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0779U -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 Google Patents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60779U CN205960779U CN201620705918.0U CN201620705918U CN205960779U CN 205960779 U CN205960779 U CN 205960779U CN 201620705918 U CN201620705918 U CN 201620705918U CN 205960779 U CN205960779 U CN 205960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resistance
- connects
- power supply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SBEQWOXEGHQIMW-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Si] SBEQWOXEGHQIM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APTZNLHMIGJTEW-UHFFFAOYSA-N pyraflufen-ethyl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C(=O)OCC)=CC(C=2C(=C(OC(F)F)N(C)N=2)Cl)=C1F APTZNLHMIGJTEW-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Abietic-Saeure Natural products C12CCC(C(C)C)=CC2=CCC2C1(C)CCCC2(C)C(O)=O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Rosin Natural products O(C/C=C/c1ccccc1)[C@H]1[C@H](O)[C@@H](O)[C@@H](O)[C@@H](CO)O1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trans-cinnamyl beta-D-glucopyranoside Natural products OC1C(O)C(O)C(CO)OC1OCC=CC1=CC=CC=C1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由桥式整流单元一,桥式整流单元二,速断保护单元,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直流供电回路,切换控制单元,负载单元组成,直流供电回路由蓄电池、浮充单元、可控硅转换单元组成,两桥式整流电路分别接入速断保护单元,形成雷击时的速断保护,接上负载单元后,有交流时,只交流回路供电,无交流时,切换控制单元断开,可控硅控制单元启动,蓄电池放电,为直流回路供电,在交流供电回路中,设计一种在电源本身或所配设备有故障时主动提示的稳压源,减少电源与设备的损坏率,保护电源与设备在有过流时不会损坏,与直流供电回路成为双用电源,并形成自动切换,从而使该电源有着广泛而特殊的用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源是一切电子电路最重要的基本单元,其原因是,一切电子设备均需要可靠而稳定的电源。一种电子设备的好坏直接与电源有关。电源性能好,则整体性能好。电源也常常是易损坏的重点部件,而雷击与过压造成的损害又是故障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研究一种减少这种故障率的稳压电源,是十分有意义的。
现在的产品日新月异,传统的电源稳压方式已不能适用于现代创新的科技产品,如本企业曾申请了多个关于保安器材的产品。这些器材的产品对电源的要求就很高,苛求度将远远高于普通家电,按传统的的设计方案是不能胜任的。原因如下:
一是电源往往是电器,最易出故障的重点部位,对普通家电均如此。而对配有蓄电池的产品更是如此,因为带有蓄电池时,不仅有负载电源,又增加了充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如果蓄电池用电过多,初充电流很大,因而更加剧了电源的负载,因而容易损坏。
二是普通家电在雷雨季节的当天,可以拨掉电源预防,在需要用时,(如需要看电视时),因为容易被提醒,可以立即恢复,使用者想得到。而保安类产品确很困难,因为在拨掉电源后,不易直观提醒,因为在高节奏的生活,忘掉这些事是可能的,此时其保安功能就失灵,产生保安空白。如果使用者忘记恢复,则保安长期将处于保安空白。而现在的稳态集成在防雷上,很弱,如一般说输入端最高电压仅为30伏左右。
三是因为保安的产品的特殊性重要性,因此必须在设计时要有能适应电网变化的更大范围,主要好处原因一是当电网电压波动时,不会对稳压集成电路本射造成损坏。原因二是,在市电相对低或相对高时能正常稳压,不会造成保安功能的失灵。原因三是,使保安产品能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四是保安类产品必需要配蓄电池,而蓄电池的维护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充电电压值与放电值不一样。如果稳压按负载要求稳压,则不能满足充电的要求,如果按充电的电压作为要求,则负载将长期高于正常所需电压。这是难点一。难点二是如果有蓄电池放电系统,必然与市电供电系统对负载形成或门供电方式,因此两者与负载有个或门性质的电路。蓄电池放电时大多数时间为每节2伏的标准值,随着放电该值还要下降,因此蓄电池的输出电压降很宝贵,如果或门性质的电路的压降过大。则负载的偏离正常的标准加大。因此采用什么措施使蓄电池在放电时不产生过多的压降,成为难点。难点三是在有市电时对负载是一套系统,而无市电时又是蓄电池系统供电,两者之间的转换是自动切换,因此怎样才能实现转换科学化。难点四是如何形成两部分供电彼此互不影响,即是当蓄电池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市电供电系统,反之市电供电系统损坏时不会影响蓄电池系统。难点五,有的资料提出用继电器来作切换,这种方案有多种不足,其中一重要不足之点是耗电,难点六是,一些方案造价过高,不适宜产品的普及。
