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4314U -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 Google Patents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4314U
CN205924314U CN201620580375.4U CN201620580375U CN205924314U CN 205924314 U CN205924314 U CN 205924314U CN 201620580375 U CN201620580375 U CN 201620580375U CN 205924314 U CN205924314 U CN 205924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ole
temperature
binder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03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angy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婕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婕 filed Critical 赵婕
Priority to CN2016205803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4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4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43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及设置于绷带本体内的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及温度控制单元。其中,电源为所述装置供电,其正极与正极极芯相连,负极与负极极芯相连;正极极芯、负极极芯与发热丝交叉排列且电性接触;电源开启时,正极极芯、负极极芯通过发热丝形成电流回路;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可以在通电时释放远红外线,能够改善、治疗骨折、骨损伤等疾病。

Description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背景技术
骨折、骨关节损伤等疾病需要使用石膏或绷带固定,而现有的绷带只具有包扎伤口、固定受伤部位的作用,没有改善及治疗效果。对于康复时间较长的病人,固定部位无法有效活动,容易引起肌肉萎缩甚至组织坏死。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8-14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其与人体发射的电磁波波长相近,能与人体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渗透性能,能够有效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改善人体表面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通,对于血液循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对于骨折、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亟需一种利用远红外线实现骨折、骨关节损伤等疾病治疗的绷带,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可以在通电时释放远红外线,能够改善、治疗骨折、骨损伤等疾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绷带本体内的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及温度控制单元;其中,电源为所述装置供电,其正极与正极极芯相连,负极与负极极芯相连;正极极芯、负极极芯与发热丝交叉排列且电性接触;电源开启时,正极极芯、负极极芯通过发热丝形成电流回路;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
优选地,发热丝表面涂敷远红外导电涂料。
优选地,远红外加热装置设置有一正极极芯及二负极极芯,所述一正极极芯处于二负极极芯之间。
优选地,正极极芯与负极极芯平行排列,正极极芯与任一负极极芯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多根发热丝平行排列,并与正极极芯垂直排列。
优选地,正极极芯和负极极芯均由多根铜丝组合而成。
优选地,绷带本体由棉纱线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电源为电池和/或电源适配器,用于提供5V、7.4V、9V、12V、24V、36V中的任一种电压。
优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温度输入模块、及与之相连的温度控制仪;其中,温度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温度,并将设定温度发送到温度控制仪;温度控制仪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还包括感温热电偶,其采集绷带表面实际温度并将其发送到温度控制仪;温度控制仪根据所述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进行温度调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通过为涂敷远红外导电涂料的发热丝通电,释放远红外线照射患者受伤部位,达到减轻病痛、改善疗效甚至治疗骨折、骨损伤疾病的效果,同时照射产生的负离子具有除菌抗菌的作用。另外,上述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适用于各种工作电压,且能够通过温度控制单元灵活改变表面温度,极大增强了患者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考虑到在骨折、骨损伤治疗中,现有的绷带、石膏只具有包扎伤口、固定受伤部位的作用,没有改善及治疗效果。对于康复时间较长的病人,固定部位无法有效活动,容易引起肌肉萎缩甚至组织坏死。而远红外线对于上述疾病有优异的疗效。
远红外线是波长在8-14微米之间的电磁波,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被称为“生命光波”。远红外线具有共鸣吸收及渗透两种功能,而且放射最为均衡。远红外线应用在医疗领域非常安全,不会对机体产生任何损伤,直达患部深处实现治疗。
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传统的绷带中设置远红外加热装置来辅助治疗骨折、骨关节损伤等疾病,将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设置于石膏内或单独使用,作为患者恢复阶段的辅助治疗手段,利用远红外线与人体组织细胞中分子的共振,促使皮下深层组织温度上升,进而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清除血管囤积物质及体内有害物质,重新使组织复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作不同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还能灵活调节绷带表面温度,极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及用户体验度。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参见图1,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1、及设置于绷带本体1内的远红外加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绷带本体1由纯棉纱线编织而成,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远红外加热装置设置于绷带本体1内部,用于在通电时向患部发射远红外线,并调节绷带表面温度。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电源2,为远红外加热装置供电,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池、接入交流电的电压适配器、或二者的结合。其中,电池适用于能够自由活动的患者,电压适配器适用于卧床患者。上述设置考虑了各种患者的需求,使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能够提供5V、7.4V、9V、12V、24V、36V中的任一种电压。
正极极芯3、负极极芯4,二者分别与电源2的正极、负极相连,用于向发热丝5馈电以产生远红外线。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二者均由铜丝组合而成。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平行、等间距排列的一组正极极芯3、两组负极极芯4,而且正极极芯3在两组负极极芯4之间。两组负极极芯4通过导线相连。
发热丝5,用于在通电时释放远红外线,其可以采用碳纤维材料。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发热丝5表面涂敷远红外导电涂料,能够在通电发热的同时更好地释放远红外线,促进人体皮下组织的微循环,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达到抗病治病的目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设置多根平行、等间距排列的发热丝5以提高远红外线发射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多根发热丝5与正极极芯3及负极极芯4垂直,并保持电性接触,由此在通电时形成电流回路,使发热丝5释放远红外线实现疾病的治疗。
