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734U -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3734U
CN205953734U CN201620693550.0U CN201620693550U CN205953734U CN 205953734 U CN205953734 U CN 205953734U CN 201620693550 U CN201620693550 U CN 201620693550U CN 205953734 U CN205953734 U CN 205953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sterilization
ultraviolet
processing meanss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35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瀚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g Hong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ang Hong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ang Hong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ang Hong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35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3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杀菌组件和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所述臭氧杀菌组件包括臭氧杀菌容器、臭氧通道与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通道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臭氧杀菌容器的外部。臭氧通道包括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延伸的副通道,在主通道和副通道上均设有气孔,主通道和副通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臭氧催化剂。本实用新型将臭氧、超声波和紫外线三种杀菌技术整合在一起,具有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互加强的功效,提高了杀菌速度和杀菌效率,适用于石油工程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适用于石油工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注入水采油过程中,注入地下补充地层压力的水和原油一起产出,经过油水分离后,产生大量的油田废水。如果把如此大量的采出水直接外排,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如果把含油废水处理后,重新回注地层,以补充地层的压力,不仅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而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注是油田实现可持续开发和提高油田经济效益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采油废水成份复杂,如果直接回注地层用于进一步的石油开采,不仅对采油设备和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还会破坏地下地层。原油废水在未经处理之前,水中悬浮物、含油量与抽取的地下水相比要高得多,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注入水井和地下油层的堵塞。油田采出水中还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FB),其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细菌繁殖产物沉积导致注入水质污染和地层堵塞;二是硫酸盐还原菌在设备、管线和地层中繁殖时产生大量硫化物,导致管线腐蚀和结垢,影响了正常的注入水作业。
通常情况下,油田采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矿化度30-150g/L、比重1.008-1.030g/cm3、含油率200-300mg/L、悬浮物(机杂):200-400mg/L、硫酸盐还原菌(SRB):1000-107个/ml、腐生菌(TGB):1000-107个/ml、铁细菌(FB):1000-107个/ml。
对上述三类细菌的灭杀是油田水处理工作的必要步骤。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化学药品,即杀菌剂进行细菌灭杀。近年来,杀菌剂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药品范围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杀菌效果不稳定
(1)由于开采层位的不同、细菌原始含量的不同、细菌种类比例的不同,都会影响杀菌剂的使用效果,从而出现杀菌剂广谱性不好的问题。
(2)由于SRB、TGB、FB生命周期短暂,因而其突变随时都在发生,且随环境变化突变更快、更多,因而产生许多变种,对杀菌剂产生抵抗力,从而出现杀菌剂抗药性问题。
(3)由于油田采出水越来越复杂,水中已存在硫化物等多种成分,对杀菌剂产生抵消作业,从而出现杀菌剂的适用性问题。
2、杀菌剂的安全环保风险
油田水处理用杀菌剂即便是非危化学品对人体皮肤也是不友好的,其气味也是不友好的,存在对人身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3、杀菌剂成本
用于杀菌剂的化学品,大都是价格较高的药品,无论采取什么技术,杀菌剂基本上离不开多元醛、季铵盐,其单价都在1万元/吨以上。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的杀菌剂,其单价基本上都在5万元/吨以上。