正是由于上述的因素,使得电源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要使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首先需要的就是电源的创新,所以需要全新的思维对电源进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继电器的响应迅速性,在有雷击过压时,形成速断保护,在交流供电回路中,设计一种在电源本身或所配设备有故障时主动提示的稳压源,减少电源与设备的损坏率,保护电源与设备在有过流时不会损坏,在直流中,形成独立直流供电回路,与交流供电回路结合,成为双供电回路的电源,并形成自动切换,从而使该电源有着广泛而特殊的用途。
主要措施
1、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由桥式整流单元一,桥式整流单元二,速断保护单元,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直流供电回路,切换控制单元,负载单元组成。
其中:两桥式整流单元的不同之处在于,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接切换二极管到地线,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接一个滤波电容。
速断保护单元由保护继电器、防雷稳压管、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两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各接一个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到保护继电器的一个线包端头,保护继电器的另一个线包端头接防雷稳压管到地线,保护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接桥式整流单元一的输出,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接直流供电回路中的浮充单元,保护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接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接交流供电回路与切换控制单元。
直流供电回路由蓄电池、浮充单元、可控硅转换单元组成。
浮充单元由浮充管、涓流电阻、停充门坎稳压管、停充调整二极管、停充触发电阻、开关N管集电极电阻、开关N管、开关P管、停充导向电阻、停充接地电阻、停充导向二极管、直流隔离二极管组成。
浮充管的发射极接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浮充管的集电极接蓄电池正极,涓流电阻接在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与蓄电池正极之间,停充门坎稳压管、停充调整二极管、停充触发电阻串联在蓄电池正极与开关N管基极之间,开关N管集电极电阻接在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与开关N管的集电极之间,开关N管的发射极与开关P管的基极相连,开关P管的发射极接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开关P管的集电极接停充导向电阻的一端,停充导向电阻的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停充接地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停充导向二极管到浮充管的基极,蓄电池的负极接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蓄电池的正极接直流隔离二极管的正极。
可控硅转换单元由直流转换可控硅与直流转换触发电阻组成: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阳极接负载单元的接地端,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阴极接蓄电池的负极,直流转换触发电阻接在负载单元的接地端与直流转换可控硅的控制极之间。
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由三端稳压器、门阀三极管、两个阀值电阻、光指示灯、调整电阻、交流隔离二极管组成。
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为三路,一路连接调整电阻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第二路连接门阀三极管的发射极,门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光指示灯到地线,第三路接阀值电阻一的一端,阀值电阻一的另一端接阀值电阻二的一端,阀值电阻二的另一端接地线,门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阀值电阻一的另一端。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接交流隔离二极管后与直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即是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的输出,接负载单元的电源端。
