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9534U -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9534U
CN205939534U CN201620859062.2U CN201620859062U CN205939534U CN 205939534 U CN205939534 U CN 205939534U CN 201620859062 U CN201620859062 U CN 201620859062U CN 205939534 U CN205939534 U CN 205939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passage
outdoor
outdoo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90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d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d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d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d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590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9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9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9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于通过使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内循环来净化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用于将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室内空间,其单位时间内引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大于其输出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通过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在进行室内空气净化的同时,增加了控制室外污染源的能力,通过引入室外空气,形成室内微正压,有效阻止室外空气从门窗等的缝隙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已被净化的室内空气被室外空气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也大幅上涨。市场上已经有多种空气净化器产品在销售。这些空气净化器产品能够通过室内空气的内循环来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但是,室内空间往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环境。室外空气仍然能通过门窗等的缝隙持续不断地进入到室内空间。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例如PM2.5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下,通过门窗等的缝隙进入室内空间中的空气将会污染已经经过净化处理的室内空气,造成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密封条等来密封门窗的缝隙。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方便。首先,需要对门窗的缝隙进行密封。特别是在门窗较多的情况下,这个操作将是繁琐的,而且要达到期望的密封效果也是困难的。其次,很多场合下,例如家庭场合下,人们并不希望密封窗户,而是希望能够在例如室外空气良好时开窗通风。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不必对门窗等进行密封而能够避免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等的缝隙进入到室内空间中污染已净化空气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能够避免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等的缝隙进入到室内空间中污染已净化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于通过使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内循环来净化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用于将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室内空间,其单位时间内引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大于其输出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
优选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可以不向室外空间输出空气。
优选地,空气输入量与空气输出量之差基本上相当于在没有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之间的空气交换量。
优选地,空气输入量与空气输出量之差在30m3/h至120m3/h之间。
优选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和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共用空气净化模块。
优选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包括室外进风通道,用于从室外空间引入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室内回风通道,用于从室内空间吸入室内空气;该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空气净化通道,室外进风通道和室内回风通道连通到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净化通道的出风口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室内出风口。
优选地,空气净化通道的进出风口和空气净化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循环风机,用于从室外进风通道和室内回风通道吸取空气,经空气净化模块净化后,输出到出风口。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风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循环风机。
优选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还可以包括室外排风通道,室外排风通道中设置有排风风机,用于吸取室内空气,经室外排风口将空气排向室外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处可以设置有第一风门,用于控制被吸入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室外进风通道的室外进风口处可以设置有第二风门,用于控制被吸入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室内回风通道、室外进风通道以及空气净化通道可以被设置为使得来自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来自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在进入空气净化通道之前被隔离,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处可以设置有混分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来自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来自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比例。
通过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在进行室内空气净化的同时,增加了控制室外污染源的能力,通过引入室外空气,形成室内微正压,有效阻止室外空气从门窗等的缝隙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已被净化的室内空气被室外空气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在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121处设置风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 循环风机140
室内回风通道110 室内出风口150
室内回风口111 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
空气净化模块130 室外进风通道210
空气净化通道120 室外进风口211
空气净化通道进风口121 室外排风通道230
风门122 室外排风口231
隔板1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装置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通过使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内循环来净化室内空气。
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将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室内空间。
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可以只向室内空间引入空气,而不向室外空间输出空气。
另外,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也可以在向室内空间引入空气的同时,又向室外空间排出空气。
不论是只向室内空间引入空气,还是在引入空气的同时还向室外空间排出空气,根据本实用新型,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在单位时间内引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大于其输出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由此,主动向室内空间引入了过量的空气。
