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4085U -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4085U
CN205924085U CN201620466320.0U CN201620466320U CN205924085U CN 205924085 U CN205924085 U CN 205924085U CN 201620466320 U CN201620466320 U CN 201620466320U CN 205924085 U CN205924085 U CN 205924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pull handle
arm
drag hook
interbody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63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国华
邝磊
王冰
张文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663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4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4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4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拉钩组件包括两个拉钩本体;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拉板和拉柄,拉柄的一端与拉板的一端连接,拉板设置拉柄的一侧为内侧,拉柄相对于所述拉板为倾斜设置;所述拉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套筒。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对大血管的意外损伤,操作简便,且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组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椎体,非常稳定,扩张空间较大,利于椎间处理及植入融合器的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背景技术
经腹膜外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英文简称为OLIF,即Oblique lumbar InterbodyFusion。该椎体间融合术沿腹外斜肌纤维走行切开皮肤、皮下,单节段切口长约3cm,锐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从腹部大血管鞘及腰大肌之间进入并向后分离显露手术节段椎间隙,逐级插入扩张导管,最后置入操作套管,在相应节段椎间隙侧方开窗,刮除病变节段髓核,最后将填充好骨的椎体间融合器植入相应椎间隙,结束手术。该融合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不稳定、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后凸矫形术需行前路松解者、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节段不稳定、腰椎术后邻椎病、腰椎假关节形成以及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翻修等。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Olif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目前OLIF手术建立通道一般都是用逐级扩张套管加操作套管的方式,此方式操作稍繁琐,术中易损伤大血管且暴露不够,使得操作空间有限制,此外还有术中固定不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包括两个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拉板和拉柄,所述拉柄的一端与所述拉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板设置所述拉柄的一侧为内侧,所述拉柄相对于所述拉板为倾斜设置;所述拉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套筒。
优选地,所述拉柄的内侧面与所述拉板的内侧面的连接处所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优选地,所述拉板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拉板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板体和延伸板体,所述延伸板体与所述拉柄连接,所述定位套筒设置于所述插入板体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筒包括支撑筒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筒内部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可在支撑筒内,沿着所述支撑筒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体包括相连接的中间连接部和光源承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与所述插入板体连接,所述光源承接部与所述拉柄连接,所述光源承接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光源安装筒。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承接部与所述拉柄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
优选地,所述拉钩本体还包括限位钩,所述限位钩设置于所述拉柄的远离所述拉板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钩从所述拉柄的外侧面向所述拉柄的靠近所述拉板的一端延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对大血管的意外损伤,操作简便,且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组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椎体,非常稳定,扩张空间较大,利于椎间处理及植入融合器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的拉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的定位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拉钩本体
110 拉板
111 拉板的外侧面
112 拉板的内侧面
113 插入板体
114 延伸板体
1141 中间连接部
1142 光源承接部
120 拉柄
121 拉柄的外侧面
122 拉柄的内侧面
200 定位套筒
210 支撑筒
220 定位筒
300 光源安装筒
400 限位钩
500 手术通道
610 定位钉
611 钉子头部
612 钉子杆部
700 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包括:两个拉钩本体100;拉钩本体100包括:相连接的拉板110和拉柄120,拉柄120的一端与拉板110的一端连接,拉板110设置拉柄120的一侧为内侧,拉柄120相对于拉板110为倾斜设置;拉板110的外侧面111与拉板110的内侧面112相对设置,拉板110的外侧面111上设有定位套筒200,本实施例中,定位套筒200的数量为两个。
在确定腰椎节段,且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分离椎旁肌肉、牵开神经根后,将两个拉钩本体100的拉板110分别插入分离的肌肉中,两个拉板110相对设置,两个拉柄120也是相对设置;医护人员向外拉动两个相对设置的拉柄120,使肌肉进一步分离;再将定位钉610穿入定位套筒200中,且将定位钉610固定于椎体上,两个拉板110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为手术通道500,手术通道500形成后,即可进行其余的手术操作。由于拉板110为一板体,所以在插入分离的肌肉中时,轻易避开大血管,从而防止对大血管的意外损伤。定位钉610能够牢固地固定于椎体上,使形成的手术通道500空间较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医护人员拉动拉柄120时不会被病人身体阻挡,使拉柄120的内侧面122与拉板110的内侧面112的连接处所成的夹角α大于等于90度,本实施例中,拉柄120的内侧面122与拉板110的内侧面112的连接处所成的夹角为95度,该角度更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拉钩本体100。
拉板110为弧形,且弧形的拉板110为向着拉柄120弯曲,该结构使拉板110能够贴合人体的肌肉,便于在拉动拉柄120时,使肌肉分离。
拉板110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板体113和延伸板体114,延伸板体114与拉柄120连接,定位套筒200设置于插入板体113的外侧面上,该结构使拉板110在插入分离的肌肉中后,插入板体113处于延伸板体114的下方,也就使定位套筒200处于拉板110的下部,便于定位钉610穿入定位套筒200和固定在椎体上。
为了避免定位钉610的螺纹损伤人体组织,定位套筒200包括支撑筒210和设置于支撑筒210内部的定位筒220,定位筒220可在支撑筒210内,沿着支撑筒210的轴向移动,定位钉610是穿入定位筒220中的,定位钉61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定位筒220会随着定位钉610向下移动,定位筒220将定位钉610与外部隔离。定位钉610包括钉子头部611和钉子杆部612,钉子杆部612的长度大于定位筒220的长度,以保证钉子杆部612能够穿入椎体中。
