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3021U -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 Google Patents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3021U
CN205883021U CN201620772525.1U CN201620772525U CN205883021U CN 205883021 U CN205883021 U CN 205883021U CN 201620772525 U CN201620772525 U CN 201620772525U CN 205883021 U CN205883021 U CN 205883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enter pillar
closing cap
generation dev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725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芳
廖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725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3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3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3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包括:至少一盒体、至少一动能生电装置和至少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连接于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动能生电装置作为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电路板被容纳于所述盒体内。

Description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尤其涉及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照明行业及交通工具等行业当中为了实现电器设备的控制必须布置大量电线,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物料及人工,如果采用无线方式,则发射端必须要有电池供电,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内置发电机、通过手工按压发电的无线发射器,但该装置存在体积大、按压力度大、噪声大、产生的能量低、不可任意组合使用、运用灵活性不高,因此工业实用性不强;并且,由于其动能生电装置效率低,产生的能量极其有限,电能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能够发送简单的编码,而不能够去为蓝牙、WIFI等数据量大的协议提供足够的电能以支持该类通信协议完整的发送。现有自发电高频发射装置只能发送简单编码,传送的数据量有限,通常不超过20Byte,只能以单一的频率传送信号,极易产生被干扰、信道堵塞、数据丢失的情况,在数据可靠性、保密性、中继性能方面很差,且不能兼容主流通信协议,使用上十分受限,无法大量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具有能够产生足够电能的电能产生装置,可以多个动能生电装置并存以多通道控制多个设备,从而减少成本,增加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具有能够产生足够电能的电能产生装置,可以使按压力度极轻,按压行程小,无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采用了高效率、小体积的多台动能生电装置组合,在一个标准墙壁开关的尺寸空间内,可以放置多台动能生电装置,每个动能生电装置既可以单独工作又可以协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及其控制系统,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通道开关数自由的排列组合本实用新型的数目,既提高了使用效率,又降低使用成本,还增加使用的趣味性。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及其控制系统,可以支持BLE蓝牙通信,可以与标准蓝牙产品进行相互识别及通讯,也可以因此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兼容性、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包括:
至少一盒体、至少一动能生电装置和至少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连接于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动能生电装置作为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电路板被容纳于所述盒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至少一开关上盖和至少一开关下盖,所述开关上盖具有多个按键,用于驱动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按键或者所述开关下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被布置或者并列布置于所述开关下盖。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开关下盖和各所述按键为轴连接,所述按键具有至少一按键轴,各所述按键轴将各所述按键连接起来,所述开关下盖还具有多个开关下盖支点,各所述开关下盖支点和各所述按键轴轴接,从而支撑所述开关上盖。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固定于所述开关下盖,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两端各有至少一驱动件,各所述按键的内侧的两端还各具有至少一按键凸点,当各所述按键受力时,各按键凸点分别和各所述驱动件交替抵接,从而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实施为至少一弹性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包括:
至少一导磁腔体,其包括至少一上磁封闭盖和至少一下磁封闭盖,并且形成至少一导磁腔;
至少一中柱;
至少一磁铁,其接合并设置于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以及
至少一线圈,所述线圈环绕于所述中柱,并且所述线圈和所述磁铁设置于导磁腔内;
其中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形成至少一磁间隙,所述中柱穿过所述磁间隙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交替地接触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使穿过所述线圈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至少一感生电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一体成形,并且经折叠和弯曲将所述磁铁和所述线圈容置在其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直接缠绕于所述中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还包括至少一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有所述线圈,所述中柱被所述线圈骨架夹持后被所述线圈所套设,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至少一骨架支点,所述中柱能够受力后以所述骨架支点为摆动支点在所述磁间隙之间进行摆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至少一顶线圈骨架、至少一底线圈骨架,其中至少一所述骨架支点包括一顶支点和一底支点,所述顶支点设置于所述顶线圈骨架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支点设置于所述底线圈骨架的内侧中间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驱动件,其连接于所述中柱延伸出所述导磁腔体的至少一端,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还包括单个所述驱动件,其实施为弹性构件并且连接于所述中柱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包括两所述驱