中国专利CN102372386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氧化协同紫外线和超声波技术的油田污水灭菌方法,具体公开了:(1)电解,可从污水中产生有效氯,所述电流密度为5~3000A/m2,有效氯的浓度为:0.1~40mg/L;(2)超声波-紫外线复合处理,利用有效氯协同超声波空化作用和紫外线照射除菌,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20~500KHz,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00~400nm;(3)利用电解产生的氯气协同超声波的机械清洗效应,对石英套管清洗。主要特点:(1)利用电化学氧化产生有效氯初步灭菌;(2)利用余氯协同超声波空化作用和紫外线照射彻底灭菌;(3)处理后水体中的余氯持续灭菌;(4)电解产生的氯气协同超声空化作用防止紫外灯的石英套管表面积垢。该专利中的技术虽然初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但是由于石油工程中的注入水管道等设备大都采用金属材质,所以采用上述方法后注入水中残留的氯气溶解将会形成盐酸,进而腐蚀金属材质的设备,从而对石油设备带来巨大的破坏。另外,由于注入水中残留的氯气对于人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因此人员操作时具有很大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对石油设备和人体无害、杀菌效果显著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其将臭氧、超声波和紫外线三种杀菌技术整合在一起,具有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互加强的功效,提高了杀菌速度和杀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杀菌组件和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臭氧杀菌组件包括臭氧杀菌容器、臭氧通道和臭氧发生器,臭氧通道与臭氧发生器连通,臭氧发生器位于臭氧杀菌容器的外部。
优选地,臭氧通道包括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延伸的副通道,在主通道和副通道上均设有气孔,主通道和副通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臭氧催化剂。
优选地,臭氧杀菌容器的顶端设有臭氧回收室。
优选地,在臭氧杀菌组件的上游还可以设有初滤设备;初滤设备包括初滤容器以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初滤容器内的带孔滤板、第一无纺布过滤层、多孔碳过滤层、第二无纺布过滤层和砾石过滤层。在臭氧杀菌组件和初滤设备之间还可以设有初凝设备,初凝设备包括初凝容器和助凝剂添加设备。
优选地,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包括柜体和超声波发生器,在柜体的周壁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通过电缆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柜体内部还可以设有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置于石英套管内并通过导线与镇流器相连。
优选地,在初滤设备的上游还可以设有离心分离器。在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的下游还可以设置薄膜过滤器,薄膜过滤器中薄膜的孔径为0.7-1.5微米。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的处理装置中的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图2的处理装置中的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中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杀菌组件3和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油田注入水依次经过臭氧杀菌组件3和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本实用新型将臭氧、超声波和紫外线三种杀菌技术整合在一起,具有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互加强的功效,提高了杀菌速度和杀菌效率。下面分别介绍其杀菌原理:
臭氧杀菌: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得很迅速,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的双键反应,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质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超声波杀菌: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由于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工作原理是超声波发生器能产生10~40kHz的电功率信号,经换能器将脉冲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机械振动,产生定向传播的纵波,各质点形成稠密与稀疏相间的交变波形,分子间原有的吸引力被破坏而下降。超声波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变化而产生速度差,从而在界面上形成剪切应力,导致垢晶体与管壁间结合力减弱,因此可以将容器的内表面彻底清洗。对液体施足够功率的超声波时,产生空化现象,空化的气泡数可达50×103/s,局部增压峰值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大气压。对微生物的作用是它能使微生物细胞受到剧烈震荡而使细胞破坏。在水溶液内,由于超声波的作用,能产生过氧化氢自由基,具有杀菌能力,同时,微生物细胞液受高频声波作用时,其中溶解的气体变为小气泡,小气泡的冲击可使细胞破裂,因此,超声波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灭效应。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声强、频率、时间和波形等。不足之处在于:消毒不彻底,不能完全破坏细胞结构。
紫外线杀菌:通过紫外线照射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微生物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吸收光谱的范围在240—280nm,对波长255—260nm的紫外线有最大吸收,而紫外线消毒灯产生的波长刚好在此范围,紫外光被微生物的核酸所吸收,一方面可使核酸突变阻碍其复制、转录,封锁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产生的自由基引起光电离,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由此达到杀菌的目的。紫外线杀菌的效果是以照射后存活的菌体数量决定的,杀菌能力则是由253.7nm的紫外线照射剂量所决定的。不足之处在于:紫外线杀菌作用较强,但对物体的穿透能力弱,对于污水杀菌来说,水中的杂质容易粘附在套管外,遮蔽紫外线,降低透射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杀菌组件3包括臭氧杀菌容器、臭氧发生器31和臭氧通道32,臭氧发生器31可以位于臭氧杀菌容器的外部,例如可以位于臭氧杀菌容器的底端,臭氧通道32与臭氧发生器31相连。优选地,臭氧通道32包括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延伸的副通道,主通道和副通道呈框架布置。在主通道和副通道上均设有气孔,以便于臭氧的扩散。主通道和副通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臭氧催化剂33。优选地,臭氧杀菌容器的顶端还可以设有臭氧回收室34,以收集多余的臭氧。注入水从臭氧杀菌容器的上端流进,经过臭氧杀菌组件杀菌的注入水夹杂着臭氧进入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中。