延伸板体114包括相连接的中间连接部1141和光源承接部1142,中间连接部1141与插入板体113连接,光源承接部1142与拉柄120连接,光源承接部1142的外侧面上设有光源安装筒300。在本拉钩组件使用前,可将光源件安装置光源安装筒300中,本实施例中,光源安装筒300的数量为两个。
光源承接部1142与拉柄120连接处设置为圆角,该结构使拉钩本体100更好的贴合人体的肌肉。
拉钩本体100还包括限位钩400,限位钩400设置于拉柄120的远离拉板110的一端上;由于医护人员在握住拉柄120,并且向外拉动拉柄120的过程中,手容易脱离拉柄120,设置了限位钩400,能够对手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手脱离拉柄120。
限位钩400从拉柄120的外侧面121向拉柄120的靠近拉板110的一端延伸,该结构使握着拉柄120的手能够被卡入于限位钩400中,便于医护人员紧握拉柄120,分离肌肉。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腰椎节段,取中线旁约12cm,切口长2.5-3cm,45°朝向椎体,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钝性分离椎旁肌肉、牵开神经根后,将两个拉板110分别插入分离的肌肉中,两个拉板110相对设置;医护人员的手握住两个相对设置的拉柄120,并且向外拉动两个拉柄120,使肌肉进一步分离;
2)将四个定位钉610分别穿入相应的定位套筒200的定位筒220中,定位钉610带动定位筒220一起向下移动,螺丝刀700拧动定位钉610的钉子头部611,将定位钉610固定于椎体上,两个拉板110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为手术通道500。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对大血管的意外损伤,操作简便,且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组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椎体,非常稳定,扩张空间较大,利于椎间处理及植入融合器的操作。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拉钩本体(100);
所述拉钩本体(100)包括:相连接的拉板(110)和拉柄(120),所述拉柄(120)的一端与所述拉板(110)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板(110)设置所述拉柄(120)的一侧为内侧,所述拉柄(120)相对于所述拉板(110)为倾斜设置;所述拉板(110)的外侧面(111)上设有定位套筒(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柄(120)的内侧面(121)与所述拉板(110)的内侧面(112)的连接处所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110)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110)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板体(113)和延伸板体(114),所述延伸板体(114)与所述拉柄(120)连接,所述定位套筒(200)设置于所述插入板体(113)的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200)包括支撑筒(210)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筒(210)内部的定位筒(220),所述定位筒(220)可在支撑筒(210)内,沿着所述支撑筒(210)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体(114)包括相连接的中间连接部(1141)和光源承接部(1142),所述中间连接部(1141)与所述插入板体(113)连接,所述光源承接部(1142)与所述拉柄(120)连接,所述光源承接部(1142)的外侧面上设有光源安装筒(3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承接部(1142)与所述拉柄(120)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本体(100)还包括限位钩(400),所述限位钩(400)设置于所述拉柄(120)的远离所述拉板(110)的一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钩(400)从所述拉柄(120)的外侧面(121)向所述拉柄(120)的靠近所述拉板(110)的一端延伸。
CN201620466320.0U 2016-05-20 2016-05-20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Active CN205924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6320.0U CN205924085U (zh) 2016-05-20 2016-05-20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6320.0U CN205924085U (zh) 2016-05-20 2016-05-20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4085U true CN205924085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6320.0U Active CN205924085U (zh) 2016-05-20 2016-05-20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40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2707A (zh) * 2016-05-20 2016-10-05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WO2021223383A1 (zh) * 2020-05-08 2021-11-11 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腰椎融合术斜外侧入路暴露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2707A (zh) * 2016-05-20 2016-10-05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WO2021223383A1 (zh) * 2020-05-08 2021-11-11 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腰椎融合术斜外侧入路暴露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7743B2 (en) D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7854769B2 (en) Method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hip arthroplasty
US87474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ne anchor removal
US9241722B2 (en) Surgical pin guide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249478B (zh) 用于骨固定的矫形植入物
David et al. Arthroscopic suprapectoral tenodesis of the long head biceps: reproducing an anatomic length-tension relationship
US20070173824A1 (en) Method of percutaneous paracoccygeal pre-sacral stabilization of a failed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N205924085U (zh)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
CN203555820U (zh) 一种腰椎侧路微创融合器
Pancholi et al. Biologic augmentation of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using minced autologous subacromial bursa
CN105982707A (zh) 用于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07028648A (zh) 脊柱连接棒体内延长器
CN103239279B (zh) 颈前锥体自动撑开系统
CN106618650A (zh) 椎体间融合术的拉钩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57627A (zh) 榫卯式胸腰椎椎间固定器
CN201684011U (zh) 经皮微创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及配套器械
CN106236330B (zh) 侧路腰椎间融合器
CN212650866U (zh) 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
CN201328875Y (zh) 皮下置埋型胸腰椎钉棒复位固定钉
CN205234544U (zh) 一种胸腰椎后路微创扩张牵拉挡板套件
CN207886319U (zh) 榫卯式胸腰椎椎间固定器
CN202699262U (zh) 微创套筒式撑开器及加长臂椎弓根钉
CN210330629U (zh) 椎间撑开器
CN210138163U (zh) 一种颈椎小关节融合器
CN209154116U (zh) 上下分体式人工椎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