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3414U -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3414U
CN205933414U CN201620919166.8U CN201620919166U CN205933414U CN 205933414 U CN205933414 U CN 205933414U CN 201620919166 U CN201620919166 U CN 201620919166U CN 205933414 U CN205933414 U CN 205933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aeration
aeration tube
solar energy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91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宇峰
张德锦
李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to CN2016209191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3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3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34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雨水承接装置、雨能转换系统、蓄电池、气泵、曝气组件、支撑杆、保护伞和支撑底座,雨水承接装置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承接装置设置在雨能转换系统的上部,雨能转换系统的下部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气泵连接,曝气组件包括第一曝气管和多个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的一端与气泵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曝气管的另一端均与多个第二曝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支撑杆从上到下依次安装雨能转换系统、保护伞、蓄电池、气泵和第一曝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和雨能的交替应用,提高能源供应自给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曝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携带氮磷营养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排入河流,使得河流水质受到强烈影响。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并危及生态环境。目前,河道湖泊污染多使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净化效果显著,但容易造成缺氧,因此需要经常向水中曝气补氧。曝气装置需要动力以保证高效地运转,而曝气装置距离电网往往比较远,使用输电线既不便利,又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技术中有一些曝气装置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虽是清洁能源,但如果遇到长时间阴雨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间不足,就会导致曝气系统的天然能源的供应短缺,这种情况下只能应用沿线电网的电力进行曝气,沿线电网使用的输电线存在上述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本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从而进行发电,充分利用雨水的势能,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清洁的雨能,同时通过晴天太阳能和雨天雨能的交替应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能源供应自给能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雨水承接装置、雨能转换系统、蓄电池、气泵、曝气组件、支撑杆、保护伞和支撑底座,所述雨水承接装置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雨水承接装置设置在雨能转换系统的上部,所述雨能转换系统的下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第一曝气管和多个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另一端均与多个第二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支撑杆从上到下依次安装雨能转换系统、保护伞、蓄电池、气泵和第一曝气管,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曝气管通过支撑底座延伸到水面下,所述第一曝气管和多个第二曝气管均为ABS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承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 两个半圆相互连接,两个半圆之间的夹角为150°,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的一端通过水管与雨能转换系统连接,所述两片半圆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雨能转换系统包括水力涡轮发电机,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通过水管与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曝气管为伸缩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为三角形支撑座,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底座均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为荷叶状,所述雨水承接装置有3个,3个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以支撑杆为中心等间距的排列在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能有效节约电能,同时不再受到地形、电线成本等约束,能极大地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服务面积,提高氧利用率;雨水承接装置为荷叶状,利于接受雨水量,同时美化环境,与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雨水承接装置可以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流向水力涡轮发电机,水力涡轮发电机将雨能即雨水的水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能有效节约电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随天气的变化交替贮存太阳能和雨能,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能源自给能力,减少本实用新型对额外能源的使用,具有节能、环保、曝气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使用沿线电网的输电线从而存在的局限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支撑杆的高度和第一曝气管的长度,灵活应用于各种深度的水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伞为保护蓄电池及气泵,减少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均为ABS材质,可充水从而降低其在水中的浮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雨水承接装置、雨能转换系统4、蓄电池5、气泵6、曝气组件、支撑杆9、保护伞7和支撑底座10,所述雨水承接装置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雨水承接装置设置在雨能转换系统4的上部,所述雨能转换系统4的下部与所述蓄电池5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与所述蓄电池5连接,所述蓄电池5与气泵6连接,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第一曝气管8和多个第二曝气管12,所述第一曝气管8的一端与所述气泵6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8的另一端均与多个第二曝气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8和第二曝气管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曝气孔11,所述支撑杆9从上到下依次安装雨能转换系统4、保护伞7、蓄电池5、气泵6和第一曝气管8,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与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第二曝气管12通过支撑底座10延伸到水面下,所述第一曝气管8和多个第二曝气管12均为ABS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承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1, 两个半圆1相互连接,两个半圆1之间的夹角为150°,两个半圆1的共有直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两个半圆1的共有直径的一端通过水管3与雨能转换系统4连接,所述两片半圆1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2。