动件,其各自实施为一弹性构件,并且连接于所述中柱延伸出所述导磁腔体的两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腔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磁间隙,其中所述中柱一端抵接所述上磁封闭盖时,另一端抵接所述下磁封闭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磁封闭盖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两顶中柱抵接端,所述下磁封闭盖向上延伸形成两底中柱抵接端,而所述顶中柱抵接端和对应的所述底中柱抵接端之间留有空隙,从而在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两侧边缘之间分别形成了所述磁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柱摆动角度的范围在数值上是1~3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柱在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的摆动的所述磁间隙范围在数值上为0.1mm~8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圈数是100~2000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立 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一动能生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一线圈套设于一中柱和一线圈骨架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动能自生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沿一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沿一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侧面剖视图。
图10和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操作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3和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产生感生电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带有电能产生装置,能够产生足够的电能,在使用时按压力却十分轻巧,力度仅为2N,在按键2mm的行程范围内却可以产生大于800uJ的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以如图2所示,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包括一盒体10、一动能生电装置20、一电路板30和一天线40。所述天线40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所述电路板30被连接于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也就是说,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所述电路板30以及所述天线40为电气性连接。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所述电路板30和所述天线40被容纳于所述盒体10形成的一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盒体10包括一开关上盖11和一开关下盖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上盖11具有数量和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数目相对应的多个按键111,用于驱动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从而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各所述按键111具有两个按键轴1111,各所述按键轴1111将各所述按键111连接起来。各所述按键轴1111能够使各所述按键111作跷板式运动,因此,所述开关上盖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被定义为跷板式开关。各所述按键111在被施力之后,能够分别驱动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两端各有一驱动件24。进一步地,各所述按键111的内侧的两端还各具有一按键凸点1112。当各所述按键111受力时,各按键凸点1112能够分别和各所述驱动件24交替抵接,从而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具体结构以及发电原理将在之后的内容中详细揭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 仅作为举例,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的动能生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下盖12设置有一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用于将所述蓝牙开关的固定。所述开关下盖12还布置有多个动能生电装置卡扣122,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卡扣122能够固定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分别被所述开关下盖12的四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卡扣122所固定。所述开关下盖12还具有多个开关下盖支点123,各所述开关下盖支点123和各所述按键轴1111轴接,从而支撑所述开关上盖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盒体10还包括一外框13。所述外框13能够加固所述开关上盖11和所述开关下盖12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蓝牙开关被设置有四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且各自之间并列布置。相应地,所述开关上盖11包括有四个所述按键111。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宽度为86mm的标准墙壁开关的尺寸空间内,现有跷板式自发电无线开关的按键数目(也就是动能生电装置的数目)不超过3个;由于动能生电装置的体积较大,受到外形的限制,在一个86mm标准的开关的尺寸宽度中容纳不了太多的动能生电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各所述功率动能生电装置20由于体积小巧,一个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蓝牙开关可以被布置有4个或以上的动能生电装置,且每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既可以单独工作又可以协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为多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并存,可以多通道控制多个电器设备,从而减少成本,增加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立体示意图。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包括一导磁腔体21、一磁铁223和一线圈23。所述线圈23设置于所述导磁腔体21形成的一导磁腔210内,所述磁铁223设置于所述导磁腔210内。
更具体地,所述导磁腔体21包括一导磁外壳211和一中柱212,所述导磁外壳211进一步包括一上磁封闭盖2115和一下磁封闭盖2116,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形成所述导磁腔210。所述导磁腔210能够将所述磁铁223、所述中柱212以及所述线圈23容置在内。也就是说,所述线圈23设置于所述导磁外壳211的内部,即所述导磁腔210内,并设置在所述中柱212周围。