通过由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主动将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到室内空间中,使得室内空间中的空气总容量增加,导致了室内空间的压强增大,与室外空间大气压相比产生了压强差,形成微正压。由于室内空间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室内空气会从门窗等的缝隙向外排出。此时,门窗等的缝隙处,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趋势将大于室外空气向室内侵入的趋势,室内空气向外排出的气流基本上阻止了室外空气向室内侵入。这样,门窗等的缝隙处,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方向将主要是室内空气从室内空间流向室外空间。由此,避免了污染源从房屋门窗缝隙等处的入侵。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由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主动从室外空间引入室外空气,避免了从门窗等的缝隙处被动地引入室外空气。对于被动引入的室外空气,很难设置专门的净化措施,只能由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通过一次次循环来净化。而由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主动引入的室外空气可以经过空气净化模块130净化后输出到室内空间,不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优选地,单位时间内,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引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与其输出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之差基本上相当于在没有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之间的空气交换量。在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只引入室外空气而不向室外空间排出空气的情况下,空气输出量为0,上述差值即为单位时间内的空气输入量。
这样,可以长时间基本上保持室内空气的压强不发生大幅变化,便于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长期运行。
一般情况下,空气输入量与空气输出量之差可以在30m3/h至120m3/h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实际情况,例如门窗数量、门窗尺寸、密封程度等具体设置。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可以同时工作,以达到最佳净化效果。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也可以分别使用各自单独设置的空气净化模块130。这种情况下,两个装置可以独立工作而互不干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可以共用空气净化模块130。由此,可以通过一个空气净化模块130实现对内循环中的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对室外空气的净化。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用虚线框示出了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
如图2所示,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包括室外进风通道210,用于经室外进风口211从室外空间引入室外空气。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室内回风通道110,用于经室内回风口111从室内空间吸入室内空气。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空气净化通道120。
室外进风通道210、室内回风通道110与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121连通。
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通道210吹向空气净化通道120。
室内回风经室内回风通道110吹向空气净化通道120。
如图2所示,空气净化通道120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也即室内出风口)150之间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130。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共用一个空气净化模块130。
空气净化模块130可以对从室外引入的风(空气)和室内回流的风(空气)形成的混合风进行净化,使得经过空气净化模块130输出到室内空间的空气被净化。
通过使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共用空气净化模块130,优化了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减小了装置的成本,并且节约能源减少损耗。
其中,空气净化模块130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空气净化模块130可以是过滤网,过滤空气中大于一定尺寸的颗粒。
空气净化模块130也可以是活性炭等材料组成的吸附剂包,吸附空气中的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
空气净化模块130还可以是静电吸附装置,当空气经过该静电吸附装置时,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物质被静电吸附在静电吸附装置的电极板上,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室内出风口150可以设置为开口朝上,这样可以促进房屋内循环。
如图2所示,在空气净化通道120中,室内出风口150(也即空气净化通道120的出风口)和空气净化模块130之间可以设置循环风机140。
室内出风口150和空气净化模块130之间设置循环风机140,在循环风机140的抽吸作用下,空气分别从室外进风通道210和室内回风通道110吹向空气净化模块130,经空气净化模块130净化后,输出到出风口。
循环风机140也可以设置在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121和空气净化模块130之间。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室外进风通道210和室内回风通道110中分别设置风机,以分别从室外进风通道210和室内回风通道110吸取空气,并吹向空气净化模块130。相应地,室外空气被吸入室外进风通道210,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回风通道110。
循环风机140可以是上吸式的,使得空气被从室外进风通道210和室内回风通道110抽吸到空气净化模块130。
在空气净化通道120的出风口(室内出风口150)和空气净化模块130之间设置循环风机140的情况下,当循环风机140启动时,可以在风力的作用下吸引室外进风通道210和室内回风通道110的空气,使得两股空气均流向空气净化通道120,而不引起空气的混乱。即,室外进风通道210中空气不会流向室内回风通道110从而从室内回风口111排出;室内回风通道110中的空气也不会进入室外进风通道210从而从室外进风口211排出。
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还可以设置有风机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循环风机140。
另外,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室外排风通道230。
例如,在室外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室内空气质量时,可以单独运行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将室外优良的空气引入室内,而将室内空间中质量较差的空气经室外排风口排出至室外空间。
或者,在具有室内换气需求的情况下,从室外进风通道210引入大量室外空气,经空气净化通道120净化后输入到室内空间中。同时,从室外排风通道230向室外空间排出室内空气,实现换气效果。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确保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在单位时间内引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大于其输出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由此,可以在主动引入室外空气(经净化后输入到室内空间)的同时,避免从门窗等的缝隙处被动引入室外空气(难以进行净化而直接进入室内空间)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其中,在室外排风通道230中可以设置排风风机240。
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中的风机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控制排风风机240。
启动排风风机240,排风风机240从室内空间吸取空气并排出至室外空间,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提高净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室外排风通道230也可以单独设置而不并入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
单独设置室外排风通道230,那么可以依据实际的情况控制各个装置的开启,便于控制装置。
另外,可以在室内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室内回风口111处设置第一风门(图中未示出),在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的室外进风口211处设置第二风门(图中未示出)。第一风门可以用于控制被吸入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从而控制室内空气内循环过程中回流的回风量。第二风门可以用于控制被吸入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从而控制从室外空间引入的室外空气的空气输入量(室外进风量)。
另外,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可以是单向通风的。
室内回风口111处设置的单向通风的第一风门允许室内空气经室内回风口111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而不允许经室内回风口111引入的室内空气和经室外进风口211引入的室外空气经室内回风口111进入室内空间,带来空气的二次污染。室外进风口211处设置的单向通风的第二风门允许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211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而不允许经室内回风口111引入的室内空气和经室外进风口211引入的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211排出至室外空间。
还可以设置风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分别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以便分别调节室内回风量和室外进风量。可以根据实时室内外空气质量,调节室内回风量和室外进风量,执行优选的空气净化方案。
另外,还可以在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的室外排风通道230的室外排风口231处设置第三风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被吸入室外排风通道230的空气的流量。风门控制器也可以用来控制第三风门。从而,可以对室外空气引入装置200向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空气净化通道120的进风口121处设置混风控制装置来控制来自室内回风通道110的空气和室外进风通道210的空气的流量比例。
图3示出了在空气净化通道进风口121处设置混风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混风控制装置可以包括风门122和隔板124。
室内回风通道110、室外进风通道210以及空气净化通道120可以被设置为使得来自室内回风通道110的空气和来自室外进风通道210的空气在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之前被隔离。
