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9626U - 一种增光反射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光反射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9626U
CN205979626U CN201620868704.5U CN201620868704U CN205979626U CN 205979626 U CN205979626 U CN 205979626U CN 201620868704 U CN201620868704 U CN 201620868704U CN 205979626 U CN205979626 U CN 20597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amp source
reflector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87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优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u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u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u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u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687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96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光反射罩,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上用于安装灯源的安装座,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部,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第一反射区由壳体安装灯源位置向四周延伸,且将第一反射区采用凸块构成,这样,将灯源朝向非需要照明的背后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聚拢。第二反射区由壳体的四周边缘向第一反射区延伸并与第一反射区接驳。第二反射区是将往前照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由于将第二反射区设置成多个反射条,因此其反射条接收到的光线角度不一,此时会将光线无规则的像投射区域的位置进行反射,从而投射区域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并且,不会存在成像,能够扩大照明范围以及光线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增光反射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增光器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增光反射罩。
背景技术
路灯,或者其他照明灯都是为了夜晚人们更加方便活动而设置的照明器具,降低我们在夜间活动受环境的限制,而为了增加照明灯的效果,为了让灯源的光线有效利用,在我们不需要照明的部位,将光线反射至需要光照的地方,以此让需要光照的位置更加光亮,让光线更加充分的利用。
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反光罩由一个呈弧面的壳体1构成,壳体1上设有若干连接座17,壳体1的口上设有抵接环2,同时壳体1上还有用于安装灯源的安装孔16,壳体1内表面设置呈反光镜面,让光线大幅度的聚集,从而达到需要照明位置光线强度增高的目的,这种反光的镜面一般是通过涂一层反光涂料,这种结构的反光罩光线仅经过内表面的一次反射就投射出去,光源在反射后,其照射比较光亮的面积比较小,而其与散射出去的光线又比较弱,使得光只聚集在投射位置小范围,不能大范围的进行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光反射罩,其在于解决目前反光罩在灯源投射时光线集中而造成投射部分亮度较高,而其周向光线稀少而亮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光反射罩,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上用于安装灯源的安装座,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所述第一反射区由壳体安装灯源位置向四周延伸,所述第二反射区由壳体的四周边缘向第一反射区延伸并与第一反射区接驳,所述第一反射区有若干凸块排布构成,所述第二反射区有若干反射条构成,所述反射条与壳体边缘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反射区,且将第一反射区采用凸块构成,将灯源朝向非需要照明的背后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对光线进行聚拢,而第二反射区是将往前照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由于将第二反射区设置成多个反射条,光线照射在反射条上,会将光线进行反射,反射条接收到的光线角度不一,会将光线无规则的像投射区域的位置进行反射,从而投射区域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并且,不会存在成像,能够扩大照明范围以及光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反射条包括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呈钝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反射面与壳体内表面的相接触的面的角度为α,α在30-70度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角度为β,β在120-15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反射面设置呈向壳体内部凸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二反射面设置呈向壳体内部凸起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凸块设置呈中间向壳体内部凸起的弧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弧面结构的设置可以让光线在经过弧面的反射之后,变得较为杂乱松散,因此让光线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投射光影由中间向四周亮度逐渐减小的缺陷,与反射条的配合让光线变得更加均匀,投射亮度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安装座包括开设在壳体上用于灯源置于壳体内表面的安装孔、设置于安装孔上的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做配合限制灯源位置的紧固组件,所述固定座与壳体一体设置,且固定座与安装孔之间形成用于灯源固定安放的台阶,所述紧固组件与台阶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能够将灯源的灯管穿过壳体而进入到其内部,从而将光线投射到内表面上,而固定座对灯源的供