切换控制单元与可控硅转换单元组成。
切换控制单元由转换控制电阻与转换控制三极管组成: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接转换控制电阻到转换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转换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转换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负载单元的接地端。
2、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前置稳压单元,其具体接法是,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稳压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电阻接在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基极为两路,一路接备份稳压管到地线,一路接工作稳压管串联调整电阻到地线,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
3、门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
4、滤波电容的耐压值是桥式整流单元二输出电压值的三倍。
5、直流转换可控硅为单向可控硅。
进一步说明如下: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由桥式整流单元一,桥式整流单元二,速断保护单元,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直流供电回路,切换控制单元,负载单元组成,利用继电器的响应迅速性,在有雷击过压时,形成速断保护,在交流供电回路中,设计一种在电源本身或所配设备有故障时主动提示的稳压源,减少电源与设备的损坏率,保护电源与设备在有过流时不会损坏,在直流中,形成独立直流供电回路,与交流供电回路结合,成为双供电回路的电源,并形成自动切换,从而使该电源有着广泛而特殊的用途。
一、本实用型的交流供电性能可靠。
交流供电采用了前置稳压与有监测的三端集成稳压相结合,既保证了三端不会损坏,又形成过流的监测,技术人员都知道,三端集成稳压电路是种优秀的电路,但是由于输入电压低,最高输入值为36V,一旦超过36V就会造成损害,如果受到雷击,很可能会高于36V,所以本发明中设计了前置稳压单元,保证三端不会损坏。
1、前置稳压单元的说明:三端稳压器(图2中的5.11)的输入端接稳压三极管(图2中的5.01)的发射极,稳压电阻(图2中的5.02)接在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基极为两路,一路接备份稳压管(图2中的5.03)到地线,一路接工作稳压管(图2中的5.05)串联调整电阻(图2中的5.06)到地线,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保护继电器(图2中的2.1)的第二转换触点。稳压三极管为高反压大功率三极管,因此有很强的过压能力。
前置稳压单元不需要很精准的电压,因而,无需过多的调试,其基极的工作稳压管与备份稳压管,更进一步提升了稳压三极管的稳压性能,设计时,工作稳压管的稳压伏数比备份稳压管的稳压伏数低,因而在平时备份稳压管处于休眠状态,无电流通过,当有过压,使调整电阻两端电压增加,使工作稳压管支路的电压高于备份稳压管的稳压伏数后,备份稳压管开通,再次对基极限压,保证了前置稳压单元输出的可靠。
2、过流监测的说明:电源是一切电子电路的重要部件,也是最易损坏的部件,当设备发生故障或电源本身出现问题时,产生电流过大,此时能及时通知用户,使使用者能及时维护,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减少设备与电源的损坏率,这不仅是对电源的一种提升,对于一些维修点少的电器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维修不方便,又或是因为需要及时运用,如果发生了故障而未能及时得知,在运用时才急于找人维修,这显然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能主动监测并提示的电源是十分必要的。
在所配设备有故障或三端稳压器本身出现故障时,能做到监测指示。当所配设备发生故障,使电流增加,或是三端稳压器本身出现问题,使输出端电流增大,流向阀值电阻二(图1中的5.15)的电流增加,使阀值电阻二两端的压降增大,导通门阀三极管(图1中的5.17)导通,发光指示灯(图1中的5.18)发出亮光。
而在正常情况下,门阀三极管不会导通,因为通过阀值电阻的压降不变化,因此,门阀三极管不会启动。
3、具有较宽的市电输入电压的说明。
A、可以工作在市电较宽的范围。
线路中为大功率高反压三极管,其集电极的反压可高达300伏,所以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电压可以适当的高一些,因此市电较低时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电压仍能满足器件的要求。而在因此市电较高时,其整流输出仍不会高于300伏,因而不至于对前置稳压单元中的三极管造成伤害。所以本发明可以工作在电力不足的地方,而在电力过强的地方也不会损害。
B、在市电出现意外波动时不易被损坏。
也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在市电意外波动时,不会轻易损害。
二、本实用新型有过压保护好的说明。