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还包括一线圈骨架26,所述线圈骨架26的外周缠绕有所述线圈23。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26、所述线圈23和所述中柱212能够被定义为一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磁铁223被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所形成的所述导磁腔体21闭合在内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所述中柱212能够受力后摆动。在图中示意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3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26,而所述线圈骨架26设置于所述中柱212周围,从而使得所述线圈23环绕于所述中柱212。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3也可以直接缠绕于所述中柱212,并且利用支撑结构使得所述中柱212能够被枢转驱动即可。优选地,所述线圈23的圈数是100~2000圈。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6至图8所示,其中,图7为图6的A-A剖面图,图8为图6的B-B剖面图。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两侧边缘之间构成磁间隙2118,所述磁铁223被夹持在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之间。所述中柱212被所述线圈骨架26夹持后被所述线圈23所套设。由于所述线圈骨架26包括有一顶线圈骨架261、一底线圈骨架262以及一对骨架支点263,所述骨架支点263设置于所述顶线圈骨架261和所述底线圈骨架262支架之间,所述中柱212能够以所述骨架支点263为摆动支点在磁间隙之间进行摆动,交替地与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的边缘抵触,从而使所述线圈内通过的磁场方向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感生电流。
为了保持所述导磁腔体21的相对封闭性的同时,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两侧边缘之间形成磁间隙2118。更具体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两顶中柱抵接端21151、21152和两顶闭合抵接端21153、21154。相应地,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向上延伸形成两底中柱抵接端21161、21162和两底闭合抵接端21163、21164。优选地,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的两延伸端分别折弯呈90度,分别形成4个与所述中柱212相抵接的抵接端。两所述顶闭合抵接端21153、21154贴合所述永磁铁223的一极,两所述底闭合抵接端21163、21164贴合所述永磁铁223的另一极,形成所述导磁腔体21的两侧壁。在两密封侧壁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磁铁223。而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1和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1之间留有空 隙,相应地,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2和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2之间也留有空隙,从而在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两侧边缘之间分别形成了磁间隙2118。
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各所述驱动件24连接于所述中柱212的端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件24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柱212伸出所述导磁腔体21的两端,并且分别实施为一弹性构件。从而,当所述驱动件24受力摆动时,所述中柱212的两端被带动进行上下摆动,交替地与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接触。为了实现所述中柱212能够更平稳地摆动,更具体地,所述一对骨架支点263包括一顶支点2631和一底支点2632。所述顶支点2631设置于所述顶线圈骨架261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支点2632设置于所述底线圈骨架262的内侧中间位置。其中所谓的内侧定义为与所述中柱212相对的一侧。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26包括所述顶线圈骨架261和所述底线圈骨架262,并将所述中柱212夹持在中间,便于所述中柱212在所述线圈骨架26中间位置的所述骨架支点263为中心微幅摆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可以具有单个所述驱动件24,并且可以实施为弹片或者其他弹性件,这时所述骨架支点263可以设于所述线圈骨架的内侧中间位置或偏离中间的位置,或者可以所述骨架支点263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而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另一侧并且能够被驱动而摆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中柱212贯穿所述线圈骨架26后,导线在所述线圈骨架26的外周缠绕100~2000圈而形成所述线圈23。之后,将所述线圈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圈骨架26两端的两引线柱264上,能够方便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焊接到所述电路板30上。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中柱212可以在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之间,以所述线圈骨架26的所述顶支点2631和所述底支点2632为轴心,微幅摆动。其中,优选地,摆动角度的范围在数值上可以是1~30度。优选地,所述中柱212在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之间的摆动间隙范围在数值上为0.1mm~8mm。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如铆钉216,各所述铆钉216能够将所述中柱212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驱动件24连接起来,从而所 述驱动件24受力摆动时,所述中柱212也能够被所述驱动件24带动而发生微幅摆动。
如图13至图14所示揭露了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工作原理。其中图中的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为磁感线的方向。如图13所示为假定的初始状态,所述中柱212与所述上下磁封闭盖2115、2116的抵接状态为:所述中柱212左侧与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2抵接,所述中柱212右侧与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1抵接。此时,如图13中的箭头方向所示,磁感线的方向为由左至右穿过所述线圈23,所述中柱212为保持静止状态,所述线圈23中没有产生感生电流。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沿箭头方向推动所述驱动件24,如左侧的所述驱动件24被按压时,使所述中柱212与所述顶和下磁封闭盖2115、2116的抵接状态发生改变,图14中的抵接状态为:所述中柱212的左侧与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2相抵接,所述中柱212的右侧与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1相抵接。如箭头方向,磁感线的方向变为由右至左穿过所述线圈23,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反向,在磁感线突变的过程中使线圈所述23产生感生电流。这里的所述驱动件24的作用是用来储蓄势能,加速所述中柱212的摆动速度,从而使感生能量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所述导磁腔体21被实施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5、2116的半闭合状态的结构时,所述线圈23受到的磁感线的影响最大。且这种结构的漏磁较小,因此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生电效率相对较高,能量强。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所述中柱212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26的一对相对的骨架支架2631和2632枢转地移动,所述中柱212的两端分别交替地接触位于所述磁铁223两端的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从而使穿过环绕于所述线圈骨架26的所述线圈23的磁感线的方向变化以使所述线圈23产生感生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夹持所述磁铁223,并且在两侧分别具有间隔而形成所述磁隙2118,所述中柱212到达两个极点位置时,都呈倾斜状态,并且一端接触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时,另一端接触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而该一端接触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时,相反的该另一端接触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