电部位进行径向限位,从而不会让灯管左右摆动,而台阶与紧固组件的配合能够让供电的部位轴向也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固定灯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紧固组件包括分别置于固定座两侧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用于限制灯源位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让灯源存在一定的震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回复到原位,达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弹性件一端与第一固定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卡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卡口,所述弹性件与卡口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口,让弹性件能够卡入卡口内,从而实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进行配合的目的,而且,一端铰接,另外一端采用卡接能够让其轻易脱开和卡合,进而在更换灯源变得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壳体四周,且连接座上开设有有用于安装螺丝钉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座能够将壳体进行固定,进而将整个反光罩进行固定,这样,方便其安装,同时,四周均设置连接座,可以让其连接更加稳定。而通孔能够方便螺栓穿过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反射条原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背面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卡接片的结构图;
图8为现有技术结构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反射区;12、第二反射区;13、凸块;14、反射条;141、第一反射面;142、第二反射面;16、安装孔;17、连接座;171、连接板;172、防护板;173、通孔;2、抵接环;31、固定座;311、座耳;32、第一固定件;33、第二固定件;34、弹性件;341、环形部;35、台阶;36、限制片;37、螺栓;38、卡接片;381、片体;382、连接体;383、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增光反射罩,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设在壳体1上用于安装灯源的安装座,壳体1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部,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区11和第二反射区12;其中,第一反射区11由壳体1安装灯源位置向四周延伸,且第一反射区11有若干凸块13排布构成。设置第一反射区11,且将第一反射区11采用凸块13构成,这样,将灯源朝向非需要照明的背后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对光线进行聚拢。在壳体1的光线射出的出口设置有一圈抵接环2,这种抵接环2可以链接一些密封件和减震件,让整个反射着的防震和密封性能提高。
第二反射区12由壳体1的四周边缘向第一反射区11延伸并与第一反射区11接驳,第二反射区12有若干反射条14构成,反射条14与壳体1边缘所在平面平行设置。而第二反射区12是将往前照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由于将第二反射区12设置成多个反射条14,光线照射在反射条14上,会将光线进行反射,因此反射条14接收到的光线角度不一,此时会将光线无规则的像投射区域的位置进行反射,从而投射区域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并且,不会存在成像,能够扩大照明范围以及光线的利用率。
反射条14(主要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反射面141以及第二反射面142,第一反射面141与壳体1内表面的相接触的面的角度为α,α在30-70度之间,一般取30度、40度或者60度进行加工,而同时由于工作误差的存在可能有一定的偏差,而40度为最佳。同样的,第一反射面141与第二反射面142之间夹角为钝角设置,而且第一反射面141与第二反射面142之间的角度为β,β在120-150度之间,一般取120度、135度或者150度为常用角度,135度角为最佳。
第一反射面141设置呈向壳体1内部凸的弧面。第二反射面142设置呈向壳体1内部凸起的弧面。凸块13设置呈中间向壳体1内部凸起的弧面结构。采用弧面结构的设置可以让光线在经过弧面的反射之后,变得较为杂乱松散,因此让光线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投射光影由中间向四周亮度逐渐减小的缺陷,与反射条14的配合让光线变得更加均匀,投射亮度更加均匀。
安装座包括开设在壳体1上用于灯源置于壳体1内表面的安装孔16、设置于安装孔16上的固定座31以及与固定做配合限制灯源位置的紧固组件,固定座31与壳体1一体设置,且固定座31与安装孔16之间形成用于灯源固定安放的台阶35。安装孔16能够将灯源的灯管穿过壳体1而进入到其内部,从而将光线投射到内表面上,而固定座31对灯源的供电部位进行径向限位,从而不会让灯管左右摆动。紧固组件与台阶35配合。而台阶35与紧固组件的配合能够让供电的部位轴向也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固定灯源的目的。
紧固组件包括分别置于固定座31两侧的第一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3以及用于限制灯源位置的弹性件34,弹性件34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2以及第二固定件33连接。通过弹性件34让灯源存在一定的震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回复到原位,达到减震的效果。弹性件34一端与第一固定件3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33卡接,第二固定件33上设有卡口383,弹性件34与卡口383配合。设置卡口383,让弹性件34能够卡入卡口383内,从而实现弹性件34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33进行配合的目的,而且,一端铰接,另外一端采用卡接能够让其轻易脱开和卡合,进而在更换灯源变得更加方便。
第一固定件32包括第一固定柱、限制片36以及螺栓37,螺栓37穿过限制片36与第一固定柱螺纹连接,弹性件34采用弹性丝构成且呈U型设置,固定座31上设有座耳311,座耳311、第一固定柱、限制片36以及螺栓37之间形成供弹性丝穿过的通道,弹性丝的封闭端置于通道内。
第二固定件33包括第二固定柱、卡接片38以及螺栓37,卡接片38包括片体381和连接体382,螺栓37穿过连接体382将卡接片38固定于第二固定柱上,片体381上开设有卡口383,弹性丝与卡口383配合。设置卡口383,让弹性件34能够卡入卡口383内,从而实现弹性件34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33进行配合的目的,而且,一端铰接,另外一端采用卡接能够让其轻易脱开和卡合,进而在更换灯源变得更加方便。