具有良好的防过压保护说明:保护继电器所串联的防雷稳压管吸穿,其对应常闭触点断开,对后级形成保护速断,因此对雷击有保护作用,形成 一种特殊保护。这种保护形成的原理是,对后级切断,而不是短路,所以良好的作用,在许多小型发电站的众多设备的防雷保护,就是采用这种速断保护。由于保护继电器所串联的稳压管灵活,所以可以形成所需要的防过压等级。这是普通的避雷管难以实现的,因为100伏以下的避雷管很难买到,而50伏以下的防雷管几乎买不到。
三、独立的充电回路特点的说明,即浮充单元的说明。
由涓流电阻(图1中的7)、浮充管(图1中的8)、停充门坎稳压管(图1中的10.4)、停充调整二极管(图1中的10.5)、停充触发电阻(图1中的10.6)、N管集电极电阻(图1中的10.3)、开关N管(图1中的10.1)、开关P管(图1中的10.2)、停充导向电阻(图1中的10.7)、停充接地电阻(图1中的10.8)、停充导向二极管(图1中的10.9)、直流隔离二极管(图1中的9.1)组成。
在不是高档的稳压设备中,很难保证具有浮充的蓄电池与市电同时供电的具有高度的统一。本措施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将一般配套的浮充回路与负载回路完全分开,因而具有很好的优点。现以负载需要12伏为例,如果配用12伏的蓄电池。则 蓄电池浮充时,需要13.8伏左右,如果不设计特殊的线路,则市电有电时,电源输出端长期为13.8伏左右,这对只需12伏的负载不利。如果电源端输出调整为12伏,虽能满足负载要求,但又不合乎蓄电池浮充所需的13.8伏。为此本系统设计了蓄电池浮充与放电单元。其浮充原理是,市电有电时,桥式整流单元一输出有电,经过浮充三极管,再经过蓄电池回到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也是蓄电池的负端,因而形成浮充独立回路,根据克氏定律,及电路的实验,这个浮充回路是独立存在的,与交流供电回路对负载的供电回路互不干扰,交流供电回路对负载的供电回路是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电流,经过三端监测稳压单元到负载,然后回到地线,也即是桥式整流单元二的接地端。
当桥式整流单元一有输出时,停充门坎支路形成蓄电池的一个阈值,当蓄电池的电压未达到这个阈值时,开关N管不启动,开关P管的集电极无电压,此时浮充管向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的电压高过这个阈值时,开关N管被充触发,导致开关P管的集电极输出高位,从而关闭浮充管,蓄电池停止充电,此时只有涓流电阻向蓄电池提供维持的涓流。
四、市电及蓄电池双供电的的说明。
当市电交流有时,桥式整流单元二输出高压,经过三端监测稳压单元后,进入负载单元的电源端,转换控制电阻将转换控制三极管触发,因此由负载单元的接地端,负载电流经过转换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到发射极,因为转换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因此又回到了地线,即是桥式整流单元二的接地端。
当市电交流无时,桥式整流单元二无输出,三端监测稳压单元无输出,但此时蓄电池向负载单元供电,电流经过负载单元后、经过直流转换可控硅(图1中13.1)到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即是蓄电池的负端,完成供电。
五、自动切换单元的原理说明。
当市电交流有时,桥式整流单元二输出高压,转换控制三极管(图1中12.2)被触发,产生基流,所以转换控制三极管集电极有电流,其集电极为饱和状态,其基极回路是,桥式整流单元二正极,经过控制单元三极管基极到地,集电极电流回路是,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的输出经过负载单元进入转换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然后到地。此时直流转换可控硅无触发电压,也即是无阳极电流,为断开状态。
当无市电交流时,桥式整流单元二无输出,转换控制电阻(图1中12.1)无电,不产生基流,所以转换控制三极管集电极无电流,其集电极为截止状态,而蓄电池的电压经过负载单元后,由直流转换触发电阻(图1中的13.2)触发直流转换可控硅(图1中的13.2),此时的回路是,蓄电池的正端经过直流隔离二极管(图1中的9.1)进入负载单元,再经过负载单元后进入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阳极,由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阴极进入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也即是蓄电池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后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电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性能。电源性能好,则整体性能好。特别重要的一是,重要的设备一般配有配套蓄电池,如不能对其科学维护,直接影响蓄电池寿命与可靠性,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故障点,二是配套电源的供电参数如果与市电的供电参数如果存在差导,将直接影响电器性能,三是需要两种电源的自动切换性能要好,以保证各证信号的不流失。四是对于普通家电,一些重要的性能可以用人的行为来弥补,如雷雨天,可以人为地拨掉电源,而很多设备却不能用人为方式弥补,如保安类的产品,拨掉电源就使“保安”成为空白,如用在信号传输系统的设备,拨掉电源会引起系统信号的畅通。更有甚者,有时人还不可能随意走到设备之前断电源,拨掉电源。细节决定成功,而上述问题还不一定属细节。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性能十分优异的稳压电源,他具有目前产品的一切优异性能,而且还有着系列亮点,因此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电子设备的需要,适应电子产品月新日异的发展需要。具体情况如下:
1、蓄电池浮充能保持到最佳状态,因为浮充电压浮充与负载回路互为独立。
2、交流供电与蓄电池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二是当无市电时自动切换,蓄电池立即自动投入,当有市电时,蓄电池自动切除。切换速度快,因可控硅有强烈的正反馈,因而开关性能好,不会对负载产生影响。保证了负载的性能。三是省电,在一些技术资料里提出了用继电器的办法,但是继电器很耗电,对配套的蓄电池很不利。
3、过压保护好,保护时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对后级形成保护速断,对后级切断,而不是短路,所以良好的作用,由于保护继电器所串联的稳压管灵活,所以可以形成所需要的防过压等级。这是普通的避雷管难以实现的,因为100伏以下的避雷管很难买到,而50伏以下的防雷管几乎不能买到。这对很多特殊的电器很有好处,如保安器材,不会造成意外事件(如雷击)而损坏,不会出现保安空白,在网络回路的放大器中,也不会不出雷击后,放大器大规模的维修情况。
4、两级输出电压(浮充输出电压,与负载输出电压)可调性强,能广泛适应负载的需要。
5、线路简洁,易生产与调试,原因一是因为线路中的调试点少。二是,很易量化。调试范围宽松,可操作性强。
6、价格低廉,适应性广,配套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的电子电路图。
图中:0、整流输入;2.1、保护继电器;2.2、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中的第一只二极管;2.3、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中的第二只二极管;2.4、防雷稳压管;2.5、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2.6、保护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2.7、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2.8、保护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3、桥式整流单元二;3.1、滤波电容;5.0、前置稳压单元;5.11、三端稳压器;5.13、交流隔离二极管;5.14、阀值电阻一;5.15、阀值电阻二;5.16、调整电阻;5.17、门阀三极管;5.18、光指示灯;6、桥式整流单元一;6.1、切换二极管;7、涓流电阻;8、浮充管;9、蓄电池;9.1、直流隔离二极管; 10.1、开关N管;10.2、开关P管;10.3、开关N管集电极电阻;10.4、停充门坎稳压管;10.5、停充调整二极管;10.6、停充触发电阻;10.7、停充导向电阻;10.8、停充接地电阻;10.9、停充导向二极管;12.1、转换控制电阻;12.2、转换控制三极管;13.1、直流转换可控硅;13.2、直流转换触发电阻;18、负载单元。
图2是前置稳压单元电路图。
图中:2.1、保护继电器;2.4、防雷稳压管;2.7、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5.01、稳压三极管;5.02、稳压电阻;5.03、备份稳压管;5.05、工作稳压管;5.06、调整电阻;5.11、三端稳压器;5.13、交流隔离二极管;5.14、阀值电阻一;5.15、阀值电阻二;5.16、调整电阻;5.17、门阀三极管;5.18、光指示灯;18、负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表达了一种制作实例。
一、选用元件。
1、保护继电器选用双刀继电器。
2、稳压三极管选用大功率NPN三极管。
3、门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
4、滤波电容的耐压值是桥式整流单元二输出电压值的三倍。
5、直流转换可控硅为单向可控硅。
二、焊接: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具体电子电路按照图1焊接,其中前置稳压单元与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的连接如图2所示焊接。
三、通电的检查与调试:首先让电源接上负载单元,如等效电阻。
1、 检测交流供电回路。
A、检测前置稳压单元:先确定工作稳压管的稳压值,由于前置稳压单元是为三端稳压单元提供电压,因此不需要太精确。用万用表的电流表串在备份稳压管支路中,电流表显示无电流,如果有,则应将备份稳压管的稳压值换高一点。
B、检测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的过流保护:用一个5瓦的10欧电阻接在监测型三端稳压电源的输出上,查看光指示灯是否发光,否则调整两个阀值电阻(图1中的5.14、5.15)或调整电阻(图1中的5.16)的阻值。
2、检测蓄电池浮充电单元。
先接上一个代替蓄电池的假负载,用2至3个二极管串联,再与调整电阻,与调整保护电阻串联。其中这两只电阻应选功率大的种类。将假负载调整至未充满电的情况,此时测开关P管(图2中的10.2)的集电极为低位,将假负载调整至充满电的情况,测试浮充管的电流应接近为零,如果不是,检测开关P管的集电极是否为高位,如开关P管的集电极如不是高位,则是开关N管(图2中的10.1)或开关P管坏,如果开关P管的集电极是高位,则是停充导向电阻(图2中的10.7)与停充导向二极管(图2中的10.9)脱焊。
3、检测配套蓄电池放电时的情况。
断掉市电,接上负载单元,用电表测直流转换可控硅(图2中的13.1)阴极与阳极电压,其压应为饱和电压,若过大,则是直流转换触发电阻(图2中的13.2)虚焊。
4、检测切换控制单元工作的情况。
当有市电时,转换控制三极管(图2中的12.2)的集电极为低位;如不正确是转换控制电阻(图2中的12.1)脱焊,或转换控制三极管管脚插错。当无市电时,电流串在转换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为回路无电流,如不正确是转换控制三极管损坏。