所述中柱2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驱动件24,这样所述生电方法,还包括 步骤:驱动一个所述驱动件24,从而使所述中柱212枢转以使穿过所述线圈23的磁感线的方向变化以使所述线圈23产生一次感生电流;以及驱动另一个所述驱动件24,从而使所述中柱212反方向枢转以使穿过所述线圈23的磁感线的方向变化以使所述线圈23产生另一次感生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3和所述磁铁223位于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形成的导磁腔210内,并且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分别位于所述磁铁223的两侧从而形成两导磁件。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蓝牙开关的具体的工作过程。图10为假定的初始状态,图11为所述按键111被按下之后的状态。具体地,如图10的假定初始状态时,所述按键111为左边高,右边低的状态。也就是说,左边的所述按键凸点1112与左边的所述驱动件24相抵接,右边的所述按键凸点1112与右边的所述驱动件24相抵接。由于所述磁铁223被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夹持,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具有导磁作用,因此所述中柱212的左侧与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2吸合,所述中柱212右侧与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1吸合。
此时,磁感线的方向为由左向右穿过所述线圈23,由于这是一个长时间静止的状态,因此此时所述线圈23中并没有感生电流产生。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键111的左端被按压时,所述按键111开始向所述开关下盖12的方向转动运行。也就是说,左边的所述按键凸点1112下压左边的所述驱动件24,右边的所述按键凸点1112向上抬起,释放右边的空间。因此,在两个所述按键凸点1112的作用下,左边的所述驱动件24开始发生形变,储蓄势能。
当所述按键11的行程达到约2mm时,所述驱动件24形变的力大于所述上磁封闭盖2115和所述下磁封闭盖2116的吸合力,因此,所述中柱212发生快速位移,由原来的所述中柱212的左侧与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2吸合,所述中柱212的右侧与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1吸合,在大约1ms的时间内瞬间变成所述中柱212的左侧与所述底中柱抵接端21162吸合,所述中柱212的右侧与所述顶中柱抵接端21151吸合。所述中柱212的快速摆动导致穿过所述线圈23的磁感线的方向在1ms的时间内发生突变。从而,磁感线的方向由原来的图10中的“由左至右”变成了图11的“由右至左”。所述线圈23中产生了一个18V的电脉冲, 并维持1ms的时间。
这个过程结束后,再按所述按键111相反的一端,将会再重复上述工作过程,因此,所述按键111的两端受力后,在所述按键111的驱动下,所述动能生电装置20的所述线圈23中都会产生一次电能。周而复始,各所述按键111每被按动一次,就会产生一个电脉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开关下盖12的周侧边还包括有至少一止位沿124,从而所述按键111的两端能够交替和所述止位沿124抵接。所述止位沿124的高度可以被预设,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力度极轻,按压行程小,无噪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以设置有四个按键以及四个动能生电装置为例,设置有所述天线40和所述电路板30,可以利用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技术,使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具有功耗低、扫描时间短、传送数据量大的优点,可以显著减少发送数据的时间,在3ms的时间可以将相同的控制数据重复传送多次,确保接收端收到正确的信息。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的按键数量、设置的动能生电装置的数量以及采用的蓝牙传输技术并不受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限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不仅可以使用蓝牙传输技术,而且还可以使用带有MC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的无线收发电路以电磁波或者光波形式传送控制信号,还可以使用带有编码电路的无线收发电路以电磁波或者光波形式传送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7)

1.一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盒体、至少一动能生电装置和至少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连接于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动能生电装置作为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所述开关提供电能,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电路板被容纳于所述盒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盒体包括至少一开关上盖和至少一开关下盖,所述开关上盖具有多个按键,用于驱动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所述按键或者所述开关下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被布置或者并列布置于所述开关下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各所述开关下盖和各所述按键为轴连接,其中所述按键具有至少一按键轴,各所述按键轴将各所述按键连接起来,所述开关下盖还具有多个开关下盖支点,各所述开关下盖支点和各所述按键轴轴接,从而支撑所述开关上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固定于所述开关下盖,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两端各有至少一驱动件,各所述按键的内侧的两端还各具有至少一按键凸点,当各所述按键受力时,各按键凸点分别和各所述驱动件交替抵接,从而各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驱动件实施为至少一弹性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包括:
至少一导磁腔体,其包括至少一上磁封闭盖和至少一下磁封闭盖,并且形成至少一导磁腔;
至少一中柱;
至少一磁铁,其接合并设置于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以及
至少一线圈,所述线圈环绕于所述中柱,并且所述线圈和所述磁铁设置于导磁腔内;