在图3中,在室内回风通道110、室外进风通道210以及空气净化通道120设置隔板124,使得来自室内回风通道110的室内回风和来自室外进风通道210的室外进风隔离开,并且都转向空气净化通道120的方向。
空气净化通道120的进风口121处设置有风门122,用于控制来自室内回风通道110的空气的流量和/或来自室外进风通道210的空气的流量。
这里,可以设置一个风门122来控制来自室内回风通道110和室外进风通道210的空气流量。也可以分别为室内回风通道110和室外进风通道210各自设置风门122。
例如,风门122可以是一块可以滑动的板。
当风门122滑向图中左侧(靠近室内回风通道110的一侧)时,从室内回风通道110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的空气流量减小,直至关闭,而从室外进风通道210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的空气流量则增大。
当风门122滑向图中右侧(靠近室外进风通道210的一侧)时,从室外进风通道210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的空气流量减小,直至关闭,而从室内回风通道110进入空气净化通道120的空气流量则增大。
还可以设置风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风门122,以便分别调节室内回流风量和室外进风量。可以根据实时室内外空气质量,调节室内回流风量和室外进风量,执行优化的空气净化方案。通过采用例如图3所示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避免室内回风进入室外进风通道210,避免室外进风进入室内回风通道110。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对来自两个通道(室内回风通道110和室外进风通道210)的空气流量进行调节。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于通过使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内循环来净化室内空气;
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用于将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所述室内空间,其单位时间内引入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输入量大于其输出到所述室外空间的空气输出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不向所述室外空间输出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入量与所述空气输出量之差基本上相当于在没有所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空间与所述室外空间之间的空气交换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入量与所述空气输出量之差在30m3/h至120m3/h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和所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共用空气净化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包括室外进风通道,用于从所述室外空间引入室外空气;
所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室内回风通道,用于从所述室内空间吸入室内空气;
该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空气净化通道,所述室外进风通道和所述室内回风通道连通到所述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通道的所述出风口为所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所述室内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通道的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之间设置有循环风机,用于从所述室外进风通道和所述室内回风通道吸取空气,经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净化后,输出到出风口,该室内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风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循环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引入装置还包括室外排风通道,所述室外排风通道中设置有排风风机,用于吸取室内空气,经所述室外排风口将空气排向所述室外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门,用于控制被吸入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
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室外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门,用于控制被吸入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回风通道、所述室外进风通道以及所述空气净化通道被设置为使得来自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来自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在进入所述空气净化通道之前被隔离,
所述空气净化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混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来自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来自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空气的流量比例。
CN201620859062.2U 2016-08-10 2016-08-10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Active CN205939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9062.2U CN205939534U (zh) 2016-08-10 2016-08-10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9062.2U CN205939534U (zh) 2016-08-10 2016-08-10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9534U true CN205939534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9062.2U Active CN205939534U (zh) 2016-08-10 2016-08-10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953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194A (zh) * 2016-08-10 2016-11-16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108562000A (zh) * 2017-11-24 2018-09-21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用空气净化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29962A (zh) * 2019-07-18 2019-12-03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用同心管道及大柜机
CN112082225A (zh) * 2020-09-21 2020-12-15 无锡菲兰爱尔空气质量技术有限公司 医学实验室空气净化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194A (zh) * 2016-08-10 2016-11-16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108562000A (zh) * 2017-11-24 2018-09-21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用空气净化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2000B (zh) * 2017-11-24 2020-09-18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用空气净化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29962A (zh) * 2019-07-18 2019-12-03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用同心管道及大柜机
CN110529962B (zh) * 2019-07-18 2022-03-22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用同心管道及大柜机
CN112082225A (zh) * 2020-09-21 2020-12-15 无锡菲兰爱尔空气质量技术有限公司 医学实验室空气净化系统
CN112082225B (zh) * 2020-09-21 2022-01-04 无锡菲兰爱尔空气质量技术有限公司 医学实验室空气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194A (zh)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205939534U (zh)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204704929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系统与室内净化耦合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6765650B (zh) 紧凑型新风排风净化空调一体机
CN106931534A (zh) 一种柜式恒温恒净新风净化系统
CN206531154U (zh) 具有智能自动控制功能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CN206018904U (zh) 新风换气系统
CN205878543U (zh) 一种新风回风过滤机组
CN206410249U (zh) 紧凑型新风排风净化空调一体机
CN111174344A (zh) 一种富氧新风系统
CN213362742U (zh) 一种高效装配式通风系统
CN206944371U (zh) 用于多个手术室的医用空气洁净系统
CN110360702A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CN206410277U (zh) 富氧新风系统
CN206176577U (zh) 一种能够进行能量回收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05261737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4406340U (zh) 一种柜式新风净化消毒机
CN217685404U (zh) 空调器
CN205965331U (zh) Voc预处理室过滤风道结构
CN204693670U (zh) 一种带风源切换机构的室内用新风空气净化器
CN208579463U (zh) 分布式新风系统
CN207778701U (zh) 新风机
CN104864541A (zh) 一种风口环变器及其应用
CN204704983U (zh) 气相净化全热交换新风机
CN210951672U (zh) 智能化全品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