具体地,臭氧发生器由臭氧发生室、电源、冷却装置、控制装置与仪表等组成,并设有流量、压力、温度等检测仪表和阀门等,实现臭氧化气流量的调节。臭氧发生单元的介电体应采用绝缘强度高、耐臭氧氧化的玻璃、搪瓷、陶瓷等材料。裸露于放电环境中的臭氧发生单元金属电极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钛等耐臭氧氧化材料。臭氧发生室、管道、控制阀门、测量仪表等接触臭氧的零部件应采用耐氧化材料。臭氧发生器连接用的密封圈、垫片等接触臭氧部件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全氟橡胶等耐臭氧氧化材料。优选地,臭氧发生室内设有臭氧发生管,臭氧发生管通过高压放电,将其中通入的氧气电离,从而产生臭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臭氧催化剂是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它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催化剂的吸附、催化特性结合起来,能较为有效地解决有机物降解不完全等问题。对于催化臭氧的氧化技术,催化剂的选择是该技术是否具有高效氧化效能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催化剂,其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15-0.2:0.11-0.13:0.09-0.12:0.05-0.07的活性炭、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活性炭置于0.1-0.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水冲洗直至PH值为中性,在50-80℃的热风下干燥;
2.配制质量分数为4-6%的硝酸锰溶液、5-8%的硝酸钾溶液、7-9%的硝酸钛溶液和3-4%的硝酸镍溶液,然后其按照体积比为1:0.6-0.7:0.8-0.9:1.2-1.4混合均匀;
3.将活性炭放入上述硝酸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2小时;
4.将活性炭取出,然后将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的混合粉末按照上述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倒入活性炭中并搅拌,使混合粉末均匀地裹在活性炭的外表面;
5.在70-80℃的热风下风干后,放入高温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以500-600℃的高温煅烧2-3小时即得。
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
1.将活性炭置于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水冲洗直至PH值为中性,在80℃的热风下干燥;
2.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锰溶液、5.6%的硝酸钾溶液、7.5%的硝酸钛溶液和3%的硝酸镍溶液,然后其按照体积比为1:0.6:0.8:1.3混合均匀;
3.将活性炭放入上述硝酸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小时;
4.将活性炭取出,然后将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的混合粉末按照质量比0.2:0.12:0.1:0.05混合均匀后倒入质量份数为1的活性炭中并搅拌,使混合粉末均匀地裹在活性炭的外表面;
5.在80℃的热风下风干后,放入高温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以600℃的高温煅烧3小时即得。
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2
1.将活性炭置于0.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水冲洗直至PH值为中性,在70℃的热风下干燥;
2.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锰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8%的硝酸钛溶液和4%的硝酸镍溶液,然后其按照体积比为1:0.65:0.85:1.25混合均匀;
3.将活性炭放入上述硝酸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小时;
4.将活性炭取出,然后将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的混合粉末按照质量比0.18:0.11:0.1:0.06混合均匀后倒入质量份数为1的活性炭中并搅拌,使混合粉末均匀地裹在活性炭的外表面;
5.在80℃的热风下风干后,放入高温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以580℃的高温煅烧3小时即得。
优选地,在臭氧杀菌组件3的上游,还可以设置初滤设备1和初凝设备2。如图1所示,初滤设备1包括初滤容器以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初滤容器内的带孔滤板11、第一无纺布过滤层、多孔碳过滤层12、第二无纺布过滤层和砾石过滤层13,注入水从初滤容器的顶部注入、从底部流出。
更优选地,还可以在初滤设备1的上游设置离心分离器,用于将注入水中的油质去除;还可以在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的下游设置薄膜过滤器,薄膜过滤器中薄膜的孔径为0.7-1.5微米(图中均未示出)。即,油田注入水依次经过离心分离器、初滤设备、初凝设备、臭氧杀菌组件、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和薄膜过滤器。
初滤设备主要用于对注入水中混有的较大颗粒介质进行初步过滤,例如混有的泥沙、碎石、浮游生物等。其中的无纺布过滤层用于防止过滤层中的颗粒混入注入水中。
砾石过滤层13由质量比为1:2-2.2:1.5-1.7:1.2-1.4的粒径为2-3mm、1-2mm、0.5-1mm和小于0.5mm的砾石颗粒混合均匀形成。多孔碳过滤层12由质量比为1:1.8-2:1.7-1.9:0.8-1的粒径为0.4-0.6mm、0.3-0.4mm、0.2-0.3mm和小于0.2mm的多孔碳颗粒混合均匀制成。对于数值范围a-b,通常理解为包含a,而不包含b。