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能转换系统4包括水力涡轮发电机,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通过水管3与两个半圆1的共有直径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9为伸缩杆,所述第一曝气管8为伸缩管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10为三角形支撑座,所述支撑杆9和支撑底座10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为荷叶状,所述雨水承接装置有3个,3个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以支撑杆9为中心等间距的排列在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支撑杆9上设置雨能转换系统4,当阴天下雨时,雨水依次经过雨水承接装置的两个半圆1和水管3,最后流向雨能转换系统4的水力涡轮发电机,水力涡轮发电机进行工作,将雨能即雨水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发送给蓄电池5,蓄电池5接收电能并存储电能;当晴天时,太阳辐射在雨水承接装置的两个半圆1的上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2上,太阳能电池板2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2将电能发送到蓄电池5,蓄电池5接收电能并存储电能;蓄电池5为气泵6提供电能,气泵6开始工作,气泵6产生的风依次经过曝气组件的第一曝气管8和多个第二曝气管12,延伸到水面下的多个曝气孔11会由于风从而产生3 mm左右的微型气泡,提高水中溶解氧,氧利用率可达到35~40%;第一曝气管8和第二曝气管12均为ABS材料制作,中空,可充水,降低其在水中的浮力;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9为伸缩杆,第一曝气管8为伸缩管道,调节支撑杆9的高度和第一曝气管8的长度,可以将支撑杆9的下端、第一曝气管8的下端、第二曝气管12和支撑底座10均延伸到水面下,从而灵活应用于各种深度的水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2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5进行充电,能有效节约电能,同时不再受到地形、电线成本等约束,能极大地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服务面积,提高氧利用率;雨水承接装置为荷叶状,利于接受雨水量,同时美化环境,与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雨水承接装置可以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3流向水力涡轮发电机,水力涡轮发电机将雨能即雨水的水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5进行充电,能有效节约电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随天气的变化交替贮存太阳能和雨能,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能源自给能力,减少本实用新型对额外能源的使用,具有节能、环保、曝气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使用沿线电网的输电线从而存在的局限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支撑杆9的高度和第一曝气管8的长度,灵活应用于各种深度的水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伞7为保护蓄电池5及气泵6,减少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曝气管8和第二曝气管12均为ABS材质,可充水从而降低其在水中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承接装置、雨能转换系统、蓄电池、气泵、曝气组件、支撑杆、保护伞和支撑底座,所述雨水承接装置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雨水承接装置设置在雨能转换系统的上部,所述雨能转换系统的下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第一曝气管和多个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另一端均与多个第二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支撑杆从上到下依次安装雨能转换系统、保护伞、蓄电池、气泵和第一曝气管,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曝气管通过支撑底座延伸到水面下,所述第一曝气管和多个第二曝气管均为ABS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承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 两个半圆相互连接,两个半圆之间的夹角为150°,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的一端通过水管与雨能转换系统连接,所述两片半圆的上表面为太阳能电池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能转换系统包括水力涡轮发电机,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通过水管与两个半圆的共有直径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曝气管为伸缩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为三角形支撑座,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底座均为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为荷叶状,所述雨水承接装置有3个,3个所述雨水承接装置以支撑杆为中心等间距的排列在所述水力涡轮发电机的上部。
CN201620919166.8U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3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9166.8U CN205933414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9166.8U CN205933414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3414U true CN205933414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5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916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3414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34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1323A (zh) * 2017-08-23 2017-11-03 贵州山水之间生物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曝气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1323A (zh) * 2017-08-23 2017-11-03 贵州山水之间生物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曝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79259U (zh) 一种风能光伏储能一体化装置
CN102733474A (zh) 楼宇绿色补充供水供电方法及系统
CN106315831B (zh) 用于黑臭水治理的连续层流转换加氧与生物强化集成装置
CN112047502A (zh) 一种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水体增氧曝气的方法及装置
CN203960952U (zh) 次净化水的多级利用装置
CN206905192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CN202139576U (zh) 水能发电系统
CN105174508A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水体透析增氧装置
CN202482178U (zh) 太阳能驱动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33414U (zh) 一种耦合利用太阳能和雨能的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CN204434369U (zh) 一种曝气气提提升水流的污染水体原位治理净化装置
CN205061711U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水体透析增氧装置
CN206069497U (zh) 一种太阳能和雨能耦合生态浮床系统
CN206033396U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人工水草净化系统
CN203999264U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组合供电污水处理装置
CN205933415U (zh)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太阳能和雨能一体化曝气装置
CN203200136U (zh) 可远程控制太阳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1786719A (zh) 气电联动曝气装置
CN205687657U (zh) 一种仿荷叶式太阳能曝气装置
CN105198157B (zh) 一种次净化水的多级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95932U (zh) 基于下沉气流的发电装置
CN205099481U (zh) 一种水体透析释放器集及应用其的装置
CN205803066U (zh) 河道观光、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7757024U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电解自控生态浮床
CN207671868U (zh) 新能源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