温度控制单元6,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以增强用户体验。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单元6包括温度输入模块7、感温热电偶9、及温度控制仪8。
具体而言,温度输入模块7、感温热电偶9分别与温度控制仪8相连。温度输入模块7输入设定温度,并将设定温度发送到温度控制仪8。感温热电偶9采集绷带表面实际温度并将其发送到温度控制仪8。温度控制仪8根据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进行温度调节。实际应用中,温度控制仪8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实现温度的调节,也可以通过半导体器件整流的方式实现温度的控制。感温热电偶9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温度传感器来代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设置实现了绷带表面温度的自由调节,极大增强了患者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宽度一般设置为10cm,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宽度的绷带。如使用在手臂的绷带可以较窄,使用在腿部的绷带可以较宽。
较佳地,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作不同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具体而言,首先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确定所需的远红外线功率,之后选择使用的电压,最后通过功率及电压确定极间距离,即正极极芯3与负极极芯4之间发热丝5的长度,以此制作不同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单独适用于患者患部,或者缠绕、放置于石膏,实现骨折、骨关节损伤的辅助治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能够在不损伤机体的前提下将远红外线照射到机体深处,进而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血液与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及抗痉挛能力,实现对骨折、骨损伤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是一种绿色健康的医疗手段,不存在传统医疗技术无法避免的药物过敏、医疗疏失等缺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绷带本体内的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及温度控制单元;其中,
电源为所述装置供电,其正极与正极极芯相连,负极与负极极芯相连;
正极极芯、负极极芯与发热丝交叉排列且电性接触;电源开启时,正极极芯、负极极芯通过发热丝形成电流回路;
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
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发热丝表面涂敷远红外导电涂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远红外加热装置设置有一正极极芯及二负极极芯,所述一正极极芯处于二负极极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正极极芯与负极极芯平行排列,正极极芯与任一负极极芯的距离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多根发热丝平行且等间距排列,并与正极极芯垂直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正极极芯和负极极芯均由多根铜丝组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绷带本体由棉纱线编织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电池和/或电源适配器,用于提供5V、7.4V、9V、12V、24V、36V中的任一种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温度输入模块、及与之相连的温度控制仪;其中,
温度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温度,并将设定温度发送到温度控制仪;
温度控制仪用于将绷带表面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还包括感温热电偶,其采集绷带表面实际温度并将其发送到温度控制仪;温度控制仪根据所述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进行温度调节。
CN201620580375.4U 2016-06-14 2016-06-14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4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0375.4U CN205924314U (zh) 2016-06-14 2016-06-14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0375.4U CN205924314U (zh) 2016-06-14 2016-06-14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4314U true CN205924314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037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4314U (zh) 2016-06-14 2016-06-14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43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5738A (zh) * 2017-05-31 2017-08-29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绷带
CN109395248A (zh) * 2018-10-19 2019-03-01 孔玉霞 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5738A (zh) * 2017-05-31 2017-08-29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绷带
WO2018218719A1 (zh) * 2017-05-31 2018-12-06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绷带
CN109395248A (zh) * 2018-10-19 2019-03-01 孔玉霞 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9893U (zh) 一种光疗保健垫及光疗保健仪
JP2010505471A (ja) 磁気誘導療法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3494062U (zh) 一种热疗口罩
CN205924314U (zh) 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KR20110064707A (ko)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복대
CN204617122U (zh) 一种电热护膝
CN204337499U (zh) 痔疮治疗仪
CN204072722U (zh) 一种脑病科用康复床
CN106178281B (zh) 糖尿病康复理疗装置
CN201115719Y (zh) 脐疗温炙器
CN204208065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面膜
CN208893478U (zh) 一种理疗仪
CN211675356U (zh) 一种通过石墨烯加热的中药艾灸护颈
CN205163901U (zh) 一种中医内科康复护理带
CN208464633U (zh) 一种头部穴位智能灸疗仪
CN201888930U (zh) 一种可调式木制温灸具
CN205460502U (zh) 临床康复用微波治疗椅
CN107308544A (zh) 一种理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72913U (zh) 一种艾灸服
CN205814867U (zh) 一种带导电液的电刺激电极
CN204207127U (zh) 远红外负氧离子加热手套
CN201642836U (zh) 针灸用温针电加热包
CN104688412A (zh) 一种眼科治疗仪
CN208160692U (zh) 肩周炎治疗仪
CN203662971U (zh) 一种眼科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7

Address after: 101300 Baima Road, Ma Po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uangyi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Baima Road, Ma Po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ao Ji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