优选地,砾石过滤层13中粒径为2-3mm、1-2mm、0.5-1mm和小于0.5mm的砾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1:2:1.6:1.4,多孔碳过滤层12中粒径为0.4-0.6mm、0.3-0.4mm、0.2-0.3mm和小于0.2mm的多孔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1:2:1.8:0.8。
初凝设备2包括初凝容器和助凝剂添加设备21,助凝剂添加设备21用于向注入水中添加助凝剂。优选地,助凝剂由质量比为1:0.5-0.6:0.7-0.8:0.2-0.3:0.1-0.12:0.06-0.08:0.15-0.17的氯化钠、硫酸铁、硅藻土、膨润土、聚丙烯酰胺、盐酸胍、聚合氯化铝混合均匀制成,能够对注入水进行初步的絮凝并杀菌。优选地,所述助凝剂可以由质量比为1:0.5:0.7:0.26:0.12:0.06:0.15的氯化钠、硫酸铁、硅藻土、膨润土、聚丙烯酰胺、盐酸胍、聚合氯化铝混合均匀制成。优选地,助凝剂中各组分的粒径均小于200微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助凝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硅藻土和膨润土按比例混合均匀,研磨至粒径均小于200微米,并加热到150℃,冷却备用;
2.将氯化钠、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按比例混合均匀,研磨至粒径均小于200微米,将其加入去离子水中至完全溶解,形成混合溶液,并搅拌均匀;
3.将研磨并冷却后的硅藻土和膨润土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同时加入聚丙烯酰胺和盐酸胍,制得料浆;
4.将料浆干燥后形成颗粒,然后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升温到150℃焙烧2-3小时,自然冷却后即得。
如图2所示,其中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油田注入水从进口51直接进入处理装置,在进口端设有臭氧发生器31,其产生的臭氧直接与油田注入水混合并杀菌。注入水进入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的柜体中,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在柜体的周壁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排超声波换能器42,超声波换能器42通过电缆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图2中以虚线示出了设置于柜体下部外表面的一排超声波换能器42。需要说明的是,超声波换能器42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柜体的其他外表面上,并且每个外表面上可以设有一排或多排。柜体内部设有多根紫外线灯管41,紫外线灯管41置于石英套管内并通过导线与镇流器相连。注入水经过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4的柜体后,由出口52排出。如图2所示,在连通进口51和出口52的通道上还可以设有冲洗泵5,用于对整个组件进行冲洗。图3和4显示了该实施方式中的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的示意图。
此装置在油田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污水中注入了臭氧,含有臭氧的污水流入柜体内,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使臭氧气泡粉碎成微气泡,提高了溶解速度,增加了臭氧的浓度,迅速杀灭细菌。在臭氧杀菌的同时,容器内的紫外线照射也起到杀菌的作用,由于超声波的空化效用,使紫外线灯的石英套管起到了动态清洗、分割破碎悬浮物颗粒、产生大量空化气泡,提高了紫外线的透光率和杀菌率。此装置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对容器内的紫外线和臭氧都起到了增强杀菌的效果,在经过臭氧氧化后污水的色度和浊度都有相应的改善,更加提高了其中紫外线的杀菌效果,三者配合使杀菌效果更加显著。
具体地,其协同杀菌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紫外线的接触面
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可杀灭细菌,但杀菌率只能达到70%;紫外线杀菌速度快,杀菌率可达100%,但其照射不到的地方则无杀菌效果。超声波产生的气泡、水体扰动均提高了水体与紫外线的接触面和时间,大大提高了杀菌效果。
2、延长紫外线的杀菌周期
超声波产生的气泡和“空化”作用,可使紫外线灯管外壁不易产生污垢,从而保证紫外线的照射强度不受影响,延长了紫外线杀菌效果,提高了有效期和可靠性。
3、提高臭氧的溶解性
臭氧是难溶于水的,通过超声波产生的气泡和“空化”作用,大幅度的提高了臭氧与水体的接触面和溶解性,保证了极低浓度的臭氧即可产生有效的杀菌效果。
4、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杀菌技术不但对清水有效,对油田采出水也是有效的。用于清水杀菌时,启动超声波和紫外线两项功能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杀菌效果,臭氧发生器可以关闭。当用于油田注入水杀菌时,由于水体颜色较深,还存在油污的影响,对紫外线杀菌效果影响较大,此时开启臭氧发生器,利用臭氧保证杀菌效果。臭氧还能分解水体中的有色物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增紫外线的杀菌效果。
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的臭氧、紫外线和超声波的组合杀菌技术,设计了如下测试方案:
超声波 紫外线 超声波+紫外线 超声波+紫外线+臭氧
注入清水
回注污水
检测方法采用SY/T 0532-2012《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绝迹稀释法》标准。
1、试验参数如下:
超声波参数:频率20-30kHz;功率1500W。
紫外线参数:波长UVC(200~275nm);单根有效输出功率150W;
臭氧发生量:0-100g/h
2、试验结果
(1)注入清水杀菌效果
(2)注入回注污水杀菌效果
3、结果分析
(1)在清水杀菌试验中,单纯用超声波进行杀菌效果有限,但超声波协同紫外线杀菌率可达到100%;
(2)对于水质较差的回注污水,采用超声波+紫外线+臭氧的联合杀菌方式杀菌率可达到100%。
4、设备参数及评价方法
采用SY/T 0532-2012《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绝迹稀释法》标准,在本实用新型的杀菌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取样,检测SRB、TGB、FB三种细菌含量,计算杀菌率,达到Q/SY49-2010《油田用杀菌剂技术要求》标准的规定(对TGB、FB杀菌率达到97%,对SRB杀菌率达到99%,即为合格)。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杀菌组件和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所述臭氧杀菌组件包括臭氧杀菌容器、臭氧通道和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通道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臭氧杀菌容器的外部;