弹性件34设置呈U型弹性丝,呈弧状设置,其U型的闭合端穿过第一固定件32,达到铰接,第二固定件33上设置有一固定片,卡口383置于固定片上,并且其开口朝向壳体1设置。同时,为了方便弹性件34的安装和拆卸,其U型的开口端(即弹性丝两端)设置有环形部341,从而通过环型部方便手对U型弹性丝的开口端进行操作。
弹性丝开口的一端存在向外的张力,为了防止被碰撞而使得弹性丝从卡口383脱出而造成对灯源固定的失效,进而让灯源掉落损坏。为了防止这个问题的出现,将卡口383设置呈L型的结构,并且其向外侧延伸,如图7所示,这样,通过竖直段的卡口383让弹性丝进入,到底后,通过弹性丝向外的张力,使得弹性丝进入到卡口383的平行段内,从而弹性丝得以固定。另外,为了方便弹性件34(弹性丝)在打开时的碰触,在弹性丝的开口端的两端设置环形部341,如图6所示,这样在取出之时,弹性丝与手的接触面积通过环形部341而增大,从而取出时更加方便。
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连接座17,连接座17置于壳体1四周,且连接座17上开设有有用于安装螺丝钉的通孔173。连接座17由连接板171和防护板172构成,通孔173开设在连接板171上,防护板172设置在连接板171上的两侧,其结构如图5所示。设置连接座17能够将壳体1进行固定,进而将整个反光罩进行固定,这样,方便其安装,同时,四周均设置连接座17,可以让其连接更加稳定。而通孔173能够方便螺栓37穿过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光反射罩,包括壳体(1)以及设在壳体(1)上用于安装灯源的安装座,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部,其特征是:所述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区(11)和第二反射区(12),所述第一反射区(11)由壳体(1)安装灯源位置向四周延伸,所述第二反射区(12)由壳体(1)的四周边缘向第一反射区(11)延伸并与第一反射区(11)接驳,所述第一反射区(11)有若干凸块(13)排布构成,所述第二反射区(12)有若干反射条(14)构成,所述反射条(14)与壳体(1)边缘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反射条(14)包括第一反射面(141)以及第二反射面(142),所述第一反射面(141)与第二反射面(142)之间夹角呈钝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反射面(141)与壳体(1)内表面的相接触的面的角度为α,α在30-70度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面(141)与第二反射面(142)之间的角度为β,β在120-15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反射面(141)设置呈向壳体(1)内部凸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反射面(142)设置呈向壳体(1)内部凸起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凸块(13)设置呈中间向壳体(1)内部凸起的弧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包括开设在壳体(1)上用于灯源置于壳体(1)内表面的安装孔(16)、设置于安装孔(16)上的固定座(31)以及与固定做配合限制灯源位置的紧固组件,所述固定座(31)与壳体(1)一体设置,且固定座(31)与安装孔(16)之间形成用于灯源固定安放的台阶(35),所述紧固组件与台阶(35)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分别置于固定座(31)两侧的第一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3)以及用于限制灯源位置的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2)以及第二固定件(3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34)一端与第一固定件(3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33)卡接,所述第二固定件(33)上设有卡口(383),所述弹性件(34)与卡口(383)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光反射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置于壳体(1)四周,且连接座(17)上开设有有用于安装螺丝钉的通孔(173)。
CN201620868704.5U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增光反射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8704.5U CN205979626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增光反射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8704.5U CN205979626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增光反射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9626U true CN205979626U (zh) 2017-02-22

Family

ID=5997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870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9626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增光反射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9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7896A1 (zh) 照明灯具及其光源系统
CN204114683U (zh) 光源隐藏型led条形灯
CN201836686U (zh) 一种二次配光的led灯具
CN205979626U (zh) 一种增光反射罩
CN201973496U (zh) 一种led照明灯具
CN205979627U (zh) 增光反射罩
CN203249042U (zh) Led平板灯
CN203671381U (zh) 医用的照明单元和医用的照明装置
CN207073708U (zh) 光源模组、漫反射发光装置以及灯具
CN201866592U (zh) 一种漫反射led照明灯具
CN205535418U (zh) 照明灯具
CN203980041U (zh) 一种具有背光的灯具
CN202177037U (zh) 一种防眩光led灯具
CN104748023A (zh) 一种具有背光的灯具
CN201173426Y (zh) 一种高光效led灯具
CN203215556U (zh) 一种led应急灯的反光罩
CN210014261U (zh) 反射式背景光发光结构
CN204785928U (zh) 一种led射灯
CN212719410U (zh) 多面出光吸顶灯
CN210319703U (zh) 一种led低压轨道灯
CN204062685U (zh) 一种柔和型高反光率led射灯
CN202074293U (zh) 配光优异的led灯
CN216047016U (zh) 一种灯具
CN210424530U (zh) 一种高清无光害灯盘
JP2014056804A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