5、检测防雷情况。
用本实用新型连接在含有交流调压器的插座上,升高调压器的电压,超过一定值后,保护继电器动作,如果未动,则应调整所串联的稳压管使之符合要求。
Claims (5)
1.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特征是:由桥式整流单元一,桥式整流单元二,速断保护单元,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直流供电回路,切换控制单元,负载单元组成;
其中:两桥式整流单元的不同之处在于,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接切换二极管到地线,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接一个滤波电容;
速断保护单元由保护继电器、防雷稳压管、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两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各接一个两二极管组成的或门到保护继电器的一个线包端头,保护继电器的另一个线包端头接防雷稳压管到地线,保护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接桥式整流单元一的输出,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接直流供电回路中的浮充单元,保护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接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接交流供电回路与切换控制单元;
直流供电回路由蓄电池、浮充单元、可控硅转换单元组成;
浮充单元由浮充管、涓流电阻、停充门坎稳压管、停充调整二极管、停充触发电阻、开关N管集电极电阻、开关N管、开关P管、停充导向电阻、停充接地电阻、停充导向二极管、直流隔离二极管组成;
浮充管的发射极接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浮充管的集电极接蓄电池正极,涓流电阻接在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与蓄电池正极之间,停充门坎稳压管、停充调整二极管、停充触发电阻串联在蓄电池正极与开关N管基极之间,开关N管集电极电阻接在保护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与开关N管的集电极之间,开关N管的发射极与开关P管的基极相连,开关P管的发射极接继电器的第一转换触点,开关P管的集电极接停充导向电阻的一端,停充导向电阻的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停充接地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停充导向二极管到浮充管的基极,蓄电池的负极接桥式整流单元一的接地端,蓄电池的正极接直流隔离二极管的正极;
可控硅转换单元由直流转换可控硅与直流转换触发电阻组成: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阳极接负载单元的接地端,直流转换可控硅的阴极接蓄电池的负极,直流转换触发电阻接在负载单元的接地端与直流转换可控硅的控制极之间;
三端监测稳压单元由三端稳压器、门阀三极管、两个阀值电阻、光指示灯、调整电阻、交流隔离二极管组成;
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前置稳压单元,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为三路,一路连接调整电阻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第二路连接门阀三极管的发射极,门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光指示灯到地线,第三路接阀值电阻一的一端,阀值电阻一的另一端接阀值电阻二的一端,阀值电阻二的另一端接地线,门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阀值电阻一的另一端;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接交流隔离二极管后与直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即是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的输出,接负载单元的电源端;
切换控制单元与可控硅转换单元组成;
切换控制单元由转换控制电阻与转换控制三极管组成:桥式整流单元二的输出接转换控制电阻到转换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转换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转换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负载单元的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特征是: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前置稳压单元,其具体接法是,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稳压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电阻接在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基极为两路,一路接备份稳压管到地线,一路接工作稳压管串联调整电阻到地线,稳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保护继电器的第二转换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特征是:门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特征是:滤波电容的耐压值是桥式整流单元二输出电压值的三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其特征是:直流转换可控硅为单向可控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05918.0U