所述臭氧通道包括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延伸的副通道,在主通道和副通道上均设有气孔,主通道和副通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臭氧催化剂;
在所述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的下游设置薄膜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杀菌容器的顶端设有臭氧回收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臭氧杀菌组件的上游还设有初滤设备;所述初滤设备包括初滤容器以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初滤容器内的带孔滤板、第一无纺布过滤层、多孔碳过滤层、第二无纺布过滤层和砾石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臭氧杀菌组件和所述初滤设备之间还设有初凝设备,所述初凝设备包括初凝容器和助凝剂添加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紫外线杀菌组件包括柜体和超声波发生器,在柜体的周壁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通过电缆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部设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置于石英套管内并通过导线与镇流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滤设备的上游设有离心分离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过滤器中薄膜的孔径为0.7-1.5微米。
CN201620693550.0U 2016-07-04 2016-07-04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Active CN205953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3550.0U CN20595373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3550.0U CN20595373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3734U true CN205953734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6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3550.0U Active CN20595373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37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42A (zh) * 2020-07-20 2020-10-16 无锡市江南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回注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42A (zh) * 2020-07-20 2020-10-16 无锡市江南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回注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2524B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法
CN204162498U (zh) 太阳能微纳米气泡水机
CN202265477U (zh) 电化学氧化协同紫外线和超声波技术的油田污水灭菌装置
CN101333026B (zh) 一种地下海水超标铁锰的去除方法与装置
CN104230096B (zh) 一种纳米曝气铁碳微电解净化有机废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39712A (zh) 一种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
CN106010803B (zh) 自来水管道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074B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CN204529547U (zh) 超纯水生产设备
CN107683261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5217844A (zh) 一种煤矿井废水回用的工艺方法
CN101781043A (zh) 一种新型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72386B (zh) 电化学氧化协同紫外线和超声波技术的油田污水灭菌方法
CN101905937A (zh) 一种水处理设备
CN202936278U (zh)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
CN104193083B (zh) 一种污水三级过滤的组合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CN205953734U (zh)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
CN104150692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6045149B (zh) 油田注入水紫外线复合杀菌的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6430752A (zh) 水箱
CN204198545U (zh) 污水净化回用屋顶景观湿地装置
CN206570148U (zh) 一种一体化组合净水装置
CN104193077B (zh) 一种carrousel氧化沟降解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4150693B (zh) 一种多段式复合垂直流土渗装置浊度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450824B (zh) 水的电解活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