给植物生长盘200中的菜苗提供营养液,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便于供液盘100中液体的排出以及供液盘100的清洗。
当然,底板10上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分为三组导流凸起件组或其他数量的多组导流凸起件组,各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与其他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对齐,另外,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板10与侧板2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图未示),以增加侧板20的强度,避免侧板20受压后产生较大的形变。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主要位于长边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每个长边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附图3仅就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供液盘100,大致为但不局限于长方形,其由底板10和连接在该底板10周边的四个侧板20一体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设有导流凸起件30,并开设有出水孔1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底板10具有顶面,该顶面大致为平面,底板10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D1(图示中D1方向)和第二方向D2(图示中D2方向)。第一侧10a为进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侧10b为出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邻近该第二侧10b,出水孔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优选该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上。四个侧板20分别为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两个长边侧板20和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两个短边侧板20。导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顶面,多个导流凸起件30大致呈辐射状布置,导流凸起件30可以是从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导流凸起件30为凸设于底板10顶面的肋条(当然,还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结构),导流凸起件30大致为直线形的条状(当然,还可以是曲线形的条状),导流凸起件30的断面形状为圆弧形(当然,还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具体地,每个导流凸起件30均由第一侧10a向第二侧10b并向出水孔11的中心倾斜延伸,多个导流凸起件30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盘包括具有出水孔的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以及分流管部件;所述分流管部件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的顶端设置有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具有与所述管体内部连通的入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形成在所述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形成有一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位于所述入液通道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向上凸设有多个导流凸起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凸起件分为至少两组导流凸起件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的所述导流凸起件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和一纵向,其中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导流凸起件与另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对应的导流凸起件沿所述纵向的中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分流管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出水孔邻近所述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凸起件为凸设于所述底板顶面的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液盘,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均由所述底板的中部向外并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倾斜延伸。
CN201620805715.9U 2016-07-28 2016-07-28 供液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3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5715.9U CN205993287U (zh) 2016-07-28 2016-07-28 供液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5715.9U CN205993287U (zh) 2016-07-28 2016-07-28 供液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3287U true CN205993287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571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3287U (zh) 2016-07-28 2016-07-28 供液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3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5272U (zh) 一种可移动的菌菇与蔬菜培养装置
CN205993284U (zh) 供液盘
CN206136850U (zh) 供液盘
CN206237902U (zh) 一种移动式辣椒栽培装置
CN207354973U (zh) 一种新型草莓苗育苗盘
CN205993287U (zh) 供液盘
CN205993286U (zh) 供液盘和供液盘组件
CN205993291U (zh) 托盘组件
CN208940608U (zh) 一种无土栽培的分流器
CN205993292U (zh) 供液盘
CN205993290U (zh) 供液盘
CN203467355U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CN109122284A (zh) 一种喜光蔬菜气雾培系统
CN213523355U (zh) 一种无土农业种植装置
CN209283827U (zh) 一种智能花室内的鲜花仿生态环境放置架
CN209073032U (zh) 一种农业生产育苗装置
CN210808430U (zh) 一种移动式植物养护装置
CN208768519U (zh) 一种农业植株种植用试验槽
CN207692620U (zh) 一体式成型种植槽
CN203327677U (zh) 一种组装式苗床内衬
CN206149941U (zh) 模块化植物配置养护系统
CN206423322U (zh) 植耕设备改良
CN218897680U (zh) 一种水稻育秧用育秧盘
CN205993288U (zh) 植物生长盘
CN206565009U (zh) 育苗波纹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