CN205960779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05918.0U CN205960779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60779U true CN205960779U (zh) | 2017-02-15 |
Family
ID=57968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0591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0779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607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0483A (zh) * | 2017-12-12 | 2018-05-08 |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放电控制装置及大屏幕显示系统 |
CN110347078A (zh) * | 2019-06-28 | 2019-10-18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一种火星探测器自主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
-
2016
- 2016-07-06 CN CN201620705918.0U patent/CN2059607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0483A (zh) * | 2017-12-12 | 2018-05-08 |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放电控制装置及大屏幕显示系统 |
CN110347078A (zh) * | 2019-06-28 | 2019-10-18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一种火星探测器自主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0347078B (zh) * | 2019-06-28 | 2022-04-12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一种火星探测器自主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45979B (zh) | 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 |
CN103166175A (zh) | Led驱动电源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 |
CN205960779U (zh) | P型监测式转换电源 | |
CN206725642U (zh) | 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 |
CN206922502U (zh) | 掉电保护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05753632U (zh) | 一种可靠充电的交直流自动切换的电源 | |
CN205811657U (zh) | 一种具备脉冲充电的交直流切换电源 | |
CN205753634U (zh) | 具有监测的自动切换双用源 | |
CN205753625U (zh) | 可调性强的自动切换电源 | |
CN205992796U (zh) | 一种集成充电式负压控制的切换源 | |
CN205753626U (zh) | 可控硅切换的双回路电源 | |
CN207588436U (zh) | 一种备用电池欠压保护及充放电电路 | |
CN205753631U (zh) | 一种继电器型三极管切换的保护源 | |
CN205753628U (zh) | 具备n型恒流充电的双回路切换电源 | |
CN205753624U (zh) | 一种配有蓄电池的三端稳压电源 | |
CN204927704U (zh) | 一种可转换地线保护模式的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5753630U (zh) | 一种可控硅式换电源 | |
CN205754022U (zh) | 配套性强的双用转换源 | |
CN209627047U (zh) | Ups电源 | |
CN205960773U (zh) | 一种强过压的切换电源 | |
CN205960683U (zh) | 一种标准浮充的可控硅式切换源 | |
CN202455152U (zh) | 多功能逆变电路 | |
CN205864060U (zh) | 一种双供电回路的速断防雷电源 | |
CN203191869U (zh) | 具有开路监测的稳压源 | |
CN205811654U (zh) | 一种分离式的双回路换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