其中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形成至少一磁间隙,所述中柱穿过所述磁间隙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交替地接触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使穿过所述线圈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至少一感生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一体成形,并且经折叠和弯曲将所述磁铁和所述线圈容置在其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线圈直接缠绕于所述中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还包括至少一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有所述线圈,所述中柱被所述线圈骨架夹持后被所述线圈所套设,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至少一骨架支点,所述中柱能够受力后以所述骨架支点为摆动支点在所述磁间隙之间进行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至少一顶线圈骨架、至少一底线圈骨架,其中至少一所述骨架支点包括一顶支点和一底支点,所述顶支点设置于所述顶线圈骨架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支点设置于所述底线圈骨架的内侧中间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驱动件,其连接于所述中柱延伸出所述导磁腔体的至少一端,其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还包括单个所述驱动件,其实施为弹性构件并且连接于所述中柱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动能生电装置包括两所述驱动件,其各自实施为一弹性构件,并且连接于所述中柱延伸出所述导磁腔体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导磁腔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磁间隙,其中所述中柱一端抵接所述上磁封闭盖时,另一端抵接所述下磁封闭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上磁封闭盖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两顶中柱抵接端,所述下磁封闭盖向上延伸形成两底中柱抵接端,而所述顶中柱抵接端和对应的所述底中柱抵接端之间留有空隙,从而在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两侧边缘之间分别形成了所述磁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中柱摆动角度的范围在数值上是1~3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中柱在所述上磁封闭盖和所述下磁封闭盖之间的摆动的所述磁间隙范围在数值上为0.1mm~8mm。
17.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所述的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其中所述线圈的圈数是100~2000圈。
CN201620772525.1U 2016-07-21 2016-07-21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Active CN205883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2525.1U CN205883021U (zh) 2016-07-21 2016-07-21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2525.1U CN205883021U (zh) 2016-07-21 2016-07-21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3021U true CN205883021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72525.1U Active CN205883021U (zh) 2016-07-21 2016-07-21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30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780A (zh) * 2017-04-01 2017-07-21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更按键数目的无源回弹式开关
CN107046783A (zh) * 2017-01-19 2017-08-15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108799028A (zh) * 2018-07-11 2018-11-13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分解装置和循环发电装置及循环分解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783A (zh) * 2017-01-19 2017-08-15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106972780A (zh) * 2017-04-01 2017-07-21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更按键数目的无源回弹式开关
WO2018177365A1 (zh) * 2017-04-01 2018-10-04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更按键数目的无源回弹式开关
CN112787546A (zh) * 2017-04-01 2021-05-11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更按键数目的无源回弹式开关
CN108799028A (zh) * 2018-07-11 2018-11-13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分解装置和循环发电装置及循环分解方法
CN108799028B (zh) * 2018-07-11 2024-04-30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分解装置和循环发电装置及循环分解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3543U (zh) 高功率动能自生电装置
CN205883021U (zh)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CN107820714B (zh)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204189289U (zh) 一种wifi万能遥控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7046783A (zh)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106647413A (zh)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CN205945479U (zh)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开关
CN103823360A (zh) 无线通信手表装置
CN104656479A (zh) 触摸产生指令及自供电的控制器
CN102593896A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
CN204362362U (zh) 一种基于灯具的开关系统和无线收发模块
CN205400305U (zh) 一种智能电子锁
CN205247104U (zh) 自发电装置及其无线按键开关
CN202957669U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690751U (zh) 一种多按键自供电无线发射装置
CN206638978U (zh)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CN206004651U (zh) 电子设备
CN209419461U (zh) 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
CN203552456U (zh) 一种手机声波遥控装置
CN207897132U (zh) 一种多用途智能家居音箱
CN110045646A (zh) 一种多按键自供电无线发射装置
CN203376859U (zh) 一种电源无线控制装置
CN201937318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8315441U (zh) 一种新型电力开关
CN206894614U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